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2021-01-11 遊子木說電影

最近幾年知識付費成了人們熱衷討論的新話題,有的人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月入過萬,有的人寫講書稿收入不菲,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知識運營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收穫百萬粉絲,為什麼他們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出知識,而你卻連一篇書評都要想好久好久?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知識輸入的訣竅,換言之就是會閱讀,懂得如何將書上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秋葉老師的《閱讀七堂課》就是這樣一本介紹閱讀方法的書,書中告訴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掌握這些高效閱讀的方法,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營養,提升自己的學識和競爭力。

書中告訴我們對待不同類型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單是這一個觀點就刷新了我的認知,以往看書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書,買回來以後統統都是從書的第一頁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得快的話兩三天就看完了,看的慢的話有時候拖上十天半個月才看完,但每次看完以後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別人問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也只知道說還不錯,一般般,沒法說出具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閱讀7堂課》的作者秋葉老師從2013年開始做職場在線教育,曾多次開設閱讀、寫作、時間管理等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營,幫助眾多學員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者曾在訓練營中做過一個關於閱讀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不會閱讀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讀不完,二是讀不懂,三是不會用。作者針對每個學員的困難逐個提供解決之法後又將在各種閱讀方法整理成書,方便更多的讀者學習。

全書圍繞讀完、讀懂、會用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方方面面,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全書的第一個章節:如何讀完一本書。作者根據書的不同類型向我們介紹了十種閱讀方法,分別為: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

一、勵志暢銷類書籍該怎麼讀?

一本書寫出來,一定有作者的邏輯。我們要把作者的邏輯從一本書裡提煉出來,變成自己能夠說清楚的核心觀點,這是有挑戰的事情。對於勵志暢銷書這類書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秋葉老師介紹的:煉讀法。

那什麼是煉讀法呢?

簡而言之就是將一本書讀薄,但我們不僅要把書中的金句摘抄出來,還要爭取用幾句話把作者的觀點、背後的思維邏輯依據提煉出來。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話把書裡的觀點講給別人聽得時候,你會發現書裡的知識已經融入了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

作者在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提煉書籍內容的三大結構:

結構1、觀點—問題—例證

① 作者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② 作者提出這個觀點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③ 作者給出的精彩例子是什麼?

結構2、問題—自答—升華

① 這本書解決了哪一個問題?

② 我之前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③ 書中的答案是什麼?

結構3:背景—目的—原因—結果

① 誰出的書?(背景)

② 他想要做什麼?(目的)

③ 他為什麼這麼做?(原因)

④ 他最後達到了什麼成就?(結果)

煉讀法的好處是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比如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後就會對別人說《閱讀7堂課》這本書主要向我們闡明了閱讀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技巧後不僅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吸收書本中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書籍為自己賦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就我關注人裡面就有很多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秋葉老師,鼴鼠的土豆,笑微讀書、極簡丹、樊登讀書、彭小六等都是這方面傑出代表!

使用這種提煉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的書中的重點知識,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勵志暢銷類書籍,因為該類書籍往往是少量乾貨+大量案例或雞湯的形式,有時候整本書的重點總結下來可能幾頁紙就可以搞定。而對於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經典名著類型的書籍則不太實用。

二、 經管社科類書籍該怎麼讀?

講領導力、溝通力、企業管理、宏觀經濟這種書籍都屬於經管、人文社科類圖書,這種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容廣而博,在讀這些書的時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對待這類書籍作者推薦我們使用:框讀法。

那什麼是框讀法呢?

