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海鹽縣人民醫院提供
「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人心,但對醫院而言,由於其特殊性,不一定能做到讓患者及家屬「只跑一次」。為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海鹽縣人民醫院積極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關於「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系列部署,緊緊跟隨海鹽縣衛計局步伐,以「領跑者」躍進的姿態和「排頭兵」良好的風貌,積極將「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融入患者就診的方方面面,不斷找痛點、疏堵點,通過優化服務流程、整合醫療資源、提升信息系統支撐等舉措,讓患者跑腿的距離和次數大幅減少,切實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接滬融杭
醫療資源下沉到患者「身邊」
今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孫曉東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一肝膽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海鹽縣首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據悉,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是膽道外科難度最大的手術,該手術的成功是縣人民醫院外科手術領域的又一裡程碑式的跨越。
以往,像遇到這樣的患者,需轉入上級醫院接受治療,患者及家屬避免不了舟車勞頓,進一步加重身體和精神負擔。但是,自從縣人民醫院與滬杭三甲醫院「結親」後,遇到這類情況,只需一個電話或一條微信,上級專家就會來海鹽為患者進行診治。
患者不用來回奔波,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上級專家的診療服務,這主要得益於縣人民醫院積極接滬融杭。近年來,縣人民醫院作為縣域內的龍頭醫院,積極響應上級「與滬杭同城」戰略,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對接合作,不斷提升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充分發揮「雙下沉、兩提升」在深化醫改中的重大牽引作用,結合醫院實際,主動承接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努力尋求省、市三甲醫院戰略合作夥伴。
2010年4月,海鹽縣人民醫院與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締結為協作醫院,開啟了與上級醫院緊密合作先河;2014年11月,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合作,開設「肺結節專病門診」,固定合作專家到縣人民醫院坐診;2015年6月,與浙江省人民醫院腎臟病科籤約合作,開設「腎臟病專家門診」;2016年10月,與邵逸夫醫院骨科建立合作關係,開展門診及手術帶教;2017年6月,與浙江省腫瘤醫院籤約合作共建「海鹽縣人民醫院腫瘤中心」,參與腫瘤門診及腫瘤多學科診治……近幾年,縣人民醫院與滬杭醫院緊密型合作步履不停,為海鹽患者帶來了福音。
在上級專家的帶動下,縣人民醫院醫療水平大大提升,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使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同時,患者可預約上級專家號,往上級醫院就診「少跑一次」,在縣人民醫院就可享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診療。以「肺結節專病門診」為例,自開設以來吸引了較多的肺結節患者前來就診,此項技術也填補了海鹽本地空白。合作以來,「肺結節專病門診」量已達1100餘人次,胸腔鏡下肺癌及結節手術約73人次。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老百姓就醫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與日俱增。「在海鹽看杭州、上海專家省時省力還省錢,不但可以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預約掛號,而且掛號費便宜、醫藥費報銷比例高,同時車費、餐費等其他開銷也都省了,就連親戚朋友過來探望也都方便不少。」患者沈先生對縣人民醫院接滬融杭帶來的「福利」讚不絕口。
「網際網路+」
讓信息跑代替患者跑
屏幕那邊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的專家,這頭是縣人民醫院普外科的醫生和住院患者,兩地相隔100多公裡,卻又是咫尺之間,一根網線將這兩家醫院緊密聯結在一起。通過視頻會話和電子資料傳輸,海鹽醫生和上海專家深入討論病情,為一名肺部疑難病例進行會診並制定治療方案。
近年來,縣人民醫院藉助網際網路技術的東風,建立遠程會診中心,通過遠程會診給予患者極大的便利,大大減少患者往返大醫院路途顛簸之辛苦,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實際問題,同時使縣人民醫院的醫生不出家門,便能接受省級專家的指導,更新知識結構,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掌握最前沿的醫療知識,從而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廣大患者。
過去,患者到縣人民醫院看病,掛個號,一大早就得到醫院排長隊;交個費,樓上樓下來回跑。如今,情況已悄然發生改變。為了讓信息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近年來縣人民醫院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預約診療服務平臺及醫院自建預約診療平臺功能,在電話預約、門診醫生診間預約的基礎上,推出了醫院微信公眾號、健康海鹽APP網絡平臺預約功能,讓患者足不出戶便可在手機上輕鬆預約,今年線上預約率較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
同時,為切實解決患者就醫多頭跑、反覆跑,縣人民醫院在門診大廳一樓、二樓、三樓以及急診大廳、檢驗科南面區域等處配置33臺智慧醫療自助機,掛號、付費、取報告等都可在自助機上「一站式」完成,節約了看病時間。此外,縣人民醫院還在放射科增設膠片自助印表機,可自助完成取報告和片子,並在住院病區每個樓層設置查詢機,各項費用均可自助查詢,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尤為一提的是,縣人民醫院建設了縣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縣心電會診中心等七大區域醫療資源共享中心,藉助全縣衛生信息平臺,充分發揮設備、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拍片或心電圖檢查,可通過網絡上傳至縣人民醫院會診並出具報告,在基層醫療機構享受到縣級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省去了患者再跑到縣城醫院會診。
