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蟲六憶(4)

2021-01-08 三聯生活周刊
秋蟲六憶(4) 2013-08-26 11:55 作者:王世襄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14期

怡情養性應當是養蛐蛐的正當目的和最高境界。

憶器

南宋時,江南養蟋蟀已很盛行。一九六六年五月,鎮江官壙橋發現古墓,出土三具過籠。報導稱:"都是灰陶胎,兩隻為腰長形,長七釐米,兩頭有洞,上有蓋,蓋上有小紐,紐四周飾六角形雙線網紋。其中一隻內測有銘文四字,殘一字,"X名朱家"。另一隻為長方形,長亦七釐米,作蓋頂式,頂中有一槽,槽兩側飾圓珠紋。圓珠紋外邊斜面上飾料方如意紋,一頭有洞。長方形的蟋蟀過籠,一頭有洞,當是捕捉蟋蟀時用的。腰長形過籠兩頭有洞,宜於放置圓形鬥盆中放蟋蟀用的。"(見《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五期封三)

所謂腰長形的即外壁一邊為弧形,可以貼著盆腔擺放。一邊外壁是直的,靠著它可以放水槽。這是養盆中的用具,報導謂用於鬥盆,實誤。僅一端有洞的因不能穿行,已不得稱之為過籠。北京有此用具,名曰"提舀"。竹製,上按立柄,用以提取罐中的蛐蛐。捉蟋蟀是用不上的。古墓年代約為十二世紀中葉,所以三具為現知最早的蟋蟀用具。可證明約一千年前它已定型,和現在仍在使用的沒有什麼區別。

宋代蟋蟀盆只見圖像,未見實物。萬曆間刊行的《鼎新圖像蟲經》繪盆四具。其中的宣和盆、平章盆可理解為宋器,至於標名為王府盆、象窯盆,時代就難說了。四盆並經李大翀(音"充")《蟋蟀盆》摹繪,造型、花紋與《蟲經》已大有出入。當因摹者隨手描繪所致。故類此圖像只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材料,而無法知道其真實面貌。李譜還有所謂"宋內府鑲嵌八寶盆"、"元至德盆"、"永樂盆",未言所據,來源不明。這些圖的價值,比該書《盆考》述及的各盆也高不了多少,它們的可靠性要待發現實物才知道,現在只能姑妄聽之而已。本人認為談蛐蛐罐不能離開實物,否則終有虛無縹緲之感。本文所及品色不多,去詳盡尚遠,但都是我曾藏或曾見之物。不尚空談,當蒙讀者許可。

養家都知,蟋蟀盆有南北之分,其主要區別在南盆腔壁薄而北盆腔壁厚,這是南暖北寒地氣候決定的。我所見的最早實物為明宣德時所制,乃腔壁較厚有高浮雕花紋的北式盆。這是因為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九年(公元一四二一年)國都北遷後,宣宗朱瞻基養蟋蟀已在北京的原故。罐高十一釐米,徑十四點五釐米,桐華先生舊藏,現在天津黃紹斌先生處。蓋面中心雕兩獅想向,爪護繡球,球上陰刻萬勝錦紋,頗似明雕漆器上所見。左右飄絲絛。空隙處雕花葉。中心外一周匝浮雕六出花紋,即常見於古建築門窗者。在高起的蓋邊雕香草紋。罐腔上下有花邊兩道,中部一面雕太獅少獅,俯仰嬉戲,側有繡球,絛帶飛揚。對面亦雕獅紋,姿態略有變化。此外滿布花卉山石。罐底光素,中心長方雙線外框,中為陽文"大明宣德年造"六字楷書款,於宣德青花瓷器、剔紅漆器上所見,筆意全同。故可信為宣德御物。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龍紋罐,蓋內篆紋戳記"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十二字,罐底龍紋圖記內有"大明宣德年制"款(見石志廉《蟋蟀罐中的幾件珍品》,《燕都》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曾目見,戳記文字及年款式樣均非明初所能有,乃妄人偽造。

