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遇見最美的立秋詩詞

2020-11-30 國學府邸

《重疊金·壬寅立秋》

宋代: 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西風蛩聲,入夢幽怨,秋已悄然而至。碧藕試涼,清冰凝簟,氣候已截然不同於夏夜。何況五更鐘響,井桐鴉啼,在在皆是秋聲。季節移人之感,為此詞造出一種特有的氣氛。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代: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鏡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詩人看見自己兩鬢花白如雪,蒼老了。但他不驚不悲,而是平靜淡漠,甚至有點調侃自嘲。

《立秋》

宋代: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秋聲:秋天西風吹得樹木蕭瑟作響的聲音。

滿階梧葉:據說在立秋的時節,梧桐的葉子最先凋落。

《舟中立秋》

清代: 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雲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飢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此詩記立秋日舟中所見所感。連年的饑荒,垂老的身世,眼前荒涼的江景,融於一體,寄託了詩人無限的感痛,真實地透露了清初社會的黑暗。

《立秋》

唐代: 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代: 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日》

唐代: 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立秋日》

唐代: 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立秋日》

唐代: 劉言史

商風動葉初,蕭索一貧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與簟疏。

舊醅難重漉,新菜未勝鉏。

才薄無潘興,便便畫偃廬。

《立秋後》

宋代: 蘇轍

伏中苦熱焦皮骨,秋後清風渥肺肝。

天地不仁誰念爾,身心無著偶能安。

詩書久為消磨日,毛褐還須準擬寒。

謾許百年知到否,相從一日且盤桓。

《立秋夕》

宋代: 武衍

水花香弄晚風清,閒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覺,一天星溼露華明。

《立秋》

宋代: 範成大

三伏燻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代: 秦觀

七夕湖頭閒眺望。風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雲屏月帳。天滉漾。龍軿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玄蟾烏鵲高樓上。

回首西風猶未忘。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

《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

唐代: 白居易

嫋嫋簷樹動,好風西南來。

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

披襟有餘涼,拂簟無纖埃。

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

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臥,體適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

