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比較準確的說法:孩子在1歲之內,還處於口腔敏感的時期,小寶寶喜歡把自己能摸到的東西都放進嘴巴裡。
編 輯:柔山
審 核:許百萬
小寶寶嫩嫩的,肉肉的,任誰看了都想上去抱一抱,可孩子卻有個習慣,總愛啃手指甲.
說了很多次也不聽,又不可以打孩子,相信這也是不少家長的心理歷程吧。
其實不難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在某個時間段,都很喜歡啃指甲,而且還不是別人教的,好像是天生就會的一樣.
家長也是想了很多方法制止,也沒起作用。
孩子為何那麼喜歡咬指甲
不少"專家"以為,小孩子總是喜歡啃指甲,是因為小孩子的身體裡缺乏了某種維生素,後來經證實,缺乏維生素與寶寶啃指甲是沒有聯繫的。
1-2歲,啃指甲的習慣還沒有成癮,如果家長用好吃的讓寶寶做選擇,小寶寶更願意選擇好吃的。
3-4歲,兒科專家認為,處在這一階段的孩子啃指甲,是一種尋求安全感的表現。
4歲以上的孩子啃指甲,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去緩和心中的壓力、焦慮,當孩子內心焦慮、缺乏安全感時,就會下意識的去啃指甲。
長期咬指甲帶來的危害
★ 指甲變形
其實,偶爾的啃一下指甲沒什麼大礙,但寶寶年紀還小,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就會慢慢地把啃指甲當成習慣。
而且還會一直咬,當多餘的指甲被咬完了,還會繼續往肉裡面咬。這樣不僅會破壞寶寶的甲床,影響指甲的生長。
而且家長沒有及時制止的話寶寶就會一直咬下去,指甲也很難再生長了。
寶寶啃指甲的習慣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不見,有很多孩子會把這個習慣持續到成年後,也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很難想像,指甲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摧殘,會變成什麼樣子。
★ 心理扭曲
有些家長就會問了,孩子只是啃指甲,怎麼會嚴重到心理扭曲?是不是太誇張了,兒童的心理學家表明,這並不誇張。
有不少啃指甲變成癮的孩子,在長大之後還會出現自虐傾向,即非常喜歡給自己帶來痛感,這就是心理扭曲的一種典型案例。
不僅僅是這樣,這類的孩子的性格上還會有所體現,如想法比較偏激,不合群,甚至還會有暴力傾向,嚴重的還有可能走上違法的道路。
★ 不衛生
啃指甲不衛生,相信大家都知道,而這個"不衛生"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會讓孩子沒有衛生的觀念,讓孩子誤以為洗手只是個儀式,而不是為了講衛生。
其次寶寶的口腔黏膜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就會造成傷口,而且手上帶有大量的細菌,很可能會造成口腔內的感染。
最後,嚴重的還會出現指甲咬出血的問題,這樣一樣甲床就會被破壞,用手再去摸其他東西,就會出現外部的感染,還易得甲溝炎。
如何解決孩子啃指甲這種行為?
1. 不體罰,多鼓勵
當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有意識無意識的出現啃指甲的行為,家長們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與鼓勵,不要體罰、或者以此懲罰孩子,大聲的責罵孩子也是不對的。
而且還有一些家長會非常粗暴的,把孩子的手從嘴裡拿出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加重內心的自卑、緊張,反而會在自己的潛意識中更加嚴重了。
2. 培養孩子的其他愛好
一位網友分享的經驗,她家的小寶寶也是很喜歡啃指甲,說了很多次寶寶也不聽,為此還罵了寶寶一頓,但也並沒有效果。
後來寶媽便想到一個主意,在孩子的指甲上畫上了一個動畫人物,沒想到這個小方法真的管用。
原來寶寶特別喜歡這個動畫人物,而且幼兒園老師還跟寶媽說,好多孩子看了寶寶指甲上的圖案,都吵著也想要一個,寶寶也因此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
在寶寶的心裡,指甲上的圖案是她喜歡的東西,捨不得它受到一點的傷害,更不會去咬了,而且小寶寶的喜好是總會變,家長們也可以多嘗試些方法。
3. 告訴寶寶啃指甲的危害
家長對孩子的勸導也多一點耐心,告訴孩子病從口入,指甲裡有很很多細菌,而啃指甲,就會把這些病菌吃到了自己的身體裡,寶寶就會生病。
寶寶生病了,爸媽自然就會很心疼,相信很多的寶寶都會捨不得爸媽心疼的,自然就會聽進去爸媽的勸說了。
小島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們都有注意到寶寶有啃指甲的習慣嗎?對此都是如何做的呢?歡迎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寶貴經驗。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