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強調,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作為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傑出代表,中國中車集團公司牢記國家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致力加快中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步伐,取得了累累碩果。目前中國中車產品已出口到除南極洲以外的全球六大洲102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高鐵品牌已成為享譽世界的「國家名片」。中國中車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致力「走出去」,在向世界進行技術輸出和產品輸出的同時,清醒認識到自身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管理體系和管理標準輸出還做得非常不夠。通過苦練內功,管理強基,探索建立一套具有中車特色、可複製、可輸出的精益管理體系,是中國中車新的使命和擔當,更是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宏大夢想。
中國中車旗下的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戚墅堰公司」或「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內燃機車的研發、製造、維修和服務的領軍企業。近年來,戚墅堰公司一直按照中國中車的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創新,持續深化精益管理,已形成以規範的作業現場、高效的生產方式等為特點的工位行為文化,為中車特色精益管理體系的實現提供著強力支撐。工位行為文化,是戚墅堰公司為實現產品精益製造,在建立和推進「工位制節拍化流水生產線」過程中總結和固化形成的一種行為文化,是精益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戚墅堰公司積極借鑑世界製造企業文化特色,並結合時代要求和企業實際,從理念引導、規範塑造、管理培養、典型示範等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工位行為文化建設,探索出一條以工位行為為核心的精益文化建設之路。
一、強化認同,用理念引導行為
精益是一種管理思想,更是一種管理文化。讓建設工位行為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就必須用統一的理念,深化全員認知,強化全員認同。
1.確定理念體系。這個理念體系,就是公司上下都要認同和踐行的價值觀,即:精益的核心在於以最小的投入創造最大價值,企業作為經營實體,追求價值最大化是永恆的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不斷創造價值的過程;生產製造是企業實現產品增值重要環節,工位是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場所,員工是創造價值的主體力量。統一的價值觀確定之後,又廣泛發動組織員工,提煉出一整套工位價值理念,包括「標準化作業、精益化製造」的工位製造願景,「上標準崗、幹標準活」的工位作業理念,「做我所寫、寫我所做」的崗位操作理念等等,用每一個具體的理念豐富、充實整體價值觀。
2.抓好理念宣貫。利用召開黨委會、領導幹部會議、職代會和年度精益管理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組織領導幹部、精益專員和工位組長認真學習國資委、中國中車有關深化企業精益管理相關會議精神,學習公司《建設工位行為文化方案》和《標準工位建設管理細則》等內容,表達以工位為基本單元,以生產製造為突出環節,強推精益管理的信心和決心。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企業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開闢專題專欄,及時宣傳建設工位行為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基本內涵,及時報導各單位的先進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形成認識統一、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為後續工作開展打下了思想基礎。
3.強化知行合一。開展全員培訓,利用精益研修院和精益道場等載體,將理念、工具、方法通過模擬實戰等方式運用到教學中去,強化學練合一、知行合一,進行全員工位行為文化的普及;邀請國內知名培訓師到生產工位現場進行指導,將逐項要求傳遞給生產製造員工,實現文化理念和操作要求的有機結合;廣泛開展創意提案和標準工位勞動競賽等活動,並及時進行評比和表彰,極大地喚起廣大員工參與工位行為文化建設的熱情,實現了從當初「要我做」到「我要做」行動自覺。
