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獨樹崗村:百年古村煥發新生機

2020-11-25 看三水

粉的、紅的、紫的、黃的……周末,從蘆苞龍坡公園沿蘆苞大道往獨樹崗村委會方向,蘆苞湧畔的百畝花海,成了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除了花海,有著700多年歷史底蘊的獨樹崗村也吸引著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古屋錯落、花樹相間,獨樹崗村的特有景致,被一一攝入鏡頭中。

近年來,藉助古村活化、美麗文明村居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東風,獨樹崗迎來了蝶變。在探索文旅結合的過程中,獨樹崗村依託洪聖廟誕、重陽千叟宴等節慶活動引領敬老愛老文明風尚,成為遠近聞名的「孝善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文化事業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使得獨樹崗村的發展信心更加堅定。

百年古村變旅遊打卡點

漫步於蘆苞湧畔,觀賞百畝連片各色花兒;乘坐復古遊船遊覽蘆苞湧,一河兩岸美如畫;穿行於古村巷道間,百年民居淡雅樸素、錯落有致。剛過去的周末,家住南海區的張女士一家五口來了一場蘆苞之旅,美景盡收眼底。

「沒想到家附近就有這麼好的旅遊休閒去處。」張女士第一次到蘆苞,蘆苞湧兩岸的鄉村勝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蘆苞湧是蘆苞人的母親河,也是古代通往廣州的水路通道。南宋詩人楊萬裡在嶺南為官時,多次經過蘆苞湧,並留下多首膾炙人口的詩句。蘆苞湧及兩岸也被稱為「萬裡古道」。

去年以來,蘆苞鎮委、鎮政府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三片一帶」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以蘆苞湧作為紐帶,將長岐片區、獨樹崗片區、古墟鎮片區3個片區串珠成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和文化軟實力的整體提升。

過去一年,蘆苞湧面貌一新,蘆苞湧沿岸建設生態公園、設置古渡口碼頭,探索開展蘆苞湧水上遊船項目,挖掘蘆苞千年水上驛道文化,打造市民本地遊、周邊遊的好去處。

蘆苞鎮在蘆苞湧沿岸打造一河兩岸花海景觀,吸引市民遊客遊玩。

看到村子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昔日的傳統古村變身新晉網紅打卡點,今年74歲的獨樹崗村村民蔡鏡華樂了。

「生活水平高了,村容村貌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好了。」這兩年的獨樹崗村,甚至讓蔡鏡華感到有些「陌生」:村中的衛生死角被消除,舊式廁所經改造後煥然一新,修建、提升了洪聖廣場、秀清公園、盧氏大宗祠廣場、文筆山公園,建成了萬裡亭、古渡頭,蘆苞湧兩岸種滿了花草……

村中這些看得見的改變,村民們感同身受。這幾年,不少在外發展的村民紛紛回到獨樹崗村,在村裡蓋房子自住,享受鄉村的慢時光。

孝善文化成了鄉村名片

獨樹崗村始建於元朝至大末年,建村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獨樹崗村開村之初,該村蔡氏始祖蔡秀清就因為好打抱不平、仗義疏財而奠定了孝善之風的根基。

獨樹崗村下轄的長岐古村風景優美。

現時,獨樹崗村更是湧現出大批孝善人物:多年悉心照顧癱瘓雙親的床前孝子蔡廣權、與五叔一家居祖屋50多年和睦相處的蔡治定、熱心家鄉建設的僑胞蔡浩生等。去年,六旬村民蔡結容還因經營誠信早餐檔28年無人收銀從未「走單」,登上「中國好人榜」。

無論是舊時的蔡秀清,還是今日的蔡結容,獨樹崗村村民們始終恪守孝善祖訓,齊心協力樹起孝善模範,匯成暖意盈盈的孝善之風。

孝善基因之所以能世代相傳,獨樹崗村有其方法論——充分依託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持續推進洪聖誕、千叟宴等品牌節慶活動,深入挖掘孝善典型,踐行孝善新風。上世紀末起,獨樹崗又重開重陽敬老活動之村俗。每逢重陽節,便在村中的大宗祠舉辦千叟宴,款待長者,少輩、學生齊向老人表達敬意。獨樹崗村還成立了同樂慈善會,一家有難,全村支援,先後為患重大疾病而致經濟拮据的村民舉行募捐活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讓我們深受鼓舞。」獨樹崗村黨委書記蔡達初說,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獨樹崗村將打好歷史文化生態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文化雙振興,進一步展現百年古村新魅力。

其中,獨樹崗村下轄的長岐古村將引入社會資本,把鄉村閒置民居打造成精品民宿,助力村集體經濟增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焦點

