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動物都有尾巴,為何人類卻沒有?看走路姿勢就知道了!
自然界中的動物多種多樣,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它們在地球上或多或少有了悠久的歷史,算得上地球上的元老級生物,往往分辨它們都是根據這些動物的生理特徵,例如鳥類擁有翅膀,才能在天空中翱翔,哺乳動物生活在陸地,以便更好的覓食。
科學家發現,從5億年前開始,有一大身體特徵明顯進化,那就是尾巴,尾巴在許多動物的身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就拿壁虎來說,如果不小心碰到壁虎的尾巴,它會直接斷掉,不久後又會長出新的尾巴,主要是為了儲存脂肪,鳥類利用翅膀在空中飛行更加穩定,對於大多數的哺乳動物而言,尾巴的出現就是為了保持平衡。既然尾巴的作用這麼大,那為什麼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卻沒有長出尾巴呢?不只是人類沒有尾巴,就連人類的近親黑猩猩都沒有,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多數動物都有尾巴,為何人類卻沒有?看走路姿勢就知道了!
人類長不出尾巴的真實原因
首先需從人類的走路姿勢說起,人類與其他的動物不同,都是通過雙腳著地走路。與動物的四肢相比,雙腳走得更加平穩,消耗的能量也少得多。最關鍵的是直立行走區無需用尾巴來維持平衡,人的上半身的重量處於下肢的上方,與尾巴沒有直接的聯繫,就算長出了尾巴,它的作用也非常雞肋,長時間的不用便漸漸消失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嬰兒剛出生便自帶「尾巴」,這種尾巴極為罕見,科學界將其稱之為返祖現象,它實際上屬於一種病變組織,是天生的缺陷,醫生都會選擇在不傷害嬰兒的情況下將其切除掉。儘管人類不長尾巴,但人類對尾巴的痴迷程度絲毫不減。
人類該不該裝尾巴呢?
科學家發明過一種機器尾巴,可以左右搖擺,它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身體的平衡,有效的幫助老年人在行走的過程中不易摔倒,作用還是很大的,那人類該不該重新裝上尾巴呢?這一話題在科學界有很高的爭議,很多人覺得多此一舉,反倒成為身體的一大負擔。也有人覺得裝上尾巴,會變得更加有趣,可以仔細想像一下,如果尾巴重新安置上了,生活中很多方面都將有明顯的變化。
在選擇另一半的同時,尾巴的長度粗細都要成為大標準,人類可以不需用手拿手機,用尾巴也能操控手機,與朋友出去遊玩,也不用手拉手了,直接尾巴拉尾巴,想想都覺得滑稽。不可否認,有了尾巴的存在,使人類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這種變化是好是壞,還無從得知,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你對尾巴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是選擇裝還是不裝呢?可以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