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隊員在U-2服役期間為了保密,不準拍照,本圖攝於1974年解散前夕。
1962年,蔣氏父子在士林官邸接見「黑貓」中隊首航駕駛員陳懷生(右二)。
昔日臺灣黑貓中隊飛行員沈宗李,如今帶著女兒沈麗文奔走臺灣與美國各地,訪問了大多數還在世的昔日「黑貓」中隊夥伴,為當年離地7萬?盞摹俺鏨?入死」留下紀錄,都將記錄在《黑貓中隊―七萬?輾尚屑褪隆芬皇櫓小Lㄍ迕教?28日刊發一組報導向讀者解密當年的歷史秘聞。
飛行員憶當年 與米格戰機擦身而過
1971年4月29日,沈宗李駕著漆黑的U-2偵察機,在7萬?嶄嚦昭刈糯舐膠0斷咄?北飛。突然儀錶板上警告燈亮起,隨著對方戰機的接近,燈號轉成怵目驚心的紅色,沈宗李傾斜機身閃避,一架殲七從後方竄升貼近,與U-2擦身而過。
就在彼此交錯那一?x那,沈宗李清楚看到米格機的駕駛員:此後他一閉上眼,腦海中即浮現那張臉的模樣。
30多年後,退休移民加拿大的沈宗李,帶著女兒沈麗文奔走臺灣與美國各地,訪問了大多數還在世的昔日「黑貓」中隊夥伴,為當年離地7萬英尺的「出生入死」留下紀錄,都將記錄在《黑貓中隊―七萬?輾尚屑褪隆芬皇櫓小?
臺灣是美國之外唯一曾使用U-2偵察機的地區,當年美國為了偵測大陸,找上臺軍。空軍組成番號35的「黑貓」中隊,從1961年到1974年共執行了220次偵照任務,幾乎拍遍整個大陸。
由於任務極其機密,除了「賣命」的飛行員,臺方人員不能任意接近飛機,維修由美方負責。飛行員升上中隊長,就不允許再出任務,初期甚至規定飛行員只準出10次任務,以免一旦被俘洩漏太多秘密。
先後有28位飛行員成為「黑貓」中隊隊員,但有12位未能「全身而退」,其中7名訓練飛行時失事身亡,5人遭飛彈擊落,3人當場殞命。僥倖不死的葉常棣、張立義被俘虜,於1982年獲釋。但當時臺當局卻堅持他們已「殺身成仁」,不願讓他們入境臺灣,只能由中情局接往美國。幾年後臺灣記者翁臺生、彭廣揚等人得知他們的遭遇,靠著輿論的力量,迫使當局同意兩人1990年回臺,張立義還與分別26年的妻子張家淇重新結婚。
前後花了8年,寫下父親與叔叔伯伯的故事,沈麗文表示,黑貓中隊事跡流傳甚廣,但不少是以訛傳訛,她希望能替這些當年出生入死的英雄,找回歷史對他們的虧欠。
只是沈宗李不認為當年的經歷有多麼了不起。他反而想知道,當年跟他空中擦身而過的解放軍飛行員身分,「大家可以交個朋友」。
難飛加玩命,一趟掉兩公斤
《黑貓中隊―七萬?輾尚屑褪隆芬皇樽髡呱蚶鑫乃擔?如果讚美U-2飛行員「很偉大」,他們多半會搖手說「沒什麼,就是好玩嘛」;若說U-2「很難飛」,老飛行員都猛點頭:「對啊!真是難飛!」
U-2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開發的高空偵察機,能飛到7萬英尺以上,幾乎是客機的兩倍。為了達到目標,設計師替飛機「減肥」幾乎無所不用其極,連起落架都設計得類似腳踏車,要靠支架撐著,一起飛就拋掉減輕重量。
飛機的結構更是極度單薄,操得太猛,說不定就空中解體。「黑貓」中隊最後一任隊長王濤升上隊長後,才獲準觀看U-2維修,那時他才知道,原來「簡直在飛紙飛機」。在7萬英尺以上高空飛行,難度有如走鋼索,飛太慢會失速下墜,飛太快又可能解體。
由於在「內太空」飛行,飛行員必須穿上量內氮氣排掉,否則一旦失壓,關節就會疼痛。
出任務前的標準夥食是一塊牛排與兩個蛋,儘管吃完大餐才能出發,但由於壓力與工作負荷,飛完一趟,體重會減一兩公斤。
戰鬥機想要攔截U-2,必須快速再向上爬升,衝到7萬英尺之後動能耗盡,就只能以??物線下墜。因此U-2稍稍搖擺就能甩掉對方戰機。但等到飛得更高的防空飛彈出現,U-2就暴露在死亡陰影中,「黑貓」被擊落的5架,都命喪飛彈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