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

2021-01-09 正能量的夢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家,其曆法是在古代希羅馬天文曆法基礎上,結合基督教神學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特點的獨立曆法體系。拜佔庭人將每年分為4季,將每季分為3個月,一般將每月分為4周,將每周分為7日,將每天分為12時辰。每周以周目為頭一天,稱周一為「第二日」,以此類推。由於拜佔庭曆法是在古代希臘羅馬曆法基礎上發展面來的,所以從基督教角度看,這樣的曆法被認定為異教曆法拜佔庭人十分重視歷史記述,由此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但是,這些歷史資料的絕對年代卻難以判斷,因為早期拜佔庭作家並不採用通用的紀年法,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拜佔庭史料中紀年方法也不同,以上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整個帝國內部缺乏為大家其同認可和使用的統一的紀年法。

如4世紀的埃及土地約中使用用「第個稅收年的第某年」表明年代代,查y士丁尼的《法學總論》序言落款年代則記為「查土丁尼皇帝第三執政官期間」,等等。這種情況在拜佔庭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9-10世紀才出現類似於我國古代史書中通用的幹支紀年和皇帝年號紀年法。拜佔庭帝國早期的曆法主要是以羅馬曆法為依據,羅馬曆法形成於羅馬共和國時期,據考證,它與羅馬城初創者羅穆洛斯(公元前8世紀)結合古希臘人的曆法制定而成的羅馬古曆法並不相同,它是以月亮運動為天文依據的太陽曆,每年比實際回歸年少10餘天,這樣一來至公元前1世紀時,羅馬古曆法已經變得十分混亂無法規範羅馬人的社會生活。受形勢所迫,愷撒(公元前102一前44年)逐道請亞歷山大城天文學家索西耶內斯主持曆法修訂,以太陽運動為依據割定太陽曆,並365天為12個月,並採取年增時措施,以克服計時的微小誤取消羅馬古歷。

新曆法以愷撒姓氏命名為儒略曆,分期佔隨人以路歷為計時依據,實行「稅收年紀念法所謂「稅收年」是指國家向民眾徵收捐稅的時間,最初是由羅馬帝國皇帝克裡先(284-305年年在位)確定的,他為了保持國家稅收數量的相對穩定,立法規定每5年調整一次稅收量,以收穫季節的9月為歲首。後來,拜佔庭帝國第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又將5年一度的調整 期改為15年在拜佔庭帝國早期,無論在正式的官方文件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稅收年」"都被用來紀年。由於每個稅收年周期為15年,因此在計算某個稅收年的具體年份相當於絕對年代時,應採用用「稅收年周×15+稅收年312」的的公式反之在計算某一絕對年份相對應的稅收年時,應使用「(絕對年份一312+3)÷15」的公式,能夠除盡的為稅收年周的首年,不能除盡的,其餘數即為具體稅收年份。與稅收年紀念法同時被使用的還有「執政官」,「皇帝年號」「名祖」等多種紀年方法。

前兩種方法大多為真實的歷史物擔任皇帝或執政官的年份,而後者大多為拜佔庭帝國古代作家為記述方便,虛構出來的先祖或神的名字,用以標誌年份。按照早期羅馬共和國時代的傳統,每年羅馬人應選舉執政官,任期一年。到晚期羅馬帝國和拜佔底帝國時期,執政官已經失去原有的管理職能,已無實權,但仍保留其帶頭街意義,並由民眾選舉變為星帝任命。由於其每年變更的特點使它具有標誌年代的功能,許多拜佔庭帝國早期歷史作家便以某位執政官註明其描寫事件的年份皇帝的年號在拜佔庭曆法紀年體系中的作用和執政官紀年大體相似。在採採用這類紀年法計算絕對年代時,應注意參照有關的史料確定文獻中提到的執政官被任命或皇帝在位的準確年,皇帝年號型比執政官年法更可靠,因為在注重政治事件記載的佔追帝圓史中,可資借籤的旁證更多,用起來就更為可意。

