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經典小吃

2021-01-10 澎湃新聞
老上海的經典小吃

2020-12-27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如今的90後00後

熱衷於去各類網紅餐廳打卡,

但從前,

在物質並不那麼富裕的年代,

老底子上海小囡

都愛吃些什麼呢?

今天盤點的這些小吃,

埋藏著阿拉額上海記憶,

一道來回味吧。

生煎

上海人叫生煎饅頭,

是阿拉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

皮酥、汁濃、肉香、精巧。

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

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

小籠

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

上海小籠,嗲到哭。

吃小籠是有口訣的: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鍋貼

鍋貼和生煎,

既是一鍋裡的「兄弟」,

又是不能兼容的「敵人」。

生煎黨像來是容不下鍋貼黨的,

而鍋貼黨似乎也從來都

不願意多看一眼生煎那個「白胖子」。

在魔都若要吃到口味正宗且焦香脆的鍋貼,

一定得拜訪那些

藏匿於街角、弄堂口的點心鋪,

不起眼的小店,往往有驚人的美味。

油條

走在上海的弄堂裡,

迎面的人如果左手拿著豆漿,

那麼右手拿的大多都是油條啦。

油鍋中翻滾之後,

慢慢膨脹,變成金黃,

這是老底子早餐界面的「扛把子」

——四大金剛之一是也。

春卷

個頭小小,色澤金黃。

一口咬下去,外皮香脆,

裡面餡料冒著熱氣,

配合酸酸的醋,味道老靈額。

燒賣

燒賣,一種簡單到

只是一張麵皮、裡面一團米飯的美食,

但卻精緻到「內有乾坤」。

有韌勁兒的皮子裡,

包上糯米、香菇、碎豬肉,

別提有多滿足。

鮮奶小方

老底子、上海小囡都知道,

鮮奶小方要吃紅寶石的。

口味香醇、濃鬱,

紅白格子的桌布上,

一塊鮮奶小方,再搭配一杯咖啡,

更是吃出了一種情懷。

大餅

一根油條一折二,

用一張大餅夾起來,

這是老底子最常見的搭配。

父輩們總說,

以前如果早上吃上一副大餅油條,

再加一碗淡漿或甜漿,

那一天適意極了。

記得姆媽以前跟我說,

早飯吃兩個大餅一根油條,

象徵考試100分。

有次在期末考試早上,

年紀小小的我硬是撐下了兩個大餅一根油條。

然而那次考試我只拿到了99分,

幾天後,姆媽掃地時

在旮旯裡找到了一塊掉下來大餅屑,

還特地拿給我看,

「喏,這就是你丟到的那1分!」

米飯餅

不止大餅油條是好搭檔,

米飯餅也常被拿來裹油條。

清甜軟糯的米飯餅,底面金黃,

香甜中帶點酒釀的微酸,很是開胃。

趁著熱氣咬一口,

淡淡的米香瀰漫在舌間。

鮮肉月餅

每逢國慶中秋前,

鮮肉月餅總是早早的就上市了。

現做現賣的鮮肉月餅,

樸實的酥皮裡包裹著新鮮豬肉,

咬一口還有溫熱的湯汁溢出。

蔥油餅

在上海,蔥油餅名氣特別大。

一些不起眼的攤頭上,

各種排隊,且吃且珍惜。

羌餅

在品種繁多的小吃裡,

羌餅一直佔有一席之地,

只是如今的街頭很難見到了。

經過發酵之後的羌餅,

外層香脆,裡面鬆軟。

雞蛋餅

上海人的雞蛋餅和煎餅果子是有區別的,

上海雞蛋餅皮更加柔軟溼潤,

但現在想吃到小時候那種雞蛋餅味道,

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蟹殼黃

因為色澤如蟹殼背一樣,

所以稱為「蟹殼黃」。

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

做成扁圓形餅,

餅面粘上一層芝麻,

貼在爐壁上經烘製而成。

餡料有鹹有甜,

一口咬下去,酥脆到掉渣。

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是老底子上海人的最愛,

堪稱是鮮肉月餅的「鼻祖」,

吃過的親朋好友都讚不絕口。

粢飯糕

好吃正宗的上海粢飯糕,

可能出現在賣油條和麻球攤頭的油鍋裡,

過油之後,脆殼軟心。

粢飯糰

粢飯糰的米飯有白米和血糯米,

包根熱油條捏緊。

愛吃甜口的,

撒上點白糖顆粒或者黑芝麻粉;

