文|福林媽咪
母乳餵養誤區可要當心,踩了那麼多雷,這次這顆「雷」能不能躲過,那就在於你有沒有看完下面這些內容了。
一位寶媽諮詢我,說自己奶水少,一次不夠寶寶吃,寶寶每次吃完都大哭,看著寶寶吃不飽而抽泣,自己心裡也不是滋味。於是就想著讓寶寶吃頓「飽飯」,攢了4個小時的奶才餵給寶寶,中間看寶寶吃得急拍了拍嗝,然後又接著喂,寶寶吃飽也確實不哭了。
第二次她又攢了一段時間,這次沒讓寶寶吃空,留了些,想著這樣等奶水再次形成的時候,會多出來一些,寶寶又能吃頓飽的。可是,時間一長她的奶水竟然越來越少,攢5個小時都不夠寶寶吃。
「攢奶」這種錯誤的餵養方式不知誤導了多少寶媽,沒有人去主動告知說攢一攢就夠了,但是很多新媽媽就是有這種誤區。覺得自己的產奶量好像不會變,就固定那樣。這不是往水池裡注水,也不會越注越多直至冒出來,母乳餵養可比水池要「智能」。
母乳餵養的產奶,更像是家裡的「斷電保護」。當家裡用電超過承受能力,就會出現跳閘,切斷電源。母乳餵養跟這個原理很相似,當奶水淤積過多時,就會減少產量,甚至還要更「智能」一些。
如果寶媽習慣攢奶,總是把奶攢的足足的,甚至出現漲奶之後再餵寶寶。這樣攢,一次兩次寶媽覺得奶水終於能讓寶寶吃飽了,但是經常攢到漲奶的狀態,就會給大腦發送「信號」。
首先寶媽要知道,泌乳需要在各種激素的配合作用下才能完成。但最主要的就是泌乳素,這種激素是通過寶寶的吮吸來刺激大腦垂體分泌出來的激素,可以刺激並維持泌乳(即產生乳汁,而非排出乳汁)。
其次,寶媽漲奶後,就會出現乳房腫脹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意味著乳房內壓升高,會刺激大腦,誘發下丘腦釋放出一種泌乳素抑制因子,它會抑制乳汁分泌。而且寶媽攢奶,就意味著寶寶在攢奶期間不能吮吸,吮吸減少,也就不會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在這樣雙重作用下,寶媽攢奶就會越「攢」越少。
寶寶不吮吸,媽媽產奶少,媽媽攢奶後漲奶了,大腦有了一種寶寶不需要喝那麼多奶的意識,於是減少產量,減少產量後,寶媽就拉長攢的時間,於是又漲奶,大腦又有了這種意識,之後惡性循環……直至回奶。
如果只是慢慢回奶倒也好說,還可以追奶,但是總漲奶,乳腺內的乳汁淤積,時間久了,容易引發乳腺炎,淨苦自己,所以寶媽要多多注意。
奶水少可以追奶,但不能攢奶,具體方法如下:
①讓寶寶多吸、每次吸乾淨
吸得多,泌乳素就分泌得多,產奶就多,每次都吸乾淨,可以防止漲奶避免泌乳素抑制因子的產生,這樣奶才會多。如果寶寶一次吃不完,那就用吸奶器吸出,建議用自動的,且可以調節吸力的那種,效果比手動的要好一些。
②放鬆心情
心情不好會回奶,而且當寶媽奶水減少,不夠寶寶吃時,產生的焦慮心情,也會抑制泌乳素分泌,產奶量大大降低,越焦慮奶就越不夠吃。而且一般產後,寶媽會因為吃不好、睡不好,導致精神狀態不佳,這時情緒更容易暴躁,所以產後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給自己找一些可以排解情緒的方式,聽聽歌、看看綜藝或者抓住任何空閒時間睡睡覺,因為睡眠會幫助我們調節情緒。心情放鬆才能保持正常的產奶哦。
③多喝水、喝豆漿、下奶湯
乳汁80%的成分是水,所以要堅持多補充水分,多時些湯水類的食物,這都是保證乳量和增加乳量的一種方式。還有就是和下奶湯不意味著你就不需要喝水了,水也要照樣喝。
④丟掉奶粉,給自己和寶寶完整的3天時間
不幹別的,就跟寶寶待在一起,只要他想吃,你就餵奶,不添加奶粉,全母乳。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不管有奶沒奶,想吃就喂,就讓寶寶吸。當然這期間,寶媽還要繼續喝下奶湯、喝水,補充水分。三天時間過去,多數寶媽就與寶寶合拍了。一旦成功追奶,一定要全母乳餵養,別再添加奶粉了。
30年臨床母乳餵養專家乳腺科專家王文華說過:「寶寶的吸吮很智能,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幫媽媽們調節泌乳量。」
所以,給自己,也給寶寶一些時間,你們會越來越合拍。
⑤如果攢奶後漲奶了,別自己瞎按,請專業的通乳師
網上有很多可以自己疏通乳腺的按摩方式,但是很多都是寶媽漲奶後才去尋找疏通方法,這時已經不是自己就能疏通的時候了,還有說「熱敷可以疏通乳腺的,原理是促進血液循環、熱脹冷縮」,說的頭頭是道。但是事實卻是一旦漲奶,熱敷往往會加重炎症。
奶水少倒是可以熱敷,但是漲奶是萬萬不能的,這個還要區分清楚。其次是自己按摩,漲奶後自己按摩一般手法和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對乳腺造成損傷。乳腺細如髮絲,還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如果漲奶了,別自己按,情專業通乳師,才是正確的選擇。
提醒一句:專業的通乳師通乳,寶媽一般不會有痛感,如果感覺到痛,說明非專業,且是暴力手法。
寶媽在母乳餵養上一定要有信心,不要覺得奶水不夠吃就放棄,越是不夠吃,就越應該讓寶寶吃。母乳永遠比奶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