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入編牛津詞典 還有這些其實都是英文詞兒

2021-01-08 鳳凰衛視

今天是吃貨的大日子,從英國飄來一則和吃貨有關的新聞。來看鳳凰衛視歐洲臺的報導。

是的,沒錯,下次你直接對老外們說大排檔(dai pai dong),他們也許就知道你在說啥了!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近日公布了該詞典3月最新收錄的新單詞及短語,其中有13個為「港式英語」。

《牛津英語辭典》是一部具有歷史性的權威英語語文詞典。該詞典收錄了詞44萬至59萬條,有"詞典之王"之譽,被公認為是古今最偉大的英語辭典之一。主編辛普森說:"《牛津英語辭典》不但在英國,而且在世界上任何說英語的地方都被用來界定英語語言。另外,它試圖收入的英語詞彙不但有現代的,而且還有11世紀前諾爾曼人徵服英國後的古代英語詞彙。"

據悉,新增港式英語一半都是與食物有關!包括Char siu(叉燒)、Siu mei(燒味)、Milk tea(奶茶)、Yum cha(飲茶)及 dai pai dong(大排檔)等。

另外,還有一些在香港經常用到的地點名稱,包括Wet Market(溼貨街市)、Shroff(繳費處)、Sitting-out Area(休憩處)。

有些英文字,在香港有特別意思,包括compensated dating(援交)、Sandwich Class(夾心階層)、Lucky Money(利是)。

另外,Kaifong(街坊)及內地普通話翻譯的Guanxi(關係),亦歸入香港詞彙。

本次的牛津字典的更新也加入了在多個亞洲語言中表達驚訝、讚嘆、喜悅的「wah」字。字典的編輯表示,「wah」在印度英語和新加坡英語中使用,字根就較為複雜,來源包括廣東話、普通話、馬來語、烏都語、波斯語。

據了解,加入該字典的新詞彙要符合一些條件,包括詞彙已在多個獨立例子使用,並已一段時間廣泛出現。自2000年開始,牛津英語字典每隔3個月,就會更新字典內容一次。字典的編輯表示,除修整原有字詞外,也會在每次更新加入新字。

中式單詞已屢見不鮮

而在此前,一些被國外媒體引用和關注的那些極具中國色彩的詞彙早已屢見不鮮了。

據報導,「Tuhao(土豪)」、「Dama(大媽)」和「Hukou(戶口)」等詞現在已在《牛津英語詞典》編著者的關注範圍內。

而BBC的新聞標題就曾使用tuhao(土豪)一詞,於是便有了。。。

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理朱莉·克裡曼曾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文詞彙的影響力正在滲透向全世界,英國廣播公司還曾專門為「Tuhao」一詞做了一檔節目。

她也表示,一直以來「土豪」一詞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十分火爆。無論是用來形容有錢人還是形容蘋果手機的金色外殼,『土豪』含義的變化一定和中國不斷發展的社會環境有關。

此外,《經濟學人》雜誌還曾報導過中國男多於女的現象,將未婚男子「光棍」翻譯為「guanggun」;《紐約客》描寫中國大陸新一代時出現了一個詞「憤青」(fenqing);其他諸如《衛報》等媒體還出現了諸如描述腐敗「關係」的「guanxi」一詞,「人肉搜索」(human flesh search)則是出現在2010年。

下面,就給大家例舉幾個之前就已被編入牛津詞典的詞彙:

中式單詞guanxi——關係源自中國普通話,字面上理解和「connection」是一個意思dim sum——點心源於「點心」的粵語發音。taikonaut——中國太空人詞語前半部分和中文「太空」發音相似,後半部分截取英語「astronaut」組合而成,特指「中國太空人」。mao-tai——茅臺酒一種以高粱為原料、通過蒸餾方式製作的酒,源於中國西南部名叫茅臺的小鎮。Xiang——湘被大約3600萬中國人使用的一種方言,使用範圍主要集中在湖南省。fengshui——風水 從「風」和「水」而來的一個詞,中國人關於空間布局的系統定律是以風水能量為導向的。此外,在建造和設計建築時也會把風水的喜好和厭惡影響考慮在內。

網絡流行語納入在線詞典

除去牛津詞典,此外,一些網絡流行語也被錄入美國在線俚語詞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詞典)也引發網民組團前往圍觀「作」到國外的盛況。例如,躋身2013年微博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的「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

城市詞典收錄了很多常規詞典裡面查不到的流行英文俚語俗語。比如就有「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和配套「附贈」的「no can no BB(不行就別亂噴)」。

據悉,該詞語出現僅一周時間,就收到了2300多次贊,熱度可見一斑。

至於一些大家用了多年的「gelivable(給力)」、「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zhuangbility」、「long time no see」、「shability」這些「Chinglish」,在這個詞典裡也是一找一個準。