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

蟬迎節又換,雁送書未回。

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頹。

無因風月下,一舉平生杯。

願惱人的酷暑褪去,不惜任由光陰漸催人老。

河水入秋便逐漸顯得清淺起來,月亮要等到午夜才會徘徊於水天之間。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一夜新涼是立秋,邂逅最美的立秋詩詞!
    暑去涼來,已到了立秋時節!宋代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立秋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色彩斑斕的季節,讓我們在詩詞感受秋天之美!
  • 當代詩詞家立秋詩詞之詞曲篇,請您欣賞
    醜奴兒·立秋榮西安炎炎夏日薰爐火,一伏,二伏蒸油,三伏仍然熱打頭。 時光畢竟依時序,老了青疇,豔了紅榴,從此金風裁剪秋。.鷓鴣天·廿四節氣之立秋龔煜江(廣西)兩頜鬍鬚日見稠,心煩暑意未曾收。無多雅趣詞中覓,有限生涯韻上囚。 斟老酒,惹新愁,齋前怕現月如鉤。臨窗何物驚思緒,樹葉飄零又一秋。
  • 安華衛浴:立秋時節「浴」享水潤肌膚
    8月7日全國各地已經正式進入立秋時節。眾所周知,秋天是一個非常乾燥的季節,我們的肌膚也變得異常敏感,肌膚可能因缺水而出現粗糙、暗淡、開裂、脫皮、過敏等方面的問題。因此,護膚成為秋季的重中之重。愛美的女士,COME ON !安華衛浴教您4妙招,讓您輕鬆擁有水潤肌膚,與乾燥SAY NO!
  • 今日幾點立秋 2019立秋會下雨嗎?立秋三候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 看看古人筆下的立秋詩詞,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立秋,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此日標誌著暑秋交替,自此之後,陽消陰長,夏季將盡。關於立秋有種說法是「一葉知秋」,《夢粱錄》記載,在宋代的立秋這一天,宮中會將梧桐樹植於殿下,等到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穿禮服、執朝笏高聲奏曰:「秋來。」這時梧桐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報秋意。
  • 立秋讀詩|炎炎暑退,一枕新涼一扇風
    立秋之際,青年君準備了貼心的養生指南,並送上乾隆、白居易、王國維等吟詠立秋的名句,以及魯迅、沈從文、林語堂筆下的「秋日物語」,伴你度過一個文藝的初秋~~涼風至 白露生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 立秋時節,三州府這條狗上臺同吃,惹得爭議不休
    古往今來,「立秋三天遍地紅」,立秋節氣在人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然而,在今天這個立秋時節中,發生了這一個暖心故事8月7日,這條狗成了網紅,刷爆朋友圈,不但出鏡率高,還享受著美味的大餐,立秋當天鴻運當頭,無比幸福。
  • 即將立秋了,送上兩首名家詩詞,期盼天涼好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秋老虎依然強勢不減,但暑去涼來、月明風清,人們頓時就會覺得神清氣爽,心情也無比舒暢。唐代的白居易曾深情吟誦,「嫋嫋簷樹動,好風西南來」;宋代的劉翰也有詩讚美立秋,「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雲淡風輕、情韻悠長,也令人寧靜恬淡,快樂逍遙。
  • 立秋到了
    當日是立秋節氣,意味著夏盡秋來,金風漸至。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8月7日在福州西湖公園拍攝的樹枝上的一隻蟬。 當日是立秋節氣,意味著夏盡秋來,金風漸至。當日是立秋節氣,意味著夏盡秋來,金風漸至。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8月7日,在福州西湖公園,老人在湖邊休閒納涼。 當日是立秋節氣,意味著夏盡秋來,金風漸至。
  •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今日立秋了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今日立秋了時間:2019-08-08 11: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今日立秋了 風初至 侍弄庭前的花朵 晶瑩的水珠滴在荷葉之上 如美人初醒 嬌憨美好的模樣 如這初秋氣候般溫柔 立秋已至 夏熱未退 對你的感情依舊深摯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如何分公母?
    今年8月7日是立秋節氣,也就是說,距離立秋節氣還有2天的時間。立秋節氣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就像立春、立夏等節氣一樣,代表著一個季節的開始。立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悶熱的天氣會慢慢退去,秋高氣爽的天氣在不久之後就會到來。
  • 艾婉秀:「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死牛」對大部分地區來說並不是很...
    有記者問今年立秋是不是早立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艾婉秀表示,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每年有固定的日期。我想你指的是氣象意義上的入秋早晚。今年的立秋時間從日曆上看是凌晨三點鐘,如果從時間劃分來說屬於早立秋,這是一種說法。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立秋的時間是出現在農曆6月還是7月,如果出現在6月是早立秋,出現在7月就是晚立秋。
  • 今日立秋,農村俗語「雷打秋冬半收」是啥意思?立秋打雷不好嗎?
    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告別酷熱的夏季,迎來涼爽的秋季。立秋不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也意味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立秋當天的天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秋,冬半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打雷不好嗎?
  • 立秋圖片朋友圈說說迎接秋天配圖 有關立秋古詩詞諺語立秋涼爽詩句
    雖然還在三伏天,我們卻即將迎來立秋節氣,身處於南方的我們,總是難以感受秋天的味道,而在北方的人們,卻可以在秋天到來之際,清晰地感受季節的變化,立秋到了,讓我們一起來迎接秋天,希望天氣早點涼爽下來呀。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農村的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諺語,很多看起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確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門。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進入立秋後,很多人都說立秋涼颼颼,其實不然,立秋並不是就代表著夏天結束,實際這個時候天氣會更加悶熱,在我們民間有著「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的說法,另外在我們農村老輩人常說「秋老虎秋老虎」,它的意思就是說秋天最熱的一段時間,可是這秋老虎還被分成公老虎和母老虎,兩者在秋天出現將會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如果說秋老虎是公老虎,那麼立秋之後天氣就會讓人感覺到一絲的涼爽,但如果立秋之後是母老虎,那麼今後的一段時間將會十分的酷暑難耐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 立秋將至,喝這湯最養人,健脾補胃,祛溼潤燥,立秋不懂吃可惜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明天就是立秋了,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在我們當地,初秋的氣候其實跟夏天是一樣炎熱的,到了傍晚氣溫會稍微降下來,但也不要忽視了「秋老虎」的暑熱氣候。
  • 立秋已至,和你共盼一枕新涼一扇風
    導語:立秋到了,天氣就會涼快嗎?且看今天的文章揭曉答案,還有眾多立秋習俗等你解鎖……秋包伏,熱得哭說起「秋天」,仿佛一陣微涼的秋風就吹散了暑熱,拂過耳邊。可是,立秋到了,天氣卻不一定涼快。伏包秋,就是立秋入末伏。秋包伏,則是立秋到了,末伏還沒來。今年的伏天「超長待機」,8月7日就立秋,8月15日才到末伏。所以,今年是典型的秋包伏,過了立秋,天氣還是會很熱。按中醫的說法,立秋到秋分這一段日子叫「長夏」。《黃帝內經·素問》說:「長夏勝冬。」多出來的這一段夏天,是個養生的季節。
  • 「立秋三候」到底是什麼意思?古代的「一候」是多少天?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這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也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在元吳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由此可見,秋天不僅是天氣轉涼的季節,也是萬物收斂聚集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