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採桑子》李煜)梧桐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樹種,一直以來便受盡古人的喜愛,其又被稱作碧梧、青玉、庭梧、青桐、桐麻。作為古人眼中的吉祥之樹,《詩經》中便有著「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這樣一句,就連鳳凰也「非梧桐不止」,其受喜愛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但在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筆下,梧桐又常作為了離愁別緒的象徵,來表達主人公難以排遣的悲苦悽惻,才女李清照的《行香子》便有「草際鳴蛩①。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蟋蟀在草叢中幽悽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蟋蟀鳴叫、梧桐落葉本是自然常態,但在詞中卻含蓄委婉的表現出了一片清冷之感。
溫庭筠的《更漏子·玉爐香》中通過梧桐卻將一位婦女深夜懷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內的她正為別離傷心。一滴一滴的雨點,正悽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一直到天明。
詞中,下闋由上闕寫室內物象對人的刺激轉為了由室外景物描寫人情。秋夜寒涼,細雨聲打在枯槁的梧桐葉上,點點雨聲便如打在女主人公的心間,更添一份惆悵。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孟郊在《秋懷》中借梧桐表現出了另一種情懷。桐木崢嶸,制為良琴,卻聲如哀彈。詩人一生的貧困失意、懷才不遇在這琴聲哀彈中盡數傾瀉而出。
當然,除了離愁別緒、失意悽涼,梧桐在詩詞中不乏其他表現作用。
「北竹青桐北,南桐綠竹南。 竹林君早愛,桐樹我初貪。鳳棲桐不愧,鳳食竹何慚。棲食更如此,餘非鳳所堪。」這首《桐竹贈張燕公》就毫無哀婉悽涼之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積極的情調,代指了君子的高尚品格與氣度。
再如「與君前後多遷謫,五度經過此路隅。 笑問中庭老桐樹,這回歸去免來無。」梧桐描寫的便是白居易與元稹在貶謫途中友情不變的見證,為二人的友情更添佳話。
①蛩(qióng):蟋蟀。
(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