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會吃海洋中的塑膠,因為它聞起來像食物?

2021-01-15 潛水星球EZDIVE


一項新的研究解釋了海鳥、魚、鯨魚和其他小動物,會吞食這麼多的海洋塑料碎片的原因,而結果與科學家預想的不盡相同。



隨著海洋填充塑料碎片增加,數以百計的海洋物種吃進驚人的數量。然而,為什麼這麼多的物種,從最小的浮遊動物到鯨魚,都會吃進這麼多錯誤的食物呢?該問題從未得到充分的解答。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解釋了原因:它聞起來像食物。

 

藻類被磷蝦消耗,磷蝦是一種小型甲殼類動物,是許多海鳥的主要食物來源。 隨著藻類在海洋中自然分解,它們會發出稱為二甲基硫(DMS)的硫臭味。 海鳥在尋找磷蝦時已經知道,硫氣味會帶他們到他們的飼料場。

 

事實證明,浮動塑料碎片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平臺讓藻類更興旺。隨著藻類分解,發出DMS氣味,根據11月9日在科學進展公布的一項新研究,海鳥在尋找磷蝦的氣味後,就會被引導至一個「嗅覺陷阱」。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博士生Matthew Savoca說「DMS是開飯的鈴聲。」

「當人們聽到開飯的鈴聲,我們知道食品將是在該地區。這是同一類的想法。一旦鳥的鼻子告訴他們應該找磷蝦,它自己的覓食模式就會開啟,他們的門檻下來食物是什麼。「他們的對食物的門檻就降低。

 

塑料碎片已經在世界大洋迅速累積,每十年大約增加一倍。在2014年,一個全球性的分析,顯示海洋塑料中十億公噸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懸浮物的大小,就像一顆米粒般。超過200種動物被記錄在案,顯示牠們會吃掉消耗的塑料,包括了海龜、鯨魚、海豹、鳥類和魚類。尤其海鳥特別危險; 去年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公布的一項研究結論是,幾乎所有的海鳥都會吃進塑料。


 

科學家早就知道,海洋塑料之所以會被吃掉,因為它看起來像食物。例如,海龜,往往錯認薄薄的、清晰的塑膠袋為水母。其他海洋動物,包括魚,由於陽光和波浪作用分解的大小微型塑料的碎塊,類似於他們通常吃的小顆粒。

 

但是研究如何氣味可能在海洋動物的塑料消費中發揮作用是第一次。Sovaca與一個科學家合作,研究臭味如何影響決策,食品和葡萄酒化學家確定什麼氣味可能是罪魁禍首。「這不反駁塑料可能看起來誘人,」他說。「通常,這是讓動物在該地區覓食的氣味,並打開他們的進食模式。它在它之上添加了另一層。如果它看起來像食物、聞起來也像,那更有可能讓海鳥吃它。

 

Chelsea Rochman,多倫多大學進化生物學家,研究魚消耗的塑料的毒性效應,稱為研究,了解為什麼海洋動物正在吃塑料的重要一步。

 

「在整篇關於塑料碎片的文獻中,你可以看到研究人員暗示動物是」選擇」去吃下塑料碎片的,但卻沒有正式的測試或理由解釋,」她說。「這是第一次真正了解為什麼的細節。」

 

Savoca的團隊決定專注於已經受塑料消耗嚴重影響的鳥類:信天翁,海燕和鸌。他們開始研究通過在蒙特裡灣和博德加灣在加利福尼亞海岸放置微塑料浮標袋。三個星期後,他們檢索了浮標,並在實驗室測試他們的氣味。「他們充滿硫味。」Savoca說。



