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猛獸-袋獅

2021-01-15 動物世界


袋獅 是一種已滅絕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生存於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的澳洲(大約200萬至4.6萬年前)。雖然被稱為「獅」,但是它們和大眾認知的獅子沒有什麼關係,袋獅的近親是草食性的袋熊樹熊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下綱: 有袋下綱 Marsupialia

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獅科 Thylacoleonidae

屬: 袋獅屬 Thylacoleo

註:學名 Thylacoleo 為斜體

不知道什麼原因,設置斜體後,文字就無法顯示


袋獅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類。


模式種-劊子手袋獅(T. carnifex)與人的比例。


袋獅的骨架


袋獅肩高75釐米,長度大約150釐米,它們平均重101-130公斤,個別的可重達124-160公斤。


雌性獅子


它們的身體形態差不多像現代的雌獅。


根據在洞穴中的壁畫推測,袋獅的身體可能布有斑紋。


袋獅可能在森林、林地、灌叢帶及河谷等地進行獵食。

它會獵食像雙門齒獸及巨型短面袋鼠等大型動物。


它是有袋類中專門的獵食者,它的前肢極度強壯,有可收縮的爪,這都是有袋類中未曾有過的。它有鋒利的裂齒及強壯的顎肌,可以從獵物撕開一大片的肉。這些特徵綜合起來估計它有可能會攀樹,並保存獵物的腐肉。


它是所有現存及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中,咬勁最強的,重100公斤的袋獅一咬可以比擬一頭重250公斤的獅子。



