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說:「Add oil」入選牛津詞典,Chiglish可以說很得意了!

2021-01-08 荔枝網新聞

  荔枝新聞專稿(小編/蘆葦醬)

  日前,《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季度更新,發布了一批新詞新義,其中,「中式英語」「add oil」(直譯自中文「加油」)被收錄

  根據OED解釋:「add oil」源自香港英文,粵語發音為「ga yau」,用以表達鼓勵、激勵、或支持,相當於英文的「go on!」或「go for it!」。

  如今,「中式英語」(Chiglish)漸漸變得「強勢」,還記得小編讀書的那些年,這樣說英語,可是會「被群嘲」噠!

  據說,目前《牛津英語詞典》已收錄近250個「中式英語」詞語,包括「Maotai(茅臺酒)」、「ganbu(幹部)」、「feng shui(風水)」、「kung fu(功夫)」等。而美國在線俚語詞典「城市詞典」(Urban Dictionary)也收入了「No zuo no die」,「You can you up」,「Gelivable」等「中式英語」「guanggun」、「tuhao」和」dama」也常出現在外媒報導中。

  既然說「中式英語」越來越「主流」,那麼今天,小編要把這些年沒機會說的中式英語說個遍: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OED詞源記載:long time no see於1894年首度見諸英文文獻,至今仍廣泛使用,是個口語、非正式的說法。該詞詞源為洋涇浜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譯自中文的「好久不見」,而並非源自北美印第安語。

  no can do(沒辦法)

  與long time no see相似,該詞被OED所收錄,詞源明載是洋涇浜英語,譯自中文的「不可以」,最早現身於1868年的英文文獻。

  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

  2014年4月9日「you can you up」被錄入美國城市詞典,並配套「附贈」「no can no BB(不行別嗶嗶)」。兩句中式英語連用時,意為「你行你上啊!不行別亂說話」!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直譯自中文成語「人山人海」,也被收錄於美國城市詞典。

  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

  該詞彙為網絡流行語,出自高達Z(1985)第12集卡繆在擊毀一臺劍魚戰機時說的一句廣為人知的臺詞廣泛流行於中國線上社區、論壇以及主流媒體。如今,該短句已被收入美國城市詞典,意為「你如果不幹蠢事,蠢事就不會反過來害你(但如果你幹了,百分之百要出來還的)」。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14年7月11日,南京公布了2014年青奧會的6句候選口號,其中,中式英語「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正式獲得國際友人認可,「轉正」成功。

  lose face(丟臉)

  OED明載:lose face直譯自中文的「丟臉」或「丟面子」,最早記載該詞的英文文獻出現在1834年,比long time no see還早60年,如今已被西方語言學納入語用學,成為學科術語。

  chop-chop(趕快)

  1834年該詞現身英文文獻,同樣是源自洋涇浜英語,源自官話:「快快」,同樣被OED收錄。另外,這一詞彙也被另一本知名語文詞典《語典》(The Phrase Finder)收錄,並提出詞源異議:chop-chop其實根植於粵語的「速速」。

  look-see(查看)

  源自洋涇浜英語的又一詞彙,1862年首見於英語,OED指出look-see明顯有著漢語「動補結構」的特徵,可能與「看見」有關。

  除了以上這些「老一輩」的「中式英語」,還有一些被國際認可的「新」詞彙:

  「guanxi」(關係)

  社交網絡系統及有影響力的人際關係系統,有助於商業活動和其他交易。

  「hukou」(戶口)

  中國政府發布的官方文件,證明持有人是特定地區的合法居民。

  「hongbao」(紅包)

  一種把錢放進紅信封裡的傳統中式禮物。

  「jiaozi」(餃子)

  由薄麵皮做成的新月形餃子,餡料通常是豬肉、捲心菜、韭菜等切成的細末,然後將其煎、炸、烤或煮。

  「goji Berry」(枸杞)

  著名網紅食物,一種鮮紅色的可食用漿果,在中國廣泛種植,某些維生素的含量很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式英語」源自粵語直譯:dim sum(點心)、kaifong(街坊)、dai pai dong(大排檔)、siu mei(燒味)、yum cha(飲茶)等。

  果然,廣東人和「吃」的緣分是解不開、繞不過的,這些從粵語直譯的「中式英語」就是證據,小編表示:失敬失敬,佩服佩服!

