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年代: 宋 作者: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此刻,日曆翻開的是八月,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
秋,是寓意豐收的字。
三秋桂子,十裡荷塘,大豆、玉米、紅薯、棉花、水稻,一天一個樣,可著勁兒長。瀲灩春華,走到了秋實。
落在心上,卻成了愁。
文人心思細膩,花濺淚,鳥驚心,一片落葉飄零,半夜三更聽到外邊風吹梧桐葉,也能勾起離別之情,兒女情長,望穿秋水,識盡愁滋味,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無語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句,是在他亡國後過著囚禁生活時,孤寂地躑躅於夜色庭院中,觸景生情,望著落葉梧桐發出的傷心感嘆。
「一聲落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是元人徐再思的《雙調水仙子,夜雨》。
一聲梧葉落地,加重一夜的悽涼,一點雨水滴在芭蕉葉上,增多了一份遊子的鄉愁,夜已三更,仍未入眠,過了三更才夢回江南。
即便豪放如李白,貂裘換酒,天下互來不上船,在秋風乍起的時候,也會慨嘆: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是作為秋天的象徵出現的。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花鏡》上說:梧桐能知歲,每枝有十二片葉子,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從下數一葉為一月,樹枝會多生出一片小葉,只要看看小葉的位置,就可以知道當年閏的是哪個月。
遠古時代沒有曆書,人們通過觀察落葉推算時間,看到樹上的葉子落了,便知道秋天來了。
這一首《立秋》中,也提到了梧桐:滿階梧桐月明中。
烏鴉的聒噪聲散去,空留下床前的玉色屏風。躺在床上,枕邊有涼風徐來,知道是秋天了,醒來去找,卻什麼也找不到,只看到一樹梧桐,沐浴子明朗月光中。
春花秋月。說的是一個宜字。春宜賞花,花開繁盛,一花一世界,秋宜看月,秋風素,秋葉涼,才有空曠清簡。
這首詩中「一枕新涼一扇風」是最叫人心生感嘆的句子。「新涼」二字,尤為美好,充滿意境和想像。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那涼是新的,是又一秋重新來過,再往深處走,一候接著一候,有股不由分說的霸氣,讓人無力抵抗,唯有一寸寸涼下去,入骨,入心,就成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