我因久居北京,對南方盆罐一無所知。北方名盆,高中讀書時開始購求,迨肄業研究院,因不再養蛐蛐而終止,前後不足十年,有關知識見聞,於幾位秋蟲老宿相比,自然相去遠甚。

秋蟲老宿,近年蒙告知盆罐知識者有李桐華、黃振風兩先生。桐華先生謝世已數載,振風先生則健在,惟十年浩劫,所藏名盆已多成瓦礫矣。

北京盆罐為養家所重者有兩類,亦可稱之為兩大系列,即"萬裡張"與"趙子玉"。萬裡張鹹知制於明代,底平無足,即所謂"刀切底"。蓋內有款識,蓋、罐騎縫有戳記。戳記或為筆管,或為"同"字,或近似"菊"字而難確認。澄泥比趙子玉略粗,故質地堅密不及,術語稱之曰"糠"。正因其糠,用作養盆,實勝過子玉,其帶皮子有包漿亮者尤佳。同為萬裡張,蓋內款識不同,至少有八種,再加淨面無紋者則就有九種,此非深於此道者不能言。桐華先生愛萬裡張勝於子玉,故知之獨詳。我歷年收得四種,再加桐華先生所藏,盡得寓目,並拍攝照片,墨拓款識,故大體齊備。以下為明萬裡張各盆款記:明萬裡張蓋內款"萬裡張造"(盆直徑13釐米)、明白山(萬裡張)罐底款(盆直徑11.9釐米)、永戰三秋(萬裡張)罐底款(盆直徑12.2釐米)、永站三秋(萬裡張)罐底款(盆直徑12.9釐米)、怡情雅玩(萬裡張)罐底款(盆直徑12.6釐米)、春遊秋樂(萬裡張)罐底款(盆直徑11.9釐米)。

趙子玉罐素有十三種之說。鄧文如師《骨董瑣記》卷六記石虎胡同蒙藏學校內掘出蟋蟀盆,屬於趙子玉系統者有:淡園主人、恭信主人之盆、古燕趙子玉造、敬齋主人之盆、韻亭主人之盆等五種,不及十三種之半。清末拙園老人《蟲魚雅集》《選盆》一條所記十三種為:白泥、紫泥、藕合盆、倭瓜瓤、泥金罐、瓜皮綠、鱔魚青、黑花、淡園、大小恭信、全福永勝、樂在其中。《雅集》所述相蟲、養蟲經驗多於蟲傭、蟲販吻合,此說似亦為彼等所樂道。桐華先生以為其不能令人信服處在前九種即以不同顏色定品種,何以最後又將四種不同款識之盆附人。一似列舉顏色難足其數,不得不另加四種,湊滿十三。故子玉十三種應以不同款識者為限,分列如下:一、"古燕趙子玉造",桐華先生特別指出此六字款如末一字為"制"而非"造",皆偽,屢驗不爽。"都人子玉"則真者末一字為"制"而非"造";二、淡園主人;三、都人趙子玉制;四、恭信主人盆(大恭信);五、恭信主人之盆(小恭信);六、敬齋主人之盆(大敬齋)二號盆;七、敬齋主人之盆(小敬齋)三號盆;八、韻亭主人盆;九、閒齋清玩;十、大清康熙年制;十一、樂在其中;十二、全福永勝;十三、淨面趙子玉,光素無款識。

黃振風先生則別有說,認為趙子玉不僅有十三種,且另外還有"定製八種",亦即趙子臣所謂"特製八種",而"大清康熙年制"因非子玉所造,故不與焉。"八種"並經振風編成口訣,以便記憶:全福永勝戰三秋,淡園韻亭自古留,敬閒二齋雙恭信,樂在其中第一流。"八種"之戳記分別印在蓋背面及足內。其款識及戳記外框形式如左:一、"全福永勝",蓋背面橫長圓外框,一名"枕頭戳",四字自右而左平列。足內長方形外框,"古燕趙子玉造",兩行,行三字。二、"永戰三秋",四瓣柿蒂式外框,每瓣一字,"永"在上,"戰"在右,"三"在左,"秋"在下。三、"淡園主人",方形外框,兩行,行兩字。四、"韻亭主人盆趙子玉制",大方形外框,三行,行三字。五、"敬齋主人之盆",窄長方形外框,天津稱之曰"韮菜扁戳",一行六字。六、"閒齋清玩",方形外框,兩行,行二字。七、"恭信主人盆趙子玉制",大方形外框,三行,行三字。此為"大恭信"。"恭信主人之盆",窄長方形外框,一行六字。此為"小恭信"。大小恭信以一種計。八、"樂在其中",蓋背面方形外框,兩行,行二字。足底內"都人趙子玉制",長方形外框,兩行,行三字。此罐比以上七種更為名貴,故曰"第一流"。

