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山水詩,卻似一幅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

2020-11-29 愛上唐詩宋詞

杜甫,我國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安史之亂給唐朝以沉重打擊,戰亂後國家滿目瘡痍,破敗不堪,人民過著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生活,苦不堪言。杜甫的《白帝》一詩,就表現了這種破敗凋敝、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注】

①這首詩寫於大曆元年(766年),杜甫時在夔州。

②誅求:徵求,徵收。

在白帝城中,遮天烏雲湧出了城門,在白帝城下,瓢潑大雨象打翻了的水盆。峽江急流的吼聲象雷霆在轟擊,翠樹蒼藤籠罩的煙霧使日月為之發昏。戰馬不如歸耕的牧馬閒逸,戰亂使原有千戶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為哀痛的是因戰亂失去丈夫的婦女們還被賦斂盤剝得精光淨盡,聽罷,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聲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首聯照應題目,寫白帝城雲雨翻騰的景象:雲氣從城門湧出,大雨傾盆而下。

B.頷聯對句工巧,寫出黑雲壓城大雨將至的昏暗沉寂氣氛,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C.詩歌前兩聯以風雨起興,為後兩聯展現悽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社會面貌做鋪墊。

D.尾聯以孤苦無依的寡婦被搜刮盡淨、哀愁慟哭的悲劇形象,控訴黑暗的社會現實。

E.全詩意象密集,語言含蓄蘊藉,以暴風驟雨喻動蕩時局,更給人驚心動魄之感。

2.頸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1.BE(B項寫「大雨將至的昏暗沉寂氣氛」錯,首聯「雨翻盆」寫大雨已至,「雷霆鬥」也非「沉寂」;E項「語言含蓄蘊藉」錯,詩歌后兩句表達情感已經非常明顯直露。)

