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票擬,為嘉靖籌款修宮殿,海瑞前往順天府賑災:24大明王朝

2021-01-13 貝蓓影視

海瑞在「六必居」提字的事情京城人人皆知,嘉靖帝命裕王抄寫刻匾,錢糧胡同已被錦衣衛的人暗中守著。就在這時李時珍趕來看望海瑞,正好撞上海瑞在家中親自弄煤,見了海母,李時珍才知道海瑞在興國時,興國一個縣都缺水,大戶霸住了上面的水源,百姓的秧都插不下去,海瑞最終替百姓們爭到了水,但是自己的女兒卻掉到門口的河裡淹si了。海妻看到女兒的shi首當時就昏死了過去,動了胎氣,肚子裡的胎兒也沒了。

古人之交,貴在對方身處逆境時能終日相陪毫無倦意。於是李時珍給海妻診了脈,開了藥方,又親自去給她買了藥回來,讓海瑞熬上,然後陪著海母海瑞敘談起來。

另一邊志得意滿的陳洪,為了立威他抓住齊大柱的手下為了照顧海瑞家,給海母買東西的藉口,把包括朱七和齊大柱在內的三個人打的x肉模糊,短短幾天內,京城裡風雲突變,裕王把自己圈禁在府裡閉門謝客,呂芳遠走南京不問是非,而司禮監的大權最終也落在了心狠手辣的陳洪手上,又到了新年預算批紅的日子,經過這一番敲打的內閣終於妥協了。吏部京裡京外的百官欠俸,兵部南邊北邊的戰事軍需,還有遭災和徵稅過重省份返還百姓賦稅的奏呈都批了紅,唯獨嘉靖帝修殿的票擬還有撥給宮裡用款的票擬沒有批紅,顯然嘉靖帝嫌少了。內閣重新擬票,從吏部又擠出一部分銀子。趙貞吉為徐階所薦從浙江巡撫任上升調戶部尚書,表示戶部也可撥出款項給工部為嘉靖帝修建宮殿和道觀。趙貞吉直言受災的省份和徵稅過重的省份必須安撫,該撥的qian一文不少都要撥足。但歷來天之道是損有餘補不足,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也有富庶的省份。戶部已經給南直隸,浙江還有胡廣行文,叫他們從各自的藩庫裡拿出一些餘款,或從各自的官倉裡撥出一些餘糧,來接濟受災和徵稅過重的省份,此舉深得帝心,而作為回報,嘉靖當即拔擢了趙貞吉入閣,在浙江如履薄冰的趙貞吉終於得償所願,位列臺閣了。而這時,被稱為內相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黯然地帶著裝瘋的楊金水一起永遠的de離開了京城(情景)。

一轉眼又是一個臘月,似乎在大明王朝的臘月總是會有大事發生,當然今年也不例外。戶部積欠官員的俸祿從年初就一直拖著,五月抄了嚴黨幾個大tan的家,原指望能把上半年的欠俸補發了,但沒料到工部為了趕著給皇上萬壽宮永壽宮朝天觀和玄都觀竣工,那欠俸便只補發了不到一半。七月後一十三省多次遭災,秋收無收,漕銀漕糧又不能按數上繳戶部,欠上加欠,到了年底,京裡眾多官員的欠俸已經多達全年俸祿的一半以上。這個年過不過得去,就全指著廣盈庫那幾道大門打開了。