作者:Laura Parker

編譯:EZDIVE– Sherry Li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出處:National Geographic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海龜吃塑料是因為它聞起來像食物
    一項新的研究為海龜為什麼會對丟棄的塑料垃圾如此感興趣提供了新的見解——它們不僅看起來像食物,而且聞起來也像食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演示了漂浮塑料是如何形成一層藻類和其他微生物的薄膜,從而掩蓋了這種材料的合成特性。據參與研究的科學家稱,這是第一篇表明塑料氣味可能會鼓勵動物吃塑料的論文。
  • 海龜可能被致命的塑料吸引 因為它聞起來像食物
    據外媒CNET報導, 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塑料可能會對海龜造成極大的危險,因為這些生物會將塑料的氣味誤認為是食物。 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Joseph Pfaller在一份報告中說:「我們發現海龜對生物汙染塑料的氣味的反應方式與對食物氣味劑的反應方式相同,這表明海龜不僅會被其外觀所吸引,而且還會被其氣味所吸引。
  •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香氣逼人」,聞起來像蝦子海龜易誤食!
    誘使海龜吞下漂浮塑料垃圾的關鍵,已經從「漂浮塑料垃圾看起來像水母」,升級成「漂浮塑料垃圾聞起來像食物」。新研究發現,「氣味」是海龜上當、吞下漂浮塑料垃圾的另一個關鍵。對海龜而言,如何判別漂浮塑料垃圾與水母一直是一大難題。現在,這項難題更進一步升級,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會散發出類似海龜食物的氣味,讓海龜難以分辨水母與塑料。
  • 世界真奇妙:盤點聞起來像零食的動物
    而且奇怪的是,一些野生動物散發的味道也很像零食。因此,本周的《千奇百怪動物問答》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問題:哪些動物聞起來像我們在電影院常吃的零食呢?爆米花熊狸既不是熊也不是貓。這些產自東南亞的哺乳動物實際上與馬島長尾狸貓、麝貓和香貓等小型捕食者是近親。好巧不巧,熊狸聞起來像黃油爆米花。
  • 這種東西竟可以吃塑膠!
    人類日常中頻繁使用著塑膠製品,而這些東西也給生態帶來了莫大的問題,塑膠製品一但被棄置海洋,裡頭的化學物就會產生汙染,還會害魚類誤食而喪失性命,不過科學家最近發現這個狀況似乎有法可解,而且解藥同樣源於大自然。
  • 海洋塑膠汙染問題或會導致食用海產品有害健康
    歐洲人每年可能從青口、蠔及其他貝殼類海產中吸入約1.1萬粒微膠。雖然絕大部分膠粒會被排出體外,但其餘膠粒或會積聚於體內甚至被身體組織吸收,威脅健康。  負責研究的詹森指出,海洋膠汙染的情況令人擔憂。他指出,青口等海產每日約需20公升海水飼養,因此一些直徑小於1毫米的膠粒,會隨海水進入並停留於牠們體內,最終經由人體吸收。他預計於本世紀完結前,常吃海鮮的人每年可能共吃下78萬粒微膠,並吸收其中4000粒。
  • 它們認為舊塑料聞起來很香
    聞起來很香——這可能是海龜在吃丟棄的漁具、塑膠袋和香菸濾嘴等海洋垃圾時的想法。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人員發現,被藻類和其他微觀海洋生物佔據的海洋塑料會發出類似於海龜吃的食物發出的氣味。
  • 全球逾九成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河流 黃河珠江榜上有名
    每一分鐘就有相當於一架垃圾車的塑膠垃圾被傾倒於海洋之中,假如我們繼續以這個速度棄膠,到2050 年塑膠垃圾的數目會比全球海魚數目還要多。 月前刊於《環保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顯示,逾九成全球海洋塑膠垃圾源自十個河流系統,其中五條位於中國境內。由小溪以至奔流衝積沙土而成的三角洲,河流都猶如地球的大動脈,將大氣、陸地與海洋三大系統聯接起來。 自古以來,人們都會依河流而居,獲得食水、漁獲、肥沃泥土以及更為便利的交通。
  • 垃圾填埋場發現真菌已進化成會吃塑膠的生物
    我們使用這麼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難以分解,但這也意味著我們生產數十億噸的塑膠仍然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令人著迷的是,這個新的環境也吸引著正在尋求利用它的生物。 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真菌,稱為Aspergillus tubeensis,會吃塑膠。
