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十字軍東徵:目標為何是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佔庭帝國」?

2021-01-11 口吅品史

自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以來,之前發動的三次十字軍東徵都極大地幫助了拜佔庭帝國。尤其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將塞爾柱人從小亞細亞沿海擊退到內陸,拯救了風雨飄搖中的拜佔庭帝國。

來自西歐的十字軍為拜佔庭帝國收復了尼西亞、呂底亞等大片土地,但是十字軍也按照著按西歐歐洲分封的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國家)。由於十字軍每次經過希臘都如蝗蟲過境般將希臘劫掠一空,而拜佔庭皇帝對此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後又因為宗教、土地以及宗主權的問題,激化了十字軍國家與拜佔庭帝國的矛盾。

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號召新一輪的十字軍,原本的目標是統治埃及和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來收復被穆斯林控制的聖城耶路撒冷。由於西歐與拜佔庭帝國交惡,十字軍決定由海路前往埃及,並且依靠海運來對軍隊進行補給也更加方便。於是十字軍派出使者前往威尼斯,希望能僱傭他們的艦隊。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開價八萬五千馬克,這使得教皇和十字軍領袖大吃一驚,他們此次出徵軍費預算才五萬馬克,光是路費他們就負擔不起。但是十字軍有四萬之眾,而威尼斯共和國是當時地中海貿易的霸主,擁有強大的海軍,除了威尼斯共和國沒有其他選擇。教廷使者企圖以「基督的名義」來說服丹多洛支持聖戰,但是丹多洛表示「他首先是威尼斯人,然後才是基督教徒」。最後,通過談判威尼斯人允許十字軍分期付款。

十字軍說得挺熱鬧的,真要動身出發時原本的四萬人卻只集結了一萬多,各國的大貴族們陸續先後表態退出。被這群鴿子們一放鴿子,十字軍是人也不夠錢也不夠,眼看就要胎死腹中。狡猾威尼斯總督丹多洛提議十字軍們可以「賣身「來付路費,即成為威尼斯人的僱傭兵。威尼斯人讓十字軍進攻薩拉城,那是匈牙利王國的領土,同樣也是天主教徒。有些人離開了,但仍有一萬人上了威尼斯人的賊船。

1202年11月,十字軍部隊在威尼斯人率領下攻破了薩拉城,為威尼斯人奪取了這一重要港口城市。威尼斯人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聽聞匈牙利國王派使者向教皇指控,而教皇英諾森三世宣布將所有十字軍將士判處異端罪。十字軍騎士們十分惶恐,立即派使者火速前往羅馬,向英諾森三世解釋他們也是逼不得已。丹多洛倒是無所謂,因為他又接了一單大生意:宮廷政變中被趕下臺的前拜佔庭皇帝伊薩克二世之子阿萊克修斯(後來的阿萊克修斯四世)請求攻打君士坦丁堡,幫助其父復位,報酬是二十萬馬克和為十字軍提供一萬軍隊來支持聖戰。

1195年伊薩克二世被他的的哥哥阿萊克修斯三世舉兵叛亂奪走了皇位並將伊薩克二世弄瞎囚禁,其子阿萊克修斯成功出逃。

由於拜佔庭帝國同為基督教國家,十字軍將士們心存疑慮,不過對於這麼大一筆錢,十字軍領袖誆騙教皇說這是「東西基督教會合併的最佳時機」。一心想合併東正教的教皇點頭同意,於是在1203年威尼斯艦隊載著十字軍向君士坦丁堡進軍。

原本,君士坦丁堡作為中世紀最堅固的城市,是不可能的被輕易攻破的。然而阿萊克修斯三世卻被嚇破了膽,他搜刮宮中的所有財寶,連夜跑路,1203年7月19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阿萊克修斯四世在十字軍的協助下,終於坐上龍椅,但此時拜佔庭帝國的財政早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因此,阿萊克修斯四世根本付不起威尼斯人和十字軍的軍費。不過,威尼斯人講究金錢至上,因為金錢糾紛沒有解決,威尼斯水手和十字軍就湧進君士坦丁堡,「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堡的市區被破壞,昔日繁華的城市被強盜般的十字軍洗劫一空。

不過,這還沒完,阿萊克修斯三世的女婿,利用當前亂局,煽動君士坦丁堡居民起義,推翻了伊薩克二世和阿萊克修斯四世父子,自己登基,是為阿萊克修斯五世。阿萊克修斯五世驅逐了城內的十字軍使節,宣布拒絕履行一切合約條文。這激怒了十字軍和威尼斯人,於是他們決定再次攻打君士坦丁堡並由十字軍成員中選出新皇帝,直接統治拜佔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城下激戰幾天,阿萊克修斯五世也嚇破了膽,棄城出逃。於是,1204年4月13日君士坦丁堡第二次被攻破,十字軍屠城三天三夜,並攻佔了拜佔庭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的領土。