二、制訂標準,用規範塑造行為
價值是先導,體系是支撐。公司以員工工位行為為切入點,在分解管理要素、識別行為構成的基礎上,制訂系列行為標準,用規範來塑造員工行為,促進精益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1.要素分解,建立行為識別架構。工位管理包含兩大部分,即以安全環境、質量、生產、成本、設備、人事、信息等「七大任務」為主要內容的基礎管理和以人、機、料、法、環、測等「六要素」為主要內容的作業管理。我們從員工行為的角度,把管理要素進行分解,形成以「工位作業行為、工位維保行為、工位安全行為、工位話術行為、工位形象行為、工位管控行為」等六大方面的行為類別,形成工位行為識別架構。
2.動作寫實,形成行為規範標準。針對六大行為,在對員工行為進行寫實、描述的基礎上,按照「最少、最快、最優」的精益理念,制訂完善各工位行為規範。規範制訂從「縱、橫」兩個維度展開,所謂「縱」,就是按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完「三個時間段」,所謂「橫」,就是突出六大行為,每種行為歸納出「三項對標內容」,形成「縱橫三三制」行為規範體系,精確反映工位作業全過程的行為規範要點。在制訂各工位行為規範的基礎上,形成公司《工位作業行為規範》「通用版」和「個性版」,完成行為規範體系。
3.五步助推,促進行為習慣養成。從紙上規範到實際行為,需要強有力的推進舉措。我們設計、形成「五步助推法」,促進員工學、用規範,上標準崗、幹標準活,並通過常態化堅持,促進員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一是作業動作標準化。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大師兩支隊伍作用,把工藝技術要求與先進操作法相結合,編製作業指導書、作業要領書,形成「現場操作標準規範」;按照「三三制」框架,採取先試點後全面的方式,細化修訂各工位六大行為規範,形成《工位作業行為規範》體系。二是規範對標可視化。工位作業要領書、工位作業行為規範、「三三制」對標流程圖上牆、上看板,進行目視化管理;設計行為規範表單,組織員工對標點檢;製作《工位作業行為規範示範片》,組織員工觀看學習、模擬演練、觀摩比賽。三是行為習慣口訣化。歸納提煉「工位BI(行為識別)實操法口訣」和「工位規範作業一口清(吟誦詞)」,列入班前安全喊話和班組學習內容,使員工易記、易用、易遵守。四是工位示範典型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揮勞模、技能大師、廣大黨員的帶頭作用,使員工學有榜樣、趕有方向。五是運行管控制度化。通過細化、修訂,形成了一套涵蓋主產品、關鍵工序流程和員工全部職業行為的《工位作業行為規範》;制訂了《行為規範工位落地建設指導手冊(1.0版)》,設計了「五步助推法」及其它相關形式、載體,形成了一組推進實施方法流程;對工位行為文化建設的組織、推進、機制等都建立了制度,形成了一套全面推廣工作制度。
三、構建機制,用管理培養行為
良好的工作機制是有效推進工作的保證。公司從工作機制、活動機制、長效機制等方面入手,完善流程、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推進格局,保證工位行為文化建設持續推進。
1.全面協同,搭建工作機制。按照先試點、後推廣的思路,成立了總部、車間、工位三級「行為文化體系建設」項目組。公司把行為文化體系建設項目納入精益管理「7大指令性項目」,以籤訂責任書的形式列入公司重點工作,保證項目有力實施。通過每兩月的文化品牌工作例會、每月的精益管理例會和標準工位建設例會,定期溝通協調相關事項,推進項目進展。會議以總結工作、推介做法、分析案例、布置下步工作的流程進行,對做得好的單位發「羚羊旗」,做得有差距的單位發「蝸牛旗」,促進工作推進。
2.滲透結合,搭建活動機制。結合已有的文化品牌活動,廣泛組織「告別陋習、規範行為」、「向不良作業習慣說不」、「不良作業習慣消項」等活動,查找典型不良作業習慣,落實整改措施;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活動,組織員工表演情景劇、背誦表演、觀看先進典型視頻、聽取先進典型做法等,引導員工遵守行為規範,推動理念生根。
3.加強考核,搭建長效機制。制訂「行為規範工位落地建設考核模型」,納入公司精益管理整體運行評價系統、標準工位建設考評體系、年度品牌貢獻率評價體系、黨支部目標考核責任制,進行全方位考核。每月、每季度按照不同考核項點進行現場檢查和管理考核,建立長效化機制,推動體系落地。
四、全面選樹,用典型示範行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行為文化體系建設中,我們通過全面選樹,發揮典型示範行為的航標作用、燈塔作用、實操作用,引導員工自我改善,不斷提升,做到「精益從心開始,改善從我做起」。
1.發揮案例示範的實操作用。公司在2013年專門建立了精益研修院,按照工藝、設計、管理、文化四個模塊,採用培訓講座、交流研討、視頻傳播、案例解析、主題活動等形式,將理念、工具、方法通過模擬實戰、沙盤演練、實際操作等方式運用到教學中去,學練合一,培育精益理念。
