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區委書記 許興國
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 王新峰
解讀新都區新規劃
新都區「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
到2020年,在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初步建成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
第二步:
到2035年,加快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生活城區,全面建成面向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重要節點。
第三步: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建成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典範區。
「154」發展戰略
「1」是指要把新都區打造成為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的總體定位
「5」是指建設「現代軌道航空裝備研發製造中心、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天府文化音樂文創中心、國際智能家居研發製造中心、成北生態屏障」的5大功能支撐
「4」則是提出了「4」大發展目標:國際開放新城區、創新智造新城區、品質魅力新城區、生態宜居新城區。
這裡,擁有寶光古剎、升庵桂湖等歷史文化瑰寶,「花香、書香、佛香」三香輝映,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寶地」之美譽;這裡,是成都北部傳統工商業重鎮,擁有軌道交通、航空等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現代工業體系,同時也擁有電子競技和音樂文創等新經濟產業。作為現代化、國際範成北新中心城區的新都區將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新的藍圖將怎樣展開?成都晚報特邀新都區委書記許興國以及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王新峰對成都市新都區最新規划進行解讀。
重點打造「香城之心」 規劃建設3287畝城市森林公園
城市空間結構
生活空間
「一城兩翼」
生產空間
「一帶三圈」
生態空間
「兩楔六脈、多廊成網」
去年7月召開的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新都區被納入「11+2」中心城區。面對新的形勢,新都區在功能定位上有什麼新打算?
新都區委書記許興國表示,面對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新都區制定了「154」的發展戰略。據許興國介紹,在新一輪的規劃中,新都區將著力打造「香城之心」城市新中心,理念是「生態為本、文化為魂、公服為基、形態為韻」。「生態方面,將在新城市中心規劃建設3287畝的城市森林公園,以城市森林公園帶動片區發展。文化方面,圍繞四川音樂學院等藝術資源,打造音樂文創特色街區、香城大劇院和音樂培訓中心;在公服配套方面,除了學校、醫院,還要建設科技館、博物館和體育中心等;形態方面,則將布局新都最高的地標建築,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城市天際線。」
據悉,「一城兩翼」中的「一城」是指順接中心城區的功能融合新城區,「兩翼「指新繁、石板灘;「一帶三圈」中「一帶」為毗河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帶,「三圈」是指商貿物流產業生態圈、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生態圈、智慧家居產業生態圈;「兩楔六脈、多廊成網」中「兩楔」為成彭綠楔、新青綠楔,「六脈」指清白江、毗河、蟆水河、飲馬河、錦水河、西江河6條水系生態控制區,「多廊」是成綿高速、繞城高速等交通幹線沿線100-1000米的生態廊道,「成網」指全長460公裡的香城綠道系統。
規劃軌道交通產業動力新城 貨運大道15分鐘無紅綠燈通到三環
構建15分鐘快速交通圈
「快聯」是指加大與市中心快速路網聯繫,規劃了多條與市中心的快速通道
「內暢」是指將要啟動蓉都大道、新都大道、香城大道改造,減少紅綠燈,優化路口,實行綠波智慧交通管理,來解決內部道路交通擁堵問題
「貫通」則是指正在研究從石板灘、經過中心城區、再到新繁的有軌電車規劃建設
「軌道交通產業是新都一個很重要的支柱產業,因此,我們在石板灘規劃了27平方公裡的軌道航空產業新城。」 許興國表示。目前新都正在建設千畝人才小城和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並同步布局了教育、醫療、鄰裡中心等設施,將把石板灘打造成為一座現代產業新城。同時,按照「小核心、大協作」思路,主攻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特色優勢突出的航空產業集群。
此外,在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的建設中,新都區將把物流園區、北部商城整合打造為功能配套完善,物流、商流匯集的「蓉歐新城」國際商貿物流中心。據許興國介紹,新都區將在國際鐵路港附近打造跨境電商的展示體驗平臺,依託「蓉歐+」發展歐洲中亞高端國際產品線上線下體驗店,「以後,大家可以到這裡購買跨境高端進口產品,實現 在成都,逛歐州 的全新體驗。」
同時,新都區還計劃通過實施「快聯、內暢、貫通」工程,完善「7高7快13軌」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新都連接市中心、輻射兩翼的15分鐘快速交通圈。據許興國介紹,近期將啟動貨運大道改造,按照成都二環路的標準,聯通金鳳凰高架BRT,從三環路到新都城區全程無紅綠燈,15分鐘就可以到達。同時,還將加快推動蜀龍路入城端改造,將蜀龍路直接延伸到一環路。
打造多個主題小鎮 尖峰旱雪場已確定為國家冬奧會訓練基地
多個特色小鎮
一個以火鍋為主題的天府沸騰小鎮
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鄉村音樂小鎮
一個以滑雪場為核心的現代時尚戶外運動小鎮
……
同時,記者了解到,新都區還將構建以新都城區為核心、城鄉統籌單元為重點、特色小鎮為支點、多個林盤聚落和田園綜合體環繞分布的「1+3+100」城鎮體系。據許興國介紹,新都區在熊貓基地附近規劃了一個以火鍋為主題的天府沸騰小鎮,將為遊客提供一個品鑑成都火鍋文化的特色景區,同時還將依託集體建設用地打造火鍋主題街區。此外,依託四川音樂學院等國內外優勢資源,在斑竹園鎮規劃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鄉村音樂小鎮。新都區在北星幹線附近、靠近地鐵5號線終點站的地方,規劃了一個現代時尚戶外運動小鎮。「小鎮裡有一個核心項目叫尖峰旱雪場,這個旱雪場利用科技創新完全模擬真雪,滑出來的感覺和真雪是一樣的。」 記者獲悉,目前這裡已確定為國家冬奧會訓練基地。
「其實,我們新都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它不僅是中心城區的組成部分,還擁有30多萬畝的耕地,這是最大的生態本底、最大的花園。」許興國表示。
專家訪談
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 王新峰
規劃推動了「產城人」融合
中國城市規劃院規劃二所所長王新峰表示,從規劃視角看,新都區主要是從「生態、生產、生活」三個維度,按照「三生」融合的理念,全面優化城鄉空間結構,重塑經濟地理。在生態空間上,依託了「風貫南北、水潤東西」的生態本底,嚴守兩條通風廊道,控制城市發展邊界,整治6條水系綠廊,構建「兩楔六脈、多廊成網」的生態格局;生產空間上,依託毗河創新發展帶,串聯軌道航空、國際商貿物流、智能家居三大產業生態圈及多個特色產業園,構建「一帶三圈多點」的生產格局;生活空間則通過增綠景、優民生、活文化等更新措施,提升新都主城區,統籌新繁文旅和鄉村特色片區、石板灘軌道航空研發製造片區,構建了「一城兩翼」、充滿創新活力和宜居魅力的生活格局。
此外,在王新峰看來,新都區規劃是按照「區域聯動,多維助力」的理念,通過「定居」「理水」「展綠」「塑形」四大策略,推動了「產城人」融合。「同時,在公共配套和文化傳承方面,新都區通過構建十五分鐘公共服務圈、提升公服設施能級和標準、推進老城的有機更新等舉措,加快升級市民的宜居品質。」
成都晚報記者 羅斯 新都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