最終十字軍推選法蘭德斯伯爵鮑德溫成為「羅馬皇帝」,而這個十字軍建立的國家史稱「拉丁帝國」,拜佔庭帝國滅亡。出逃小亞細亞的拜佔庭貴族在尼西亞重建拜佔庭帝國,史稱「尼西亞帝國」。

相關焦點

  • 縱橫中世紀9 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締造巔峰,十字軍東徵大幕開啟
    十字軍東徵大幕開啟十字軍東徵是中世紀歐洲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幾乎牽動了歐洲所有國家的命運神經和發展走向。這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宗教聖戰,是基督教徒對於穆斯林阿拉伯人攻擊迫害的一次超級大反攻,更是一場歐洲各國社會階層對於東方亞洲財富的貪婪與搶奪。
  • 十字軍東徵只為掠奪財富?中世紀奔騰的欲望、權力與信仰
    此外,十字軍東徵中後期徵服者們目標的轉移也印證了這一說法。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由於威尼斯共和國的參與,最終圍攻的是黎凡特貿易航線的中轉站——君士坦丁堡,此後十幾年,隨著伊斯蘭的阿尤布王朝在黎凡特的政治和經濟重心進一步向埃及遷移,第五次和第七次十字軍分別劍指達米埃塔和埃及內陸。| 薩拉丁去世時阿尤布王朝的領土.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十字軍東徵穆斯林,卻洗劫了拜佔庭
    大家可能都知道基督教在歷史上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而新教誕生前,基督教一直都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共分天下」的局面。那二者之間都有哪些恩怨呢?上文說了,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在1054年的大分裂之前,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第一次內部分裂始於公元330年,這一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 大隱原創:四大名王的絢麗時代——閒侃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薩叔所處的時代,穆斯林最大的夙願便是收復1099年為十字軍攻佔的伊斯蘭第三大聖城,當然也是基督教第一聖城的耶路撒冷(耶穌在此降臨和受難,穆罕默德在此夜行登宵)。638年阿拉伯帝國佔領聖城,由於奉行宗教寬容政策,兩教尚能和平相處。11世紀中期,信奉伊斯蘭遜尼派的塞爾柱突厥帝國崛起並控制耶路撒冷,對前往朝聖的基督徒徵收重稅並大肆迫害,引起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憤慨。
  • 宗教不同而引發戰爭,歷經200年,探究十字軍東徵背後宗教因素
    在擴張的路上,伊斯蘭教一定會與其他的宗教人士發生摩擦和衝突,而最終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之間的摩擦和衝突發展成為了歷時200餘年的十字軍東徵。十字軍東徵其實並不是單指某一次的戰爭,也不是特定時段的戰爭,而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系列戰爭的總稱。 伊斯蘭教為了奪回自己的聖地耶路撒冷而出兵拜佔庭帝國,而基督教徒為了保衛和收復被伊斯蘭教奪走的地方而浩浩蕩蕩的展開遠徵。
  • 世界歷史:十字軍東徵的發起者——烏爾班二世
    另一方面聯絡帝國境內,利用反對亨利的封建公侯,在繼位問題上挑撥亨利四世的父子關係。1093年,亨利之子康拉德與教皇結盟,在米蘭自立為王,有了強大的政治後盾,1096年,烏爾班最終打敗克萊門特,返回羅馬。回到羅馬後,烏爾班二世便在帝國推行克呂尼改革運動。
  •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家,其曆法是在古代希羅馬天文曆法基礎上,結合基督教神學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特點的獨立曆法體系。拜佔庭人將每年分為4季,將每季分為3個月,一般將每月分為4周,將每周分為7日,將每天分為12時辰。每周以周目為頭一天,稱周一為「第二日」,以此類推。
  • 成吉思汗時期的世界國力排行榜:瑪雅第13,埃及第8,法國第3