2.表達了對國家動蕩,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沉鬱的憂思:對安寧的渴望,對戰爭的厭惡,對亂世百姓的同情;詩的頸聯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戎馬」和「歸馬」對比,以「歸馬」的安逸,反襯「戎馬」的勞累、緊張,突出了戰亂對百姓生活的侵擾;往昔「千家」和戰亂後僅餘「百家」對比,揭示了戰亂造成的生靈塗炭、十室九空的惡果。詩句對比鮮明,感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白帝》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前四句寫白帝城之景,這是三峽特有之景。後四句抒情。寫雨後感受。詩人借著白帝城一天陰森慘澹的雷雨景象,有力地反映了在橫徵暴斂、兵禍連結的戰亂時代人民的那種悲傷苦痛的生活情緒,而且充滿著鬱憤不平之氣。詩人寫景,於景中見情,他寫的是三峽之景,抒發的是憂國憂民之情,這就是杜甫山水詩的難能可貴之處。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所謂山水詩,就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經典的山水詩往往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即用畫筆把山水風景中精深微妙的蘊涵點染出來,使讀者能夠獲得最直接的審美感受。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而「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承載著古人悠悠不盡的情思。那白居易這首《暮江吟》寄寓了他的哪種情感呢?
  • 杜甫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到長安,眼前滿目瘡痍,寫下一首傷感的詩
    杜甫身上的那種家國情懷,可以說是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也正是他那種高尚的品德,以及對於國家和底層普通民眾關懷,使得他成為了唐朝最偉大的詩人,還被後世稱為「詩聖」,這一個「聖」字可謂是極其難得,只有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獲得「聖人」的稱號,顯然杜甫無論是才學,還是他身上高尚的品德
  • 既悲涼,又豪放,醉酒後的杜甫寫下一首詩,讓人心疼,更讓人欽佩
    滿腹才學,卻始終得不到重用,悲憤的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其中的一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成為千古名句,但後面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則是這位「讀書破萬卷」的偉大詩人,最無奈的控訴。
  • 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意境大開大闔,震驚了整個郊野
    杜甫一生艱難坎坷,他既有詩膽豪情,又心繫天下蒼生。年輕時他遊學天下,絲毫不把功名利祿放在眼裡。每次讀到那些千吟不衰的詩句,都能感到詩聖脈搏的激烈跳動。下面就分享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意境大開大闔,震驚了整個郊野。白帝唐代:杜甫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
  • 杜甫早期的一首詩,豪情萬丈氣勢磅礴,盡顯少年志氣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比較早期的一首詩。我們大家都知道,「詩仙」李白的作品多屬於浪漫主義詩風,特點狂放不羈;而「詩聖」杜甫則屬於批判現實主義,大多敘述家國之念,憂國之嘆,風格整體來說比較沉鬱。但其實詩人詩風的形成必然與其生活經歷、社會環境有著重要的關係。杜甫早期的風格也曾是意氣風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盡顯少年志氣的豪情之作。
  • 杜甫都飢腸轆轆了,還在寫詩替李白擔憂,關係竟然那麼好
    在秦州期間,杜甫寫了一首《佳人》,大概根據當時實有其人來寫的: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待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鬢,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翠竹。
  • 西川:杜甫形象的當代認知
    進入杜甫西南漂泊的時期,就進入了杜甫晚年的形象。杜甫晚年的形象,可以分為精神形象、肉體形象兩方面。 首先是精神形象。杜甫晚年很潦倒,儘管他得到了高適、嚴武等人的幫助。他會毫不猶豫地請求高適的幫助。杜甫48歲時寫有一首詩,《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管高適要吃的:「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
  • 抖音就算感情化為灰燼就算緣分滿目瘡痍是什麼歌《灰燼》歌詞
    抖音就算感情化為灰燼就算緣分滿目瘡痍是什麼歌《灰燼》歌詞時間:2018-05-30 23: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就算感情化為灰燼就算緣分滿目瘡痍是什麼歌《灰燼》歌詞 抖音上最近很火的一首歌,世界突然變得冷清你的影子忽遠忽近下面一起來聽聽這首歌的原創歌曲BGM試聽!
  • 杜甫一首「罵人詩」,短短4句話,不帶一個髒字,後兩句你經常用
    就像我們現在說的,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我們的詩聖寫過的一首詩。杜甫的一首諷刺力作,罵人於無形之中,以至於讓很多人都以為是誇人的,就是這首《贈花卿》。《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曾被多次選入中學課本,相信大家都在學生時代背誦過。
  • 「詩聖」杜甫有兩首旅途詩,一首寫自己,一首寫親情,都是經典。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在唐代宗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765年的時候,杜甫在成都依靠多年的好朋友病逝了,於是他只好攜帶家帶眷乘船離開成都。這個時候的杜甫已經是疾病纏身,風燭殘年了。在這一趟旅程中,他這一輩子的漂泊、孤苦無依,全都在這時候覆上心頭,於是他寫下了這首《旅夜書懷》。作品裡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跟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44歲杜甫被俘虜,含淚望長安城,寫下一首大作,成國破山河之經典
    安史叛軍押送的眾多俘虜之中,有一44歲男子的身影格外熟悉:詩聖杜甫。杜甫原本不必淪落至此,他早就聽說了這場叛亂,安撫好一家老少早早出門躲避戰亂,而自己卻逆流而上要去支援朝廷,還未來得及施展抱負,就不幸被俘。因為自己官職地位,叛軍甚至竟不把他放在眼裡,並未嚴格囚禁。春日載陽,長安城內的萬物應時復甦,但物是人非。此時的杜甫悲憤交加,揮毫寫下一首大作:《春望》。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七言律詩,第二聯妙絕古今
    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甚至都可以不用加「之一」二字,他的七言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在他的詩中,可以享受到無比精妙的練字用詞、篇章結構、對仗格律的藝術。今天,小樓推薦杜甫一首非常經典的七言律詩《登樓》,並重點賞析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動古今」。
  • 杜甫的《哀江頭》,一首悲愴交響曲,見證了唐王朝走向衰落
    但杜甫在路上被安祿山的叛軍俘獲。此時的杜甫正四十五歲。被俘後,杜甫沒有投降,也沒有認命。如《新唐書·杜甫傳》所說「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汙。」叛軍將杜甫押解至長安,當然,因為杜甫並無官職,杜甫並沒有被叛軍下獄,而僅僅將杜甫作為充實京城的賤民。淪陷的長安已經全無昔日的繁華。
  • 杜甫一首詩,捧紅八個唐朝酒鬼,李白鬥酒詩百篇,卻只能排到第六
    杜甫的詩,內容大多憂國憂民,風格大多沉鬱頓挫,故有「詩史」之稱。但是,杜甫雖為現實主義詩人,卻仍有狂放不羈的一面,也曾寫過豪氣萬丈的詩篇,他的名作《飲中八仙歌》便是其中的典型。 (醉八仙)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凝練的語言,速寫的筆法,分別描繪了「酒中八仙人」的醉態,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酒仙群像,生動再現了盛唐文人嗜酒如命
  • 杜甫與朋友久別重逢,酒足飯飽寫下一首詩,中年人讀後不禁落淚
    李白和杜甫兩位頂級詩人,猶如兩個武林高手,他們以筆為劍,在詩壇上佔據無人能夠撼動的地位。年輕時喜歡李白的詩歌,那種飄逸灑脫的情懷,總能讓人熱血澎湃,恨不得站在瀑布之上,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隨著歲月流逝,社會閱歷也逐漸豐富,經歷酸甜苦辣之後,仔細品讀杜甫的作品,會覺得越來越有味道,他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不愧為備受追捧的「詩聖」。
  • 毛澤東詩詞中的秋-中新網
    在詩句中每一觸及節令之秋,詩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隱喻人生之秋,透著一種蒼涼之感。唐代劉禹錫獨闢蹊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開闢了昂揚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寫秋景,繼承了他的這種曠達情懷。尤其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寫秋景可謂氣勢磅礴,胸襟開闊,意象萬千。
  • 辛棄疾也「花心」:一首《憶李白》,道出他對李白和杜甫的感情
    雖說這是民間戲言,但是辛棄疾借用這兩句,其實是表達了自己對於李白和杜甫懷念與崇敬。畢竟,能把偶像的詩詞寫在自己的作品裡,這大概也是追星的最高境界了吧! 後後半句「卻趁汨羅江上狂」,則是借用了杜甫的「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這難道僅僅只是想要說明杜甫在追憶李白麼?其實不然,辛棄疾是在借詩言情:我辛棄疾和杜甫一樣呀!都對李白有著不俗的感情!
  • 憑什麼奠定了杜甫詩聖的地位?
    所以,他無法像李白、王維那樣,看到現實滿目瘡痍而有其它的精神慰藉。他是受儒家思想培養長大的,儒家思想教育他,要以天下為己任,要幫助國君成為聖君。他對朝廷忠貞不渝,哪怕皇帝不喜歡他,他也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左拾遺,甭管皇帝喜不喜歡聽,反正他都要盡臣的本分。
  •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巧妙地拆開了「愁」字,您知道是哪兩首嗎
    把「愁」字拆成「秋心」的,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詠菊》,其頸聯寫道「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另外還有清代詩人龔自珍《秋心三首,其一》中的「秋心如海復如潮,似有秋魂不可招」,秋心即是愁,一片蕭殺,滿目悽涼。除了以上兩句之外,在唐詩宋詞裡亦有巧妙地拆解「愁」字的,一首是唐詩,一首是宋詞,這兩首詩詞雖然不被大眾所熟知,但是也非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