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區 建設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

2021-01-10 網易新聞

新都區委書記 許興國

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 王新峰

解讀新都區新規劃

新都區「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

到2020年,在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初步建成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

第二步:

到2035年,加快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生活城區,全面建成面向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重要節點。

第三步: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建成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典範區。

「154」發展戰略

「1」是指要把新都區打造成為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的總體定位

「5」是指建設「現代軌道航空裝備研發製造中心、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天府文化音樂文創中心、國際智能家居研發製造中心、成北生態屏障」的5大功能支撐

「4」則是提出了「4」大發展目標:國際開放新城區、創新智造新城區、品質魅力新城區、生態宜居新城區。

這裡,擁有寶光古剎、升庵桂湖等歷史文化瑰寶,「花香、書香、佛香」三香輝映,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寶地」之美譽;這裡,是成都北部傳統工商業重鎮,擁有軌道交通、航空等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現代工業體系,同時也擁有電子競技和音樂文創等新經濟產業。作為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的新都區將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新的藍圖將怎樣展開?成都晚報特邀新都區委書記許興國以及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王新峰對成都市新都區最新規划進行解讀。

重點打造「香城之心」 規劃建設3287畝城市森林公園

城市空間結構

生活空間

「一城兩翼」  

生產空間

「一帶三圈」  

生態空間

「兩楔六脈、多廊成網」

去年7月召開的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新都區被納入「11+2」中心城區。面對新的形勢,新都區在功能定位上有什麼新打算?

新都區委書記許興國表示,面對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新都區制定了「154」的發展戰略。據許興國介紹,在新一輪的規劃中,新都區將著力打造「香城之心」城市新中心,理念是「生態為本、文化為魂、公服為基、形態為韻」。「生態方面,將在新城市中心規劃建設3287畝的城市森林公園,以城市森林公園帶動片區發展。文化方面,圍繞四川音樂學院等藝術資源,打造音樂文創特色街區、香城大劇院和音樂培訓中心;在公服配套方面,除了學校、醫院,還要建設科技館、博物館和體育中心等;形態方面,則將布局新都最高的地標建築,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據悉,「一城兩翼」中的「一城」是指順接中心城區的功能融合新城區,「兩翼「指新繁、石板灘;「一帶三圈」中「一帶」為毗河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帶,「三圈」是指商貿物流產業生態圈、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生態圈、智慧家居產業生態圈;「兩楔六脈、多廊成網」中「兩楔」為成彭綠楔、新青綠楔,「六脈」指清白江、毗河、蟆水河、飲馬河、錦水河、西江河6條水系生態控制區,「多廊」是成綿高速、繞城高速等交通幹線沿線100-1000米的生態廊道,「成網」指全長460公裡的香城綠道系統。

規劃軌道交通產業動力新城 貨運大道15分鐘無紅綠燈通到三環

構建15分鐘快速交通圈

「快聯」是指加大與市中心快速路網聯繫,規劃了多條與市中心的快速通道

「內暢」是指將要啟動蓉都大道、新都大道、香城大道改造,減少紅綠燈,優化路口,實行綠波智慧交通管理,來解決內部道路交通擁堵問題

「貫通」則是指正在研究從石板灘、經過中心城區、再到新繁的有軌電車規劃建設

「軌道交通產業是新都一個很重要的支柱產業,因此,我們在石板灘規劃了27平方公裡的軌道航空產業新城。」 許興國表示。目前新都正在建設千畝人才小城和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並同步布局了教育、醫療、鄰裡中心等設施,將把石板灘打造成為一座現代產業新城。同時,按照「小核心、大協作」思路,主攻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特色優勢突出的航空產業集群。

此外,在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的建設中,新都區將把物流園區、北部商城整合打造為功能配套完善,物流、商流匯集的「蓉歐新城」國際商貿物流中心。據許興國介紹,新都區將在國際鐵路港附近打造跨境電商的展示體驗平臺,依託「蓉歐+」發展歐洲中亞高端國際產品線上線下體驗店,「以後,大家可以到這裡購買跨境高端進口產品,實現 在成都,逛歐州 的全新體驗。」

同時,新都區還計劃通過實施「快聯、內暢、貫通」工程,完善「7高7快13軌」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新都連接市中心、輻射兩翼的15分鐘快速交通圈。據許興國介紹,近期將啟動貨運大道改造,按照成都二環路的標準,聯通金鳳凰高架BRT,從三環路到新都城區全程無紅綠燈,15分鐘就可以到達。同時,還將加快推動蜀龍路入城端改造,將蜀龍路直接延伸到一環路。

