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城計是曹操的,草船借箭是孫權的,這些說法就真的可信嗎?
《三國演義》中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故事來襯託諸葛亮的睿智,描寫得非常詳盡且精彩,在民間流傳很廣。於是很多人就去考證歷史,找出來這兩個故事的原型,認為「空城計」的主人公是曹操,而「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孫權。那麼,這些說法有何依據呢?它們就真的可信嗎?
-
還原歷史真相:草船借箭是假的,諸葛亮並沒有直接參加赤壁之戰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經典情節:周瑜忌憚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打算藉機除掉他,於是要求諸葛亮在十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周瑜有意為難諸葛亮,因為十天時間是很難完成這個任務的,沒想到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後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隻船,船上都布置草人上千個。第三日夜晚,長江被霧氣所籠罩,諸葛亮派二十隻草船向曹操軍營進發。
-
今日成語-草船借箭
【成語】草船借箭 【拼音】cǎochuánjièjiàn 【英文】Toborrowarrowswiththatchedboats 【近義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例句】他很佩服諸葛亮的~的計謀。
-
《三國演義》周瑜為什麼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不是造1萬支弓?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周公瑾過於忌賢妒能、小肚雞腸。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目的就是在為難諸葛亮。其實以前看《三國演義》,看到「草船借箭」時的場景,最擔心的還不是有沒有大霧的應驗?船會不會翻?十艘船箭夠不夠數?
-
草船借箭:曹操為啥寧可射光10萬支箭,也不願射火箭?傻子才會射
《三國演義》之中最為經典,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實際上就是《草船借箭》而我們都知道,大霧之時的空氣能見度很低,實際上是一米之外不見人畜。這時候的曹操只能通過對方的雷鼓聲判斷大致的方位。
-
《同一堂課》濮存昕三天排出《草船借箭》
「最年輕」演員陣容真情演繹《草船借箭 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走進雲南壩美法利希望小學,他初登講臺就對學生們宣布要一起完成「演戲」挑戰,隨後,他依據角色特徵畫出草船借箭的人物,跟孩子們「聊三國故事」並定下主要角色的演員,組成「史上最年輕陣容」。雖然演員班底大致定了下來,但「年輕」問題也隨之而來,三年級的孩子毫無表演經驗,連臺詞都讀得磕磕絆絆,課本劇的演出顯然「道阻且長」。
-
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
三國演義中寫了很多名將和傳奇故事,但是有很多不真實的,演義只是給大家講述的一個故事不是真實的。今天我們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
《三國演義》,在鎮江人王扶林的鏡頭下,在柏文的歌聲裡……
因此,通過最易被接受的視聽藝術,把《三國演義》完整地、直覺地顯示於螢屏,使世界觀眾都能「讀」 一遍《三國演義》,具有相當深刻的含義。作為總導演,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即將播出之際,我想說的很多很多。這裡僅拈出幾個問題,談談我的藝術構思。
-
諸葛亮被三國演義過度吹噓了?看看這些名人的評價,才知被騙太久
而很多人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讀歷史,而是通過三國演義這種通俗的文藝作品來了解這個人。而現在網絡上有一種論調,覺得諸葛亮被三國演義過度吹噓了,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星燈續命都是現實中不存在也不可能發生事情,是羅貫中出於個人喜好,為諸葛亮強行附加上去的一層神化光環。而實際上,諸葛亮真的是被三國演義過渡吹噓了嗎?
-
寶寶讀名著-三國之曹劉煮酒下載_寶寶讀名著-三國之曹劉煮酒手機版...
本套《三國演義》連環畫,和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比,具有以下特色: ★插圖風格獨具一格:出自名家之手,古樸醇香,讓孩子更好體驗古代文學的意境美。 ★內文齊全…... 展開寶寶讀名著-三國之曹劉煮酒 1.0 更新內容修復部分小錯誤,提升整體穩定性。
-
讀印之樂:齊白石「見賢思齊」印
「見賢思齊」印有正書長款,109字文分三截說下,尤堪細味: 舊京刊印者無多人,有一二少年皆受業於餘,學成自誇師古,背其恩本,君子恥之;人格低矣!中年人于非闇刻石真工,亦餘門客,獨仲子先生之刻古工秀勁,殊能絕倫,其人品亦駕人上。餘所佩仰,為刊此石,因先生有感人類之高下,偶爾記於先生之印側,可笑也。辛未正月齊璜白石。
-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魯肅:這才是曹操高明之處
在中國的民間傳說裡,諸葛亮已然是智慧的化身,他神機妙算的故事可以說是千古流傳,哪怕是大字不識幾個的人,也能夠非常自然地說出諸葛亮的那一些傳奇故事,比如說空城計、借東風、上樓抽梯之類的,當然給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顯然還是「草船借箭」。
-
《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開篇,你不了解的權謀考量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浩浩蕩蕩的歷史卻從不起眼的小事,桃園結義結義拜把子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仔細讀了《三國演義》就會發現,那些參與創作《三國》的說書藝人,文人雅士,都脫不了兩個字,一個是忠,一個是義。
-
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實力如何?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不同表述
三國演義後期,劉蜀留下的大將,少之又少,根據史書記載,後起之秀,只有吳班、陳式、馮習、張南、黃權五人,可惜,後來黃權投降曹魏、馮習、張南死於戰場、吳班、陳式一生也只是戰績平平,總之,繼五虎上將之後,劉蜀在將領上,後繼無人。
-
《三國演義》中的待解之謎,魏延曾履立奇功,為何突然叛逃蜀國呢
《三國演義》乃中國最為經典的小說之一,這部小說也被入選為"四大名著"當中。通過《三國演義》這部作品,能看出作者羅貫中先生,有著非常明顯的"尊劉抑曹"思想。說得更通俗點,劉備創建的蜀國被看成是正統政權,曹操建立的魏國,則是越俎代庖,不符合傳統禮制。經過這種渲染,後人閱讀《三國演義》時,每當讀到蜀國打了勝仗,便會由衷的高興。
-
200字的讀書筆記範文:讀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有感
200字的讀書筆記範文:讀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有感 2015-09-10 15:5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動畫故事 | 《三國演義》系列——「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小太陽人哥哥將和星寶星、月寶夢夢一起,繼續為寶貝們帶來《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故事哦!寶貝們趕快往下讀吧!
-
三國演義裡面三位真正的仙人,個個神鬼莫測,孔明比他們差遠了
三國演義作為流傳久遠的經典名著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他的作者在書裡面塑造了一千多個角色,裡面很多人物被我們熟知。但是我們要知道三國演義作為一本以娛樂為主的小說,本身裡面的故事七分為真,還有一部分是虛構的,為了書籍的可讀性所以有些時候會故作神秘的描述一些沒法解釋的神力。
-
五首《鷓鴣天》,夜讀有感,絮語碎言論史篇
一、讀史有感:《鷓鴣天》浩然正氣闊野銀花凝玉脂,望中不見綠參差。經霜順勢溫柔葉,歷雪狂形倔強枝。蘇武杖,李陵詩,文山漢輔兩分馳。萇弘化碧丹心血,恥向偷生取飯匙。(詞林正韻)詞中歷史典故:蘇武杖——寧死不屈,盡忠守節,不辱使命。李陵詩——李陵是李廣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