  (綜合自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觀察者網、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環球時報、新京報、大河網,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牛津詞典》收錄中式英語add oil(加油)-牛津,詞典,add...
    據最新報導,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日前發現,《牛津詞典》赫然收錄了「add oil」,也就是「加油」的中文直譯。《牛津詞典》還特別列舉了add oil的四條書面證據,最新的一條來源於2016年6月7日的《中國日報》香港版,作者是英國駐港教育學者Andrew Mitchell:原文是這麼說的:"If we really are serious about being Asia's World City, we still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 中式英語「add oil」進牛津詞典
    10月13日,詞典學專家、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在臺媒上發表專欄文章,宣布了他的新發現: 「加油」的直譯詞「add oil」,竟然出現在了剛更新完的《牛津英語詞典》中。換句話說,它已經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中國老鄉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中式英語「add oil」(加油)進入牛津詞典,你想說些什麼?
    據環球網報導稱,《牛津英語詞典》(簡稱「OED」)日前做了季度更新,發布了一批新詞新義,總數達1400餘個,中式英文「add oil」被收錄其中,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詞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當老外遇到中式英語 Emmmm……Add oil!
    前段時間,「add oil」一詞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啦!是不是覺得以後背英語單詞都容易了許多?從字母A開始背,不會「abandon」了呢!add oil用以表達鼓勵、激勵或支持,相當於英文的「go on!」或「go for it!」。
  • add oil「加油」能用了?這些「中式英語」都能用啦!
    然而不得不說中文越來越牛逼,很多Chinglish都已經成功「正規軍」行列,進入「牛津詞典」。其實很多「中式英語」都被國際友人所認同,今天我來給說一下有哪些中式英語「正規軍」1.add oil 加油add oil在上一年終於被加入牛津,當然,你可以像中文「加油」一樣使用add oil,例如當你期末考試的時候,可以這樣說:A1:I'm so screwed for this final.
  • 250個中式英文詞彙收入《牛津英語詞典》
    不久前,又一條中式英語詞彙add oil(加油)被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收錄,引發不少中西方媒體關注。鑑於它們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很快就被添加到《牛津英語詞典》中。  劉浩賢說,還有一些詞儘管使用不是很頻繁,但因為具有特定的文化、歷史或語言意義,也會被收錄。  今年是《牛津英語詞典》完整版問世90周年。自1928年以來,這套共20冊的詞典不斷增補新出現的詞彙和用法,變得越來越厚。從2000年起,每隔3個月《牛津英語詞典》的內容就會更新一次。
  • 中國式英語被收入牛津字典!以後你造的詞,老外都明白了!
    >一定有人覺得我在玩幽默、在講段子(而且還不好笑),但我沒有開玩笑哦,add oil真的是加油的意思。因為就在不久前,世界上最權威的《牛津英語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發布了一批新詞新義,其中就有「add oil」...
  • 「你有毒吧」|權威詞典評選出來的那些年度熱詞
    2018年10月,「add oil」(加油)被收錄進《牛津詞典》。今年,美國在線詞典(Dictionary.com)將「misinformation」(錯誤信息)選為了年度詞彙。其定義是「散布的錯誤信息,不管是否有意誤導」。
  • 《牛津英語詞典》有意收錄「土豪」、「大媽」
    有網民說,「土豪」有望入牛津詞典,貌似展現了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但卻不能令人引以為豪,它所延伸的負面涵義不能不令國人汗顏和警醒。這樣的詞語受到西方熱捧,恐怕還帶有一些揶揄甚至嘲諷的成分。
  • 《牛津英語詞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詞典