  • 周末自駕 | 探尋西樵山腳百年古村!打卡一場嶺南之旅→
    周末自駕 | 探尋西樵山腳百年古村!正深化鄉村文化打造已展現出別樣的芳華上金甌,書香醉西樵有著許多上百年歷史的古村第一站,我們來到以文風昌盛而聞名的上金甌社區感受百年文脈,細嗅醉人書香
  • 南海現百年古村竹雨帽工藝 欲申報地區非遺
    黎定枝婆婆和她收藏的各式雨帽,最大的那頂尖髻帽(右邊)是她父親編織的,有百年歷史了。在南海西樵有個古村百西大地村小組,一位名叫黎定枝的85歲老人保存著一頂直徑一米多、有著百年歷史的尖髻帽。當年,她的父親為了給全家人擋雨遮陽,織出了這頂特大竹織尖髻帽。
  • 25個民族同住一村,親如一家!三水這個村怎麼做到的?
    25個民族同住一村,親如一家!三水這個村怎麼做到的?其總經理潘燕珍是廣西壯族人,於2011年來到三水,說起現在工作、居住的木棉村,她直言:「生活很習慣,很有歸屬感,我是新三水人」。木棉村新春晚會吸引各民族居民參與,豐富業餘生活。/資料圖,受訪者供圖這份歸屬感,離不開木棉村多年的努力。
  • 鎖定「國家戰略」 大宗貿易數位化科技平臺助力百年老港煥發新生機
    鎖定「國家戰略」 大宗貿易數位化科技平臺助力百年老港煥發新生機 2021-01-10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源這個村用TA爐出新生機!
    以前逢年過節山區百姓家家戶戶做爐饃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爐饃卻不容易吃到了近兩年這項傳統手工藝在王屋鎮迎門村煥發了新生機爐饃在王屋鎮迎門村有了加工流水線侯利軍正和夥伴們清點爐饃的數量,準備外出配送讓爐饃成為百姓致富增收的新希望對於下一步的發展,迎門村爐饃作坊打算從產品樣式上下功夫,開發不同口味的爐饃,同時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侯加鵬表示,現有的品類還稍顯單一,計劃在原味、甜味、鹹味的基礎上,嘗試開發蜂蜜味、奶香味等口味的爐饃,提高產品品質。
  • 三水有個「太監洲」 順德「大白」很暖心
    佛山的地名,在接地氣之餘,也充滿著各種逗趣。雞鴨鵝、豬牛羊等動物派地名「濟濟一堂」,至少有38處;銀河、宇宙等天體類地名霸氣側漏,金坑、錢坑的財富派地名閃瞎眼,最意想不到的,佛山也有跟本年度最貼心胖體暖男大白同名的地方!這些千奇百趣的地方,你都知道在哪嗎?
  • 遊記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浙江慈谿方家河頭古村
    方家河頭村位於寧波市慈谿市龍山鎮。明朝以前,此地已經形成了村落雛形。到了明代嘉靖年間,方氏始祖章雲從河南遷徙遷於此後,子孫繁衍,名聲鵲起,方姓成了河頭大族,這個就地逐漸被稱為方家河頭了。方家河頭處在半山腰,山上均為山林樹木以杉木、毛竹、桔子、茶樹為主,自然風光優美。
  • 百年古村,明清老宅,雞鳴犬吠,挑擔小販悠長叫賣,如畫般生活!
    荒廢的古村讓人嘆息,他們也在尋覓讓古村新生之道。何不建立以古村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度假,讓城裡人的田園夢得以安放,也讓古村真正換發活力?為了不破壞村道的原始味道,保留村落的自然風貌,在現代社會高度機械化的今天,依然用原始的運輸方式,肩扛、人抬、人挑、騾馱……延續下南山村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脈絡。
  • 追明星、觀燈會、玩樂園…中秋假期留在佛山,你真是撿到寶了!
    今年中秋,佛山熱鬧非凡,中秋晚會、賞燈會、燒番塔……一系列民俗活動和景區活動來襲,和你共慶佳節。另外,佛山推出了四條獨具特色的中秋旅遊線路,供大家選擇遊玩,快來看看! 中秋在佛山深度遊佛山市文廣旅體局策劃打造四條獨具特色的中秋旅遊線路,涵蓋了佛山具有文化氣息和鄉村特色的景區和景點,想了解佛山特色文化和鄉風民俗的外來遊客和市民,可選擇其中一條進行遊覽,絕對讓你滿意。
  • 「雲上平田」古村民宿助力鄉村發展
    「雲上平田」精品民宿歸雲居日前在浙江松陽縣四都鄉平田村正式啟用,這是「雲上平田」發展古村民宿助力偏遠鄉村發展的又一力作。  有900多年歷史的平田村地處植物茂密的山區,海拔600多米,一年中有200多天雲霧繚繞,「雲上平田」因此得名。
  • 爭「鮮」鬥「魚」,三水這場美食爭霸賽真有味道
    市民在現場品嘗河鮮美食。/佛山日報記者盧麗華攝剛剛品嘗完河鮮的市民張女士說:「『金湯河蚌鮮蓮燴』這道菜色香味俱全,擺盤有創意,魚肉鮮美,讓人食慾大開。」參賽菜式《芙蓉桂花魚》。/佛山日報記者盧麗華攝比賽由香港名廚、中國烹飪大師高榮新,南廚宗師、澳門首席名廚梁奀,中國粵菜十大名廚、中華金廚黃熾華,三水名廚、三水詠泉酒家創始人賴北泉先生,三水區旅遊飲食協會執行會長凌梓峰擔任專家評審,他們傳授了自身經驗,為三水河鮮製作提供新思路。黃熾華說:「三水河鮮很豐富,希望參賽選手繼續提高烹飪技巧,擦亮三水河鮮這一美食名片。」
