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戰杖」,形狀極為怪異,常用來狩獵袋鼠和鴯鶓

2020-12-05 夏蟲欲飲冰

這是一柄澳大利亞土著人使用的「戰杖」,大概製作於1950年之前。

這把戰杖全長92釐米,最寬處的直徑為6釐米,重約431克,材質未知。

這種武器又被稱作「狩獵棒」,既可以手持,也可以投擲。,澳大利亞的土著人將其作為戰鬥和狩獵工具。

ps:澳大利亞土著人的科技落後,沒有金屬武器,甚至連弓箭都沒有發明,非常的原始。

狩獵是澳大利亞土著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學習如何狩獵。同時,狩獵又是他們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澳大利亞土著人能夠在空曠地平原上偷偷的接近野生動物,而不被獵物發現。他們會用粘土塗抹身體,以完全的融入環境中。當開始狩獵時,獵人會非常耐心地一點一點接近獵物,隨時關注著風向,以使自已一直處於獵物的下風口,並且獵人還會藉助土堆、灌木叢等遮擋物隱藏自己,直到距離獵物很近時,才會發起突然打擊。

土著人會儘可能地接近袋鼠群或是鴯鶓群,有時候還會在身上披著袋鼠或鴯鶓皮,當離獵物很近時,獵人就會用這種棒子狠狠的擊打獵物的脖子或是腿部,因為這種戰杖在此類狩獵中,比長矛更好用。

