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門美食蔗鼠難覓 餐廳用田鼠「湊數」

2020-11-26 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南都訊 記者陳巖 鬥門美食多,乾務蔗鼠長期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被一些食客列在鬥門美食三甲之中。不過今年3月5日珠海最後一家糖廠停榨後,鬥門已沒有了甘蔗田,蔗鼠也失去了生存空間,那麼乾務蔗鼠這道鬥門美食是否也將消失?昨日,鬥門區有農家餐廳的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說,沒有蔗鼠可以「用田鼠來湊數」,乾務蔗鼠這道菜還是會繼續保留的。

    曾經蔗鼠吃不絕

    乾務鎮吃蔗鼠很有些歷史,年近五旬的乾務鎮文化站站長周永燊對南都記者說,他小時候就經常吃蔗鼠,而更早的時候,乾務還沒有種植甘蔗時,當地人也會抓水稻田裡的田鼠做菜吃,漸漸地就成了乾務鎮的特色美食。近十年來每到年底水稻和甘蔗收割後,就會有大批食客趕來乾務吃蔗鼠。

    「那時候蔗鼠吃不完,很多都賣到井岸(鎮)去了。」乾務鎮一家農莊的梁老闆說,蔗鼠大小不一,大的兩斤多都有,小的只有三四兩,十多年前只是在乾務鎮本地吃的人多,名氣還不大,因此很多都只能拿到別處去,賣給那些敢吃的人。

    數量逐年減少

    在鬥門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張先生是個美食家,他認為鬥門排名前三的美食分別是蓮洲黃沙蜆、白蕉黃金風鱔、乾務蔗鼠。不過他注意到,這幾年如果不專門跑去乾務鎮,在鬥門其它地方想吃蔗鼠越來越難。難的原因在於甘蔗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到如今,鬥門已經沒有甘蔗田了。

    「我吃的是紅燒的,肉甜絲絲的。」在市區某局工作的陳先生說,兩年前快過春節時,下屬的鬥門局到市區請吃飯,專門帶來五個瓦缸,每個瓦缸裡裝的都是做好的蔗鼠,當成好東西跟大家分享,但市區的同事敢吃的人不多,最後剩下不少,鬥門局的人又全部打包帶了回去。通過這件事,他才知道蔗鼠對於鬥門人來說是「很拿得出手的」。

    田鼠蔗鼠實際上為同一品種

    在乾務鎮經營農莊的梁老闆介紹,蔗鼠實際上跟田鼠沒什麼差別,唯一的差別就是一個在甘蔗田裡打洞,以吃甘蔗為主,另一個是在稻田裡吃住,實際品種是一樣的。但由於蔗鼠毛比較蓬鬆、鼻子和頭比較圓,看起來顯得挺「憨厚」,吃起來心理上也不會太難受,不像城區鑽垃圾堆的老鼠長個「奸詐」相,看著就不敢吃。

    梁老闆說,蔗鼠名氣大,但數量越來越少,近幾年很多餐廳都不得不拿田鼠來湊數。而如今田鼠的數量也開始不足,一些大田鼠收購價都賣到了三四十元一斤,隨著乾務鎮工業進一步發展,田鼠估計也很難找了。

    乾務鎮文化站站長周永燊說,實際上蔗鼠只是一個叫法,乾務鎮一直以來都是田鼠、蔗鼠各一半,只是蔗鼠名氣大就統稱為蔗鼠了。他說,目前乾務鎮還有一兩千畝水稻田,到秋冬時節田鼠還能供應得上,未來如果田鼠不足,也可以從鬥門鎮、蓮洲鎮引進,這兩個鎮的水稻種植面積有3萬多畝,田鼠也不會少,只是未來蔗鼠的名字可能要改成田鼠了。