難怪很多「小夥伴」都開始覺得「自己懂的英文越來越多了」,並「發自內心」地感嘆:「世界是中文的,也是英文的,歸根結底會是拼音的。」

據了解,該詞典詞彙的定義由志願者通過註冊該網站後編輯提交,內容涵蓋俚語、流行詞彙、亞文化詞彙或者某種現象的定義。其中有很多當代西方文化中的流行俚語俗語,不少在標準詞典中無法找到。

漢語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總部設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 發布報告稱,自1994年以來加入英語的新詞彙中,「中文借用詞」數量獨佔鰲頭,以5%-20%的比例超過任何其他語言來源。

該機構主席帕亞克表示:

「令人驚訝的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中文對國際英語的衝擊比英語國家還大。」

此外,據報導,英語中許多詞彙中吸收了其他語言的文化元素,包括拉丁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漢語。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許多英語單詞直接借用了中國的粵語方言,比如一些菜品名的譯法:雜碎(chop suey)、炒麵(chow mein)、點心(dim sum)等。

英語吸納中文詞彙的另一個主要貢獻者是閩南語,比如「颱風」(typhoon)和西方快餐中最常見的配料「番茄醬」(ketchup)。

此外傳統的中華文化也起了影響,「陰陽」(yin yang)、「功夫」(kung fu)、「太極拳」(tai chi)。

其實,在全球化背景下,漢語「滲透」進英語的情況不在少數。比如你現在用「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問候一位外國老朋友,他不會認為這是「chinglish(中式英語)」。

事實上,這句明顯來自漢語的問候語也早已經出現在了風靡全球的小說《哈利·波特》中。就像《牛津英語詞典》主編辛普森所說,我們試圖描寫的是語言本身,而不是規定人們應該使用哪些詞彙。所以,我們找到每一個詞彙,那麼,不論它是現代的還是過去的,我們都會把它收進詞典中。「

▼認識下我們的小夥伴南方新聞網

暢讀新聞|盡在南方

微信ID:southcn_news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官方網站唯一微信,最權威的南粵政經平臺,每天及時推送熱點資訊。立足廣東、放眼全球,您需要的獨特視野、精彩議題,盡在南方。