鹹口一黨則是偏愛鹹菜或者肉鬆。

粢飯糰如今在街頭還是常見的,

有些人愛加鹹蛋黃,

而有些攤位也分了傳統油條和炸到硬硬脆脆的油條幹。

海棠糕

海棠糕歷史可謂悠久,

創製於清代,

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

趁熱吃美味得不要不要。

梅花糕

從工藝上看,梅花糕和海棠糕差不多。

但模子的形狀有差別,

還多了玫瑰花和鹹桂花作為配料。

各人個口味,

如今梅花糕海棠糕都不多見了,

但在那些古鎮小店,

還能尋到它們的身影。

麻球

小時候經常吃麻球,

圓滾滾的球上撒滿了白芝麻,

色澤金黃,

裡面包著豆沙,

香脆甜糯。

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特色傳統名點之一,

已有70多年的歷史。

在煮熟的各式湯糰上,

滾一層擂制的黃豆粉。

既有湯糰美味,又有赤豆芳香。

發糕

發糕甜甜的,膨鬆柔軟,

切開可以看到斷面有豐富的孔洞,

一般糕上撒大棗或者葡萄乾。

崇明糕

崇明糕不僅好吃,

還代表著團圓、美滿、幸福和甜蜜。

糕與「高」諧音,寓意「年高」,

每逢過年尤其要吃,

平時也能買到。

崇明糕不僅可以蒸著吃,

還可以放在平底鍋裡小火煎著吃,

也是另一番風味。

上海糕團

當然,

還有各種糕團,雙釀團、條頭糕……

甜甜糯糯,

都是阿拉上海寧的最愛。

鹹豆漿

切碎的油條、榨菜末、蝦皮、紫菜、蔥花…

加一小匙兌了一點醋的鮮醬油,

加上高衝而下的姿勢,

碗裡的鹹漿就會起花。

豆腐花

別的地方都叫「豆腐腦」,

但只有上海人叫「豆腐花」。

滑嫩爽口,鮮鹹微甜,

滑入口中,十分滿足。

咖喱牛肉湯

咖喱牛肉湯裡用的是最傳統的咖喱粉,

幾片薄薄的牛肉,

湯清味鮮,頗具風味。

配生煎、鍋貼、小籠包都是一絕!

老鴨粉絲湯

鴨血油豆腐線粉湯是典型的上海特色小吃,

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

最早由小吃食攤經營者,

可以說是價廉物美。

雖然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

但看它的燒制過程卻算是一種享受:

鍋內湯汁翻滾,

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

聞一聞,香氣四溢。

雙檔、單檔

雙檔或單檔曾是上海街頭夜間食品中的明星。

兩個百葉包、兩個油麵筋塞肉、

再加上一碗粉絲,就是雙檔。

一個百葉包和一個油麵筋塞肉,

就是單檔。

普普通通卻溫暖入心,

在從前那個年代,

這種幸福的感覺是什麼都比不上的。

湯糰

上海人都是糯米胃,

對這些軟軟糯糯的湯湯水水基本沒有抵抗力。

我還是最喜歡鮮肉餡兒,

咬一口湯汁就滲出來。

老底子,四川路上的「四新」是我的最愛。

還記得小辰光,

四新是雙開間的門面,

方桌子,長條板凳,

2塊錢四個能吃到飽。

酒釀小圓子

上海人習慣把「不能兌現的承諾」,

稱作是「空心湯糰」。

但是「空心湯糰」也有好吃的,

把芯子去掉,

直接拿糯米粉搓一搓,

這就成了上海點心中的另外一塊招牌,小圓子。

如果放上點酒釀,

飄著酒香味的湯,

甜津津的小圓子,

實在是老上海沒法抗拒的好味道。

一把糯米,在上海人的手裡,

就這樣變成了一道,

讓人牽腸掛肚的點心。

小餛飩

餛飩汆熟,擱在碗裡,

撒上蔥花、紫菜、蝦米、蛋皮,骨頭湯一澆,

餛飩齊齊浮起。

再撒上點胡椒粉和鮮辣粉,

點幾滴麻油,

熱騰騰、香噴噴。

蔥油拌麵

雖然簡單樸素,

卻是好吃到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好滋味。

一碗蔥油拌麵對講求樂惠的上海人而言,

是再妥帖不過的了。

既討著了便宜,又填飽了肚子,

更有蔥香縈繞一餐。

從切蔥、炸蔥到放肉絲都十分講究。

從拌麵開始,及至吃完抹嘴,

你總能聞到那股蔥香。

無非醬油拌麵,

但是和著蔥香,

總能給人極大的滿足。

辣肉麵

不論早中晚,

點一碗辣肉麵悶頭開吃,

吃完一抹嘴,爽!