歷史的式說度界這一點,執政官紀年法僅使用到7世紀初,面克裡先紀年注多變用到13世紀這一時期,拜佔庭帝國某些地區,特別是在重要的文化中地方政治中心還存在一些地方性紀年法,除了埃及地區流行的邊年紀年法外,在西亞的敘利亞地區還流行「安條克紀年法,文年法於公元前49年10月1日算起,可能是為紀念察該城面立,於公元前47年正式被採用,直到公元5世紀中明,安條克紀年的歲首才改為9月1日,為的是與中央政府市的曆法保持一重,該法至7世紀中期阿拉伯軍隊佔領敘利亞以後逐漸停止使用,除了上送主要地方性曆法外,還存在以大區長官或朝廷重臣命名的紀年,三理大多通行於某官員任職或出生地區,沒有普通性,但是,我們在步重佔5引這類史料提及的年代時,還應給子充分的重視拜佔庭紀年法早期拜佔庭曆法由於受古希脂羅馬天文曆法的巨大影響。

帶有顯的世俗色彩,被基督教稱為「異教曆法」,然面,隨看基督我思些在拜佔庭帝國的傳播,拜佔庭曆法逐漸表現出意來意明且的數在篤信基督的拜佔庭人極力準確地掌握「上帝的時間表拜佔庭帝國時期,基督教神學思想與古典天文曆法相結合,形成了以基督教思想為核心、以古典曆法為手段的新型曆法,。基我在佔監帝國時代,其正統神學和教義逐步形成,在拜佔庭皇的直參與主持下,完善了其思想體系,成為在拜佔庭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意深形態。人們開始用基督教神學理論解釋天文曆法問題,反過來又古典天文曆法知識為基督教服務,尤其注意利用曆法計算家教節日復活節紀年法」源自自教會天文學家編制每年一度的復活節表復活節確定在3月2日至4月25之間,按照拜佔庭教會傳統,每年春分節當天或節後一周遇有滿月,則其後的第一個禮拜日為紀念耶穌基督界死後復活的節日,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周日,則復活節順延一周。

