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知識付費成了人們熱衷討論的新話題,有的人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月入過萬,有的人寫講書稿收入不菲,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知識運營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收穫百萬粉絲,為什麼他們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出知識,而你卻連一篇書評都要想好久好久?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知識輸入的訣竅,換言之就是會閱讀,懂得如何將書上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秋葉老師的《閱讀七堂課》就是這樣一本介紹閱讀方法的書,書中告訴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掌握這些高效閱讀的方法,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營養,提升自己的學識和競爭力。
書中告訴我們對待不同類型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單是這一個觀點就刷新了我的認知,以往看書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書,買回來以後統統都是從書的第一頁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得快的話兩三天就看完了,看的慢的話有時候拖上十天半個月才看完,但每次看完以後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別人問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也只知道說還不錯,一般般,沒法說出具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閱讀7堂課》的作者秋葉老師從2013年開始做職場在線教育,曾多次開設閱讀、寫作、時間管理等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營,幫助眾多學員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者曾在訓練營中做過一個關於閱讀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不會閱讀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讀不完,二是讀不懂,三是不會用。作者針對每個學員的困難逐個提供解決之法後又將在各種閱讀方法整理成書,方便更多的讀者學習。
全書圍繞讀完、讀懂、會用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方方面面,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全書的第一個章節:如何讀完一本書。作者根據書的不同類型向我們介紹了十種閱讀方法,分別為: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
一、勵志暢銷類書籍該怎麼讀?
一本書寫出來,一定有作者的邏輯。我們要把作者的邏輯從一本書裡提煉出來,變成自己能夠說清楚的核心觀點,這是有挑戰的事情。對於勵志暢銷書這類書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秋葉老師介紹的:煉讀法。
那什麼是煉讀法呢?
簡而言之就是將一本書讀薄,但我們不僅要把書中的金句摘抄出來,還要爭取用幾句話把作者的觀點、背後的思維邏輯依據提煉出來。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話把書裡的觀點講給別人聽得時候,你會發現書裡的知識已經融入了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
作者在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提煉書籍內容的三大結構:
結構1、觀點—問題—例證
① 作者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② 作者提出這個觀點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③ 作者給出的精彩例子是什麼?
結構2、問題—自答—升華
① 這本書解決了哪一個問題?
② 我之前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③ 書中的答案是什麼?
結構3:背景—目的—原因—結果
① 誰出的書?(背景)
② 他想要做什麼?(目的)
③ 他為什麼這麼做?(原因)
④ 他最後達到了什麼成就?(結果)
煉讀法的好處是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比如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後就會對別人說《閱讀7堂課》這本書主要向我們闡明了閱讀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技巧後不僅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吸收書本中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書籍為自己賦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就我關注人裡面就有很多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秋葉老師,鼴鼠的土豆,笑微讀書、極簡丹、樊登讀書、彭小六等都是這方面傑出代表!
使用這種提煉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的書中的重點知識,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勵志暢銷類書籍,因為該類書籍往往是少量乾貨+大量案例或雞湯的形式,有時候整本書的重點總結下來可能幾頁紙就可以搞定。而對於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經典名著類型的書籍則不太實用。
二、 經管社科類書籍該怎麼讀?
講領導力、溝通力、企業管理、宏觀經濟這種書籍都屬於經管、人文社科類圖書,這種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容廣而博,在讀這些書的時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對待這類書籍作者推薦我們使用:框讀法。
那什麼是框讀法呢?
所謂框讀法:就是不要滿足於了解作者的觀點和論據,更要理解作者思考問題背後的框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面對陌生領域的書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閱讀:
第一步:快速閱讀目錄,初步了解這本書是講什麼問題的。
第二步:閱讀書的序言、推薦序、前言、後記
第三步:快速通讀全書
框讀法其實就是我們在拿到一本書的時候先從宏觀的角度了解這本書大概講了些什麼內容,通常人們在寫序言的時候都會先將書籍閱讀幾遍,然後根據書的內容介紹其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和主題框架,而我們則可以帶著這個框架在通讀的過程中補充各個枝幹內容。
這種方法就像是我們通過內容去反推作者在構思這本書的時候寫的主題大綱,我有個同事寫文章特別厲害,每次寫一篇文章只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有一天我就問,我說為什麼你寫文章的速度可以這麼快,而我往往幾天也寫不出一篇。
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其實寫文章都是有套路有框架的,只要你知道的框架越多,在寫的時候一步一步的一套格式就可以,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變換其中的內容,那麼寫起來自然就一氣呵成。閱讀也是這樣的道理,一個人懂得知識框架越多,可以分析利用讀書框架的角度也越多,比如試試用心理學框架,歷史學的框架,管理學的框架去拆解一本書,那麼便會樂趣無窮,一個人積累的知識框架越多,對好書和壞書的鑑賞力也就越強。
三、 提升閱讀能力的書要怎麼讀?
提升閱讀能力的書有些什麼特點?會給我們介紹很多種方法、很多個技能對不對?就像這本《閱讀7堂課》光是閱讀方法就介紹了十種,每一種方法又包含了幾大步驟,那麼我們除了使用煉讀法以外還可以使用另一種方法:圖讀法。
那什麼是圖讀法呢?
所謂圖讀法就是我們將書中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書中的核心思想和精華梳理成一個思維導圖、讀書筆記PPT或者手繪。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提煉知識的同時開發自己的右腦,發揮我們的形象化表達和展示的能力。
思維導圖的製作步驟和之前的框讀法有點類似,同樣都是要先找準全書的框架,將內容的枝幹先畫出來,然後在逐步的完善枝葉部分。比如這樣:
當我們在製作導圖的時候,不僅是自我思考,自我梳理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對原有知識的輸出過程,經過這樣一進一出後,我們便能對書中的知識掌握百分之七八十。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需要將一篇文章的內容製作成思維導圖,領導聽說我會,便打電話給我讓我幫他弄一下。拿到文章大概瀏覽幾分鐘後,我便將內容分成了幾個大的方向,然後在根據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補充一些細節,結果不到一個小時不僅把圖畫好,還將文章中的內容記得清清楚楚的,這要是放在平時讓我單獨看文章的話估計看完後立馬就忘了,但經過自己親手梳理一遍,又有圖形輔助後面不管是哪個領導問起我那次製作了些什麼內容我都能通過圖形回憶起來,這便是思維導圖的魅力。
《閱讀7堂課》中說:讀書不一定要追求有用,但一定要有方法,沒有掌握讀書的方法,盲目的攀比讀書數量,其實是一種獲得安全感的自我安慰方式,並不值得鼓勵。書中總共介紹了十種閱讀技巧,我在此僅就其中的三種做詳細介紹,如有興趣歡迎在評論中共同探討或者購買書籍詳讀。
#讀書#
另外《閱讀7堂課》除了向我們介紹如何讀完一本書的10中閱讀方法外,還向我們介紹了如何讀懂、如何活用書籍兩大方面,關於這兩部分的內容我們下期繼續討論,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遊子木講故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