相關焦點

  • 家鼠與田鼠
    咕噠鎮The Town Mouse And The Country Mouse家鼠與田鼠作者:伊索譯者:Catrina Chiang表兄田鼠雖然生活簡單粗糙,卻喜歡這個城市來的兄弟,於是十分熱情地招待家鼠。豆子、燻肉、奶酪和麵包,雖是他所能提供的一切食物,但他都大方地拿出來招待家鼠。
  • 嘉義鹿草地區名產「三杯田鼠」被爆用溝鼠肉
    林良恭表示,溝鼠常見於住家房舍附近水溝,養殖容易,可能因此被商人選為「替代品」;田鼠體型較大,肉質與溝鼠其實差不多,只是山產店掛著田鼠肉、實際卻賣溝鼠,有「觀感問題」。  他指出,食用野生動物有許多風險,可能使原本不會親近人體的細菌、病毒進入人體中。
  • 田鼠鷺鳥又現餐桌 專家:傳播病毒危險性極高
    記者在鬥門、新會、鶴山等地的田野、山林看到,一些市民白天在田埂上捕捉田鼠,晚上又拉上電線攔截田鼠,他們還在山林裡拉起魚絲網在夜間攔截鷺鳥。進入冬季以來,江門等一些地方出現了田鼠、鷺鳥、野豬、毒蛇等野生動物重返餐桌的現象。  對此,專家提醒:野生動物傳播病毒的危險性極高,食野味有營養無科學根據。
  • 田鼠和家鼠|兒童成長故事
    一見它來,趕緊迎了上去,家鼠皺著眉頭看了看田鼠的家,一間矮小的茅屋,又髒又破,它對田鼠說:「你的房子太差勁了,真不知道你是怎麼能住在裡面的。」 田鼠也沒說什麼,就把家鼠讓進了家裡,接著把準備好的菜都端上來,它說:「沒有什麼好菜,您請隨便用吧。 家鼠看了看菜,有豌豆、玉米、花生,還有幾塊土豆。
  • 驚悚美食記:那天我吃下了一隻油炸田鼠
    他帶我走到一家小店,我看到桌子上有一盤奇異的東西――油炸的,田鼠。「快點來試試,趁熱,蘸著一點椒鹽。」他說著扯下來田鼠的一條腿。我只是一直聽說南方人吃老鼠,有些地方的潮汕人甚至吃貓肉,並未得見,沒想到在廣州番禺鍾村的一家小店裡迎頭碰上,有點懵。好奇心還是戰勝了恐懼,我試著撕下一條腿,蘸了一點椒鹽,細心咀嚼。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口感,肉質細膩,還不錯。
  • 鼠密度達16.1%,警惕洞庭湖區田鼠暴發危害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7日訊(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任凡)7月中旬,湖南省植保植檢站聯合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在洞庭湖區沅江市、大通湖區和嶽陽縣農田進行害鼠群落和密度調查,在3地區農田共布放鼠夾685夾夜,共捕獲鼠110隻,總體鼠密度(捕獲率)達16.1%。
  • 食肆田鼠竟稱「天鹿肉」
    15日 15:35 來源:羊城晚報     本報訊記者許靜、孫晶報導:湖南田鼠已進入廣州市場?省食安辦有關負責人強調,省衛生廳對吃鼠早有禁令,且田鼠容易傳播疾病,建議市民莫食。  番禺食肆偷賣鼠肉    記者昨天在番禺下?一家餐廳看到,餐牌上寫著「天鹿肉一斤68元」。「天鹿肉」是什麼?服務員解釋,就是田鼠肉。據服務員介紹,田鼠肉可以有紅燜、白灼、蒸等多種做法,還有田鼠肉乾煲仔飯供應。
  • 珠三角地區興起吃田鼠 部分餐館被爆售賣毒田鼠
    春季是滅鼠的最佳時機,也是田鼠最「高產」的季節。然而,當地一些村民為了牟利,竟將用滅鼠藥毒死的田鼠魚目混珠買給餐館。營養學專家昨天表示,田鼠營養價值高沒有科學依據,佛山市疾控中心專家昨天也提醒愛吃老鼠的食客們,田鼠存在極大的寄生蟲病和傳染病風險,進食毒田鼠更是危險,老廣們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
  • 湖南田鼠偷運廣東流入野味市場 鼠宴三菜一湯800元
    >新華網廣州7月14日電(田淑 胡冰清)近日,20億隻東方田鼠大鬧洞庭湖區,引發沿岸22個縣市爆發人鼠大戰勝負未分,如今連遠在千裡之外的廣東都受到波及——眾網友「將田鼠運至廣州做野味,以吃滅除鼠患」的戲言,看來竟未必是空穴來風!
  • CCTV-人鼠大戰
    灌水逼出再棒打鼠患發生後,當地村民經常來到稻田裡打田鼠。田埂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田鼠洞。為了把田鼠從洞裡逼出來,村民們不停地向洞裡面灌水,田鼠紛紛向外逃竄,剛好被逮個正著。 每隔一米放毒餌 發現鼠患的第三天,滅鼠藥就灑在了田埂上。每隔一米就放一小把毒餌。
  • 舌尖上的美食,珠海東三大具有代表性美食,你知道哪些?