所謂框讀法:就是不要滿足於了解作者的觀點和論據,更要理解作者思考問題背後的框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面對陌生領域的書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閱讀:

第一步:快速閱讀目錄,初步了解這本書是講什麼問題的。

第二步:閱讀書的序言、推薦序、前言、後記

第三步:快速通讀全書

框讀法其實就是我們在拿到一本書的時候先從宏觀的角度了解這本書大概講了些什麼內容,通常人們在寫序言的時候都會先將書籍閱讀幾遍,然後根據書的內容介紹其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和主題框架,而我們則可以帶著這個框架在通讀的過程中補充各個枝幹內容。

這種方法就像是我們通過內容去反推作者在構思這本書的時候寫的主題大綱,我有個同事寫文章特別厲害,每次寫一篇文章只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有一天我就問,我說為什麼你寫文章的速度可以這麼快,而我往往幾天也寫不出一篇。

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其實寫文章都是有套路有框架的,只要你知道的框架越多,在寫的時候一步一步的一套格式就可以,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變換其中的內容,那麼寫起來自然就一氣呵成。閱讀也是這樣的道理,一個人懂得知識框架越多,可以分析利用讀書框架的角度也越多,比如試試用心理學框架,歷史學的框架,管理學的框架去拆解一本書,那麼便會樂趣無窮,一個人積累的知識框架越多,對好書和壞書的鑑賞力也就越強。

三、 提升閱讀能力的書要怎麼讀?

提升閱讀能力的書有些什麼特點?會給我們介紹很多種方法、很多個技能對不對?就像這本《閱讀7堂課》光是閱讀方法就介紹了十種,每一種方法又包含了幾大步驟,那麼我們除了使用煉讀法以外還可以使用另一種方法:圖讀法。

那什麼是圖讀法呢?

所謂圖讀法就是我們將書中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書中的核心思想和精華梳理成一個思維導圖、讀書筆記PPT或者手繪。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提煉知識的同時開發自己的右腦,發揮我們的形象化表達和展示的能力。

思維導圖的製作步驟和之前的框讀法有點類似,同樣都是要先找準全書的框架,將內容的枝幹先畫出來,然後在逐步的完善枝葉部分。比如這樣:

當我們在製作導圖的時候,不僅是自我思考,自我梳理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對原有知識的輸出過程,經過這樣一進一出後,我們便能對書中的知識掌握百分之七八十。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需要將一篇文章的內容製作成思維導圖,領導聽說我會,便打電話給我讓我幫他弄一下。拿到文章大概瀏覽幾分鐘後,我便將內容分成了幾個大的方向,然後在根據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補充一些細節,結果不到一個小時不僅把圖畫好,還將文章中的內容記得清清楚楚的,這要是放在平時讓我單獨看文章的話估計看完後立馬就忘了,但經過自己親手梳理一遍,又有圖形輔助後面不管是哪個領導問起我那次製作了些什麼內容我都能通過圖形回憶起來,這便是思維導圖的魅力。

《閱讀7堂課》中說:讀書不一定要追求有用,但一定要有方法,沒有掌握讀書的方法,盲目的攀比讀書數量,其實是一種獲得安全感的自我安慰方式,並不值得鼓勵。書中總共介紹了十種閱讀技巧,我在此僅就其中的三種做詳細介紹,如有興趣歡迎在評論中共同探討或者購買書籍詳讀。