打造多個主題小鎮 尖峰旱雪場已確定為國家冬奧會訓練基地

多個特色小鎮

一個以火鍋為主題的天府沸騰小鎮

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鄉村音樂小鎮

一個以滑雪場為核心的現代時尚戶外運動小鎮

……

同時,記者了解到,新都區還將構建以新都城區為核心、城鄉統籌單元為重點、特色小鎮為支點、多個林盤聚落和田園綜合體環繞分布的「1+3+100」城鎮體系。據許興國介紹,新都區在熊貓基地附近規劃了一個以火鍋為主題的天府沸騰小鎮,將為遊客提供一個品鑑成都火鍋文化的特色景區,同時還將依託集體建設用地打造火鍋主題街區。此外,依託四川音樂學院等國內外優勢資源,在斑竹園鎮規劃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鄉村音樂小鎮。新都區在北星幹線附近、靠近地鐵5號線終點站的地方,規劃了一個現代時尚戶外運動小鎮。「小鎮裡有一個核心項目叫尖峰旱雪場,這個旱雪場利用科技創新完全模擬真雪,滑出來的感覺和真雪是一樣的。」 記者獲悉,目前這裡已確定為國家冬奧會訓練基地。

「其實,我們新都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它不僅是中心城區的組成部分,還擁有30多萬畝的耕地,這是最大的生態本底、最大的花園。」許興國表示。

專家訪談

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 王新峰

規劃推動了「產城人」融合

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王新峰表示,從規劃視角看,新都區主要是從「生態、生產、生活」三個維度,按照「三生」融合的理念,全面優化城鄉空間結構,重塑經濟地理。在生態空間上,依託了「風貫南北、水潤東西」的生態本底,嚴守兩條通風廊道,控制城市發展邊界,整治6條水系綠廊,構建「兩楔六脈、多廊成網」的生態格局;生產空間上,依託毗河創新發展帶,串聯軌道航空、國際商貿物流、智能家居三大產業生態圈及多個特色產業園,構建「一帶三圈多點」的生產格局;生活空間則通過增綠景、優民生、活文化等更新措施,提升新都主城區,統籌新繁文旅和鄉村特色片區、石板灘軌道航空研發製造片區,構建了「一城兩翼」、充滿創新活力和宜居魅力的生活格局。

此外,在王新峰看來,新都區規劃是按照「區域聯動,多維助力」的理念,通過「定居」「理水」「展綠」「塑形」四大策略,推動了「產城人」融合。「同時,在公共配套和文化傳承方面,新都區通過構建十五分鐘公共服務圈、提升公服設施能級和標準、推進老城的有機更新等舉措,加快升級市民的宜居品質。」