以上惟"淡園主人"及"小恭信"為三號罐,餘均為二號罐。又唯有"敬齋"及"樂在其中"兩種足底外緣做出凹入之委角線,名曰"退線",餘六種無之。

振風先生背誦子玉十三種之口訣為:瓜皮豆綠倭瓜瓤,桃花凍紅鱔青黃,黑白耦合泥金盆,淨面都人足深長。"十三種"中淨面光素無款識。都人子玉款識為"都人趙子玉制",長方形外框,兩行,行三字。其餘十一種款式均為"古燕趙子玉造",長方形外框,兩行,行三字。振風同意桐華先生之說,"古燕趙子玉造"款式凡末字為"制"而非"造"者,皆偽。並指出"古"字一橫下,或有一絲兩端下彎之線,或無之,二者皆真。有彎線者乃戳記使用即久,出現裂紋之故。據此推測,戳記當用水牛角刻成。

一、瓜皮綠;二、豆瓣綠;三、倭瓜瓤,其色易於鱔魚黃混淆,分別在倭瓜瓤蓋面平坦,而鱔魚黃蓋面微微隆起,亦曰"饅頭頂";四、桃花凍,其色紅於藕合盆;五、鱔魚青;六、鱔魚黃;七、黑花;八、白泥;九、藕合盆,其色接近淺紫,十三中惟此底足有退線;十、泥金盆,罐上有大金星及金片,如潵金箋紙;十一、淨面;十二、都人趙子玉制,蓋與足底款識相同,凡末字作"造"而非"制"者皆偽;十三、深足子玉,罐底陷入足內較深。

黃振風先生與拙園老人之說,可謂大同小異,故似出同源。其所以被稱為"十三種",除確知為趙子玉所造外,皆無定製者款識,於"定製八種"之區別即在此。黃先生既能言之甚詳,且謂"八種"、"十三種"曾與趙子臣商榷印證,可謂全同。不言而喻,桐華先生之說與子臣大不相同。

桐華、振風兩先生之蟲具知識,筆者均甚心折,而子臣既出蟲販世家,更一生經營蟲具,見多識廣,又非養蟲家所能及,故其經驗閱歷,尤為值得重視。筆者自愧養蟲資歷不深,名罐所藏有限,且有未經寓目者,因而不能判斷以上諸說究以何為可信,只有一一錄而存之,以備進一步之探索及高明博雅之指教。惟究其始,趙子玉當年造盆,不可能先定品種"八"與"十三"之數,並以此為準,不復增減,其理易明。後人據傳世所有,代為落列排比,始創"八種"、"十三種"之說,此殆(音帶)事物之規律。若然,則各家自不妨據一己之見而各有其說。各說亦自可並存而不必強求其一致矣。

趙子玉罐雖名色紛繁,然簡而言之,又有共同之特徵,即澄泥極細,表面潤滑如處子肌膚,有包漿亮,向日映之,仿佛呈綢緞之光而絕無由雜質之反射,出現織細之閃光小點。稜角挺拔,製作精工,蓋腔相扣,嚴絲合縫,行家勿庸過目,手指撫摸已知其真偽。仿製者代有其人,甚至有在古字一橫下加彎者,矜持拘謹,不難分辨。民國時大關雖竭力追摹,外形差似而泥質遠遜。

萬裡張及趙子玉均有特小盆罐,或稱之為"五號",超出常規,遂成珍異。某家有一對,何人藏四具,屈指可數,為養家所樂道。實物如桐華先生之小萬裡張,四具一堂,裝入提匣,專供前秋、中秋上局使用。小子玉則有鄧西忠舊藏一對"樂在其中",直徑不到十釐米蓋背面款識為"樂在其中"足底內為"都人趙子玉制"堪稱絕品。可能為王府公主或內眷定製者。填土雖賤,卻珍逾球璧。

