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獅打得過袋劍齒虎嗎?為什麼?
從表面上看,袋獅和袋劍齒虎是獅與虎的較量,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都是貓科動物,而袋獅是袋獅科下的動物,袋劍齒虎則是袋鬣狗科的動物,它們既不是獅子也不是老虎。從兩種動物的名字上看,它們同屬於有袋類動物,而有袋類動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因此原則上兩種動物有相遇的機會。
-
方舟:劍齒虎vs袋獅,別說袋獅倚強凌弱,以一敵二完全不虛
這次比賽的參賽者分別是貓科動物劍齒虎與樹上的捕食者袋獅,它們到底誰更厲害。劍齒虎屬於小型生物(排出小型生物糞便),通常生活在山區,有著極強的攻擊性,真是一隻兇殘的大貓。袋獅屬於中型生物(生產中型生物糞便),對於袋獅來說,爬樹爬山爬牆都是家常便飯。它是一名隱藏的樹上的捕食者,當我們不經意經過它隱藏的樹時,它會快速從樹上躍向我們,把我們撲倒在地。
-
酷似劍齒虎的有袋哺乳動物——袋劍齒虎
袋劍齒虎是一種已滅絕的有袋類哺乳動物,生存在史前的南美洲,是一種大型地棲肉食動物,曾經與劍齒虎一起生存並競爭。但袋劍齒虎實際上是一種有袋類哺乳動物,不屬於貓科動物,甚至不屬於食肉目,只是由於發生了趨同進化而外形酷似劍齒虎。
-
方舟:霸氣的劍齒虎和古巨蜥,終於能在袋獅和恐龍面前爭口氣了
上周小編瀏覽方舟生存進化創意工坊,發現了一個疑似有大體型劍齒虎的MOD,於是乎小編當即就下載了這個MOD,因為原版的劍齒虎太小了,在袋獅面前就是個小花貓,甚至還能被恐狼欺負。這個MOD名字叫做「Jellys Creature Emporium」,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裡面的生物吧。
-
遠古猛獸-袋獅
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下綱: 有袋下綱 Marsupialia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科: 袋獅科 Thylacoleonidae屬: 袋獅屬 Thylacoleo註:學名
-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演化史:會不會進化出"袋人"?
現存的有袋類動物非常少,只有270種,絕大部分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及其周邊島嶼。除了剛才提到的袋鼠、樹袋熊、袋食蟻獸、袋獾等,還有已經滅絕的袋獅、袋狼、袋猴等等。混元獸這個混元獸後來又進化出兩個物種,一個是真獸類「大老鼠」,它就是所有胎生類哺乳動物的祖先;一個是後獸類「大老鼠」,它就是所有袋類哺乳動物的祖先。
-
袋獅如果放到現代,能不能與蘇門答臘虎一較高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袋獅看到名字,許多人會認為袋獅是一種貓科動物,其實,並不是。袋獅是一種遠古有袋類食肉動物,屬於袋獅科。袋獅最早出現在距今300萬年前左右的上新世,而且一直生活到距今3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才滅絕。從現有的動物,大多數的有袋類動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亞,而袋獅也不例外。
-
壁畫描繪數萬年前滅絕動物袋獅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現今澳大利亞大陸並沒有什麼陸地掠食性動物,但在3萬年前澳大利亞大陸存活著一種叫做「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的有袋食肉性動物,這種已滅絕的物種在遠古澳大利亞相當於劍齒虎在南美大陸的地位,它體型龐大,撕咬力強,是兇猛的頂級掠食動物。
-
澳洲森林霸主袋獅為何滅絕?科學家:與人類並無關聯!
