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帽子裡有玄機!杭州小學生的這份筆記逆天了

2021-01-09 浙江日報

2019-03-26 07:54 | 錢江晚報

課堂筆記,應該人人都做過吧。就是把老師上課講的重點,在書上圈出來,或者摘抄在小本子上,方便今後複習。之前,有媒體報導過不少心思縝密的學霸筆記。甚至,杭州有位高考學霸的筆記出版成書,經報導後,還成了暢銷書,引起搶購。

這次,我們發現這份小學生課堂筆記,與普通學生的筆記比起來,堪稱「神一般」的存在。許多人在看後都感嘆,自己這麼多年的書算是白念了。

王安石帽子的變化

代表著他在宦海的沉浮

筆記的作者,是杭州市青藍小學四(5)班的陳思遠,小男孩長著一雙大眼睛,一張圓圓的小臉,和人說話老是笑眯眯的,特別萌。

3月25日中午,記者在學校教室裡「逮」到剛吃過午飯的陳思遠,追問「神仙筆記」的來龍去脈。

小陳同學坦白,這些筆記是他上課和平時看書時做的,所以準確地說,是讀書筆記。筆記上都是語文書和課外書裡講過的名人,一個人物一頁,除了文字見解,還配上了人物的頭像和小插畫。

比如關於王安石的讀書筆記,是這樣表述的:

王安石的一生經歷了從副宰相(參知政事)到宰相,再被罷相、復職,又被貶為「荊國公」等五個階段,陳思遠用王安石頭上帽子樣式的變化記錄了王安石的仕途沉浮。

「宋朝官員戴的帽子非常有趣,帽子兩邊長出兩個長長的『翅膀』,而且不同等級的官員,翅的長度不同,帽子上的花紋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用帽子的變化來代表王安石的官位變化非常合適。」陳思遠說,這是他在做筆記時突發的靈感。

原本抽象難記的王安石的仕途經歷,一下子就躍然紙上了。

又比如,在記錄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時,他用畫了一幅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殺死大魚找到求救書的故事;在提到寫作手法時,他在「關鍵時刻用慢鏡頭」這個要點下面,配上了電影裡經常出現的手指接子彈的畫面……

在記錄宋朝詩人柳永時,他畫了一張柳永當初逛杭州時看到的風景圖,依據是詩人在詩裡所記述的,「西湖分裡外湖」以及「杭州參差十萬人家」的繁榮景象。

以前很不喜歡做筆記

一個偶然找到了學習方向

讓記者驚訝的是,這份「神仙筆記」的小主人,以前並不是一個喜歡做筆記的學生。在班主任魏榕的印象當中,他曾是個不愛寫字的調皮孩子。

「記得小學一年級去陳思遠家裡家訪,這個小朋友在凳子上一分鐘也坐不住,我那時候就擔心他上課靜不下來。」魏老師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小陳的場景。

果然,進了學校之後,小陳上課時總喜歡動來動去,靜不下心來,而且不愛寫字。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小學二年級,陳思遠看書時第一次用畫插畫的方式記筆記。

「那天我在讀一本關於兵器的書,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手槍,我忍不住就拿起筆照著書上的插圖臨摹了起來,然後在每個插圖後面配上了手槍的簡介。」小陳說。

當時,他很驕傲地把自己做的手帳式筆記給媽媽看。媽媽卻很焦慮,擔心這樣的筆記方式會使小陳讀書不專心,趕緊找到魏老師商量對策。兩人商量了很久,覺得這未必不是件好事。

「以前做作業我想讓他多寫一個字都難,但那天他居然在筆記上寫下了整整一大段文字,而且概括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是靜下心去看了文章,而且將內容融會貫通了。」魏老師說。

從那件事之後,魏老師和小陳媽媽都鼓勵他用畫畫的方式來學習課本知識。現在每節課下課,都可以看到陳思遠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完善筆記,簡直可以用「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來形容。

雖然每天學習都很繁忙,但是小陳一直堅持把課本上學到的內容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用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

「每次讀到書上的文字,我的腦海裡就會有許多故事情節浮現出來,我就想把這些情節畫在紙上,再配上文字解析就特別有趣。」陳思遠說。對於他來說,畫畫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所以記筆記也變得有意思起來。

父母尊重孩子的愛好

畫畫成了他學習的動力

除了語文讀書筆記,數學、英語、科學每門學科的上課筆記,陳思遠也都配上了圖。數學中,他用圖畫表示角度;英語中,他用圖畫畫出單詞的意思;科學中,他用圖畫表示動植物結構。因為他的筆記既具體又形象,在期末時經常要被老師作為複習資料使用。

據說,現在每次有同學因為請假落下了課程進度,魏老師都讓他們找陳思遠借筆記來抄。

算算日子,陳思遠的手帳式筆記已經記了三大本,畫畫成了他學習的動力。

陳思遠的改變離不開媽媽對他興趣的尊重。雖然從小畫畫就很好,但是小陳的課業成績卻不是最優秀的,只是處在班裡的中等水平,但是陳媽媽並沒有非常著急地指責孩子或是催促他學習。