這種戰杖除了作為武器和狩獵工具外,還是澳洲土人的一種禮儀工具,現代澳洲土著人更喜歡使用獵槍狩獵。

相關焦點

  • 吃袋鼠、吃鴯鶓,澳大利亞的國寶為什麼混的這麼慘
    雖然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國寶都這麼誇張,但是你絕對想不到,澳大利亞的國寶是用來「吃」的。袋鼠和鴯鶓是被印在澳大利亞國徽中的兩種動物,尤其是袋鼠,幾乎已經成了澳大利亞的代表。袋鼠不會後退也象徵著澳大利亞是一個永遠邁步向前的國家。就這樣一種動物,每年在澳大利亞要有超過150萬隻被捕殺並送上餐桌,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 鱷魚、袋鼠、鴯鶓都成菜餚,澳洲土著至今保存哪些奇葩餐食習慣?
    澳大利亞這片大陸上本就有很多全球其他地方見不到的野生動物,這些動物被土著人獵殺後成了他們的盤中餐。澳大利亞的市場上,會根據不同的鱷魚部位來出售,它們就像牛肉一樣,除了眼肉、腿肉,還可以用來做香腸、漢堡肉餅等等。在北領地達爾文的名迪海灘市場,鱷魚沙拉(將鱷魚肉炒熟配上水果如芒果等做成沙拉)是相當地道的當地美食。
  • 旅遊:澳大利亞的袋鼠
    人們一提起澳大利亞,就會聯想起袋鼠。澳大利亞的袋鼠,與非洲的長頸鹿享有同等聲譽。當你搭乘澳大利亞國際航機時,可以看見飛機上就畫有一個奔跑著的袋鼠,這是這個國家的象徵。 袋鼠的英文叫「坎加魯」。據說,一七七零年英國航海家柯克船長探測澳大利亞東海岸,見到「跳躍前進」的怪動物,問土著人是什麼?土著人回答說:「坎加魯」,從此得名。其實,「坎加魯」是土著人語言「不知道」的意思! 袋鼠的種類有四十多種。其中大袋鼠和紅袋鼠比人還高。袋鼠在澳大利亞遍地可見。夜間在公路上開汽車,袋鼠見到燈光以為是敵人來襲擊,即從森林跳到公路,與汽車相撞,小汽車往往被撞翻。
  • 澳大利亞袋鼠鴯鶓肉漢堡正式開賣
    東方網1月18日消息: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月17日報導,一種含有80%的袋鼠肉和3%的鴯鶓肉的漢堡開始正式在澳大利亞國內開賣,但這種被稱為是「純粹澳大利亞」的漢堡包能否受到歡迎尚不得而知。  據報導,該漢堡中的肉類來自於那些讓澳大利亞名揚海內外的動物們。
  • 鴯鶓:你聽過但不熟悉的澳大利亞國徽上的"神獸"
    澳大利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面分別站著兩隻動物,其中一隻是袋鼠。而另一隻,如果我不說出它的名字,你一定猜不到它是什麼動物。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考拉或者是袋熊,但是我要告訴你,這一個站在澳大利亞國徽袋鼠另一側的動物是你聽到便會反應過來的名字——鴯鶓。
  • 可愛的澳大利亞國寶—考拉與袋鼠(圖)
    國家旅遊地理澳大利亞1月15日訊(通訊員 沈海濱)連續燃燒四個多月,到目前為止仍未熄滅的澳大利亞三處森林大火給澳大利亞人民帶來了無限的災難和嚴重環境汙染問題。但最為讓全世界關注的澳大利亞國寶—考拉與袋鼠更是受到了滅頂之災。
  • 袋鼠數量太多 澳大利亞人提倡用「吃」解決
    據外媒12日報導,由於野生袋鼠數量越來越多,影響環境可持續發展,澳大利亞一些土地持有人及生態學家呼籲,應考慮多吃袋鼠。  澳大利亞政府2016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全澳大利亞共有4500萬隻袋鼠,數量幾乎是該國人口的兩倍。分析指出,袋鼠數量激增,與當地雨量增多導致食物產量同步增長有關。
  • 不止袋鼠考拉,澳大利亞還有很多神奇寶貝
    雖然看起來只是一片幹得發紅的荒漠,澳大利亞依舊有著不容小視的生物多樣性,且由於長期孤立,大部分都是驕傲的特有種。不需要刻意去動物監獄裡打卡,只要夠細心,你就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它們嬉戲覓食,繁衍生死。
  • 文化:殖民地狩獵袋鼠的藝術
    這幅畫的雕刻,袋鼠凝視著它的肩膀被用來說明庫克雜誌最暢銷的1773年出版物。正如Des Cowley和Brian Hubber 所指出的,進一步雕刻,圖像開始流傳,很快「袋鼠已進入歐洲流行的想像」。袋鼠狩獵很快成為殖民地澳大利亞藝術中一種可識別的類型。
  • 澳大利亞袋鼠
    袋鼠(kangaroo)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裡的除外,都在野地裡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
  • 地球上最大的鳥——象鳥、恐鳥、鴕鳥和鴯鶓
    古顎總目中有我們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幾種鳥: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象鳥(又稱隆鳥);生活在紐西蘭的恐鳥;生活在非洲的鴕鳥;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鴯鶓。今天來認識一下這些不會飛的巨鳥。第一個出場的是象鳥(又稱隆鳥)(aepyornis maximus)
  • 澳大利亞人民對吃袋鼠居然這麼狂熱
    古法手作烤袋鼠澳大利亞島上的居民吃袋鼠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殖民者到來之前,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就已經和袋鼠開始了相愛相殺的生活,並且把袋鼠納入了自己的日常飲食當中。這一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在荒蕪的澳洲,除了袋鼠這種大型動物以外,能供土著居民食用的生物也並不多。除了澳洲東南部的少數地區,澳大利亞土著居民連農業時代都還沒有到達。
  • 袋鼠肉獵食攻略
    當你想到澳大利亞時,很容易想到考拉,宜人的氣候,芭比娃娃的蝦,當然肯定還有袋鼠。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澳大利亞很多州已經允許食用袋鼠肉,並且已經躍躍欲試想要去挑戰一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怎麼才能吃到袋鼠肉。
  • 澳大利亞鴯鶓泛濫,派遣軍隊開槍射殺,結果反被這群鳥給上了一課
    作者:Dark如果我們談論到戰爭和衝突,我們心裡不禁就會聯想到生靈塗炭、斷壁殘垣的悲慘景象。然而今天本文要講述的戰爭並沒有那樣悲慘嚴肅,相反還充滿了詼諧幽默,顯得十分有趣。澳大利亞的國徽,左為袋鼠,右為鴯鶓鴯鶓,是一種擅長奔跑且不能飛翔鳥類,它的體型也是全球僅次於鴕鳥的鳥類,最高能長成185的大高個,體重最重能達到45公斤。該鳥是目前全球最為古老的鳥種之一,澳大利亞便是鴯鶓主要的棲息地,因此澳大利亞將其稱為國鳥,並把它的形象印到了國徽上。誰能想到,這樣的大鳥竟然是引起戰爭的生物。
  • 澳大利亞的這幾種特有的動物,你都知道嗎
    澳大利亞,這個擁有著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國家,有著非常豐富的動物資源。袋鼠袋鼠是公認的澳大利亞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有著袋鼠的存在,當然這是有原因的,袋鼠永遠都只會向前面跳躍,而永遠都不會向後退的。意思就是希望澳洲人也要學習袋鼠那一往無前,永不退縮的精神。袋鼠的腹部都有一個育兒袋,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 憨萌袋鼠,澳大利亞國徽動物,為何成為餐桌上的菜餚?
    每當提到袋鼠,可能大家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袋鼠媽媽孕育袋鼠寶寶的有愛畫面。袋鼠因只會向前跳不能向後退而和鴯鶓一起,作為澳大利亞國徽上動物,可見袋鼠的重要性。但袋鼠突然出現在超市裡、在人們的飯桌上,這背後有許多秘密。
  • 袋鼠數量暴漲 澳大利亞學者號召本國人多吃袋鼠肉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對於澳大利亞國寶袋鼠來說,最近有個噩耗……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11日報導,由於野生袋鼠數量越來越多已經影響到環境可持續發展,澳大利亞一些地主和生態學家呼籲,為了不浪費,澳大利亞本國人應考慮多吃袋鼠肉。
  • 鴯鶓:2次擊敗皇家炮兵團,橫掃澳洲9年,如今卻成澳大利亞國鳥
    澳大利亞國徽上,有兩種澳洲特有動物:左側的是袋鼠;右側的是鴯鶓。其中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成年後體重可達50公斤,身高1.6米——2米,一步可以越過3米,最高速度接近80km/h。在上世紀30年代,2萬多隻鴯鶓,甚至擊敗過兩次皇家炮兵團,一度贏得過「鶓戰爭」的勝利。
  • 澳大利亞軍隊,慘敗鳥類 一一鴯鶓戰爭
    事情發生於1932年的 澳大利亞 這場戰役,以鳥類獲勝而告終,起因是因為,鴯鶓數量過大,嚴重破壞農作物,並且澳大利亞,遇到百年難得一遇的經濟危機,鴯鶓[ér miáo]是僅次於非洲鴕鳥,在澳大利亞居民反覆的控訴下,澳大利亞對鴯鶓展開了這次戰役(鴯鶓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