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瓦匠,攝於1925年。制瓦在中國已有近3000多年的歷史。這種純手工加上簡單的機械制瓦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早期還能在某些地方看到,現在蓋房子再也不需要用瓦了,這個行業也就消失了。
拍瓦,攝於1925年。一般模具做出來的瓦都是四個連在一起,曬乾後在瓦間相連的薄弱處輕輕一拍,就可以得到四塊瓦片。然後再在瓦窯裡進行燒制,就可以得到經久耐用的成品瓦了。
1920-1930年,打瞌睡的中國小孩。
1925年,湖北監利的一個城門(也有可能是宜昌)。這個城門本來是兩個門,由於年久失修中間的支撐部位已經倒塌,儘管如此,這個城門看起來依舊堅固。
1925年,湖北某地,一個替人寫信的攤位,攤主是個駝子。
1925年,湖北宜昌,升空的氫氣球做哈德門香菸的廣告。那個年代,氫氣球本來就很不常見,再加上用這種方式做廣告,自然引起人們的圍觀。
1920-1930年,幾個外國人正在看一個中國農民耙田,也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情。
1920-1930年,中國鄉下的木工。木工也是一種古老的職業,早在春秋時期出現了,到今天在人們的生活中依然經常會有需要木工的地方。
1920-1930年,在一對破布中尋找可用之物的人,或許他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稍微好一些的,拿回去補衣服或者拼成一塊大布做衣服。
1925年,湖北監利縣城內一個池塘。東漢時期,監利屬於華容縣管轄。建安十八年,曹操敗走赤壁後,此地納入東吳管轄,境內河網密布,湖泊星羅,土壤肥沃,東吳遂「令官督辦」、「監收魚鹽之利」而得名。
1925年,湖北境內的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