#讀書#

另外《閱讀7堂課》除了向我們介紹如何讀完一本書的10中閱讀方法外,還向我們介紹了如何讀懂、如何活用書籍兩大方面,關於這兩部分的內容我們下期繼續討論,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遊子木講故事,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閱讀一本書》:暢銷77年的閱讀「聖經」
    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是否會問自己這幾個問題:這本書談了什麼?怎麼談的?它說得對不對?和我有什麼關係?這四個問題,是在風靡美國77年的讀書指南《如何閱讀一本書》裡,作者艾德勒提出來的,我把它稱為主動四問。隨著知識焦慮的不斷發酵,讀書這件事情,已經成了我們的「必需品」。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看到群裡頻頻傳來的捷報,真的替師哥師姐們感到開心,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難免有些黯然神傷,同樣地在學校讀了十多年書,別人現在可以輕鬆上稿、讀書變現,自己不僅花錢讀書、甚至還讀了白讀。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書買過不少,也讀過不少,卻總感覺收穫寥寥?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我們都知道打遊戲要看攻略、打球要看教程,但是到了閱讀這件事情上,卻很少人有意識地了解過閱讀方法論。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看看同處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如何看待閱讀以及做筆記這件事,希望各位可以有所收穫。作者介紹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
  • 在你的大學時光開啟之前,建議你閱讀這25本書
    ,譜寫你我的故事很多美國頂級大學都會給新生們推薦或篩選一些閱讀的書籍,要求大一新生們利用暑假時間去閱讀。也因此,在你的大學時光開啟之前,建議你進行大量的閱讀。這不僅能夠提升你的思維,還能夠提高閱讀寫作能力!以下是根據Careeraddict統計推薦的,進入大學前應該閱讀的25本書。1、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麥田裡的守望者JD·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爾頓自敘的語氣講述自己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將近兩晝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
  • 想學好Python程式語言?這幾本書趕緊收藏!
    想學好Python程式語言?這幾本書趕緊收藏!有趣的書籍能夠吸引孩子們持續閱讀,從而喜歡上讀書,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少兒編程書籍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有少兒編程啟蒙書籍做基礎鋪墊,那孩子的編程學習之路不再坎坷,而是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在有趣的情節中徜徉,汲取知識營養,鍛造編程人才指日可待。
  • 《讀懂一本書》,閱讀是一種深度體驗,而不是觀光打卡
    閱讀,是人類反脆弱的強大武器。前段時間,我一直在尋找閱讀書籍的辦法。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讀懂過一本書,在跟身邊的朋友交流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問題不止困擾著我一個人。我們渴求從書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和技能,可是每當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記憶中的內容總是零零散散,等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去回憶,發現書中關鍵性的知識已經全部淡忘。
  • 你讀過最不後悔的一本書是什麼?作為職業讀書人,我推薦這本
    在過去的2020年,我發現自己這一年讀了50+本書,寫了近百篇書評,主要以個人成長類書籍為主,在這些書中,有一本讓我看了就移不開眼,並且極力想推薦給大家的書就是周嶺的《認知覺醒》。《認知覺醒》凝聚了作者3年多的思維和實踐精華,既有深入底層的認知,也有觸手可及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高效學習的同時,深入思考、專注行動,最終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 易經智慧:一個人想掙錢,要先值錢,建議讀讀這6句話
    易經:一個人能掙多少錢,靠的不只是人脈,建議讀讀這6句話《易經》表面上看一本迷信的書,但是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看看下文就知道了。第一句:認清自己的位置,和現在所處的節點在《易經》中人生來不是平等的,分六個等級。