  • 為什麼有些食物「聞著臭、吃著香」
    生活中,有些食物,如榴槤、臭豆腐、螺螄粉常常被人們描述為「聞著臭、吃著香」,聽起來很不合邏輯,但其實這是有一定的科學原理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食物「聞著臭、吃著香」的現象與人們的嗅覺有關。
  • 全球海漂塑膠垃圾80%來自亞洲
    調查發現,平均新加坡(Singapore)人一天會使用13個塑袋、整個城市一天會消耗掉220萬根塑膠吸管;泰國人一天會使用8個塑膠袋,但因為人口多,僅僅在曼谷,一周就有5億個塑膠袋被消耗。然而事實上,美國(USA)人和歐洲人平均使用的塑膠量比亞洲人還來得多,但回收的效率和普及程度,卻遠比其它國家來得有效。
  • 海洋動物也會得潛水病嗎?
    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種海洋動物,由於食物攝入量不同,潛水深度也不同。海豚以各種魚類為食,可以潛到100-300米的深度4-5分鐘。抹香鯨有吃魷魚的習慣,所以每當它發現自己喜歡的獵物時,它總是會去追,它可以潛到幾公裡深。
  • 有什麼聞著臭吃著香的食物?
    聞著臭吃著香的食物實在太多了,在中國都不下百種,其中廣為大家所熟知的有臭豆腐,臭豆腐乳,寧波三臭,毛蛋等。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我來介紹幾種,大家可能比較少見的臭味兒食品。第一,河南濮陽的醬餅。醬餅其實是是發酵的產物,類似於徐州等地的臭豆。但它的臭味要遠比臭豆濃烈的多,怎麼說呢?類似於半年沒洗腳的臭腳丫子味。當地人喜歡把它做成餅炸著吃。只要誰家一炸醬餅,整條街都瀰漫著國足的味道。
  • 童眼識天下科普館《海洋動物中》在海洋的深處有著另外一個世界
    小身材,大胃口別看海獺的個頭不大,它的胃口可不小,堪稱是地球上最能吃的動物之一- ,一天 就能吃掉相當於它體重三分之一的海鮮, 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大胃王」呀!會用工具海獺很聰明,還會使用工具呢。它要吃螃蟹時,會平躺在水面上,把自己的肚皮當餐桌,用找來的石頭砸螃蟹,把殼砸破後,它就能享用美味了。
  • 世界海洋日 他們用廢舊物打造了一個「塑膠動物園」
    青島新聞網6月8日訊(記者 宋波鴻)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海洋環境汙染問題,喚起大家的關注,無境深藍青島團隊的志願者和藍譽潛水會攜手,共同利用廢舊物品和海洋垃圾打造了青島第一個「塑膠動物園」。
  • 當你的口氣聞起來像大便一樣的時候,該怎麼辦?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牙齦病或者牙周炎等,但是大部分的口臭都是因為口腔衛生問題。通常這些東西會讓你的口腔「臭不可聞」。菸草:經常抽菸喝酒也會產生口臭,經常抽菸的人喜歡嚼口香糖,這會加重你的口臭問題。食物:粘在牙齒上的食物顆粒的破裂會引起異味。
  • 你還在吃塑膠壽司嗎?
    喜歡吃海鮮壽司的人,必須了解的幾個可怕真相:➀有文獻指出,海魚體內平均有1~1.9件塑膠碎片;➁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50年,海裡的塑膠數目會比魚的數目還要多
  • 海洋從來就不應該是塑膠垃圾的終點!
    只要走一趟海邊,或參與一次淨灘活動,相信你一定會對海邊充斥著塑膠垃圾十分有感,然而海邊塑膠是否可以再次利用,也是各個環境團體極力思索的議題,但就初步訪查臺灣數十家回收廠商後得到的資訊,卻十分令人憂心。因為海廢塑膠回收有著三個難題需要被克服:    塑膠種類過多,分類不易:文章上述有提及,塑膠這名詞由多種聚合物所構成,但具備可回收價值的聚合物卻是少數,如常見寶特瓶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構成。
  • 塑膠海洋丨你隨手丟掉的垃圾袋哪裡去了?
    這幾天看了一部關於塑料製品的紀錄片《塑膠海洋》,每天看一部分,三天才看完。
  • 海龜是「聞」著吃塑膠袋,不是「看」著吃塑膠袋
    經常會有新聞報導,海龜誤食塑膠袋,對海龜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長久以來,人們以為,海龜是將塑膠袋看成了水母,水母是海龜的捕食對象。海龜吃塑膠袋,是視力上的問題。但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海龜是被塑膠袋發出的氣味所吸引,就像吃貨們鍾愛的螺螄粉、臭豆腐、魚腥草等聞著臭吃著香的食物一樣,食物的氣味比它的外觀更讓人記憶深刻。海龜聞著臭塑膠袋的味道以為是自己的食物。研究人員徵募了15隻圈養的海龜。他們用管道向海龜活動區域傳送一系列可通過空氣傳播氣味的物體,並用視頻記錄下海龜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