「比起有壓力的被動學習,我們更希望孩子能在一種自由的環境下主動學習,讓他基於興趣去學。」陳媽媽說道。雖然在學習之餘陳思遠也報了很多培訓班,但是大多以運動類和興趣愛好為主,學科類的培訓班很少。

「也許爸爸是個畫家的緣故吧,思遠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我們沒有系統地教過他,也不刻意送他去繪畫班,而是經常帶他去美術館或是看他爸爸作畫。他的習作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畫,完全自由地發揮自己的童真、童趣。」陳思遠媽媽說。

(原標題《王安石的帽子裡藏著玄機》,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陳宏程。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今日中國】是什麼造就了這份逆天簡歷
    【今日中國】是什麼造就了這份逆天簡歷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1月02日 18:07 A-A+   先來看看這份逆天的簡歷:、愛拼搏的小學生呢。  簡歷裡有對自我的精準分析:  成長的每一步都穩紮穩打做規劃:
  • 宋朝官員上朝戴的帽子,為何有兩隻兔子耳朵呢?這個細節透露玄機
    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後來還流行越來越長。宋朝官帽的設計有一點類似古時候皇帝帽子的流蘇(上圖),如果皇帝走路不端莊或是坐沒坐像搖頭晃腦的話,帽子的流蘇就會隨著擺蕩而影響視覺,甚至擊打到眼睛,此設計是要提醒並端正上位者,使其自然而然產生威嚴,同時暗喻著上位者品性要端正。宋朝官員上朝戴的帽子,為何有兩隻兔子耳朵呢?
  • 吃雞:小學生設置手機屏幕,家長無意中點開一個應用,原來有玄機
    現在手遊對於小學生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遊戲方式,曾經紅白機是少年們的最愛,而現在手機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玩家的要求,很早時候玩家們在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中體驗到了手遊的快樂,而小學生這個名稱也是隨著手遊發展才逐漸出現的,後來出現了眾多吃雞遊戲,雖然開始會有不少玩家吐槽小學生,但是慢慢玩家們發現其實小學生們的技術大都比較強
  • 杭州小學生又要開始養蠶了 家長都在為這事發愁……
    上架這款產品是杭州總店統一安排的。  有家長說,盒馬鮮生的商業嗅覺真是靈敏。快報之前也報導過,確實在每年三四月份,大批小學生開始養蠶。今年小朋友這一季的剛需立即要來了。  有媽媽說,剛剛養好蝸牛,又要開始養蠶了。桑葉價格再貴,也只能買。現在杭州城內確實很難採到桑葉,唯一的途徑只有上網採購了。
  • 「等長大了,要把這份愛心傳遞出去」
    60名小學生。  濟南南部山區八一希望小學裡的學生,大多來自錦繡川水庫周邊,其中離家最遠的有三四公裡。由於處在山區,又緊鄰水庫,這裡的溫度比市區內要低三四攝氏度。學校校長周勇說,尤其這兩天寒潮降溫後,在學校裡和往返路上會感覺更冷,學校師生這兩天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為了讓孩子們到教室裡感覺暖和,老師都會提前半小時到校把教室的空調打開。
  • 王安石《登飛來峰》賞析
    據專家考證,《登飛來峰》這首詩是他擔任鄞縣(今屬浙江)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裡,途經杭州時所寫;那時,他只有30歲。下面再介紹一些資料,同時講講我的一點看法。1.有人說,王安石有「三不愛」:不愛官,不愛財,不愛色。的確如此:一是王安石進士及第後,看到其他人都想方設法要留在京城當官,而他卻主動要求到偏遠地方任職,結果他到了鄞縣(今屬浙江)當了縣令。
  • 動漫裡有超級逆天能力的人物中,你最喜歡誰?
    在SAO,玩家被關在遊戲世界裡,如果他們被殺了,就會死在現實生活中,而活到最後的人足夠強大……NO.14 殺老師《暗殺教室》,他可是一開場就炸掉了大半個月球(先別管潮汐啥的好麼),甚至放言明年要炸掉整個地球,被全世界通緝的大怪物!
  • 王安石金山寺: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
    我們熟知的大文豪蘇軾,他曾兩次謫居杭州,在杭州金山寺留下了許多詩詞。熙寧四年,蘇軾赴杭州途中,途經金山寺,就作了一首《遊金山寺》。金山寺以及周圍的風景都給蘇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即使蘇軾被貶至其他地方,路過金山寺,他也會逗留在此。如元豐二年,蘇軾前往湖州任職,途經金山寺,又作了一首《大風留金山兩日》。
  • 王安石《登飛來峰》境界高遠,蘇軾「偷師」一首,同樣是千古名篇
