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定策功臣、這些功臣是否與隋煬帝一起建立大隋王朝?

2021-01-10 歷史得源泉

導語:隋朝建立,定策功臣、這些功臣是否與隋煬帝一起建立大隋王朝?

楊堅曾私謂宇文慶曰「天元實無積德,視其相貌,壽亦不長。加以法令繁苛,耽態聲色,以吾觀之,殆將不久。又復諸侯微弱,各令就國,曾無深根固本之計,羽翩既剪,何能及遠哉尉迥貴戚,早著聲望,國家有置,必為亂階。然智量庸淺,子弟輕桃,貪而少惠,終致亡滅。司馬消難反覆之虜,亦非池內之物,變成俄頃,但輕薄無謀,未能為害,不過自案江南耳。庸、蜀險屹隘,易生艱阻,王謙寓意,素無籌略,但恐為人所誤,不足為虞。」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曰「觀楊堅此言,豈有篡心哉然堅處猜虐之朝而發此言,其免者蓋幸也。」

筆者認為,胡三省的認識可能有誤,從此則史料可以看出,楊堅已經認識到北周「何能及遠」,同時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又非成事者,此正是改朝換代的良機,觀楊堅此言,大概已有篡心矣楊堅在周宣帝駕崩之前明確表露篡心的史料記載有一則,即楊堅曾「從容」謂郭榮日「吾仰觀玄象,俯察人事,周曆己盡,我其代之。」又,北周武帝時,龐晃謂楊堅曰「燕、代精兵之處,今若動眾,天下不足圖也。」楊堅握晃手曰「是未可也。」但是無論如何,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的一系列實質性運作發生在周宣帝駕崩之後,隋文帝的開國功臣也應該從周宣帝駕崩之際開始統計。

周宣帝駕崩之時「瘩不能復言」,並未明確安排輔政大臣,侍疾的劉防、鄭譯等人「矯詔」引楊堅輔政,幫助楊堅邁出建立隋朝的重要一步,是為「定策功。」《隋書》卷三十八《鄭譯傳》載:帝不念,遂與御正下大夫劉防謀,引高祖入受顧託。既而譯宣詔,文武百官皆受高祖節度。時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者謀,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仲已至御坐,譯知之,速率開府楊惠及劉防、皇甫績、柳裘俱入。仲與之儀見譯等,愕然,選巡欲出,高祖因執之於是矯詔復以譯為內史上大夫明日,高祖為承相,拜譯柱國、相府長史、治內史上大夫事。又,《隋書》卷三十八《柳裘傳》載:及帝不愈,留侍禁中,與劉防、韋警、皇甫績同謀,引高祖入總萬機。高祖固讓不許裘進曰「時不可再,機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計。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如更遷延,恐貽後悔。」高祖從之可知,定策功臣有鄭譯、劉防、柳裘、皇甫績、韋警、楊雄,共計六人。

大象二年年五月庚戌,「周帝拜高祖假黃錢、左大垂相,百官總己而聽焉。以正陽宮為承相府,以鄭譯為長史,劉防為司馬,具置僚佐」。丞相府當是楊堅取代北周的首腦決策機關所在,壓相府中的人員當是楊堅的重要親信與隋朝重要開國功臣。與此同時,丞相府勢必牽涉北周中央部門,導致一部分官員雖不是垂相府僚,卻被楊堅引致左右為承相府效力。這些人員大致有:鄭譯。《隋書》卷三十八《鄭譯傳》載,「高祖為垂相,拜譯柱國、相府長史、治內史上大夫事。及高祖為大家宰,總百撰,以譯兼領天官都府司會,總府事」。劉防。《隋書》卷三十八《劉防傳》載,「及高祖為壓相,以防為司馬」。高順。《隋書》卷四十一《高順傳》載,「高祖得政,素知順強明,又習兵事,多計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邢國公楊惠諭意,……於是為相府司錄」。後「進位柱國,改封義寧縣公,遷相府司馬,任寄益隆。」