    第14名:圖依湯加帝國(大洋洲)該國以湯加塔布島為中心,在其鼎盛時期,它的疆域一直從紐埃延伸到Tikopi島,是古代大洋洲最強大的國家,控制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公裡第13名:馬裡王國(西非),擊敗拜佔庭帝國,佔領地中海和黑海的重要港口,控制了從波斯到中亞到地中海的商路,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公元1243年蒙古西徵中敗亡第8名:埃及阿尤布王朝長期代表伊斯蘭世界與歐洲十字軍作戰,互有勝負,1229年,與第六次十字軍締結和約,1244年,重新攻佔耶路撒冷,1249年,擊敗法國領導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徵第7名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他將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並且成功地鞏固了帝國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的統治,使其可以在帝國的版圖內留存長達五個世紀。同時,作為一位富有遠見和政治敏銳性的統治者,他頗具政治家風範,為帝國的未來構建了宏大的政府架構。這樣的政府架構終將把拜佔庭帝國的殘餘領土整合起來,並賦予它們新生,幫助奧斯曼帝國填補上拜佔庭帝國衰亡後留下的空白;而這一點是當時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戰爭的背後是利益的驅使,為攫取東方的巨大財富,十字軍開始東徵
    為掠奪東方的財富,十字軍開始東徵 由此,在英諾森三世即位之後,便開始發動了向東方世界進軍的號召,為的就是能夠打通,天主教會狹小的統治之地,為其創造更為廣闊的宗教影響範圍
  • 武力傳教的十字軍東徵,教皇:過去的強盜,現在都應該成為騎士
    歐洲天主教會號稱驅逐塞爾柱突厥人收復聖地耶路撒冷,從1096年持續到1291年,將近200年中,十字軍總共發動了6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總體上說,東徵運動是失敗的。穆斯林輕騎兵的宗教狂熱絲毫不遜色於這些「基督的戰士」。在沒有任何後勤保障的前提下,這場在異國土地上勞師遠徵的悲劇命運早已註定。 十字軍無疑是中世紀最為高潮的一段歷史。
  • 拜佔庭帝國千年興衰史,你需要了解這14本書丨書單
    全書作為三卷之中的最後一卷,從第二卷末尾的曼齊刻爾特之戰講起,敘述了這場戰敗的致命後果,拜佔庭帝國失去了小亞細亞的大部,國力大不如前,日益衰落,以至於在一個多世紀之後完全無法阻擋第四次十字軍的襲擊。隨後便是五十六年拉丁人的統治,直至米哈伊爾八世將其終結,勝利收復首都。最後兩個世紀,帝國已經淪為奧斯曼帝國的背景,在絕望的圍城戰中,君士坦丁堡居民戰鬥到了最後一刻,而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英勇地戰死。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由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只有75億人,所以基督徒數量佔人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基督徒。
  •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紅鬍子腓特烈大帝的十字軍冒險之旅
    紅鬍子巴巴羅薩小亞細亞的艱難路途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徵開始,小亞細亞荒蕪的高原內陸就被視作一條死亡之途。那是突厥人縱橫肆虐的主場,博希蒙德那樣的勇士也差點在多裡萊烏姆之戰中全軍覆沒。1101年出發的十字軍試圖支援新建立的十字軍國家,結果在小亞細亞就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號稱多達20萬人的十字軍只有十分之一的得以活下來。
  • 全球知名學者:蓬佩奧對華發動「十字軍東徵」,很不光彩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8月5日文章,原題:美國對中國的「十字軍東徵」一點兒也不光彩 長期以來,美國一些白人基督教福音派教徒認為,美國肩負著上帝賦予的拯救世界的使命。在這種「十字軍東徵」心態影響下,美國對外政策經常從外交轉向戰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個月又發起「十字軍東徵」,這次是針對中國。
  • 亨利六世王朝的制度,艾裡克修斯改變了十字軍的進程
    丹德羅心想,我們總不能總受控在拜佔庭手裡吧,如果能控制拜佔的皇帝,威尼斯就是老大了。丹德羅是個盲人,老爺子眼睛看不見,心眼可不少,天天在家裡盤算著怎麼對付拜佔庭。正好,此時教皇也是換班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新教皇第一個政績工程就是組織十字軍去打架。1198年,英諾森三世成為新的教宗,不是聖城還在穆斯林手裡嗎,很有必要第四次東徵啊。
  • 兩種文明織物間的一枚紐扣:拜佔庭與聖索菲亞,從大教堂到清真寺
    壹 拜佔庭何來?先來從歷史與地理的經緯度對這座建築誕生的背景作一番了解。公元四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和「西羅」前一個半世紀,君士坦丁一世(306年—337年在位)登上了帝國的權力之巔,這位皇帝不僅於313年頒布了米蘭敕令,給予基督教在帝國境內的合法地位,並且當他於337年去世前接受了洗禮,成為羅馬帝國第一位基督徒皇帝。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基督教為什麼會在11世紀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