這種花不了十幾塊錢,

就能吃撐的感覺,

踏實又熨帖。

澆頭面

除了辣肉麵,還有

大腸面、大排面、燜肉麵、

黃魚面、牛蛙面、鱔絲面…

一碗最簡單不過的面,

澆頭卻是千千萬。

一餐換一種澆頭,

一周都能不重樣。

兩面黃

將麵條的兩面煎成金黃色,

撈出,再澆上各類澆頭和滷汁,

吃之前一定要翻個身,

這樣才能吃出外脆裡嫩的最佳狀態。

豬油拌飯

如今餐餐都有白米飯,

愛美女士通常為了減肥,

還省掉了所謂「雞肋」的米飯,

要知道,在以前並不富裕的年代,

白米飯是多麼奢侈而幸福的存在,

一勺豬油,一勺醬油,拌著飯吃,

這已經是一頓「超級大餐」。

泡飯

有著草根性的泡飯,

是上海老一輩的時代印記。

小菜過過,

就能對付一餐。

雞粥

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

滑入喉嚨,

嫩、香、鮮、燙,

頓時通體舒暢,

身上每一個毛孔都覺得適意。

鹹肉菜飯

上海的鹹肉菜飯有種特別的香氣,

就是那種青菜捂久了的軟糯氣息。

鹹肉要帶著肥膘,

這樣油脂會裹上米飯。

炸豬排

炸豬排是幾代上海人的集體迷物,

很少有上海小囡說到「炸豬排」三個字音調不變歡快的。

上海人家裡,

主婦個個都會做炸豬排,

那是文明的標誌。

不會做炸豬排的上海主婦

就好比進了洋行卻不會英文一樣尷尬。

縱使魔都有美食萬千,

在許多上海小囡心中,

都不及一塊炸豬排。

配上獨一無二的好搭檔——辣醬油,

看到了眼睛都是要放光的。

排骨年糕

上海小吃中,

排骨年糕真的是心頭之好。

排骨年糕選的是豬身上的裡脊肉,

而年糕也是要手工製作出來的寧波年糕。

裡面最最不能缺的就是五香粉,

醃製3小時,

讓醬料的味道充分融入到肉裡。

炸的時間也要嚴格把控,

年糕不能裹著麵粉炸,

而是直接下鍋炸,

這樣不會太油膩,比較清爽。

這樣做出來的排骨年糕

就和七八十年代的老上海味道一模一樣,

嗲額呀。

臭豆腐

都說湖南人愛吃臭豆腐,

上海人也不差。

金燦燦的,「臭」味兒四溢,

才吃一塊,就欲罷不能了。

烘山芋

大家常說的烤地瓜、烤紅薯,

在上海有個別名叫「烘山芋」。

文火,慢功,是烘山芋的真諦,

烘山芋姆媽小時候總不準我吃太多,

她說多吃上火。

可在放學回家路上,

路過總是忍不住要買上一個,

不用太大,小小一個,

已是十分滿足。各位老朋友,

哪一樣小吃是你的心頭好?