其他名罐如"瓦中玉土精盆",雕鏤蝴蝶而填以色泥,故又曰"蝴蝶盆"。"南樓雅玩"盆,主人即《蟲魚雅集》述及曾養名蟲"蜈蚣紫",咬遍京華無敵手,死後葬於園中紆環軒土山上,並為建蟲王廟之南樓老人。此盆並非用澄泥輪旋成形,而是取御用金磚斧砍刀削,砥礪打磨而成。四字款識亦非木戳按印而是刃鑿剔刻出陽文文字。所耗人力物力,超過泥填窯燒,何止千倍!其他私家制罐,款識繁多,道光時"含方園制"盆乃其佼佼者。用泥之細不亞於子玉,款識亦樸雅可喜。

一般養盆以有趙子玉為款者為多,戳記文字式樣,不勝枚舉。其他款識也難講述,大小造型,狀態不一,因不甚被人重視,故更缺乏記載可稽。

過籠,北京又稱"串兒",謂蛐蛐可經兩孔串來串去。名貴的過籠同樣分萬裡張、趙子玉兩個系列。

萬裡張過籠輪廓柔和,造型矮扁,花紋不甚精細,不打戳記而代之以在蓋背面按印指紋。下舉二例:一、萬裡張菊花紐(亦有稱葵花紐)過籠,除紐外全身光素,有大小兩種。二、萬裡張五福捧壽過籠,紐為高起的圓壽字,四周五福圍簇。

趙子玉過籠稜角快利,立牆較高,花紋精細,不加款識。常見蓋內印有葉形戳記中有趙子玉三字者皆是贗品。下舉真者數例:一、趙子玉單棗花、雙棗花過籠,亦有稱之為桂花者,除紐外全部光素。造型大小有別,小者又名"方寸",宜用於晚秋較小的盆中。又有扇面式的,月牙形水槽貼著擺放,可為盆內留出較大空間。二、趙子玉五福捧壽過籠,與萬裡張相似而花紋較繁,將光紋改為紋地。於此亦可見前後的淵源關係。如過籠正面立牆有刀割花紋,則名曰"五福捧壽拉花"。"拉"北京方言刀刻之意。三、趙子玉鸚鵡壽桃過籠,壽桃作紐,兩側各有展翅鸚鵡。亦"鸚鵡偷桃"。如立牆有刀刻花紋,名為"鸚鵡壽桃拉花"。

所謂舊串,和舊養盆一樣,花色繁多。其佳者為"含芳園制"。蓋上印有菊蝶、古老錢、蟠龍、花卉等花紋者以及紅泥、黑花等又遜一籌。

《蟲魚雅集》講到:"水槽亦有真偽。至高者曰藍寶文魚,有沙底,有瓷底。次則梅峰、怡情、宜春、太極、蜘蛛槽、螃蟹槽、春茂軒,不能盡述。"怡情朱色勾蓮於嘉、道時。春茂軒各式乃太監小德張為慈禧定燒,出光緒景德鎮窯。昔年筆者一應俱全,且有德化白瓷、宜興紫砂以及碧玉、白玉、瑪瑙者。十年浩劫,散失殆盡矣。

上局用具還有淨水瓶,即大口的玻璃瓶。或用清代舶來品盛洋菸的"十三太保"瓶,因每匣裝十三瓶而得名。磨光玻璃有金色花紋,十分絢麗。其用途是內盛淨水及水藻一莖。蛐蛐勝後,傾水略刷其盆,掐水藻一小段放盆內,供其滋潤牙簾。

此外還有放在每一個罐上的"水牌"。扁方形,抹去左右上角。考究的為象牙制,次為骨或瓷。正面寫蟲名、買的日期、產地及重量。背面為每次戰鬥記錄、包括日期、重量、戰勝某字某蟲等。它分明是為蛐蛐建立的檔案。北京的規矩,非經同意不得翻看別人的水牌。