2.發揮先鋒示範的燈塔作用。充分發揮精益專員、先進人物、廣大黨員在行為文化建設中的示範、感召作用。開展精益管理黨內「創崗建區」活動,建立目標量化考核實施辦法,開展創「標準工位黨員先鋒崗」、爭當「標準作業示範員」、創「紅旗責任線(區)」、爭建「精益生產示範線(區)」活動,引導廣大黨員秉持「標準化作業、精益化製造」的職業操守,在精益建設中「亮身份、顯技能、創佳績、樹形象、作表率」。開展精益先鋒選樹活動,在員工中評選「精益改善之星」、「標準工位之星」,把學精益、用規範、做先鋒方面的先進典型推舉為「年度十大精益先鋒」,表彰宣傳,讓員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行有方向。
3.發揮價值示範的航標作用。就是發揮勞模先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在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的價值示範作用。利用6個中車級核心技能人才工作室、1 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3 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採用傳幫帶模式,傳授技藝和絕招。把他們的精益操作流程具體化、動作化、規範化並固化,使員工的精湛技能轉化為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效率的工作。同時,選樹以全國勞模、全國技能大師、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張忠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挖掘他們的精益典型事跡,揭示他們的精益精神境界,將他們的行為「規範化」,將他們的理念「故事化」,將他們的價值「形象化」。激勵員工把精益價值理念落實到職業行為上。
以建設工位行為文化為核心的精益文化體系打造,為公司精益管理推進、運營品質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體系運行效果初步顯現。
1.員工精益意識加強,職業素養得到提升。目前,公司所有車間已推行工位作業行為規範表單化、目視化管理,全面實施工位作業行為規範、工位BI實操法口訣、工位規範作業一口清對標。員工作業時主動對標操作,標準化作業意識加強,文明作業成為一種習慣,精益職業素養得到提升,質量、安全得到了保障。員工「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弘揚,湧現了以全國勞模、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張忠為首的一批高技能精英群體,近五年,高技能人才中有1人獲全國勞動模範、4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中華技能大獎、7人獲全國技術能手、4人獲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在中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公司派出的6名參賽選手全部獲獎,公司獲得團體一等獎。
2.管理瓶頸有效突破,運營品質得到鞏固。標準化作業、精益化製造,提高了工位建設水平,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公司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HXN5B機車生產,實現了8小時一臺車的總組裝節拍,其核心部件柴油機生產、試驗能力達到了4小時一臺車的節拍;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也大大提高, R12V280凸輪軸生產線工序平衡率從35.2%提升至57.57%,生產效率提升50%,物流路線縮短40%以上;氣缸蓋機加工生產線生產周期縮短35%;並創造了單月試車64臺次、驗收70餘臺的記錄,實現了段方接車人員零投訴的良好局面。「HXN5B 項目模擬線」,被評為中車優秀模擬線建設項目。公司四條生產線保持星級精益示範線稱號,並獲得集團授牌。
3.降本增效有效推進,企業效益得到改善。精益文化的建設,精益車間、精益示範線、標準工位、精益改善項目等精益載體的運用,使企業效益得到改善。2015年,公司固定費用較上年實際降低18.97%、採購費用下降3.6%、製造費用下降26.7%、委外加工費用下降20%,質量損失也大幅下降。在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發布的2016年度第一次機車大修綜合評價中,公司大修機車檢修停時單項評價成績位列第一名,繼2015年度第一、二次大修機車檢修停時單項評價成績分別位列第一、二名之後,再獲殊榮。2013年,公司獲國資委「中央企業企業文化示範單位」稱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