  •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金羊網  作者:張聞  2019-08-16 位於佛山三水區南山鎮的「越南村」正是華僑農場41年來變遷的縮影。
  • 佛山這些村鎮、單位擬獲評文明,正在公示
    >2018-2020年度佛山市文明村鎮(86個)禪城區(9個):禪城區南莊鎮村尾村、禪城區南莊鎮堤田村、禪城區南莊鎮上元村、禪城區南莊鎮紫洞村、禪城區張槎街道村尾村、禪城區張槎街道大江村、禪城區張槎街道古灶村、禪城區祖廟街道敦厚村、禪城區祖廟街道永新村南海區(16個):南海區獅山鎮大渦塘村、南海區獅山鎮吳屋村、南海區獅山鎮萬石村、南海區獅山鎮顯子崗村、南海區獅山鎮新和村
  • 佛山排水溝驚現鱷魚,長1.2米!「海洋王國」來禪城了 | 早安,佛山
    【早安,佛山】在南海街頭,鮮豔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宋茲檀/攝●佛山天氣●預計今日白天佛山雷雨轉陰天,氣溫24-30℃;明日以多雲天氣為主。詳情戳:▶逢簡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已於近日公布,其中廣東省有8個村入選,順德杏壇逢簡村名列其中,是佛山市唯一一個入選的村落。據統計,逢簡村迄今已累計斬獲10項「國字號」榮譽。
  • 發現佛山 | 雲東海湖:煙波浩渺醉千年 漫漫歲月靜流淌
    在泛黃的《三水縣誌》裡,記錄了這樣一段文字,道出了佛山市三水區雲東海湖的來歷。白雲又蒼狗,潮起復潮落。這一片萬裡湖泊曾因興修水利、圍湖造田而改變了模樣,又因人們對綠水青山的珍視而煥發新活力。如今,這片遼闊的水域,又有了翔集的鷺鳥,又有了碧綠的林蔭小徑,又再見到了那浩渺的水光。夕陽斜下,漁舟唱晚,水光粼粼之下,是漫漫歷史長河,是千載悠悠歲月。
  • 老字號重回老地方煥發新活力 時隔24年後,玉樓東重回五一商圈
    玉樓東總經理李明方表示,五一商圈一直是長沙最繁華的地方,此次重回五一商圈,在城市中心擦亮長沙人自己的百年老品牌,讓更多人喜歡。"品質符合本地人口味,讓長沙人必吃,外地人嚮往。" 煥發活力沒有捷徑 火宮殿的臭豆腐、楊裕興的面、雙燕樓的餛飩、馬復勝的花片、九如齋的月餅……這些老字號的產品是老長沙人童年的記憶、家鄉的味道,也是長沙的商貿景觀、文化名片,具有重要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 江西有個建於五代後唐的古村——流坑古村,古色古香!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了解古人的生活軌跡去各個城市的古村古鎮是身臨其境的最佳選擇江西也有非常多的古村今天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流坑古村流坑古村被譽為「千古第一村」位於江西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烏江之畔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建村於五代南唐昇元年間(公元937-942)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也是一個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現在村中較完整保存的各類明清贛派建築遺址260處,其中明代19處,重要文物321件
  • 百年佛山精武會 不一樣的武林
    日前,佛山精武體育會(下簡稱「佛山精武會」)在永久會址門前舉行紀念愛國武術家霍元甲150周年誕辰活動,上海、天津、深圳、南寧、香港、澳門和遠至南非的精武體育會的會長們以及眾多精武后人齊聚佛山精武體育會,這個佛山歷史空前的「重量級嘉賓」陣容,再次向世人闡釋「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會訓。
  • 「我能為涼山做點什麼」:佛山愛心接力 涼山「一步千年」
    昨日下午,四川涼山州鹽源縣棉椏鄉清河村村民朱阿芳母領到了來自佛山的小家電三件套,滿意地笑了:「我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電器,佛山人民,卡沙沙(彝語『感謝』)。」這批小家電來自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愛心項目「溫愛到新家」中美的集團的捐贈,這兩天,1133套小家電陸續送達涼山13個村。
  • 雲南秘境城子古村,被稱為彝族布達拉宮
    今春到雲南元陽看梯田,取道瀘西,聽說這裡有一個孤立的彝族古村,幾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原生態,便駕車前往探險。離昆明約170公裡,瀘西離縣城近,道路兩旁桃花盛開,如一片片隨風飄落的紅雲,直讓人萌生訪問桃花源的幻想。在經濟高速發展、基礎建設突飛猛進的同時,旅遊也成為一種火熱的經濟活動,同時也帶來了景區過度開發的問題,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