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精武會館開工石至今仍保存完好
佛山精武體育會館飽經歷史風雨的洗禮
現任佛山精武會長的吳德明和秘書長梁旭輝從醒獅口中取青
文/圖 金羊網記者張聞
從北拳南傳到精武樓抗戰,再到如今成為遠至海外的佛山功夫旗幟和嶺南文化的傳播載體,近到各街道社區居民的「貼心大叔」,近百歲高齡的佛山精武體育會從來不缺故事,更成為王家衛、黃百鳴等香港影視大咖們的創作源泉。
日前,佛山精武體育會(下簡稱「佛山精武會」)在永久會址門前舉行紀念愛國武術家霍元甲150周年誕辰活動,上海、天津、深圳、南寧、香港、澳門和遠至南非的精武體育會的會長們以及眾多精武后人齊聚佛山精武體育會,這個佛山歷史空前的「重量級嘉賓」陣容,再次向世人闡釋「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會訓。
壹
會館曾代表佛山建築最高水平
清晨,佛山市中山公園裡,香樟古韻、紅巖飛瀑,朱紅色的秀麗湖牌坊前,參天古榕林立,市民在樹下練拳跳舞。面向秀麗湖牌坊向右約50米,佛山精武會靜靜地「躺」在公園裡的角落裡,飽經歷史風塵的洗禮。
從1921年建立開始,佛山精武會今年已經快近百歲了;建於1935年的永久會址由精武會創始人之一梁敦遠及各界人士在抗日戰爭前集資建設,是全世界五大洲精武會現存規模最大的自建會址。根據檔案記載,佛山精武會館面積達656.68㎡,側翼面積為472.27㎡及415.03㎡,先後由國術學院和元甲學校使用。側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拆除,如今僅剩下會館的大殿。
建成於民國時期,佛山精武會館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會館是中西合璧式建築——大殿風格仿照中國固有形式而建,沿襲清代官式建築,包括綠琉璃瓦屋頂、朱色殿身、簷柱等;屋頂也採用歇山頂。然而,中式外表下,會館房屋內部採用單層混合結構,金字屋架以德國進口鋼材定製,部分柱之間鋼筋混凝土橫梁連接。
「那時候的佛山精武會聚集著各式各樣的人才,包括當時留學英倫歸來的建築專家陳佗,這座會館也是由精武會自行設計建造。」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工程系畢業、曾擔任佛山精武體育會兩屆會長、現任秘書長的梁旭輝介紹道,在民國初期,佛山精武會址以大跨度鋼架結構代表著當時佛山建築業的最高水平。
1986年佛山精武會復辦以來,會館幾經修繕,政府和精武會均有出資。如今,會館護欄上依然保留有1934年會址奠基立下的開工石,1936年會刊上也記載了《倡建佛山精武體育會會所碑記》。碑記由時任會長的梁敦遠撰寫,記錄了會館自建的初衷:「吾精武既有人矣,而謂能長此隱忍遷流轉徙類無國籍之民乎?他人尚不能忍之,崇實尚樸忠義素著之禪人尤不能忍也!」時代強音之下,佛山精武會也在佛山乃至嶺南地區歷史上留下了波瀾壯闊的一筆。
貳
曾是佛山救亡圖存的陣地
在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八卦掌宗師宮羽田南下來到佛山,面對眾武師發出「拳有南北,國有南北乎」的疾呼,這正是民國時期在佛山精武會裡發生的真實故事。佛山精武會成立後,上海中央精武體育會駐教的北派名師南下,將迷蹤藝、潭腿、鷹爪拳、螳螂拳、太極拳、六合八法拳、少林五戰拳等北派名拳傳入佛山,自此佛山精武匯集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派武藝,史稱「北拳南傳」,從此,佛山「武術之鄉」的名聲在全國嶄露頭角。