為了推算出復活節的準確日期,拜佔庭人做了很大努力,他們恢復古代天文學,加強天象觀測,繪製制星圖。他們注意整理翻譯註釋古希臘羅馬天文學著作,製作用於觀測天體的星盤,並計算赤道和黃道的夾角,確定月亮運行的軌道等等。顯然拜佔庭人在發展拜佔庭星佔學的同時,為基督教曆法發展提供了天文學依據。篤信基督的拜佔庭人以基督教基本教義解釋計時含義,他們認為所謂「時間」是指發生某些事件的時段,他們的計時體系是以晝夜和四季等自然變化的現象為主要依據,同時以對天體運動的觀測為參考。拜佔庭人在如何解釋計時單位時,特別強調基督教思想。他們雖然按照自然和天文變化確定了天、月、季節和年等時間單位,但是他們卻以上帝創世和基督降生來解釋其紀年方法的由來。他們還特別注意以《聖經》中關於上帝創世的故事為依據,完善了每7日為安息日的的禮拜計時方並沿用至今。在9法世行以以前拜佔庭帝國流紀的基所有紀年方法中督教曆法發展最快,逐漸取代了古典曆法的正統地位。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2017年10月30日 11:0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縱橫中世紀8 11世紀:維京丹麥帝國盛極一時,拜佔庭締造最後的輝煌
    拜佔庭屠戮保加利亞締造最後的輝煌10至11世紀,拜佔庭帝國和保加利亞帝國這對宿敵之間的仇恨越來越大了。976年,看到保加利亞帝國的日益衰弱,親政的拜佔庭皇帝巴西爾二世準備開始向保加利亞帝國大舉用兵,奪回拜佔庭帝國失去的領土。隨後幾十年間,拜佔庭帝國與保加利亞帝國不斷徵戰,終於,1018年,拜佔庭帝國對保加利亞帝國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滅亡了保加利亞帝國。對於這個三百年之久的死敵,巴西爾二世可謂是相當的兇殘,在1014年的克雷西昂戰役時,巴西爾二世俘虜了14000保加利亞士兵。
  • 讀懂中世紀歐洲 不應只停留在《魔戒》
    李福瑩(媒體人) 如果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你的印象還停留在《魔戒》和《冰與火之歌》的虛構世界裡,請務必讀一讀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的「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他用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為讀者刻畫了一段真實的中世紀歐洲史。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全書的時間跨度為從公元800年,教皇利奧三世將羅馬皇帝的封號賜予查理曼,使得歐洲出現兩個皇帝,一直到1081年復活節的阿歷克塞·科穆寧的加冕禮為止,其間涉及拜佔庭帝國多位皇帝、將軍等重要人物,敘述了拜佔庭帝國在巴西爾二世執政時期走向盛極,而後不斷衰落的波瀾起伏的歷史。在本卷末尾,作者著重敘述了在這三百年的時間裡對拜佔庭帝國造成最重大打擊的一個歷史事件——曼齊刻爾特之戰。
  • 第4次十字軍東徵:目標為何是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佔庭帝國」?
    自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以來,之前發動的三次十字軍東徵都極大地幫助了拜佔庭帝國。尤其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將塞爾柱人從小亞細亞沿海擊退到內陸,拯救了風雨飄搖中的拜佔庭帝國。來自西歐的十字軍為拜佔庭帝國收復了尼西亞、呂底亞等大片土地,但是十字軍也按照著按西歐歐洲分封的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國家)。由於十字軍每次經過希臘都如蝗蟲過境般將希臘劫掠一空,而拜佔庭皇帝對此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後又因為宗教、土地以及宗主權的問題,激化了十字軍國家與拜佔庭帝國的矛盾。
  • 大家期盼已久的《企鵝歐洲史》古代中世紀卷終於出來了!
    著名史學作家勞倫斯·裡斯對這套書讚不絕口: 「一百年後還會有人讀的史學著作不多,這很可能是其中一部。」《企鵝歐洲史》「古代中世紀」系列,現一條生活館有售▼為了讓中文讀者能夠完全體味到原著的韻味,《企鵝歐洲史》中文版的翻譯工作,均邀請資深譯者完成,其中還有兩位是聯合國高級翻譯,讀起來沒有難懂的翻譯腔。
  • 被忽略的那個中世紀歐洲
    回顧羅馬帝國的歷史對我們理解歐洲在中世紀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他影響巨大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裡面,吉本對公元1世紀和2世紀帝國的政治成就有些容易引起讀者誤會的籠統概括,譬如把它形容為古代最文明、富有和強大的君主制國家,具有最強大的武備和法制,讓境內不同種族的眾多人民成為羅馬公民。
  • 兩種文明織物間的一枚紐扣:拜佔庭與聖索菲亞,從大教堂到清真寺
    插圖:艾瓦佐夫斯基(俄羅斯)君士坦丁堡 局部 1856年2020年7月10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通過決議,由總統宣布此前作為博物館的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於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開放,並將其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
  • 羅馬、伊斯坦堡、雅典,哪座城市才是歐洲第一古都?現在告訴你
    羅馬、伊斯坦堡、雅典,哪座城市才是歐洲第一古都?現在告訴你歷史悠久的雅典。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文明就已經在雅典地區出現,後來古希臘城邦之中,希臘最為繁榮,而且有著發達的海上貿易和強大的海軍。雅典的民主制度也是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搖籃,古希臘被羅馬帝國徵服後,雅典的地位一落千丈。