本期編輯:暢月

相關焦點

  • 250個中式英文詞彙收入《牛津英語詞典》
    食物領域有moo shu pork(木須肉)、shumai(燒賣) 醫學方面有qigong(氣功)、tuina(推拿)  250個中式英文詞彙 收入《牛津英語詞典》作為全球權威的英語詞典,《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新詞有何標準、在其悠久歷史中吸納了多少個「中國血統」詞彙呢?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詞典總編輯劉浩賢向新華社記者介紹,牛津詞典有幾種途徑用於跟蹤和提取新詞。比如,有一個專為語言學研究而設計的電子語料庫,裡面匯集了不同類型的書面語和口語。根據這些語言的使用情況,語料庫會「推薦」備選詞。
  • 《牛津詞典》收錄中式英語add oil(加油)-牛津,詞典,add...
    據最新報導,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日前發現,《牛津詞典》赫然收錄了「add oil」,也就是「加油」的中文直譯。《牛津詞典》對它做了詳細的解釋,稱其源自港式英語,廣東話念ga yau,用來表達鼓勵、激勵或支持,相當於英文的go on
  • 牛津英語詞典更新了!快來看看有關疫情的詞都有哪些?
    上周,《牛津英語詞典》更新了一些詞彙和短語,這些詞彙和短語在當前全球危機的背景下變得越來越熟悉。social distancing- WFH- PPE- to flatten the curve- social recession- elbow bump小夥伴們,都知道上面這些詞的意思嗎
  • 中式英語「add oil」進牛津詞典
    10月13日,詞典學專家、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在臺媒上發表專欄文章,宣布了他的新發現: 「加油」的直譯詞「add oil」,竟然出現在了剛更新完的《牛津英語詞典》中。換句話說,它已經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中國老鄉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荔枝說:「Add oil」入選牛津詞典,Chiglish可以說很得意了!
    荔枝新聞專稿(小編/蘆葦醬)   日前,《牛津英語詞典
  • 《牛津英語詞典》有意收錄「土豪」、「大媽」
    近日,一則關於「Tuhao(土豪)」「Dama(大媽)」等中文熱詞有望以單詞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的消息引發網民關注和熱議。有人將之歸結為中國影響力提升的體現,認為這是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契機,但也有人認為這些詞彙本身帶有貶義或嘲諷意味,或對中國人形象有所損壞。
  • 牛津詞典錄入千餘漢語詞 個別詞彙直譯雷人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牛津詞典首次無法選出年度詞彙,你用什麼詞形容2020年?網友評論亮了
    當地時間11月23日,《牛津英文詞典》首次選擇不選年度詞彙,稱2020年是「無法用一個詞巧妙概括的一年」。《牛津英文詞典》指出,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首次記錄了「Covid-19」(2019年新冠肺炎),其使用頻率迅速超過了「冠狀病毒」。根據《牛津英文詞典》,今年最顯著的一項語言學發展就是科學術語進入大眾話語的程度,因為我們都成了紙上談心的傳染病學家,我們大多數人現在都熟悉「R值」這個詞。
  • 《牛津英語詞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詞典
    《牛津英語詞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詞典,它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詞典,這部詞典初版於1884-1928年間,主要編輯是詹姆斯·默裡爵士。牛津英語詞典含有414825個詞條和近200萬條實例。1933年再版時改成了現在的名稱,總共有12卷。
  • 牛津詞典錄入中文詞 「走狗」譯為running dog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牛津英語詞典是工具書轉型的一個縮影,它經歷了什麼,又會變成什麼樣?
    1857年,幾名隸屬於一個叫「語言學會」的英國教會人員能買到的辭典不僅詞條數量少得可憐,而且淨是收錄些生僻、奇怪的英文單詞。於是,他們決定發起一項英語辭典的編撰計劃。1933年,前後花了71年編寫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以下簡稱OED)第一版正式出版。
  • 牛津詞典錄入千個中文詞 走狗直譯running dog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教授與瘋子》:《牛津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
    愛爾蘭電影《教授與瘋子》講述的是迄今為止最有名的詞典《牛津英語詞典》編撰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所謂「教授」,指的是曾經擔任《牛津英語詞典》主編的詹姆斯·墨裡,但他卻從不是正經的教授,而只是一個出身微寒、從未上過大學的語言學天才。
  • 牛津詞典錄入千個中文詞 「走狗」譯為「running dog」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英國牛津詞典收錄了1000多個來自漢語的詞,其中包括閩南語和粵語。   廈門大學英語系副教授肖曉燕(音譯)稱:「牛津英語詞典中已經吸收了1000多個中文詞彙,其中多是直接借用或取其音,比如將『走狗』直譯成『running dog』,將『不折騰』譯為『buzheteng』,將『中國太空人』譯為『taikonaut』。」
  • 中式英語「add oil」(加油)進入牛津詞典,你想說些什麼?
    據環球網報導稱,《牛津英語詞典》(簡稱「OED」)日前做了季度更新,發布了一批新詞新義,總數達1400餘個,中式英文「add oil」被收錄其中,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詞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雙語詞典增加中國元素 《牛津高階》大增中國詞彙
    雙語詞典增加中國元素 《牛津高階》大增中國詞彙 2014年09月05日 09:09   來源:北京晚報
  • 哎呀 男性乳房 YOLO 《牛津英語詞典》又收了一批不正經新詞
    此次《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YOLO」等1200個新詞條,以及對1000多個詞的含義進行了修訂。作為公認的世界上最全面、最權威的英語詞典之一,《牛津英語詞典》出版社的語言專家們是如何挑選新詞條的呢?另外一個資源是牛津閱讀計劃,涉及海量的出版物,涵蓋書籍、報紙、雜誌、文學作品、歌詞、暢銷小說以及科學期刊,來自各界各地的讀者會提交的樣本。此外,牛津編輯部本身的編輯、研究員、詞源學家,以及目錄學家也會提供協助。在2000年《牛津英語詞典》出現網絡版後,詞條更新的工作就由機器和人工交替協作完成。
  • 牛津詞典公布季度更新 「象鼻蟲」成「墊底詞」
    據外媒報導,《牛津詞典》日前發表季度更新,新收錄超過600個單詞、詞組和詞義。在此次收錄中,南美洲一種「象鼻蟲」(zyzzyva)取代了「古埃及麥芽啤酒」(zythum),成為新版《牛津詞典》裡排在最末尾的詞。
  • 花1年只為訂正1個單詞:沉澱的"牛津詞典"開始求變
    當我造訪這裡的時候,她的文件託盤上還有關於「雪花「(snowflake)等詞條,這個略帶有千禧年色彩的詞來自於1983年的基督教文本(「你們都是一片雪花,沒有兩個人一樣」 You are a snowflake. There are no two of you alike)。在《牛津英語詞典》編纂者的列表中,大約有30,000個這樣的詞條;而每年還會再增加7000個。
  • 《牛津英語詞典》年度詞彙公布 喜極而泣表情當選
    《牛津英語詞典》年度詞彙公布 喜極而泣表情當選 來源:新民網      新民網編輯:戴天驕    2015-11-17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