虞慶則。《隋書》卷一《高祖上》載,開皇元年二月,「以柱國、相國司馬、渤海郡公高領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沁源縣公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可知,虞慶則為相國司錄。陰壽。《隋書》卷三十八《陰壽傳》載,「及高祖為丞相,引壽為椽」。段文振。《隋書》卷六十《段文振傳》載,「尉迥作亂,時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鄴城,迥遣人誘之,文振不顧,歸於高祖。高祖引為垂相椽,領宿衛驃騎。『』李德林。《隋書卷四十二《李德林傳載,李德林先為「垂相府屬,加儀同大將軍」,後「進授垂相府從事內郎,。長孫熾。《隋書》卷五十一《長孫覽傳附從子熾傳》載,「高祖作相,摧為壓相府功曹參軍,加大都督,封陽平縣子,邑二百戶。遷稍伯下大夫」。郭榮。《隋書》卷五十《郭榮傳》載,「拜相府樂曹參軍。俄以本官復領蕃部大夫」。

張虔威。《隋書》卷六十六《張虔威傳》載,「高祖得政,引為相府典籤氣蕭子寶。《隋書》卷四十二《蕭世怡附子子寶傳》載,「隋文帝輔政,引為壓相府典籤,深被識遇,'裴矩。《隋書》卷六十七《裴矩傳》載,「參相府記室事氣柳肅。《隋書》卷四十七《柳機傳附弟肅傳》載,「高祖作相,引為賓曹參軍」。崔君綽。《周書》卷三十六《崔彥穆傳》載,「大象末,丞相府賓曹參軍」。《隋書》提及此人。柳警之。《隋書》卷四十七《柳機傳附從子睿之傳》載,「及高祖作相,引為田曹參軍,仍諮典籤事氣楊雄。

《隋書》卷四十三《觀德王雄傳》載,「高祖為垂相,雍州牧畢王賢謀作難,雄時為別駕,知其謀,以告高祖。賢伏誅,以功授柱國、雍州牧,仍領相府虞候」,並負責為楊堅招攬了高鎮、李德林等人才。宇文慶。《隋書》卷五十《宇文慶傳》載,「高祖為垂相,復以行軍總管南徵江表。師凍白帝,徵還,以勞進位上大將軍。高祖與慶有舊,甚見親待,令督丞相軍事,委以心腹」