  •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除了傳教士整個歐洲基本都是文盲
    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和拜佔庭帝國,基本上處於教會的統治之下。各國的君主雖然是國家的統治者,但是他的王權需要得到教會的認可才能有效。在中世紀的歐洲,名義上是王權和教權分治,實際上教會幾乎掌控歐洲的一切。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
  • 張伸虎:《第三講中古時期的歐洲》提綱
    提綱 中外歷史綱要 第三講中古時期的歐洲 課標要求 了解中古時期歐洲的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這一時期歐洲文明的總體面貌。
  • 《權力的遊戲》故事背後真實的中世紀歐洲 | 文史參考
    但是這個時候,東羅馬帝國(或稱拜佔庭帝國)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它將羅馬帝國的文明與榮耀又守衛了一千年,親眼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落日,並親手帶來現代世界的黎明。在它的漫長歷史中,拜佔庭帝國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經歷過君士坦丁、狄奧多西、巴西爾二世、科穆寧等明君的輝煌時代,也時常陷入軍閥割據、外族入侵的黑暗時代。
  • 「戰車比賽」背後代表什麼,讓千年帝國「拜佔庭」,迅速滅亡
    很多的因素制約著,國家的生死存亡,一場戰爭又或者一場災難。在歐洲地區,有這樣的一個國家,存在了1123年,是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不僅對歐洲,甚至對世界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可是1453年,卻突然的滅亡了,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他將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並且成功地鞏固了帝國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的統治,使其可以在帝國的版圖內留存長達五個世紀。同時,作為一位富有遠見和政治敏銳性的統治者,他頗具政治家風範,為帝國的未來構建了宏大的政府架構。這樣的政府架構終將把拜佔庭帝國的殘餘領土整合起來,並賦予它們新生,幫助奧斯曼帝國填補上拜佔庭帝國衰亡後留下的空白;而這一點是當時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百家原創作者:茄子講歷史歡迎來帶百家號茄子講歷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講中世紀,而中世紀是什麼呢?在哪個時間段呢?據小編所知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中世紀開始於5世紀下半葉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 拜佔庭希臘人與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他所著的《拜佔庭帝國史》(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1928年初版)是對拜佔庭帝國史最具綜合性的、詳盡的論述。瓦西列夫的《拜佔庭帝國史》較完整地記載了自324年到1453年間的拜佔庭帝國的興衰發展史,是現代從事拜佔庭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參考書。該書的俄文版本早自1917-1925年間就已經先後問世,是作為瓦西列夫在大學任教期間的基礎教材。
  • 縱橫中世紀9 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締造巔峰,十字軍東徵大幕開啟
    十字軍東徵大幕開啟十字軍東徵是中世紀歐洲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幾乎牽動了歐洲所有國家的命運神經和發展走向。這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宗教聖戰,是基督教徒對於穆斯林阿拉伯人攻擊迫害的一次超級大反攻,更是一場歐洲各國社會階層對於東方亞洲財富的貪婪與搶奪。
  • 克羅埃西亞:一個中世紀的記憶和永遠不死的人
    現代克羅埃西亞僅在1991年成為獨立的,但儘管它可能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它自10一些能力已經存在個世紀。中世紀的克羅埃西亞王國僅持續了大約200年(925-1102),但從那時起,克羅埃西亞在外國國王和皇帝以及多國的一部分下堅持不懈。
  • 歐洲最堅固城牆被15萬東方人圍攻,激烈對峙時發現:有城門沒關
    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讓人意想不到,一個小小的失誤讓防守者功虧一簣,進而導致了歐洲漫長中世紀的終結。  君士坦丁堡是羅馬第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330年建立的,直到公元13世紀,它都是當時歐洲規模最大,最繁華的都市,是歐洲中世紀文明的象徵物。
  • 一個月賣兩萬多冊,全世界都在追看的歐洲史,中文版上新了
    但歷史向來愛開玩笑,這場悲劇之後,竟出現了一個新的歐洲:「人口驟減讓勞動力短缺,土地所有者不得不增加農民的工資;隨著工資的增加,農民的購買力也越來越強,大饑荒不再發生,財富普遍增加……於是,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興起、工業革命陸續到來,歐洲也開始執掌世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