海瑞的官職是雲南清吏司戶部主事,其實這是一個閒職,平時沒什麼事,但部裡有大事就會讓主事來主辦,而他今天的任務就是在戶部廣盈庫給在京的官員發祿米,但是國庫空虛如此,今天清了倉底,每個人也只能發兩鬥米,兩升胡椒,十吊銅錢過年,而在這些人裡,尤其以海瑞這道艙門最為棘手,因為這道門都是國子監,督察院,翰林院的清流,他們的官職最為清貧,又都是些最難纏的讀書人了,可見趙貞吉讓海瑞來對付這些清官可真是煞費苦心啊。但是這些人根本就不認識海瑞,當他們知道只發這點東西的時候立刻就炸開了鍋,說話間就要打海瑞,甚至有人提出要到西苑示威。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海瑞的日子更加的清苦,海妻懷孕不到三個月,本來海瑞還有一件大事要做,但是為了她們不得不暫時擱下,好在海母有河南人祖傳的織布手藝,趕在年前就織好了一匹上好的棉布,海瑞便拿著布到街上販賣,最後換得了十五吊銅錢。可剛剛買了米想回家照顧母親和妻子的海瑞又突然接到了戶部的差事,順天府大興苑平兩個縣遭災,倒臥了好多百姓,海瑞只得立刻前往賑災。那麼接下來奔赴順天府的海瑞在那裡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了解後續請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跟著想嘉靖之所想的趙貞吉,學習如何「討好」領導
    而在《大明王朝1566》中,趙貞吉的做法無疑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無論是事前的籌劃與準備,還是面對嘉靖時所展現出的超高的匯報「藝術」,以及伴隨全程的謙恭、謹慎態度與說辭,絕對堪稱「教科書」級別,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復盤與品味。
  • 大明王朝:呂芳為何能夜訪嚴嵩和徐階議事?嘉靖:他不僅是個宦官
    引言《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劇以嚴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餘年,大明國庫空虛,東南頻遭倭寇侵擾為背景,講述了以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等裕王派「清流」和嚴嵩黨羽鬥爭的故事。觀眾們一定注意到了這部劇中的一位特殊人物——呂芳,呂芳是嘉靖帝的貼身太監,雖然他不在朝為官,但是在嚴嵩父子和裕王派的鬥爭中,卻處處都有他的影子。
  • 大明王朝:嘉靖為何會對徐階說,如果嚴嵩在就不會問這麼細?
    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這樣一個極為經典的場景。嘉靖皇帝準備將戶部尚書趙貞吉提拔進內閣,可他並沒有直接下旨任命,而是用「三光日月星」的「絕對」典故,將自己的想法含沙射影式的表達了出來。作為內閣首輔大臣的徐階當即明白了嘉靖的意思,只不過徐階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向嘉靖進行了確認:「啟奏聖上,臣愚鈍,請問聖上,是不是在內閣添上一個貞字?
  • 張居正棄用海瑞,說明一種用人智慧,叫「好人未必能做好事」
    張居正與海瑞是同時期的歷史名臣,他們為萬曆皇帝撐起一片「萬曆中興」。奇怪的是, 海瑞是萬曆皇帝的能臣幹將,張居正是大明王朝的首輔,二人卻「老死不相往來」,張居正始終拒絕重用海瑞 ,這是為何。不妨先從「酷吏」與「循吏」說起。
  • 大明王朝:全劇最精彩一段戲,嘉靖審問瘋太監,楊金水磕頭如搗蒜
    看歷史大劇品百味人生,今天我們來說說大明王朝最精彩的一段戲。嘉靖和楊金水的風言風語,嘉慶在一天之內。收到了三樣大禮,第一樣是胡宗憲的第八次台州大捷。第二樣是海瑞重審的供詞,第三樣是押送到京發瘋的楊金稅。第一樣大禮台州大捷的話問完了。
  • 無奈之下,嘉靖將呂芳逐出京城,呂芳寄希望於馮保:23大明王朝
    海瑞在六必居的一番舉動立刻就被監視的太監報到了陳洪那裡,這可急壞了來接海瑞的齊大柱,因為裕王妃獻上的血經,他因禍得福,被嘉靖帝冊封為錦衣衛的十三太保,並拜了朱七為師,他知道了海瑞最近要來京城的消息,特地來見他,但是海瑞卻對他異常的冷淡,齊大柱知道海瑞闖了大禍,立刻回到鎮撫司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朱七
  • 大明王朝15:呂芳會見嚴嵩、徐階,嘉靖帝起疑,發配呂芳做監工
    ,他覺得嚴嵩和徐階的黨爭已經真正的威脅到了自己和嘉靖帝,所以他決定一面急遞趙貞吉,責問他將這樣的供詞呈上來是何誠心,另一面則要親自去會一會內閣的兩個外相,他帶了一壇嘉靖元年的陳年花雕,他給嚴嵩倒了滿杯,給自己和徐階各倒了半杯,又拿出了海瑞審出的供詞,嚴嵩看後當即表態,如果真如鄭泌昌,何茂才所言,是嚴世藩他們叫浙江毀堤淹田,還敢通倭,就應該滿門抄斬。
  • 為什麼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它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 《大明王朝1566》宦官成為贏家,閣老鬥嚴嵩,到後來永遠忠於大明
    現在的國產劇,演的是真的好,這幾天被一部《大明王朝1566》刷新了新的自己對國產劇的偏見,就是這一部精彩的國產劇,竟然被冷藏了10年,十年前大明王朝,這部國產劇,曾經在電視臺,播放過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下架,這一冷藏就是10年,這部國產劇一上映,就在豆瓣的評分,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9.5
  • 權力的遊戲——嘉靖皇帝修墳史