相關焦點

  • 他是隋朝開國第一功臣,隋煬帝如果用好,李淵得不了天下
    李淵是歷史上稱帝最快、統一最快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他之所以這麼快就統一天下,隋煬帝功不可沒,但是如果隋煬帝把這個人用好,恐怕李淵這輩子都別想染指帝位,這個人可以說是隋朝開國第一功臣,幫助隋文帝楊堅登上帝位,有輔佐楊堅開創了開皇之治,本來楊堅有意把他留給楊廣,可惜楊廣不但不用,反而將其殺害,這不是自掘墳墓嗎
  • 隋朝開過九大功臣,被人稱為「開隋九老」,功不可沒
    1,忠孝王伍建章小說《說唐演義全傳》人物,《興唐傳》開隋九老中的第一名。伍建章當山窪一戰,連挑南陳十幾員上將,衝圍討救,搬來楊林的老師高熲,大破南陳救了大隋君臣,功高蓋世。與楊林、羅藝、邱瑞、定彥平結義。
  • 皇帝睡覺夢見洪水,醒來一想,立刻將開國第一功臣滿門抄斬
    中國古代幾千年封建社會,王朝不斷更替,光皇帝就有幾百位,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啊,皇帝一般又是喜怒哀樂很無常的人,任何的猜疑,任何的舉動都可能使得臣子帶來殺身之禍。下面這位皇帝,做夢夢見洪水淹了金鑾殿,醒來立刻將開國第一功臣全家殺絕,滿門抄斬。
  • 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哪些?
    為隋太谷長。唐高祖召補大將軍掾,歷遷吏部尚書。涉書,工為尺牘。《唐書本傳》其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殷開山年青時以學行知名,尤善盡牘寫作。李唐起兵後,秦王李世民召之為長史,常常四處招慰關中流民、群盜,並與劉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賜爵陳郡公。後來又跟隨太宗評討薛仁果和王世充,以軍功進爵勳國公。在徵伐劉黑闥的路上,殷開山病死,李世民臨喪痛哭,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諡曰節。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 隋朝建立後,為何要廢除郡級建制、合併州縣?結果怎麼樣呢?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隋朝應用而生,實現了中國民族的大統一,隋文帝楊堅也成為繼秦始皇、漢高祖劉邦之後,實現華夏大統一的偉大帝王之一,那麼,在他統治時期,都採取了哪些政策,讓社會得以穩定發展呢?隋是繼北周(公元557年——581年)之後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北周末年,政治腐敗,地主與農民之間矛盾尖銳,統治集團內部也開始出現分裂。公元580年,北周宣帝病死,年僅8歲的靜帝繼位。
  • 隋朝開國的九位功臣都有誰
    他的父親韓雄,以勇猛有氣節而聞名,在北周做官,官職到大將軍、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韓擒虎年少時,粗獷豪邁,以有膽識和謀略而著稱,體貌魁梧偉岸,有一副英雄豪傑的儀表。他又喜歡讀書,經書、史書、百家之言都略知大旨。周太祖宇文泰看見他後認為他很獨特,就讓他與自己的諸子們一起遊玩。後來,因為立了軍功,授官職為都督,新安太守,慢慢地提升到儀同三司,世襲新義郡公。
  • 他是隋朝統一的大功臣,魏徵卻說他是隋亡的推手,他是誰?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朝,他結束了自晉以來的亂世。在隋朝的建立過程中,有一個人居功致首,他就是隋朝楚公,尚書令楊素。楊素楊素第一次走進歷史的舞臺是他為自己的父親爭取到了大將軍的贈官,而他自己也受到當時的皇帝周武帝的賞識,被封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三年以後,楊素跟隨北周皇帝討伐北齊,因功被封為子,後又進封為縣公。
  • 神評:隋朝開隋九老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幾個?
    他們是大隋朝開國的九位功臣。小說廣泛吸取民間傳說而加以敷演,不拘泥於史實,具有鮮明的民間文學色彩。9 楊素楊素(544—606.8.31),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弘農楊氏之後,隋朝名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
  • 隋朝第一功臣卻飽受兩任皇帝厭惡,皇帝最不能容忍什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提起短命的隋朝,最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應該就是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獨孤皇后以及隋末的一眾英雄好漢。這些人在短暫的隋朝發光發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隋朝前期,是隋朝開國功臣,是開皇盛世的助推手,是隋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他就是隋朝首任丞相高熲。
  • 開隋九老是哪九個?隋朝開國功臣的結局都是什麼?
    開隋九老出自於《大隋唐》全書中的《九老興隋》,《興唐傳》和眾多評書中亦有流傳。開隋九老就是指隋朝開國的九大功臣,這與《興唐傳》裡的四猛十三傑如出一轍,其中有真實歷史人物,也有杜撰的人物,他們的結局都不是太好。伍建章小說裡的伍建章屬於大隋開國第一功臣,當山窪一戰中,連挑南陳十幾名上將,槍法冠絕天下,楊林、羅藝都是他的拜把子兄弟,開國因功獲封忠孝王。
  • 狡兔死走狗烹古代王朝開國功臣能都幾個善終的?