來留言區交流吧。

來源:看懂上海

綜合整理

原標題:《老上海的經典小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45種經典小吃,每一樣都不可錯過,儂吃過多少?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上海小吃好吃不貴、品種繁多!4.油條走在上海的弄堂裡,迎面的人如果左手拿著豆漿,那麼右手拿的大多都是油條啦。油鍋中翻滾之後,慢慢膨脹,變成金黃,是上海人最愛的早餐。5.春卷個頭小小,色澤金黃。一口咬下去,外皮香脆,裡面餡料冒著熱氣,配合酸酸的醋,味道老靈額。
  • 最經典70款上海美食,開吃了
    《上海70款經典美食》請收藏好,再有人問請直接甩給她!每一樣都不可辜負~開吃了!1.生煎也叫生煎饅頭,是阿拉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
  • 上海經典小吃竟有45種之多!每一樣都不可錯過!你吃過多少?
    國慶攻略 | 美食篇國慶期間不妨去嘗嘗上海小吃好吃不貴、品種繁多!藏著我們的上海記憶數數你吃過多少種?餡料有鹹有甜,咬一口脆到掉渣,老嗲額。15.高橋鬆餅>圖片來自微博網友希呚野高橋鬆餅是老底子上海人的最愛,堪稱是鮮肉月餅的「鼻祖」,吃過的親朋好友都讚不絕口。
  • 《天涯歌女》,一首「老上海」風情歌曲,83年過去了,經典依舊
    《天涯歌女》,一首「老上海」風情歌曲,83年過去了,經典依舊 2020-12-01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當黃琦雯遇見大上海時代曲,摩登風情發酵老電影經典
    提到舊上海時代曲,無論是「一代妖姬」白光的《如果沒有你》、「金嗓子」周璇的《天涯歌女》、「銀嗓子」姚莉的《玫瑰玫瑰我愛你》,還是張露的《給我一個吻》、吳鶯音的《明月千裡寄相思》、龔秋霞的《薔薇處處開》、李香蘭的《夜來香》、白虹的《郎是春日風》,都經由七大歌后各家所長的演唱,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 一條老街帶你穿越回老上海
    黃包車、霓虹燈、石板路、廣告牌……一條老街瞬間讓你穿越回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沉浸在十裡洋場中,感受老上海的風情萬種。位於浦東世紀匯大廈地下二層的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已成為不少市民遊客的打卡地。圖說: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 來源:網絡在老上海的百年老店前,身穿旗袍留影的時髦阿姨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鐺鐺鐺……」「1192弄」號有軌電車慢慢開啟,串起各條街道,喚起了人們對老上海的回憶。
  • 最純正麻醬麵最貌美鍋貼店 上海小吃的前世今生
    你有沒有體會過深夜裡吃一份上海小吃的溫暖感覺,你有沒有擠進過百年老店吃一份「八十年代的麻醬拌麵」?錯了,最愛生煎小餛飩  但凡生活在上海的人,都會有幾家「私藏」的特色小吃店,這些店家或許沒有氣派的招牌、豪華的裝修和高大上的環境,卻是隨時走進去都能點一份美食而不覺得有壓力的。  比如這幾家店,都是老虹口的「心頭所愛」:昆明路297號,提籃橋老攤頭蔥油餅一號。
  • 綠楊邨酒家,經典老味道,菜很新鮮口感很糯!
    蜚聲上海灘的金牌香菇素包、極費工夫的獅子頭等,是經久不衰的經典老味道。金牌香菇素包是菜餡的,菜很新鮮口感很糯。綠楊邨酒家位於奉賢路282號(近江寧路) 。家人想吃他家菜包子,想去買一點。金牌菜包外賣2.5元一個,每人限量買10個,排隊的人一直排到外面的弄堂裡,看看就汗顏,但是無論什麼時候,他家都是要排隊的呀,沒有辦法。
  • 駐馬店二十大小經典小吃
    據說也是汝南的經典小吃,地點就在風光路與交通路交叉口處,向北20米,路東的一家店,與剛才說到的羊肉湯店對面,也是非常有歷史的一家小店,我從小就知道這家店了,現在還在開著,老闆還是那個老闆,老闆娘也還是那個老闆娘,好像一點也沒有變老,,這家店,我經常來吃,他的丸子是用牛肉做餡,外面包的一層粉芡團成丸子狀,然後煮在大鍋裡,鍋裡用的是牛骨頭湯,老遠就能聞到香味。
  • 不止小籠包,江浙滬必吃小吃來啦!
    對於愛吃的小夥伴更是如此,江浙滬的美食小吃簡直太多啦!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看看有哪些小吃你一定要吃吧!小籠包雖說小籠包全國各地都有,但是江浙滬的小籠包應該是最有名的,精緻的小包子,一口下去還有美味的湯汁。每一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名牌小籠包,其實在江浙滬一代幾乎隨便進去一家小店,小籠包都不會出錯的~生煎包除了小籠包,生煎包也是江浙滬的特色小吃了吧,尤其是上海的小楊生煎真的是大名鼎鼎,所有去到上海遊玩的人必然要打卡小楊生煎。生煎包倒扣煎香,再撒上白芝麻和蔥花,皮脆餡香,再配上一盅排骨湯,享受!
  • 河南7小吃上榜中國金牌旅遊小吃 有恁老家麼?