醫聯體建設
由患者跑變成專家跑
1月30日,醫聯體指導團專家來到元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指導,雙方就醫療業務、醫護培養、健康教育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探討;2月10日,醫聯體指導團專家在西塘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查房指導和義診諮詢活動;3月21日,醫聯體指導團專家來到百步鎮衛生院,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帶教低年資醫生、出診以及病區查房工作……自醫聯體建設以來,縣人民醫院的專家定期來到對口支援的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針對性的支援幫扶工作,受到基層醫護人員和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
醫聯體是指區域醫療聯合體,是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目的是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自對口支援工作啟動後,縣人民醫院在縣衛計局的統一部署下結合本院及受援醫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實施方案,成立了對口支援領導小組,指導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具體的對口支援工作中,縣人民醫院本著缺什麼、幫扶什麼的原則,每年深入基層受援醫院跟蹤考察,了解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受援醫院具體需求;每半年召集受援單位領導來院召開座談會,以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商討分析對口支援工作開展情況,以便進一步改進。
在第一輪醫聯體建設中,受援醫院在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症的識別處置,危重病患者的評估轉診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幫助當地群眾逐步實現了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鄉就能得到較高水平醫療服務的目標,同時在西塘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海鹽縣人民醫院住院分部」後實行同質化管理,更多患者願意留在基層首診。
去年底,海鹽啟動了第二輪醫聯體建設,為發揮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技術優勢,確保城鄉居民獲得綜合、連續、主動、可及的基本醫療服務,縣人民醫院成立了5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業務指導團隊,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技術指導,參與病區查房及專家門診,依託醫聯體建設充分發揮縣級公立醫院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
得益於醫聯體建設,如今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乃至省級專家的診療服務。不僅如此,縣人民醫院還建立了多個醫聯體微信群,通過一條條簡短的語音、影像資料、文字的上傳,不僅促進了醫生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是減少了病人來回跑腿的奔波。
推陳出新
持續推動服務優化升級
群眾看病難不難,首先是從跑醫院、找科室、等醫生的次數和時長來感受的,尤其是掛號、檢查、住院等環節。
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煩,縣人民醫院在就醫流程的優化上做足功課,推出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服務,藉助醫院的醫療資源優勢,在特定時間和區域,集中各方面專家為患者診療,讓患者享受「一站式」服務,免去在多個診室間奔波;推廣日間手術,讓「最多住一晚」成為可能,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費用,充分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通過與滬杭三甲醫院合作共建多學科聯合門診及專家會診中心,讓患者享受「一站式」服務,免去在多個診室間奔波,極大地方便了患者的診治;成立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消化中心、疝診治中心等,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規範化診療服務……可以說,每一個便民舉措的推出都是一次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給予患者受益最大化。
住院難是就醫「老大難」問題。2016年,縣人民醫院成立了嘉興市首個住院服務中心,打破科室固定床位的限制,實現對全院各科床位實時監控,統籌管理住院床位,優化住院服務流程,統一辦理入院所需的包括床位預約、入院繳費、入院前檢查檢驗等各類事項,減少患者住院日,有效提高床位使用率。截至目前,預約住院7000多人次,佔住院患者總人數14%左右。
「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戰是今年海鹽「十大戰役」之一。如何讓患者更省心、就醫少煩憂?今年縣人民醫院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組織開展「少跑一次,跑出便民加速度」大討論,全院各科室針對患者及家屬需要的服務項目,就如何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服務流程,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進行討論。同時,結合診前、診中、診後服務流程,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工作,自找疏漏、自我體檢,就服務流程中存在的往返跑、多次跑等現象,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深挖問題根源,查找問題癥結,提出流程再造優化措施,努力解決患者就醫辦事多頭跑、反覆跑、辦事難、辦事慢的問題,讓老百姓看病就醫不再難、不再煩,切實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