    身為三朝老臣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當機立斷,提出"兄終弟及"的說辭。因為武宗也是獨子,所以只好從藩王中選出了武宗的堂弟繼位。這時剛滿十四歲的朱厚熜剛剛繼承興獻王位兩年,卻被突然告知,他將會成為大明天子,也就是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嘉靖皇帝。這個還是半大孩子的年輕人在當時一定沒有想到,處在權力風暴中心的他,竟然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陵墓設計師。
  • 大明王朝的5位太監,他被稱作老祖宗,他裝瘋3年,個個不簡單!
    《大明王朝1566》這部歷史劇,可以說給太監進行了正名。明朝的太監,其實都是具有很高素質、文化涵養和察言觀色的本領,不僅只是生活秘書,也是工作秘書,相對來說是最忠誠的。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有幾個太監當政或影響朝野的例子。
  • 盤點大明的最傑出的內閣首輔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有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從1368年大明建立到1644年大明滅亡。整個王朝近300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共更替16帝王。這一時期經濟也文化都空前繁榮、名家輩出。如張居正、王陽明、于謙、戚繼光等人。同時更替95次內閣首輔大臣。其中出現了不少名垂青史的首輔大臣。他們居功至偉。
  • 明朝內閣首輔為何不是丞相?他們之間差了一個太監
    於是,胡惟庸就成了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名丞相。朱元璋是一個很勤奮的皇帝,稱得上是「夙夜在公,宵衣旰食」。他一個人,就可以將中書省所有的活兒幹完。但是,明朝只有一個朱元璋。隨著國家事務的日益繁重,接下來的皇帝就感到力不從心了。鑑於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告誡子孫,永遠不允許設立丞相,那麼就只能採取變通的方式。內閣首輔就應運而生。那是明成祖朱棣當政時期的事情了。
  • 歷史上自負多疑敏感的嘉靖皇帝,讓《大明王朝1566》演活了
    《大明王朝1566》是歷史劇裡面難得的好劇,他和《走向共和》一起被評為歷史劇裡的兩大神劇,裡面一群老戲骨的各種飆戲滿足了我們對於明朝嘉靖時期歷史事件的所有想像,把一段精彩的歷史重新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尤其是陳寶國飾演的嘉靖帝,給人一種神秘易怒又深不可測的感覺,尤其是那種氣定神閒又牢牢把握局勢的感覺,完全讓陳寶國把嘉靖帝這個人給演活了。
  • 明朝276年十大優秀內閣首輔
    但是明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強勢,到了仁宣朝,內閣權力迅速增大,漸漸已經有了差不多宰相的權力,而隨著時間推移,明代文官集團愈發強勢起來,到了嘉靖後期,內閣權力已經遠遠超過歷代宰相所掌握的權力,在某些特定時間,甚至成了國家的實際掌控機構。
  • 《大明王朝1566》影評
    一部大明1566 初看不知劇中意 再看亦非劇中人 恍惚中看到了> 沈一石借官糧、賑災民、待芸娘 嚴嵩迎聖意、精用人、改六心 海瑞阻改稻、諫皇上、入昭獄 嘉靖為君父、秉無為、悔半生 起伏動蕩,抄嚴黨大快人心,抓海瑞為之揪心、殺與不殺又奈何,最終你被赦,家人已逝,君父已亡,好一句皇上聖明,說的都對
  • 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
    可海瑞見到嘉靖仍然沒有改變,就決定繼續上書,大家都勸他不要上書,可他還是做了。然而,海瑞卻不像其他大臣那樣,遭到嘉靖帝重處,僅僅是被關了一段時間。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呢?有的人認為,海瑞是出了名的直臣,如果嘉靖處死他的話,對他的名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他不敢這樣做。雖說此話也有一定道理,但嘉靖對其從輕發落,很明顯不是這樣考慮的,怎麼說呢?
  • 萬曆十五年看似平靜,其實是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大明朝可圈可點的事件也就是:這一年大明王朝的神宗萬曆皇帝不上朝理政了!而且這一不朝,一下子延續了二十多年。    1587年,大明首輔張居正已經去世五年了,由張居正倡導的「一條鞭法」改革基本結束,而對於他本人的清算也算是到頭了。
  • 《大明王朝》中,是什麼力量推動齊大柱身份一再變化?
    國產神劇《大明王朝1566》中,身份變換最多的角色是誰?是齊大柱,有十一次變化之多。那麼,是什麼力量在推動他身份的變化?就劇論劇,竹林君帶您圍觀齊大柱。一,桑農「倭寇」嚴黨陰謀實施「毀堤淹田」,意圖淹掉浙江九個縣,毀掉百姓的稻田,圖謀兼併土地,以改稻為桑,打著朝廷的旗號,掠奪百姓財富。胡宗憲、譚綸等率官兵救災,洩洪分流,救下七個半縣,卻淹了齊大柱所在的淳安縣。正所謂:方從牢獄出,又陷大災難。引出來:胡宗憲追查毀堤,馬寧遠等四人伏誅,高翰文以改兼賑,海瑞王、用汲奔赴浙江,新的鬥爭悄然展開。
  • 海瑞一生為官剛直清廉,為何張居正不願意重用他?原因只有八個字
    有讀者留言:張居正和海瑞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有過交往。可為何身以帝師身份成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就是不重用海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位讀者的問題可以這樣來問,「為何張居正和海瑞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