    《牛津英語詞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部詞典,它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詞典,這部詞典初版於1884-1928年間,主要編輯是詹姆斯·默裡爵士。牛津英語詞典含有414825個詞條和近200萬條實例。1933年再版時改成了現在的名稱,總共有12卷。
  • 《教授與瘋子》:《牛津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
    愛爾蘭電影《教授與瘋子》講述的是迄今為止最有名的詞典《牛津英語詞典》編撰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所謂「教授」,指的是曾經擔任《牛津英語詞典》主編的詹姆斯·墨裡,但他卻從不是正經的教授,而只是一個出身微寒、從未上過大學的語言學天才。
  • 牛津詞典公布季度更新 「象鼻蟲」成「墊底詞」
    據外媒報導,《牛津詞典》日前發表季度更新,新收錄超過600個單詞、詞組和詞義。在此次收錄中,南美洲一種「象鼻蟲」(zyzzyva)取代了「古埃及麥芽啤酒」(zythum),成為新版《牛津詞典》裡排在最末尾的詞。
  • 叉燒入編牛津詞典 還有這些其實都是英文詞兒
    是的,沒錯,下次你直接對老外們說大排檔(dai pai dong),他們也許就知道你在說啥了!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近日公布了該詞典3月最新收錄的新單詞及短語,其中有13個為「港式英語」。
  • 雙語詞典增加中國元素 《牛津高階》大增中國詞彙
    雙語詞典增加中國元素 《牛津高階》大增中國詞彙 2014年09月05日 09:09   來源:北京晚報
  • 哎呀 男性乳房 YOLO 《牛津英語詞典》又收了一批不正經新詞
    此次《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YOLO」等1200個新詞條,以及對1000多個詞的含義進行了修訂。作為公認的世界上最全面、最權威的英語詞典之一,《牛津英語詞典》出版社的語言專家們是如何挑選新詞條的呢?據悉,整個《牛津英語詞典》編輯團隊約有70人,而鄧特所在的新詞條小組有15名成員,他們的工作就是持續監控和收集新詞。牛津大學出版社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語言研究項目,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資源。第一個是牛津英語語料庫,主要來源為網際網路,由機器自動識別出新詞及其頻率。當機器發現一個新的表達法多次出現在不同作者的各種作品中時,它就會成為候選單詞。
  • 花1年只為訂正1個單詞:沉澱的"牛津詞典"開始求變
    默裡曾為第一版《牛津英語詞典》的出版花費了長達36年的時間。打造一本完美英語字典的夢想可以追溯到啟蒙運動時期,即通過對語言進行分類和規範,人們可以,也許是可能提煉出人類思想的本質。在紐約客於198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位管理人員興奮地說,如果詞典能夠與語料庫語言學資源恰當結合,那麼可以實現一些特殊的事情:「柏拉圖式的概念 - 理想的資料庫」。這正是《牛津英語詞典》創編人特倫奇在132年前所提出的理想:一千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每一個英語單詞都被展現出來。事實上,現在可以從網上獲得如此多的文本,這是最為劇烈的變化。
  • 新冠肺炎、封鎖……牛津詞典公布2020年年度詞彙
    為此,牛津詞典在公布其2020年年度詞彙時,不再用單一的一個詞彙來進行概括。在其新公布的年度詞彙中,叢林大火(bushfires)、新冠肺炎(Covid-19)、在家工作(WFH)以及封鎖(lockdown)等詞紛紛「上榜」。據報導,這些年度詞彙主要是為了反映2020年的「精神、情緒或關注點」。
  • 牛津詞典首次無法選出年度詞彙:2020是「無語之年」
    《牛津詞典》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多種英語詞典的統稱,是英國語言詞典的代表。每年年尾,《牛津詞典》都會進行年度詞彙的評選。比如去年是「氣候緊急狀態」,2018年是「有毒」。最搞笑的是,2015年竟然選擇了「笑哭」這個表情包。
  • 牛津英語詞典是工具書轉型的一個縮影,它經歷了什麼,又會變成什麼樣?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這個英國人在1980年代見證了OED語料庫電子化的過程,並且從1990年代開始,主導了在線牛津英語詞典項目和第二版牛津英語詞典的編撰增補工作。1976年,從英國雷丁大學中世紀研究專業畢業的JohnSimpson以一名索引卡整理助手的身份自1976年進入牛津英語詞典編輯部工作。
  • 《牛津英語詞典》年度詞彙公布 喜極而泣表情當選
    《牛津英語詞典》年度詞彙公布 喜極而泣表情當選 來源:新民網      新民網編輯:戴天驕    2015-11-17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