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家,其曆法是在古代希羅馬天文曆法基礎上,結合基督教神學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特點的獨立曆法體系。拜佔庭人將每年分為4季,將每季分為3個月,一般將每月分為4周,將每周分為7日,將每天分為12時辰。每周以周目為頭一天,稱周一為「第二日」,以此類推。由於拜佔庭曆法是在古代希臘羅馬曆法基礎上發展面來的,所以從基督教角度看,這樣的曆法被認定為異教曆法拜佔庭人十分重視歷史記述,由此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但是,這些歷史資料的絕對年代卻難以判斷,因為早期拜佔庭作家並不採用通用的紀年法,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拜佔庭史料中紀年方法也不同,以上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整個帝國內部缺乏為大家其同認可和使用的統一的紀年法。
如4世紀的埃及土地約中使用用「第個稅收年的第某年」表明年代代,查y士丁尼的《法學總論》序言落款年代則記為「查土丁尼皇帝第三執政官期間」,等等。這種情況在拜佔庭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9-10世紀才出現類似於我國古代史書中通用的幹支紀年和皇帝年號紀年法。拜佔庭帝國早期的曆法主要是以羅馬曆法為依據,羅馬曆法形成於羅馬共和國時期,據考證,它與羅馬城初創者羅穆洛斯(公元前8世紀)結合古希臘人的曆法制定而成的羅馬古曆法並不相同,它是以月亮運動為天文依據的太陽曆,每年比實際回歸年少10餘天,這樣一來至公元前1世紀時,羅馬古曆法已經變得十分混亂無法規範羅馬人的社會生活。受形勢所迫,愷撒(公元前102一前44年)逐道請亞歷山大城天文學家索西耶內斯主持曆法修訂,以太陽運動為依據割定太陽曆,並365天為12個月,並採取年增時措施,以克服計時的微小誤取消羅馬古歷。
新曆法以愷撒姓氏命名為儒略曆,分期佔隨人以路歷為計時依據,實行「稅收年紀念法所謂「稅收年」是指國家向民眾徵收捐稅的時間,最初是由羅馬帝國皇帝克裡先(284-305年年在位)確定的,他為了保持國家稅收數量的相對穩定,立法規定每5年調整一次稅收量,以收穫季節的9月為歲首。後來,拜佔庭帝國第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又將5年一度的調整 期改為15年在拜佔庭帝國早期,無論在正式的官方文件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稅收年」"都被用來紀年。由於每個稅收年周期為15年,因此在計算某個稅收年的具體年份相當於絕對年代時,應採用用「稅收年周×15+稅收年312」的的公式反之在計算某一絕對年份相對應的稅收年時,應使用「(絕對年份一312+3)÷15」的公式,能夠除盡的為稅收年周的首年,不能除盡的,其餘數即為具體稅收年份。與稅收年紀念法同時被使用的還有「執政官」,「皇帝年號」「名祖」等多種紀年方法。
前兩種方法大多為真實的歷史物擔任皇帝或執政官的年份,而後者大多為拜佔庭帝國古代作家為記述方便,虛構出來的先祖或神的名字,用以標誌年份。按照早期羅馬共和國時代的傳統,每年羅馬人應選舉執政官,任期一年。到晚期羅馬帝國和拜佔底帝國時期,執政官已經失去原有的管理職能,已無實權,但仍保留其帶頭街意義,並由民眾選舉變為星帝任命。由於其每年變更的特點使它具有標誌年代的功能,許多拜佔庭帝國早期歷史作家便以某位執政官註明其描寫事件的年份皇帝的年號在拜佔庭曆法紀年體系中的作用和執政官紀年大體相似。在採採用這類紀年法計算絕對年代時,應注意參照有關的史料確定文獻中提到的執政官被任命或皇帝在位的準確年,皇帝年號型比執政官年法更可靠,因為在注重政治事件記載的佔追帝圓史中,可資借籤的旁證更多,用起來就更為可意。
歷史的式說度界這一點,執政官紀年法僅使用到7世紀初,面克裡先紀年注多變用到13世紀這一時期,拜佔庭帝國某些地區,特別是在重要的文化中地方政治中心還存在一些地方性紀年法,除了埃及地區流行的邊年紀年法外,在西亞的敘利亞地區還流行「安條克紀年法,文年法於公元前49年10月1日算起,可能是為紀念察該城面立,於公元前47年正式被採用,直到公元5世紀中明,安條克紀年的歲首才改為9月1日,為的是與中央政府市的曆法保持一重,該法至7世紀中期阿拉伯軍隊佔領敘利亞以後逐漸停止使用,除了上送主要地方性曆法外,還存在以大區長官或朝廷重臣命名的紀年,三理大多通行於某官員任職或出生地區,沒有普通性,但是,我們在步重佔5引這類史料提及的年代時,還應給子充分的重視拜佔庭紀年法早期拜佔庭曆法由於受古希脂羅馬天文曆法的巨大影響。
帶有顯的世俗色彩,被基督教稱為「異教曆法」,然面,隨看基督我思些在拜佔庭帝國的傳播,拜佔庭曆法逐漸表現出意來意明且的數在篤信基督的拜佔庭人極力準確地掌握「上帝的時間表拜佔庭帝國時期,基督教神學思想與古典天文曆法相結合,形成了以基督教思想為核心、以古典曆法為手段的新型曆法,。基我在佔監帝國時代,其正統神學和教義逐步形成,在拜佔庭皇的直參與主持下,完善了其思想體系,成為在拜佔庭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意深形態。人們開始用基督教神學理論解釋天文曆法問題,反過來又古典天文曆法知識為基督教服務,尤其注意利用曆法計算家教節日復活節紀年法」源自自教會天文學家編制每年一度的復活節表復活節確定在3月2日至4月25之間,按照拜佔庭教會傳統,每年春分節當天或節後一周遇有滿月,則其後的第一個禮拜日為紀念耶穌基督界死後復活的節日,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周日,則復活節順延一周。
為了推算出復活節的準確日期,拜佔庭人做了很大努力,他們恢復古代天文學,加強天象觀測,繪製制星圖。他們注意整理翻譯註釋古希臘羅馬天文學著作,製作用於觀測天體的星盤,並計算赤道和黃道的夾角,確定月亮運行的軌道等等。顯然拜佔庭人在發展拜佔庭星佔學的同時,為基督教曆法發展提供了天文學依據。篤信基督的拜佔庭人以基督教基本教義解釋計時含義,他們認為所謂「時間」是指發生某些事件的時段,他們的計時體系是以晝夜和四季等自然變化的現象為主要依據,同時以對天體運動的觀測為參考。拜佔庭人在如何解釋計時單位時,特別強調基督教思想。他們雖然按照自然和天文變化確定了天、月、季節和年等時間單位,但是他們卻以上帝創世和基督降生來解釋其紀年方法的由來。他們還特別注意以《聖經》中關於上帝創世的故事為依據,完善了每7日為安息日的的禮拜計時方並沿用至今。在9法世行以以前拜佔庭帝國流紀的基所有紀年方法中督教曆法發展最快,逐漸取代了古典曆法的正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