其他用具如竹夾子、蔴刷子、竹製食抹等均為消耗品,從略。惟深秋搭曬所用竹簾,分粗細三等。極細者真如蝦須,製作極精,今亦成為文物矣。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王世襄:秋蟲六憶
    現就以上六個方面,拉拉雜雜,寫成《六憶》。我不能脫離所生的時代和地區,不願去談超越我的時代和地區的人和事。因而所講的只能是三十年代北京玩蛐蛐的一些情況。蛐蛐只不過是微細的蟲豸,而是人,號稱"萬物之靈"的人,為了它無端生事,增添了多種多樣的活動,耗費了日日夜夜的精力,顯示出形形色色的世態,並從中滋生出不少的喜怒哀樂。那麼我所講的自然不僅是細微的蛐蛐。
  • 秋蟲 - 秋蟲_美文_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秋蟲  有人說,春是伴著花來的;也有人說,夏是踏著雷來的。而我要說,秋是奏著蟲的樂曲來的。  「唧唧唧……吱吱吱,噝噝噝,鈴鈴鈴……」不知哪一天起,清越的蟲鳴聲灌入耳來。
  • 秋蟲的地方
    其實這一物候的先知者是秋蟲。下班回家,燈光下,小區花壇裡蟋蟀異常地活躍和繁忙。它們蹦跳著,扇動著靈動的翅膀,唱著秋天的頌歌。高亢嘹亮的歌聲此起彼伏,似在演出二重唱,蹦跳的身影,又似參著跳高或跳遠的運動會,因了它們,小區陡增田園般的趣味。仔細諦聽,遠遠近近、徐徐疾疾,整個大地猶如在彈奏著一支生命的琴、歡樂的琴和富有秋韻的琴。
  • 秋蟲呢喃古詩詞
    我們常說秋蟲唧唧,這蟲聲卻並不盡如此。它們或明亮,或低沉;或柔婉,若剛健;或隱約,或清晰,就像一部音樂的多個聲部,共同組成了一個美妙而華美的樂章。    最先表現秋蟲的當數《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聽啊,那蟈蟈在蠷蠷叫;看啊,那蚱蜢在蹦蹦跳。沒有見到我心上的君子啊,我憂愁又焦躁。秋蟲鳴叫,是它們在尋找配偶呢。
  • 詩詞裡的秋蟲總動員:素輝如水夜風輕,樓外秋蟲側耳聽
    可以專寫一種秋蟲,詠物感懷。也可以以某種秋蟲起興,借物抒情。也可以感事感時,一筆帶到某種秋蟲。1、蟋蟀文/我愛我家素輝如水夜風輕,樓外秋蟲側耳聽。四十年前恍然見,群童喜覓一聲聲。【路遠修 #1】為四十年後側耳聽點個讚。【爾玉1】臨韻通押,庚青韻。通暢可讀。畫面感很強。
  • 郊外的家:秋蟲又開始鳴叫
    秋蟲之聲,和風聲雷聲雨聲雪聲一樣,和鳥鳴狗吠牲口叫一樣,作為自然界的聲響,勝過人間的所有音樂。它們的齊奏和獨唱,它們的間歇和持續,它們無所不及又全無規律的立體全息分布方式,都像是完全偶然的無心插柳之作,但是也都無與倫比地精巧準確不可有任何更移。
  • 蟋蟀入詩,秋味轉濃:秋蟲錯解孤人意,只把歡歌誦夜長
    秋蟲錯解孤人意,只把歡歌誦夜長。【桃子評16】本詩很好,但是題目是不是可以在酌。投一票。【爾玉16】愁思滿滿。小中見大。【一江春水評16號】為思鄉之情投一票。【章早早評:16】三四兩句略作修改為:秋蟲不解離人意,只顧歡歌徹夜長,感覺更好些,個見[愉快]【古道松風:16#】章法合理,脈絡清晰,語言流暢,轉合句無理而妙!17、蛇(新韻)文/古道松風纏繞施毒萬物驚,行巖攀樹亂殺生。秋冬時運寒風凜,密洞蟄伏怕鼠逢。
  • 【詩心齋文學詩社】同題現代詩《秋蟲夜吟》詩作集萃(總第009期)
    秋蟲夜吟  常青/山東  一夜秋風  搖落銀杏那扇形的金黃  我的心如秋日的天空  透著高遠明朗  而秋蟲在夜裡低低地吟詠  秋蟲夜吟  文/張馨瑜  秋風起,秋色長  夜漫長,我和秋蟲都沒睡  聽一聲聲低吟淺唱  啃食著夜色  不經意間,時間又滑入一輪季節
  • 秋聲賦之秋蟲、鄉音、秋思……
    如果沒有意外,此時它應該加入了眾多秋蟲隊伍,在秋野裡合唱呢。二我想起2014年秋天,我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習,住在學員公寓,在學員公寓北邊,有一座微型土山,遍植松柏,鬱鬱蔥蔥,有小亭獨立山頂,有小徑勾連小亭。我坐在亭間小憩,觀四周松柏環繞雨落成簾,聽蟲鳴蛙叫此起彼伏,泥土、松葉、草葉與雨水的氣息混雜在一起,如飲清涼而幽香的飲料,己近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
  • 《幸福一家人》劇中六個孩子誰最討喜?李月月排在第一,天憶墊底
    《幸福一家人》這部劇中,房家是一個大家庭,到目前為止,有六個孩子,雖然月月、白雪和可可不是房父的女兒,但兒媳婦和外甥女也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吧。在這六個孩子中,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而且還有很明顯的性格特種,那麼這六個孩子中誰最討喜呢?
