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詞典錄入千個中文詞 「走狗」譯為「running dog」

2021-01-16 南海網

  國際在線專稿:據新加坡媒體報導,英語中許多詞彙中吸收了其他語言的文化元素,包括拉丁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漢語。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歷史上,許多英語單詞直接借用了中國的粵語方言,比如一些菜品名的譯法:雜碎(chop suey)、炒麵(chow mein)、點心(dim sum)等。

  英語吸納中文詞彙的另一個主要貢獻者是閩南語,比如「颱風」(typhoon)和西方快餐中最常見的配料「番茄醬」(ketchup)。此外傳統的中華文化也起了影響,「陰陽」(yin yang)、「功夫」(kung fu)、「太極拳」(tai chi)。

  19世紀的西方殖民史中也帶來了一些詞彙,比如「苦力」(coolie)、「磕頭」(kowtow)等,這些詞都和當時特有的現象有關。中國20世紀中期一些與文化大革命(1966年到1976年)有關的政治詞彙也被英文直接借用,比如「赤腳醫生」(bare-foot-docto)、「毛語錄」(little red book)、「紅衛兵」(red guards),「紙老虎」(paper tiger)、「大躍進」(big leap forward)。在那些日子裡,這些詞讓西方人對中國產生負面形象。

  然而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時又出現一些清晰而響亮的詞,比如「中國加油」(Chinese cheer Jiayou!),這種詞引起了世界對中國的關注,無疑是正面的,對中國崛起的證明。

  《經濟學人》雜誌還曾報導過中國男多於女的現象,將未婚男子「光棍」翻譯為「guanggun」;《紐約客》描寫中國大陸新一代時出現了一個詞「憤青」(fenqing);其他諸如《衛報》等媒體還出現了諸如描述腐敗「關係」的「guanxi」一詞,「人肉搜索」(human flesh search)則是出現在2010年。

  肖曉燕說:「隨著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我們預計英文詞典將會借用更多的中文字詞。」(蘇珊)