    珠海,作為一個遍地美食的地方是吃貨們畢生追求的美食天堂經常有很多人問小編有什麼好吃的推薦,小編總結出了一份《珠海三大必吃清單》跟我往下面看吧。白蕉海鱸珠海市鬥門區白蕉鎮地標產品。「白蕉海鱸」魚品種為花鱸,隸屬於鱸形目,鮨科,花鱸屬。古代詩人範仲淹曾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的詩句稱讚其體態和味道。
  • 老婆餅沒有老婆,普通田鼠也不普通
    嚙齒類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類群,在數千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它們所展現出的多樣性是很多其他類群不能比擬的:有在樹上採松子的松鼠、會築水壩的河狸、渾身刺兒的豪豬、挖地道專家黃鼠、靠「唱歌」的英姿當上網紅的旱獺、長有翼膜會滑翔的鼯鼠,會用草棍兒編窩的巢鼠、華農兄弟的好CP竹鼠、大長腿蹦蹦跳的跳鼠、「不會得癌症」的裸鼢(fén)鼠(日曆娘:裸鼢鼠的癌症的發病機率極其低,它們會製造比較多的透明質酸,來阻止突變細胞的分裂
  • 臺灣的選舉創意又來了 守護"民主"抓田鼠
    臺灣的選舉創意又來了 守護"民主"抓田鼠 2015年12月14日 15:18: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洞庭湖鼠患調查:天敵減少致田鼠超生成災(圖)
    堤岸上的田鼠,是一片一片的,「不用工具,直接用腳去踩。」唐凱仁說,當天堤岸上躺倒一片田鼠屍體,散發著惡臭。「等田鼠跑到農作物地裡就沒辦法了,田鼠跑得快,抓不住,必須將田鼠消滅在堤壩外面。」擔心自家農作物受損的當地農戶,對滅鼠已形成自發習慣。  吳承和說,這次鼠情儘管比2005年的還要嚴重,但堤岸內的農作物沒有受到損失,這與及時修復防鼠牆,並監測到鼠情大暴發關係很大。
  • 佛山叫停田鼠宴洛溪田鼠仍熱賣
    省疾控中心調查顯示鼠類攜帶的人獸共患致病性微生物及寄生蟲存在很大傳染風險  本報訊(記者湯新穎)因傳染風險大,佛山市日前已全面叫停田鼠宴,昨日下午,記者走訪番禺洛溪、迎賓路等處幾家餐館發現,田鼠在一些餐館仍熱賣,而且價錢不菲,一些老闆稱田鼠有滋陰壯陽之效。
  • 餐廳廚房如何防鼠?
    老鼠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只是噁心,髒的生物代名詞但是對於餐飲業來說要以是說災難再好的形象可能就因一隻老鼠受到嚴重的打擊餐廳的後廚是很容易受老鼠侵害的地方因為餐廳廚房會有人們散落的食物、瓜果以及食用油等其實只做好防鼠工作與管理這倒不是一件很難的事讓老鼠無路可進最常見的入口——排水道老鼠總是無孔不入,而其中在餐廳裡排水道是重災區,也是很多容易忽略的地方,並沒有做好的地方。
  • 嶽陽官員稱東方田鼠"不可能"外流至廣東當野味
    當地未聞有人曾收購田鼠    據報導,湖南鼠患爆發後,當地亂躥的山鼠、田鼠被人捕捉後連夜運抵廣東流入野味市場,番禺、肇慶、東莞等地鼠宴亦隨之捲土重來。    「我們這邊也有人吃老鼠,但沒聽說有人吃湖(東方田鼠)的。」13日,鼠災重災區鹿角鎮濱湖村村民黃愛軍說。
  • 在井岸嘗遍鬥門味兒!秘制重殼蟹、豉油皇焗白鴿魚、瀨餈水…
    鬥轉星移,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井岸鎮逐漸形成以益利大酒樓為「名店」、以本土美食況味、坊間小吃為系列的井岸味道,讓人縱情體驗從舌尖到心底的煙火氣息。 益利大酒樓 本土美食、百味海鮮。
  • 湖南田鼠偷運廣東成野味 電話預約只供熟客(圖)
    前日,有市民報料稱,廣州白雲區增槎路咖啡城隔壁一個已被取締的廢棄市場,一到凌晨三四點便有人偷偷開檔販賣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其中有6個湖南人經營的檔口還出售山鼠和田鼠。記者經調查了解到,湖南鼠患爆發之後,當地亂躥的山鼠、田鼠被人捕捉後連夜運抵廣東流入野味市場,番禺、肇慶、東莞、南海等地鼠宴亦隨之捲土重來。
  • 鄉間田鼠的別樣吃法,加上這兩種香料爆炒,味道賽過雞公煲
    在兩廣和福建民間流傳著這些說法「吃一鼠,賽三雞」,形容「鼠」的營養價值比雞還高,不過這只是民間傳聞,目前還無從考證。不過從烹飪角度和地區民間口味來看,經過特殊的烹飪手法,「鼠」的味道確實會比普通做法的雞肉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