    北京的炒肝、重慶的酸辣粉、海南的芒果腸粉、寧夏的手抓羊肉……18日,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評選結果揭曉並頒獎,200道中國金牌旅遊小吃摘得「金牌」
  • 2020美食小吃前十排行榜 最火的5大街邊小吃保證讓你吃嗨
    那麼,2020美食小吃前十排行榜都有哪些?最火的5大街邊小吃保證讓你吃嗨。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徽蘭亭牛肉湯 徽蘭亭牛肉湯,上榜2020美食小吃排名,也算是實至如歸。該牛肉湯起源於蘇州一家街邊牛肉湯小店,是傳承百年的中華老字號,目前已成為中國餐飲界最受好評的特色小吃之一,並被讚譽為「中華第一湯」。
  • 成都老字號小吃,老成都人都推薦的美食,味道巴適得很
    老成都吃串串必須要點牛肉,牛油絕對是冷鍋串串的官方搭配。洞主串串他家的牛肉醃製的十分特別,又嫩又鮮,絕對好吃。店家也有經典的冷鍋串串可以選擇。想要去的朋友們可以提前去,店鋪不大但天天爆滿。如果你看菜單眼花繚亂不知道要點什麼的時候,一定要來上一道「九宮格」,這裡的九宮格不是火鍋裡的九宮格,而是九道小吃拼成的小吃拼盤,有最推薦最招牌的冷吃牛肉、冷吃兔、也有特色的口口脆春卷、包漿豆腐、蔥花餅還有苦蕎餈粑、黃粑和番茄小甜心,每一種都是精緻地道的成都小吃,好吃又好看,十分適合女孩子們拍照發圈。
  • 老長春介紹長春特色小吃(三)
    另外各地之間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還是略微有點差異的,上海的清真拉麵微甜,相信應該是湯裡面加糖了。在石家莊機場點了碗拉麵,我說來碗三稜,對方直接標示聽不懂,上海的拉麵師傅也不知道什麼是三稜……長春的拉麵通常有牛肉拌大頭菜(捲心菜)再淋上秘制的特別香的辣椒油,清爽,不油膩。經開有家彪記,離市區太遠,大家可以去長通路那家或李三。炸雞:
  • 想開早餐店做什麼小吃簡單又好賣 細數各地火爆的早餐小吃有哪些
    今年想開早餐店做什麼小吃簡單又好賣?  一、熱麵皮  熱麵皮是陝西漢中地區最受歡迎的早餐小吃,類似於米皮、涼皮,但是口感更加的軟糯、香辣。最多的吃法是早飯涼拌,當然還有燴、炒等吃法。     熱麵皮  二、酸辣粉  酸辣可口的酸辣粉,大家應該都吃過,重慶的特色小吃。都說重慶人特別愛吃辣,從早餐就可以看得出來。
  • 新店老味道,上海老飯店新店入駐南翔印象城
    老字號要如何抓住以年輕人為主的主流消費客群,消除與新生代之間的「代溝」,重拾老字號的品牌自信……面對這些難解的問題,上海老飯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新店新品  始創於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的上海老飯店,以本幫菜烹飪技藝見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的保護單位。
  • 香港本地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最後一個堪稱經典!
    以下這10樣香港美食小吃,你千萬不能錯過!一、雞蛋仔香港地道街頭小吃之一,臺灣稱為雞蛋糕、雞蛋餅。以雞蛋、砂糖、麵粉、淡奶等造成汁液,倒在兩塊特製蜂巢狀鐵製模版的中間,放在火上烤成。倒出來的雞蛋仔呈金黃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口感特別彈牙。現在有些店家在傳統的雞蛋仔中增添了巧克力、椰絲、黑芝麻等不同口味。
  • -電視劇 上海人才 上海老 首播 阿慶-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 只有上海人才看得到的電視劇 你看過幾部?  這九部劇,你看過其中六部,那麼可以肯定你在上海生活了很久,如果你看過七部,你一定是土生土長的老上海人,如果你九部全看過,哎喲我去,爺叔好。
  • 你對老上海的零食了解多少?你在街角吃了多少家商店?
    記憶老上海我們這組小吃大多是一些生煎、鍋貼、煎餅、油條等常見零食。不過,一些老上海的人認為正宗上海零食也有一些記憶味道,比如蟹殼黃和單雙齒輪。在延平路有一家有歷史的商店。來這家餐廳吃飯的人大多是附近的老顧客,尤其是當你看到很多年邁的爺爺奶奶排隊買這個蟹殼黃的時候。
  • 全國高校首個商業博物館開館 老上海老商標、老包裝展出-上海商...
    圖片說明:上海商學院商業博物館展出的珍貴物品。  東方網12月17日消息:近日,全國高校首個商業博物館在上海商學院開館,8000多件老上海的史料和實物商標、包裝、海報等將陸續展出。  300多件老上海的國貨商標、包裝紙袋、海報首次在上海商學院商業博物館展出。中國第一家味精廠——上海天廚味精製造廠生產的「佛手」牌味精;中國第一家印染布廠——上海達豐染織廠生產的「孔雀圖」牌印染布;中國第一家美術顏料廠——上海馬利工藝廠生產的「馬頭」牌美術顏料;中國第一家民族製藥廠——上海中華製藥公司生產的「龍虎」牌人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