相關焦點

  • 牛津詞典錄入中文詞 「走狗」譯為running dog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牛津詞典錄入千個中文詞 走狗直譯running dog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牛津詞典錄入千餘漢語詞 個別詞彙直譯雷人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荔枝說:「Add oil」入選牛津詞典,Chiglish可以說很得意了!
    荔枝新聞專稿(小編/蘆葦醬)   日前,《牛津英語詞典
  • 叉燒入編牛津詞典 還有這些其實都是英文詞兒
    《牛津英語辭典》是一部具有歷史性的權威英語語文詞典。該詞典收錄了詞44萬至59萬條,有"詞典之王"之譽,被公認為是古今最偉大的英語辭典之一。主編辛普森說:"《牛津英語辭典》不但在英國,而且在世界上任何說英語的地方都被用來界定英語語言。另外,它試圖收入的英語詞彙不但有現代的,而且還有11世紀前諾爾曼人徵服英國後的古代英語詞彙。" 據悉,新增港式英語一半都是與食物有關!
  • 《牛津英語詞典》有意收錄「土豪」、「大媽」
    近日,一則關於「Tuhao(土豪)」「Dama(大媽)」等中文熱詞有望以單詞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的消息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有人將之歸結為中國影響力提升的體現,認為這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契機,但也有人認為這些詞彙本身帶有貶義或嘲諷意味,或對中國人形象有所損壞。
  • 牛津詞典公布季度更新 「象鼻蟲」成「墊底詞」
    據外媒報導,《牛津詞典》日前發表季度更新,新收錄超過600個單詞、詞組和詞義。在此次收錄中,南美洲一種「象鼻蟲」(zyzzyva)取代了「古埃及麥芽啤酒」(zythum),成為新版《牛津詞典》裡排在最末尾的詞。
  • 牛津英語詞典是工具書轉型的一個縮影,它經歷了什麼,又會變成什麼樣?
    1933年,前後花了71年編寫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以下簡稱OED)第一版正式出版。其中,前22年是準備工作(1857年至1879年),在實際編輯的49年間(1879年至1928年),共經歷了4個主編,編撰團隊在英美登報招募了約1300個義工提供引句。
  • 《牛津詞典》收錄中式英語add oil(加油)-牛津,詞典,add...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擴大,以往很多玩笑一般的中式英語(Chinglish)也漸漸在國際上得到認可並流行開來,不少甚至已經被權威詞典收錄,比如說「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 250個中式英文詞彙收入《牛津英語詞典》
    作為全球權威的英語詞典,《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新詞有何標準、在其悠久歷史中吸納了多少個「中國血統」詞彙呢?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詞典總編輯劉浩賢向新華社記者介紹,牛津詞典有幾種途徑用於跟蹤和提取新詞。比如,有一個專為語言學研究而設計的電子語料庫,裡面匯集了不同類型的書面語和口語。根據這些語言的使用情況,語料庫會「推薦」備選詞。
  • 花1年只為訂正1個單詞:沉澱的"牛津詞典"開始求變
    ,事實上,去年夏天發表mansplain這個詞的詞典編纂者伯納德特佩頓(Bernadette Paton)相信這是第一次有人以可記錄的形式使用這個詞。 「它已被刪除了,但我們抓住了它,」帕頓滿意地告訴我。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辦公室裡,帕頓正在為牛津英語詞典《牛津英語詞典》起草一個全新的條目。
  • 牛津英語詞典更新了!快來看看有關疫情的詞都有哪些?
    上周,《牛津英語詞典》更新了一些詞彙和短語,這些詞彙和短語在當前全球危機的背景下變得越來越熟悉。distancing- WFH- PPE- to flatten the curve- social recession- elbow bump小夥伴們,都知道上面這些詞的意思嗎
  • 牛津詞典首次無法選出年度詞彙,你用什麼詞形容2020年?網友評論亮了
    當地時間11月23日,《牛津英文詞典》首次選擇不選年度詞彙,稱2020年是「無法用一個詞巧妙概括的一年」。從「unmute」(取消靜音)到「mail-in」(郵寄),從「coronavirus」(冠狀病毒)到「lockdown」(封鎖),這本著名的詞典公布了一個詞彙表,來概括這「史無前例的一年」。通過對網絡新聞、博客和其他文本來源等超過110億詞的龐大語料庫進行追蹤,詞典編纂者指出,在過去的12個月裡,「語言數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詞出現的頻率急劇上升」。
  • 中國出口的漢語詞彙:"幹部"已進入詞典多年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牛津英語詞典》中有二百餘個包含中文淵源的詞彙。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漢語借詞已經在英語詞彙系統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種類繁多的漢語借詞  「ganbu(幹部)、guanxi(關係)等詞多年以前就正式進入了《牛津英語詞典》;tofu(豆腐)、Peking duck(北京烤鴨)、chow mein(炒麵)已進入了外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語;cheng-guan(城管)、dia(嗲) 等詞也在英語中產生了一定影響。」
  • 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被錄入美國俚語詞典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易瀟)近日,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no do no die)被寫入了詞典,但這個詞典並不是中國的,而是美國在線俚語詞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詞典)。 「no zuo no die」源自此前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不作死就不會死」,有說法稱出處來自一部日本動畫片,但也有人指「作死」中的「作」是東北地區普遍都知道的地方性語言,意為「找死」。 去年,「不作死不會死」在微博中被發揚光大,躋身各大榜單的年度網絡十大流行語之列。
  • 中式英語「add oil」進牛津詞典
    不過從現在開始,大家再也不用為翻譯問題擔心了。10月13日,詞典學專家、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在臺媒上發表專欄文章,宣布了他的新發現: 「加油」的直譯詞「add oil」,竟然出現在了剛更新完的《牛津英語詞典》中。換句話說,它已經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中國老鄉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牛津英語詞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詞典
    《牛津英語詞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詞典,它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詞典,這部詞典初版於1884-1928年間,主要編輯是詹姆斯·默裡爵士。牛津英語詞典含有414825個詞條和近200萬條實例。1933年再版時改成了現在的名稱,總共有12卷。
  • 告別沉重的紙質詞典,糖貓詞典筆為你的英語學習「減負」
    作為查詞神器中的一員,搜狗出品的糖貓詞典筆更是一上市就廣受學生喜愛,憑藉查詞快、準、全的強悍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高效性,讓學生體驗到AI技術讓學習更輕鬆。查詞快,英語查詞效率提高15倍別的不敢說,查詞絕對是糖貓詞典筆的核心技術。
  • 中式英語「add oil」(加油)進入牛津詞典,你想說些什麼?
    據環球網報導稱,《牛津英語詞典》(簡稱「OED」)日前做了季度更新,發布了一批新詞新義,總數達1400餘個,中式英文「add oil」被收錄其中,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詞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哎呀 男性乳房 YOLO 《牛津英語詞典》又收了一批不正經新詞
    (「You Only Live Once」四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這種非常口語化的表達近日被收錄進了本季度的《牛津英語詞典》新一批詞條中。「YOLO」有及時行樂的意味,鼓勵人們不怕冒險,及時享受人生。據公開資料記載,生活在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演員梅·韋斯特(Mae West)被認為是這個單詞最初的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