  • 《時間管理7堂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成為時間管理的主宰者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做事都有詳細的計劃,和鐵打不動的執行力。但是後來我發現自己並不完全是這樣,有時情緒不好的時候,會給自己找不完成任務的各種理由,什麼也不想做,這個時候的我完全憑感覺、憑心情,理性不知不覺溜走了,被感性所控制,時間被白白浪費掉。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先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讀書,才能快速高效的汲取到營養。下筆的時候便猶如泉水噴湧,筆墨生香。看了很多閱讀類書籍,推薦這本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高分讀書法》。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西岡一誠,在高三階段一萬個學生的排名裡邊,他排名9000多名。於是他奮起直追,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從累積知識量到增進獨立思考能力。最終他以全日本第四的成績考入了東京大學。
  • 從學習閱讀一本書開始
    上周和私教班的小夥伴共讀書籍,書單的第一本就是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學習閱讀寫作必讀的書籍。如果說2021年你想從頭開始閱讀寫作,那麼我推薦你一定要看這本書。這本書主要是從閱讀目的、閱讀層次和閱讀方法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閱讀於我們而言的重要性以及怎麼去閱讀的方法論。
  • 世界上神奇的24堂課:一本或可以讓人變富的書,為何被禁70年?
    在美國的歷史上有這麼一本書,在矽谷被譽為是「禁書」,但又被很多人推崇,是成功人士必讀的一本書。不僅讓拿破崙-希爾,艾莉森,戴爾等人受益匪淺,而且讓比爾蓋茨在閱讀了之後,直接選擇了輟學,前往商場進行打拼。最終成為了世界首富。
  • 一年讀300本書,為什麼還是不會寫?是因為你不會「費曼技巧」!
    這本書指出了很多我們在成長路上常見的誤區:在閱讀寫作這件事情上,如果不能穩定輸出,其實根本問題在於:我們讀了,但卻沒有真正理解書中的意思。或者換句話說,我們僅僅只是讀了書,卻沒有把書中的知識轉換成我們自己的思想。
  • 葉小魚老師的新書《文案變現》怎麼樣?看看大咖們怎麼說
    葉小魚老師的第二本書《文案變現》2019年1月6日已經正式發售,目前在瘋狂售賣中,發售第二天就上當當網第三名了,那麼這本書到底怎麼樣呢?一起來看看這些大咖怎麼說吧!1、「很多人都在忙著學各種文案技巧,卻往往忽略了文案的底層邏輯,其實文案就像溝通,這本書帶著你從「說什麼」、「對誰說」、「怎麼說」、「在哪說」一步步找到文案寫作的方向。」——李欣頻,知名廣告人2、「相信我,文案寫作能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就像小說寫作也有大量技巧和方法一樣,廣告文案的寫作也有規則。
  • 堅持閱讀的孩子是什麼樣的?7步閱讀法,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和孩子一起看《下雪是什麼呀》這本書的時候,其中講到了小水滴在形成雪之前首先會凝結成各種形狀的冰晶。書中畫出了很多冰晶的形狀,然後睿寶指著每一個形狀說它們像海星、像刀、像星星、像樹葉、像小丑魚等等,每一個形狀他都說出了不同的實物名稱。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塊冰晶他說像耜(si)。聽到這個名字的一瞬間我懵了一下,心想這是什麼我怎麼沒聽過。
  • 【獨家】李靜純:我向英語教師推薦的20本書
    我在2001年研讀陶先生關於生活教育的數篇文章,其中《教學合一》(1919 年)一文提出「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在《學做一個人》(1925 年)中說「要做一個整個的人」,「學和做要連起來,英語Learn by doing 也就是這個意思。」
  • 不只是讀心術,7本書帶你走進心理學
    抑或你聽說過一些心理學知識,便知道「弗洛伊德」?「讀心術」恐怕是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像學心理學的人常常遇到這種情形,人們知道其專業後,總會問上一句:「你是研究心理的,那你猜猜我現在在想什麼?」可以看出,心理學是一門容易被大眾誤會的學科,大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心理學就是研究人心理活動,說到底就是一眼洞穿別人的學科。因此,人們常常自動將心理學等同於「讀心術」。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少有大志,目標堅定,一生為了自己的目標燒到油盡燈枯,死而無憾。雖天資聰慧,學習時卻投入得像個瘋子。對著竹子去格物,一格就是七天,以至於病倒。年輕時遍讀考亭之書,結婚時和道士坐而論道以至忘了結婚。
  • 讀透這三本書,中學生英語閱讀太容易
    不管是中高考英語還是四六級英語,閱讀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很多家長從小就很重視孩子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買過很多繪本、分級讀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據我所知,有的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就把哈利波特全套看完了。當然,讀的效果如何,有待考證。
  • 「媽媽不自信,所以要把你培養得很自信」,推薦給孩子看看這本書
    當他看到某個小朋友,想拉著我的手幫他壯膽一起過去玩,我會鼓勵他嘗試自己過去交朋友;衛生間沒開燈,他想去小便,有些害怕的時候,我也會鼓勵他自己去,我在臥室看著他;帶他上一些體驗課時,我會鼓勵他舉手發言、和老師互動……所以,快6歲的他,是個陽光開朗也自信的孩子,而且現在基本很少需要我鼓勵了,他會自己主動去嘗試,遇到困難時也會先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不了才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