  • 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
    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發展的伏筆時間:2020-02-17 12: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世界:有徐允諾的地方就有蟈蟈 老北京民俗冬養秋蟲是劇情發展的伏筆 正在熱播的諜戰大劇《新世界》,一個最大的看點就是它的京味。
  • 選一種秋蟲,寫一首七絕:織娘早嫁河西去,夜夜聲聲更促誰?
    可以專寫一種秋蟲,詠物感懷。也可以以某種秋蟲起興,借物抒情。也可以感事感時,一筆帶到某種秋蟲。7、初秋文/心天一色伏暑蒸騰雨化煙,河光倒柳隱鳴蟬。石橋暮色烘如火,知了悲歌泣九天。8、蟬文/一砂聒耳高枝怨夏長,爍金流火勝晴光。煩蟬豈是無能輩,萬口滔滔欲鬥霜。
  • 憶梅古詩拼音版 憶梅古詩帶拼音怎麼寫
    《憶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五絕,詩中短短二十字,卻將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表達得淋漓盡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憶梅》  唐·李商隱  dìng dìng zhù tiān yá,yī yī xiàng wù huá
  • 遊泳往事憶
    遊泳往事憶 2020-06-15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邀約憶 畫家張綠萍
    邀約憶 畫家張綠萍 邀約憶
  • 中華好詩詞|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4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佚名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大意:蹉跎歲月混到現在一事難成,只能在深夜借詩抒發心中的不甘。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早已把遠大理想消磨而盡。對女子已沒有了念想,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天底下的人都蔑視書生,都說他是最沒用的。這首詩我就寫了有什麼好擔心的,就算作只鳥作條蟲也有發聲的自由呢。
  • 亞運會吉祥物設計者:「江南憶」是對杭州美好回憶的提煉
    杭州亞組委 供圖「杭州亞運會吉祥物『江南憶』是對我們在杭州最美好回憶的提煉,這是設計的初衷。」杭州亞運會吉祥物設計者張文和妻子楊毅弘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今年4月,同為中國美術學院青年教師的張文和楊毅弘共同設計的杭州亞運會吉祥物「江南憶」——「琮琮」「蓮蓮」「宸宸」正式面世,三個機器人造型的吉祥物分別代表杭州擁有的三大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西湖、京杭大運河。
  • 金光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憶無心
    而自不才兼劣生開始寫金光角色人物誌就避免寫關於「史家人」這個群體,甚至就連編劇都避免接觸他們家族更深層次的劇情(三弦總編說過他不想寫八點檔XD)而今天在下就要嘗試用筆觸來探知其中一位最年輕的家族成員,她便是憶無心,藏鏡人之女。
  • 憶晴天茶事曹雷波:七年堅守「小眾」茶,期待邂逅更多巖茶愛好者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沛 實習生 孫海玉 文圖)11月20日,202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走進市場——六保六穩·工行惠企行動月系列活動第三站走進鄭州國香茶城。走訪中,憶晴天茶事老闆曹雷波向記者介紹了茶葉品牌「憶晴天」的由來。都說「高山雲霧出好茶」,而武夷山巖茶卻恰恰相反,它生長在谷底。峽谷間,雲霧易聚難散,所以空氣溼度大,這為茶樹提供了特別好的生長條件。同時,巖茶的生長環境也很是特殊,它並不是想像的在高高的山峰頂上或者像一般地方的茶園一樣成片連畦,而是在懸崖峭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