成都晚報記者 羅斯 新都區供圖

相關焦點

  • 政協第十一屆成都市新都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
    ,緊扣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中心環節,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全力助推「154」總體部署落實和「一心四區」建設,為初步建成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貢獻智慧和力量。對《關於充分利用地鐵資源促進我區全面發展的建議》《關於對新都區毗河綠道·音樂文創公園建設的建議》《關於對我區「鄉村振興」中特色文化小鎮建設的建議》等提案,區交通運輸局、區住建局、區文體旅遊局和有關鎮(街道)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優化規劃建設方案,提升公共配套服務功能。
  • 解讀海滄區政府工作報告|更高起點建設國際一流海灣城區
    海滄加速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陳淑華 攝) 臺海網12月3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經濟規模和質量效益實現雙提升、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城區環境日新月異、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十三五」期間,海滄區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在加速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道路上行穩致遠。
  • 當北改撞上東進,龍泉驛正引領中心城區的發展!
    東進的主戰場雖然是龍泉山以東的東部新區,但緊鄰五城區的新中心城區龍泉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東進正讓龍泉山成為成都新中心,無數利好正不斷湧向這座以驛站為名的城市。龍泉驛|成都製造高地|汽車城1959年原簡陽縣的龍泉驛與華陽縣的大面、洪河、西河等共同籌建了「龍泉驛區」,1979年原簡陽縣的洛帶區劃入龍泉驛區,形成了今天的龍泉驛區。
  • 成都新都區金隅上城郡取得預售,大豐地價首次破萬地塊,未來可期嗎?
    成都新都區上新! 成都新都區金隅上城郡項目2-21號樓商品房已於2020年7月16日取得預售許可證(預售許可證號:蓉預售字第51011420204004號),惠前均價16424元/㎡起,主力戶型為143平-154平4居
  • 朝著「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的目標闊步前進
    近日,鹽田區委書記陳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鹽田將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感恩奮進、真抓實幹,朝著「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的目標闊步前進,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努力為深圳、廣東,乃至全國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桐廬全面建設美麗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示範縣
    桐廬全縣上下以「奮進2020」的狀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打好經濟領域「四大攻堅戰」,加快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不斷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著力打造美麗鄉村3.0版,切實提升縣域發展軟實力,紮實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全面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縱深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進展。
  • 範中傑調研城區汙水管網建設、羚山湧整治及碧道建設情況
    範中傑調研城區汙水管網建設、羚山湧整治及碧道建設情況 2020-03-31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十三五」期間,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和成就,認為其彰顯了中國政府的治理決心和治理能力。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將為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 成都新都區發布人才新政24條 創新推出青年人才公屋
    央廣網成都10月9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0月9日,成都市新都區人才新政暨校(院、企)地人才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舉行,現場發布了新都人才新政24條。新都區在貫徹落實成都市人才新政12條的基礎上,此次創新推出了「青年人才公屋」「特需人才安家補貼」「一校(院、企)一策」等新都特色政策。
  • 怡心湖之後,雙流的下一個「新中心」在哪裡?
    自從雙流撤縣設區劃入成都中心城區行列後,一直是最受矚目的區域。作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雙流承擔著「中優」「南拓」的雙重使命,是中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樞紐機場、綜合保稅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的城區。在過去十數年間,雙流誕生了許多開發居住熱點,如航空港、牧馬山、怡心湖……而如今怡心湖正步入交房階段,我們不禁要問,下一個扛起雙流未來大旗的地方會是哪裡?
  • 城區砂場建設整治效果初顯
    城區砂場建設整治效果初顯  周海兵要求將非法採砂整治到位,加快新砂場建設進度  本網訊(記者 武孝軍)5月4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海兵現場調度城區砂場建設整治工作。
  • 寧夏水科院編制技術導則,加快推進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
    寧夏水科院編制技術導則,加快推進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本站1月4日訊 近日,由寧夏水科院、自治區水利廳農村水利處和自治區灌溉排水服務中心聯合編制的《寧夏引黃現代化生態灌區水利建設技術導則》,經自治區水利廳審核通過,正式下發試行。
  • 思明區大力推進生態園林建設 水碧山青入畫屏幸福城區高顏值
    漫步中心城區思明區,這座綠意流淌的城區裡,別具風格的街頭景觀,賞心悅目的林蔭道路,花團錦簇的社區公園,無不是人們心中詩意的嚮往。  透過一處處溫馨浪漫的景致,我們看到了思明區對標國際一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鏗鏘步伐,看到了幸福之城構建生態宜居城區的精美城市畫卷。  園林綠化是城市品位與氣質的顏值擔當。
  • 改革開放後我國新建的首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陝歷博將建設新館
    央廣網西安7月29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7月28日陝西歷史博物館「回顧·見證·展望——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座談會」上獲悉,作為改革開放的直接產物,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將建設新館,打造成代表中國形象的「國家會客廳」和展示中華文明的「國家祠堂」。
  • 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牡丹江努力奮鬥
    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認真領會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聽取討論了《市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市委常委會2020年抓黨的建設工作報告》,審議「十四五」規劃《建議》和全會《決議》。各分組討論現場氣氛融洽熱烈,大家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踴躍發言,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牡丹江新徵程獻計出力。
  • 越城區、濱海新區領導集中調研重點項目
    、濱海新區領導集中調研越城區重點項目建設情況,越城區、濱海新區各部門、鎮街主要負責人參加。他們先後實地踏看了紹興水木灣區科學園、越城區人民醫院建設工程、振德醫療功能性敷料及智能物流中心建設項目、長電科技300mm集成電路中道先進封裝生產線項目、中芯紹興MEMS和功率器件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紹興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東園)、生命健康科技產業園、三花新能源汽車部件產業園、知行藥業年產2.6萬噸獸藥原料及製劑一體化項目、天際新能源汽車項目等10個重大項目,詳細了解項目建設推進情況和未來發展規劃
  • 彭勃:國際大都市跨越式發展的「浦東經驗」
    光明日報報導 1990年4月18日,中國向世界宣布正式開發開放上海浦東,這是中國城市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裡程碑。30年來的建設歷程成就了浦東的天翻地覆,浦東大地從相對滯後的農村一躍成為全球馳名的現代化城區。浦東開發開放30年曆程,積累了快速推進城市發展的創新經驗,為社會主義城市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啟示和藍本。
  • 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讓城區運轉更智慧」
    據了解,數字龍華涵蓋數字經濟、數字城區和數字治理「三位一體」,通過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快把龍華建設成為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此外,龍華區將按照區塊集聚、組團發展、功能互補的理念,著力構建「一圈一區三廊」區域發展格局。
  • 「大物流」格局助推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林廣明 攝  【核心提示】  28日,省市主要領導親臨海滄,見證中遠集團投建的遠海碼頭正式投產,對海滄打造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港區提出殷切期望,希望海滄以遠海碼頭正式投產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物流業、航運業的發展,為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預計到明年底,遠海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將達到100萬標箱,成為中遠集團在海西最為現代化的基地港。
  • 福建廈門海滄區:黨建引領 奮力打造國際一流海灣城區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立足臺商投資區優勢,以「四化一提升」為載體,把黨的建設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全區經濟、社會、文化和黨的建設取得新成效,向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海灣城區邁出了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