雙門齒目獨特的牙齒構造,不同於現代所見的食肉動物。


化石發現

袋獅的化石在澳洲多個位點都有發現。於2007年,在納拉伯平原下的山洞中就發現了整副袋獅的骨骼及頭顱骨。 

另外,亦發現了一頭幼獅在其母獅育幼袋中的化石。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微店,

裡面有一些不錯的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遠古袋獅遺體 證實屬於全新種類
    科學家發現遠古袋獅遺體 證實屬於全新種類2020-03-01 14:20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袋獅(Marsupial Lion)是一種體型像家貓的獅子,其牙齒非常鋒利,能夠咬斷骨頭。
  • 袋獅
    袋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且是最大的肉食性有袋類。它可能在:森林、林地、灌叢帶及河谷等地進行獵食。袋獅的近親是草食性的袋熊及樹熊。同樣地理由使我們相信,30,000 年前漫步於澳大利亞大陸的袋獅,其可怕的撕咬能力是現存的、身體大小一樣的非洲獅的三倍。Wroe認為:「一隻袋獅的體重平均約為100公斤左右,而其咬噬力幾乎可以接近250公斤重的現代非洲獅,而那幾乎是現存非洲雄獅的最大尺寸了」。
  • 兇猛巨獸袋獅的滅絕之謎,曾在澳洲稱雄,是動物中的劊子手
    就拿著名的遠古時期侏羅紀世界中稱霸全球的恐龍,以及冰河世紀在冰川中留下原貌的猛獁象,這些看似強大且生命力頑強的世紀代表生物最終也沒能逃過大自然母親在死神那裡劃下的名單,曾經生活在澳洲,被科學家譽為澳大利亞最強哺乳猛獸的袋獅的命運亦是如此。
  • 壁畫描繪數萬年前滅絕動物袋獅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現今澳大利亞大陸並沒有什麼陸地掠食性動物,但在3萬年前澳大利亞大陸存活著一種叫做「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的有袋食肉性動物,這種已滅絕的物種在遠古澳大利亞相當於劍齒虎在南美大陸的地位,它體型龐大,撕咬力強,是兇猛的頂級掠食動物。
  • 袋獅:與袋劍齒虎齊名的後獸下綱捕食者
    作者丨掙脫枷鎖的囚徒 袋獅(Thylacoleo),與袋劍齒虎齊名的後獸下綱捕食者,生存於更新世的澳大利亞,其晚期種類屠戮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體重可以達到大個體現代美洲豹的大小。
  • 袋獅的咬合力是獅子的3倍,如果它們還活著,該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這樣的身體結構表明,袋獅不會像獵豹那樣成為一個敏捷的獵手,相反,它們更適合成為一個伏擊者,伏擊接近的獵物。袋獅除了擁有矯健的攀爬技能,還具有強大的咬合力,古生物學家按實際尺寸復原袋獅的頜,經過測量,重達100公斤的袋獅咬合力相當於一隻250公斤重的獅子。
  • 澳洲現一種遠古「獅子」,牙齒能咬斷骨頭,腹部藏有一個育兒袋
    據《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報導,最近有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有育兒袋的遠古 「獅子」。當然,此「獅子」非彼獅子,這是一種史前生活在澳大利亞雨林中的兇猛物種,如今這種動物被科學家們命名為「袋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重新評估了這種遠古野獸的牙齒和下顎的形狀和結構,發現它們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物種。所以,大家千萬別把袋獅看成獅子家族的一員。
  • 盤點6種遠古猛獸,第4種距今兩百萬年,有望復活
    巨齒鯊,擁有巨大咬合力的遠古猛獸,據稱其口腔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其牙齒是現代大白鯊牙齒的好幾倍,生活在大約2800萬-150萬年前,曾經分布很廣,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完全明白。短面熊,這是一種遠古熊科動物,它們與現今的非洲獅一樣有著寬闊的前額,臉型很短,正因如此短而寬的頜骨及發達的肌肉組織,才使得短面熊成為了當時北美最有力量的頂級掠食者。完齒獸,遠古偶蹄目猛獸,其化石曾在歐亞大陸蒙古以及北美地區發現,約生存在3720-2840萬年前,大小如牛,有丘齒型牙齒,頭大像豬,顎部有像疣的瘤狀物,是一種生性兇暴的遠古動物。
  • 袋獅如果放到現代,能不能與蘇門答臘虎一較高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袋獅看到名字,許多人會認為袋獅是一種貓科動物,其實,並不是。袋獅是一種遠古有袋類食肉動物,屬於袋獅科。袋獅最早出現在距今300萬年前左右的上新世,而且一直生活到距今3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才滅絕。從現有的動物,大多數的有袋類動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亞,而袋獅也不例外。
  • 方舟生存進化:袋獅
    成年袋獅的體型,相當於現今非洲成年雌獅的體型。與獅子品性相近,袋獅同樣是生性兇猛的獵食者,它的前肢發達有力,且擁有與貓科動物相似的可收縮的爪子。在《方舟生存進化》這款遊戲中,袋獅的身影也在其中頻頻出現。袋獅的遊戲資料如下圖。
  • 來自東方的土犬,是如何一步步打敗野獸,成為澳洲頭號猛獸的?
    袋獅覆滅,中小型猛獸迎來發展盛況大洋洲這個地方,雖說動物進化的比世界上其他大陸都要慢許多,目前來說絕大多數動物依然是有袋類,但其本土還是有不少猛獸的,比如大名鼎鼎的袋獅,其咬力商高達194,遠超獅、虎、豹等絕大多數捕食者。
  • 國外街頭出現「遠古猛獸」,原來是仿照原古生物劍齒虎仿真機器人
    在自然界中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動物,很多動物也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一些動物我們都沒有見過,最近有消息稱,國外街頭驚現「遠古猛獸」,行人紛紛躲避,生怕惹來它的注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一頭遠古猛獸出現在國外街頭,疑似「牛角龍」幼崽,引得路人圍觀
    一頭遠古猛獸出現在國外街頭,疑似「牛角龍」幼崽,引得路人圍觀!恐龍是生活在遠古時期的一種動物,恐龍在這個地球上稱霸的時候還沒有出現人類,如果人類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話,那麼人類文明很有可能就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了。
  • 方舟袋獅怎麼馴服?
    方舟袋獅馴服方法:使用阿根廷巨鷹或者風神翼龍輕鬆叼起,利用風神翼龍平臺鞍功能,在高處使用長管步槍擊暈馴服。
  • 氣候變化與袋獅的滅絕有關
    這進而影響了它們的捕食者,如袋獅(T. carnifex),使它們面臨滅絕的危險。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對袋獅到底以什麼為食感到困擾,並對其滅絕的原因爭論不休。人們推測,氣候變化、對食物的爭奪以及澳大利亞早期人類居民的狩獵是導致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但由於不知道它們的飲食偏好,研究人員對其滅絕原因的探索受到阻礙。
  • 澳洲森林霸主袋獅為何滅絕?研究指向氣候變遷
    數十萬年前的澳洲,森林裡曾棲息著咬合力強大的頂級掠食者袋獅(Thylacoleo)。有人懷疑袋獅的滅絕是人類活動的影響,但研究顯示是因為氣候變化所造成。袋獅是澳洲森林中的頂級掠食者,但在3.5萬到4.5萬年前卻消失了。
  • 澳洲森林霸主袋獅為何滅絕?科學家:與人類並無關聯!
    在人類登陸澳洲前,澳洲曾生活著數種兇猛的巨型動物,也包括咬合力強大的頂級掠食者袋獅(Thylacoleo)。袋獅作為澳洲森林中的頂級掠食者,但在3.5萬到4.5萬年前卻消失了,有人懷疑袋獅的滅絕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 袋獅打得過袋劍齒虎嗎?為什麼?
    從表面上看,袋獅和袋劍齒虎是獅與虎的較量,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都是貓科動物,而袋獅是袋獅科下的動物,袋劍齒虎則是袋鬣狗科的動物,它們既不是獅子也不是老虎。從兩種動物的名字上看,它們同屬於有袋類動物,而有袋類動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因此原則上兩種動物有相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