然而,佛山精武會的傳奇並不止於此。根據梁旭輝整理的《中國精武體育會百年風雲》記載,上海中央精武體育會成立後,霍元甲弟子陳公哲、陳鐵生、盧瑋昌、姚蟾伯「精武四傑」先後南下,在廣州、汕頭、佛山、香港、澳門等地紛紛成立精武會,其中佛山精武會由陳公哲、陳士超兄妹親自到佛山與工商界人士宣講精武精神而得到響應建會。
「實際上,精武會的宗旨是『乃武乃文,惟精惟一』,以體育、智育和德育並舉相標榜,相得益彰。很多人以為精武會是一個武林門派,其實是受影視影響而形成的誤解。」梁旭輝介紹,從成立伊始,佛山精武會就包含著音樂、美術、書法、體育、武術、醫療、建築等各界人士。例如,佛山保濟丸李眾勝堂創始人李兆基之子李賜豪就為佛山精武會館籌建認捐萬元;而佛山精武會更致力於發展教育事業,創辦元甲小學、中學、國術學院等學校,更設立「女會」、「女校」,教授國文、算數、習字、國操等,兼興辦實業,開時代風氣之先。
抗日戰爭爆發後,佛山精武會館被日軍佔領作為倉庫,但精武會員依然不畏強暴,紛紛投入到抗日行動中。在石頭村精武樓一帶,精武會員和當地村民一起與日本正規軍交火,擊斃日軍52人,我方陣亡6人。後來更有多名會員投入到廣東、廣西的抗日鬥爭中。精武會鷹爪拳名師劉法孟投身第十九路軍抗日並擔任大刀術總教官。「功夫安身立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這些都是由歷史證明過的事情。」梁旭輝表示,精武會員一向不會去關注傳統功夫能不能打,精武人飽含的那股「愛國、正義」精神,才是最為自豪和值得傳承的。
叄
與影視劇不一樣的「武林」
建國後,佛山精武會館一度作為倉庫、圖書館等,用途幾經變化,1986年,經政府批准,佛山精武會復辦,並撥款修繕精武會館,會員們紛紛回歸,32年過去,如今的佛山精武會已有上千名會員。
梁旭輝表示,復辦30餘年來,佛山精武會在祖廟、石灣、南莊等社區和村落堅持做好「愛心學堂」,會員還在警民共建平安社區行動中擔任義教。如今,無論是在全民健身、青少年勵志教育,還是在殘疾人弱勢群體幫扶上,許多會員都做出表率。「功夫的當代功用是什麼?就是要給現代公民提供安全與健康的基本素質教育。」梁旭輝表示,功夫不是用來爭強好勝,武林也不是幫派鬥爭,新時期的佛山精武會是與影視中展現的有點不一樣的「武林」。
當然,精武會始終與武術血脈相連。如今,精武會下設立青少年武術培訓中心、太極拳、洪拳、詠春拳、龍形拳、白眉拳、螳螂拳、六合八法拳研究中心等機構;精武會員在世界各地的功夫大賽中頻頻奪冠,會館成為會員們日常習武比賽表演、與海內外文化交流以及市民遊客觀光所用。精武會已經舉辦過嶺南傳統武術精英賽、佛山功夫文化博覽會,世界詠春拳同仁懇親大會等,「我們在國外文化交流,發現所有的唐人街都有三大館:武館、餐館、醫館,這些都是海外華人保留的文化基因,也是最聚人氣的場所,更是凸顯文化的超級IP。」梁旭輝表示,精武會希望佛山武林能抱團發展,為提高文化自信做出貢獻。
此外,作為嶺南地區乃至港澳、國外許多武林人士的「聖地」,近年來,佛山精武會的故事被頻頻搬上銀幕。王家衛、趙志凌等香港影視界「大咖」都曾造訪。如今,佛山精武會館也成為南方影視中心推薦60個取景點之一。「我們也一直在嘗試,例如,我們已經把以前佛山人習武后聚會形成的傳統『食夜粥』註冊了商標,希望打造一臺實景演出的大戲。也根據北拳南傳及精武抗日的歷史背景,編寫了幾個劇本,表現精武精神。」梁旭輝希望,以前通過影視劇對精武會的狹窄印象(武館),今後也能通過影視劇糾正過來,讓精武會的宗旨、會訓和情懷真正深入人心。
編輯: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