    詩作意譯:飛來山上有一座高聳入雲的佛塔,聽說只要登上塔頂,一聽到雞叫,就能看見旭日東升。在哪裡不怕浮雲遮擋視線,因為你已經站到了最高的一層。宋代一尋是八尺,「千尋」是誇張的說法。杭州靈隱寺的前面有一座飛來峰,峰上有一座始建於隋代的神尼舍尼塔。公元1050年,30歲的王安石從杭州知縣任上返回江西老家,途中經過這座山,寫下了這首詩。
  • 西藏人手一頂的帽子,是有什麼玄機?
    這個帽子有各種戴法,可以把四個小帽沿都露出來,也可以折回帽子裡面,露出三個帽沿,也可以折進去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帽沿戴 關於這女式輕便冬帽的稱謂有個傳說,帽子創製人本來起名為「楊夏」(輕便帽),但帽子出世不久,於1933
  • 武庚紀:玄風戰敗竟然有Bug,沒人留意「玄風水晶」,玄機搞錯了
    不過很多粉絲卻發現,這次玄風戰敗竟然有Bug,大家都沒有留意「玄風水晶」,玄機這次竟然也搞錯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由於每個聖王都有自己的能力,所以當「四極陣法」發動之後,玄風聖王也貢獻出自己的神力,就這樣,玄風水晶誕生。
  • 杭州小學生把父親私處寫進詩裡 網友稱毀三觀
    3月22日,小編的朋友圈裡瘋轉3個杭州小朋友寫的三首童詩,徹底把人震驚了,三首詩的主人都是杭州的小學生,最大的9歲,最小的7歲,三首詩,讓大人們讀得心情跌宕起伏,其中一首,有不少媽媽一邊直喊毀三觀,一邊紅著臉重讀了好幾遍
  • 武庚紀:看似白蓮玄風天武被打的很慘,其實不過是玄機的障眼法
    ,只是你們要真的以為這幾位聖王會就此掛了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幾人其實到最後都不會死,觀眾看到的畫面和想像中的他們被打死了,其實完全是玄機的故布疑陣,視覺欺騙。十刑至少有不死掛在身,玄風的身體可撐不住這樣折騰,但這其實也是玄機慣用的手法,不可能把玄風寫死,要知道後來神族主要戰力都靠天武和玄風,這兩人死了神族乾脆連後面的戲份都沒了。
  • 死去40多年的王安石被挫骨揚灰,只因他這句詩裡藏著一個密碼
    宋高宗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此時的宋朝早已不復往日的輝煌,幾年前宋室南渡定都臨安(今杭州)之後,北邊的大片國土都已經被金人攻佔。宋朝的統治者可能也想不通:我大宋大好的江山,怎麼突然就淪落至此了呢?朝堂的君臣一合計,找到了一個最佳的替罪羊:王安石。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範祖禹之子範衝,就給皇帝上書,痛陳王安石的罪狀。
  • 杭州小學生戴自製「一米帽」複課,其實這創意在宋代就有先例
    洪峰副校長向南都記者表示:「通過趣味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和增強學生的防疫意識。 這種帽子正式名稱為展腳幞頭:一種硬裹的巾帽,以羅紗為表,外髹以黑漆,展腳用粗銅絲製作骨架,上纏網狀細銅絲。
  • 這幾天 幾乎杭州全城三年級小學生都在抓蝸牛
    日前,網名為「鄭子涵QQ」的杭州三年級小學生,在新浪微博上,發了這麼一段話,立刻引來了一群「難兄難弟」。「是啊是啊,我們也要求周三科學課上帶蝸牛。」「找蝸牛任務給老媽了」……  記者一打聽,這幾天,幾乎杭州全城三年級小學生都在抓蝸牛。  「因為小學三年級課本上,第二單元是『動物』,這周剛好差不多都上到關於蝸牛的章節。
  • 他給王安石送水,王安石看了看水色,直接問道:你為何要騙我?
    說到回四川老家,蘇軾又想起一件事情:來黃州任職前,王安石太師曾經說過,讓自己在回四川老家時,幫他帶一些瞿塘三峽裡的中峽之水回去,以便王太師煎藥治病,延年益壽。我們在這裡介紹一下瞿塘三峽,按照上下遊,它分為上峽、中峽和下峽,上峽是西陵峽,又叫做瞿塘峽;中峽是巫峽;下峽是歸峽。王安石託付蘇東坡取的中峽之水便是巫峽裡的江水。
  • 善於化用前人詩句的王安石
    先從王安石這首著名的詠梅詩說起。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據惠洪《冷齋夜話》記王安石此詩的寫作緣由說:「荊公嘗訪一高士不遇,題其壁。」這話的可靠性如何,難以遽斷;王安石的詩文向無編年,除了作品中有事實可考、足以斷定年代的以外,大多數無法確斷其具體年限,從而也無法從寫作年代來考索其行事、交往和作詩的情況,所以只能就詩論詩。 詩的第二句「凌寒獨自開」,對梅花極表讚賞。嚴冬群芳紛謝,獨有梅花凌寒開放,報導將至的春訊,詩人所欣羨的就是這種倔強的風骨。這不僅從字面可以看出,而且「有詩為證」。
  • 請查收這份「複課寶典」
    一些小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非常期待開學,因為覺得自己終於能逃脫父母的「魔爪」。 小學生:終於開學了,還是感覺上課熱鬧些,在家的時候我媽總讓我倒垃圾、倒垃圾、倒垃圾,買菜、買菜、買菜,剝蒜、剝蒜、剝蒜…… 小學生:只要能開學,讓我考試、寫作業都行!
  • 王安石最經典的五首七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詩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