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按壓解溪穴,反應有局部酸、麻、脹感。同時活動雙患肢。解溪主治:肩關節周圍炎,亦可治膝關節炎,對糖尿病、頭痛、目疾、精神病也有醫療作用。
治療手腕扭傷最有效的是指壓「陽池」。以手腕為中心,往不痛之處彎曲,用拇指一面吐氣一面強壓10秒鐘才放手,如此重複3次。如果是腳脖子話,指壓「解溪」也很有效。指壓要領同前,在指壓後腫消、痛止。
·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粗隆前緣二橫指(中指)
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經穴四周上下左右點按試探,取最敏感的點。當有痰吐不出的時候,豐隆穴會變得比平時敏感許多。
中醫講的痰溼,是體內代謝廢物堆積。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每天按壓1到3分鐘。
·上巨虛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上巨虛穴可以行滯通腹,調理腸胃,因此可以治療便秘。穴位消毒後,用閃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鐘,一天1-2次,皮膚會出現紫紅色瘀血。
·足三裡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郭醫生介紹說,現代醫學已經對足三裡穴進行了全面的研究。針灸或按摩足三裡穴,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並可調節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提高T淋巴細胞轉化率,調節銅鋅失調等。艾灸可以使周圍白血球計數增加,增強防禦功能的作用,增強巨噬細胞系統吞噬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裡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
郭醫生說,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裡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裡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三裡」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裡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裡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用足三裡穴防病健身的方法:
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裡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二是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裡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裡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以上做法,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應用足三裡有何魅力?
1、減肥 促進胃的動力,讓有用的營養更好的被吸收
2、祛斑、祛痘、止脫髮 胃經是採納氣血和排毒的要道。胃經暢通了,它所主管的頭髮也就有了光澤和彈性,有了氣血的營養,也就不容易脫落和變白了。面部氣血暢通,色斑和痘痘能被循環的氣血排除體外。
3、補氣血,不上火 在每天中午9—11點,脾經經氣最旺之時,按揉左右腿的足三裡各20分鐘。能起到跟吃中藥燉老母雞一樣的大補效果。
4、調理腸胃 只要每天上午7—9點,按揉左右腿的足三裡各15分鐘。當天就能改善症狀。長期堅持,能加強脾胃功能。
5、抗衰老,悅容顏 《扁鵲心書》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足三裡,雖未得長生,亦可保有年壽也。」就是說,平時我們經常艾灸和按揉或敲打足三裡,雖然不能保證長生不老,但卻可以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身體虛衰、病老體弱的到來。
在講座中,郭醫生反覆強調了足三裡穴的重要性,以至於大量聽課的市民還打斷郭醫生講課,讓郭醫生教如何定位足三裡。在此,我們製作了一張利用「同身寸」度量足三裡穴的圖片,希望能夠幫助網友認準足三裡。提醒:找到大概位置以後,可以在周圍在按壓一下,如果有感到特別酸麻脹痛的那個位置,就是穴位所在的位置,這樣一般都不會有錯了
·梁丘穴
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以指壓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壓時,震動較強,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壓。微弱的刺激無法止住突然發生的心窩疼痛。這種狀況的要訣是:用會痛的力量用力加壓。
梁丘穴可以治療急性胃痛,胃痙攣
·天樞穴
在腹中部,距臍中旁2寸
按摩的方法是用兩個拇指頂在天樞穴位置,然後做輪轉按摩即可。這樣做可以使腑氣通暢,幫助人改善臟腑氣機,治療便秘。
腹痛如果是因上下氣機不交引起的,我們就可以用艾條灸天樞穴二十分鐘,就能使病情很快得以改善。
天樞是大腸的「募穴」。內外的病邪侵犯,天樞都會出現異常反應,起著臟腑疾病「信號燈」的作用。從位置上看,天樞正好對應著腸道,因此對此穴的按揉,必然會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增強胃動力。
中醫養胃方法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