在人類登陸澳洲前,澳洲曾生活著數種兇猛的巨型動物,也包括咬合力強大的頂級掠食者袋獅(Thylacoleo)。袋獅作為澳洲森林中的頂級掠食者,但在3.5萬到4.5萬年前卻消失了,有人懷疑袋獅的滅絕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
史前猛獸 一代天驕 劍齒虎
嚴格來講,除貓科劍齒虎科的成員外,具備類似長犬齒的假劍齒虎以及有袋類中的袋劍齒虎都不算真正的劍齒虎。更狹義的劍齒虎概念僅指劍齒虎屬的幾個種,它們曾因劍齒較短而被成為短劍劍齒虎,後簡稱為劍齒虎。又過了1000萬年,最早的劍齒虎類從所有貓科動物的最後共同祖先假貓中分離出來,即副劍齒虎。不過,劍齒虎家族的第一批重量級成員還是150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劍齒虎。
-
袋獅
袋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類。它可能在:森林、林地、灌叢帶及河谷等地進行獵食。袋獅的近親是草食性的袋熊及樹熊。它是所有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中咬勁最強的,重100公斤的袋獅一咬可以媲美一頭重250公斤的獅子。它會獵食像雙門齒獸及巨型短面袋鼠等大型動物。它是有袋類中專門的獵食者,它的前肢極度強壯,有可收縮的爪,這都是有袋類中未曾有過的。它有鋒利的裂齒及強壯的顎肌,可以從獵物撕開一大片的肉。這些特徵綜合起來估計它有可能會攀樹,並保存獵物的腐肉。袋獅肩高75釐米,長1.5米。
-
雕齒獸——渾身包裹著鎧甲的史前巨獸,劍齒虎拿它也沒轍
某種程度上來說,雕齒獸與烏龜長得比較相似,只不過身體更加龐大,尾巴和腿更長。所以在生物學分類上它們被劃分為有甲亞目雕齒獸科,而烏龜則屬於龜鱉目龜科。雕齒獸化石雕齒獸的身體有多巨大?根據目前發掘出來的化石來看,這種史前生物的身體長度保守估計在4米左右(包括尾巴),身高則可以達到2.5米,體重能夠達到2噸。
-
氣候變化與袋獅的滅絕有關
圖片來源:Peter Schouten 根據最近的一項分析,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袋類捕食者——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可能在茂密的森林中以生物為食。他還補充道,儘管古生物學家一直都同意袋獅是一種食肉動物,但多年以來,人們認為袋獅以各種食物為食,從腐肉到野生黃瓜都有。 伏擊捕食者 袋獅的體型約為非洲獅(Panthera leo)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它們之間並無血緣關係。
-
如何區分劍齒虎、刃齒虎、鋸齒虎?懂的進來聊聊
劍齒虎劍齒虎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中新世——更新世時期。劍齒虎是指多種不同的物種,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及北美。我國河北、河南、山西、雲南等地上新統及下更新統中化石很多。主要成員有恐劍齒虎、短劍劍齒虎、半劍齒虎等。特徵是前肢肌肉發達,具有可收縮的鋒利爪子。
-
4千年前的雕齒獸,背著半噸重的殼,它不怕劍齒虎,但卻自相殘殺
男子初以為是一顆恐龍蛋化石,後經過古生物專家鑑定,這是一塊8000年前雕齒獸化石。 如此看來,成年後的雕齒獸還是具有相當強的戰鬥力的。在這樣的堅硬裝備下,再兇猛的肉食動物,也不怎麼想對雕齒獸發動攻擊。
-
劍齒虎介紹,劍齒虎和老虎簡筆畫
在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保存了大量的刃齒虎化石,因此斯劍虎成為最為人所知的史前貓科動物。雖然人們都稱之為「劍齒虎」,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老虎。老虎屬於貓科的另一個亞科:豹亞科,劍齒虎則屬於劍齒虎亞科。貓科:豹亞科獵豹亞科劍齒虎亞科所以劍齒虎並不是虎,而且他們的尾巴相對很短,他們的長牙齒是特徵之一,牙齒只有現在的雲豹有點類似,見下圖雲豹頭骨一般只有三個種得到承認。纖細刃齒虎(Smilodon gracilis),是體型最小(體重在55到100公斤)。致命刃齒虎(Smilodon fatalis),肩高可達1米,體重在160到280公斤之間。
-
科學網—劍齒虎大戰猛獁象
劍齒虎大戰猛獁象科學家重建史前植食動物和食肉猛獸關係
-
方舟:號稱平頭哥的獸頭獸與天降正義的袋獅,它們誰更強呢
袋獅:大家好,我是袋獅。別看我壯,我爬起樹來可是一流的,我經常躲在紅樹林的大樹上,獵物出現在附近時,從天而降把它撲倒在地(天降正義)。我1級時有700的生命值,40的攻擊力,比獸頭獸強的多,這場比賽我會贏得。獸頭獸vs袋獅,埋藏在地裡的獸頭獸突襲,袋獅能否獲勝
-
曾經稱霸地球的劍齒虎是「老虎」嗎,或者說它和老虎有什麼關係?
狹義的劍齒虎一般指在分類上隸屬於貓科的種類,而更狹義的劍齒虎概念則僅指劍齒虎族的一些種類。它們雖然不是現代虎的直接祖先,但也算是與其親緣關係最近的一族了;廣義的劍齒虎則包括所有長有劍齒的動物,因此它們有時也統稱為「劍齒動物」,從原始的鬣齒獸類和有袋類,到食肉類中的獵貓類以及貓科動物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魅影,這在生物學上是一種「平行進化」的現象。
-
古脊椎所揭示最大劍齒虎的鑲嵌進化機制
與現生的大型貓科動物相似,大型的劍齒虎具有捕獵上的優勢,一些劍齒虎的體型與獅子或老虎接近,如成年毀滅刃齒虎(Smilodon populator)的體重可超過400公斤。另一方面,早期獲得的劍齒虎化石材料大多過於破碎,所以它們的體型差異和進化過程尚有許多未解之謎。只是近年來才在歐洲和中國發現了幾個完整的劍齒虎頭骨,其中的恐劍齒虎(Machairodus horribilis)是已知最大的劍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