    古代王朝更替似乎是歷史的必然性,細數歷代開國皇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似乎是個亙古不變的選擇。然而也並不是所有開國皇帝都會誅殺功臣的(皇帝誅殺功臣的大多數原因都是功高蓋主不好掌控)縱觀古代也只有那麼幾個「另類」的皇朝!第一個祖龍皇朝秦朝秦朝是我國古代第一個中央高度集權的皇朝,也是我國第一個大統一王朝。
  • 歷史的輪迴:幾乎每個強盛的王朝,都有一個短命王朝做墊背
    西漢王朝經歷了兩百一十年的風雨,而它之前的大秦帝國卻只存在了十五年,歷經二世而亡;王莽的新朝也僅僅存活了十五年,緊隨其後的東漢卻有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大隋只存在了三十八年,就被跨越了整整二百八十九年的盛唐所取代;五代十國總共也就五十三年,其中後周只佔了其中十年,再其後的大宋卻是持續了三百一十九年;哪怕是強如將版圖開拓到歐洲的大元帝國,其九十八年的壽命也遠不及之後兩百七十六年的明朝。
  • 楊素做為隋朝開國功臣,他兒子起兵反隋!跟他有沒有直接關係?
    眾所周知,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也是隋煬帝能登上皇帝寶座的重要謀臣,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楊玄感在隋朝末年卻起兵反叛隋煬帝,若不是戰略錯誤,甚至很可能會推翻隋朝。那麼,楊素之子為什麼要叛隋,這與楊素有沒有關係呢?楊玄感(3~613),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各個功勳卓著,為何長孫無忌能排名首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既有文臣亦有武將,而位居其首的,便是後來官居宰相的長孫無忌。那麼,長孫無忌是如何在眾多功臣之中脫穎而出的呢?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在山西晉陽起兵,一路上戰無不勝勢如破竹。在攻入長安之後,李淵建立了唐朝,定都於長安。從這個時候起,長孫無忌作為重要的輔臣之一,開始為秦王李世民出謀劃策,開啟了一段廣為人傳的君臣佳話。
  • 一位風水先生改變了隋朝的國運,成了大唐王朝的奠基人
    然而,在《資治通鑑》中,有另一句話,作者認為大唐之所以建立,是因為有一位名叫蕭吉的風水先生。在南北朝、隋朝時期,蕭吉是陰陽家、算術家、醫家。南蘭陵人,齊梁宗室出身,其祖父是梁武帝蕭衍的弟弟,也是長沙宣武王蕭懿。梁元帝承聖三年投北,西魏陷落江陵,歸魏為儀同。北周亡隋立,進上儀同,以官為太常少卿,訂定古今陰陽書。學識淵博,尤精陰陽算術。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結局(下):大多病逝,兩人被殺,長孫無忌最慘
    貞觀十三年,追封為郯國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程咬金,又叫程知節,民間盛傳的混世魔王、福將。年少武力過人,驍勇善戰,善使馬槊。先投瓦崗,後降王世充,最後降唐。此後追隨李世民,先後殺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戰功赫赫,被封為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後升任太子右衛率、右武衛大將軍,此後一路升遷,貞觀十一年,改封盧國公,後列凌煙閣第十九位。顯慶元年,大敗西突厥。
  • 李淵和隋煬帝是表親,他的家族背景是怎樣,後來又為何起兵反隋?
    別看名字有點磕磣,大野虎人可不磕磣,他之後又因與李弼等人輔佐北周取代西魏有功,一起被封為赫赫有名的「八柱國」。大野虎死後,周閔帝追封為唐國公,也就是後來大唐王朝國號的由來。李淵父親再到李淵都一直襲封唐國公的名位,李淵的母親姓獨孤氏,跟隋文帝的老婆獨孤皇后是親姐妹,因此隋文帝對這個外甥一直也不錯。隋文帝權傾周朝之時,就把大野淵的姓氏給改回來了,仍姓李。
  • 憑什麼能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佔據第九位
    前言:為了紀念那些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或臣子,李世民設立了凌煙閣,其中陳列了二十四位功臣,文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房玄齡等人,武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隨便提起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但是在這其中,有一位名叫蕭瑀的人,名氣似乎不如其他人那麼大,但是他的位置竟然排在了第九名,僅次於軍神李靖,那麼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 隋煬帝被「妖魔化」千年,到底得罪誰
    隋煬帝楊廣的年號是「大業」,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業盛世」,中國第一次實現了「萬國來朝」,是什麼原因讓大業盛世斷崖式下滑並突然死亡?盛世之君怎麼成了亡國之君,並被釘在恥辱柱上「妖魔化千年」?楊廣的悲慘結局,只因為他得罪了這些人。楊廣:誰來給朕一個公道?大業的盛與衰楊廣接手的,是一個無比富裕強盛的大隋。他的父親楊堅苦心經營二十年,且為大業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 一千年前的一封國書,差點讓隋煬帝踏平日本!
    因此,從文獻史料記載的情況來分析,日本自周朝到南北朝時代,始終以中國的藩屬國見諸於中日兩國的邦交史上,倭國國王同時兼帶中原王朝冊封的大將軍等身份,以古代天朝上國的認知和羈縻政策的角度來審視,日本無疑是中原王朝的番邦屬國,中原王朝對日本有著無可辨駁的霸主地位,然而這種情況到了隋朝很快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