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鼓上蚤」,日軍眼皮底下偷了11天軍火,居然沒被發現

2020-12-06 騰訊網

喜歡中國古典文學的朋友,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裡,有一個身輕如燕、溜門撬鎖如入無人之境的「梁上豪傑」——鼓上蚤時遷。時遷是水滸好漢中最特立獨行的一人,也是人們很喜歡的一個傳奇人物。他每每擔任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卻能逢兇化吉、手到擒來。他最具傳奇色彩的故事是「時遷盜甲」,在金槍將徐寧一家幾口人的頭頂上,他能把徐寧視若心肝的一件祖傳寶鎧從容偷出,功夫端的了得。

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其實在抗日戰爭中,也發生過一次,而且遠比時遷還要神奇:時遷只不過趁徐家熟睡時偷了一件鎧甲,不過小蟊賊的本事。而八路軍中這位「鼓上蚤」,卻帶著許多戰士和百姓,趕著驢車在日軍眼皮底下,一連偷了日軍11天軍火,居然一直沒被日軍發覺,這就實在太神奇了!

這個八路軍「鼓上蚤」,就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當時,甘祖昌任八路軍第120師359旅後勤部長,專門負責部隊的糧餉武器裝備的籌措供應。

眾所周知,八路軍的物資和裝備供應非常艱難匱乏,蔣氏當局根本不提供,絕大多數武器彈藥八路軍自身又無法生產,只能靠戰場繳獲,而要從日軍手中繳獲武器彈藥非常困難,往往需要付出慘重代價,所以八路軍的武器彈藥常常有槍無彈,甚至好幾個人共用一支槍。

這一點,在老電影中有生動的描述,八路軍官兵一人只能配5發子彈,為迷惑日軍,戰士的子彈袋裡只好裝填一些玉米杆充數。

打仗沒有子彈,這樣的仗怎麼可能打得好、打得痛快?作為後勤部長,甘祖昌整天愁眉不展,做夢都是想辦法為戰士們籌措充足的彈藥。

一天,甘祖昌意外打聽到一則消息:閻錫山位於山西平原鎮有一座軍火庫,日軍進攻閻錫山部隊時,軍火庫落入了日軍手中。這個軍火庫在日軍和蔣軍精銳部隊看來不算什麼,裡面也只有30萬發子彈,300箱炸彈,500箱雷管和1000發迫擊炮彈。可對於連5發子彈都是用打過的廢彈殼重新再裝藥裝彈頭的八路軍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橫財」!是可以大大緩解壓力的。

甘祖昌得知消息後,幾次化裝到現場偵察地形。看了幾天,甘祖昌有了主意,派幾個手巧的戰士利用夜色掩護,在軍火庫圍牆上掏出一個洞。

第一天人少,就偷出十幾箱彈藥。第二天,甘祖昌帶領更多人前來偷軍火,這次帶了很多人,還有不少百姓,甚至還趕著驢車來(知不知道怎樣防止驢子叫)。

這一次,一下子偷出不少武器,甘祖昌每一次取走部分軍火,都安排戰士把磚頭堵回原位。所以天一亮,日軍不仔細看,並不會發覺。就這樣,甘祖昌一連偷了11天,幾乎把軍火庫搬空了,日軍才發覺。日軍指揮官氣得讓看守軍火庫的日軍站成一排,每一個日軍都是一頓結結實實「左右開弓」的大嘴巴。

讀者可能覺得奇怪,日軍怎麼會如此大意?其實,主要還是日軍太不把這些軍火當回事。首先在驕狂的日軍眼中,庫中這些閻錫山的武器太「土」,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用,但又不能拋棄或者銷毀。

日軍對抗日軍民的武器裝備,一貫的輕視

【這些武器大多是「萬國牌」,雜七雜八,彈藥配給和日常養護有許多不便,所以日軍從上到下都不會去用,但又不能拋棄不管。這種心態,讓他們看管時愈加漫不經心】

其實日軍高層知道,戰局隨時可能惡化,這些一時用不上的繳獲武器,有可能用得上,所以作為戰略儲備物資還是有必要的。但是,擔任守衛的日軍就理解不了那麼多,把這些武器彈藥當作可有可無的東西,根本不用心看護。鬆懈之下,就給了甘祖昌機會。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的梁上行,輕功了得,人稱鼓上蚤時遷
    ,那就是鼓上蚤時遷。從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影片《警察與小偷》到美國大片《偷天陷阱》,從馮小剛的《天下無賊》到電影新人賈樟柯的畢業作品《小武》都是以賊為主角的,這些賊片居然都成了吸引人眼球的佳作。但是在藝術作品中的賊常常成了可愛的形象。不過這樣的形象中有一個古老的、經典的、國人皆知的人物,那就是鼓上蚤時遷,本文開始時提到的那位。
  • 平型關大捷擊斃多少日軍?八路軍打掃戰場時傷亡慘重
    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第一次取得對敵作戰的勝利,但這場戰鬥擊斃了日軍多少人?一直存在著各方爭議,有媒體稱擊斃了上萬人,也有媒體稱只擊斃了不到10人。真相到底如何呢?這還得從這場戰役的過程開始說起。
  • 讀《水滸傳》,說被低估的「鼓上蚤」特種兵
    「鼓上蚤」一共在《水滸傳》中出現11次。排名10585。「鼓上蚤」的意思是:時遷外號,職業「小偷」,梁山英雄第一百零七位,地煞星中的地賊星,著名故事「時遷盜甲」。「高唐州」一共在《水滸傳》中出現42次。排名1948。「高唐州」的解釋是,高唐州為元朝所置,北宋時只有高唐縣,屬河北東路博州,今聊城市高唐縣。
  • 奇聞農民魯智深含淚祝福農民鼓上蚤,錢沒了能賺,心寒了咋辦?
    農民魯智深說道:「這段時間為啥停更二哥(農民鼓上蚤)的視頻,二哥外出的時候偶遇一個大v,和二哥聊天得知二哥一個月掙多少錢,他給二哥聊呢!二哥給他說了(1350,後來據說漲到1500),他說感覺二哥這錢有點少。自從那二哥回來就有點小情緒,一直就不配合拍視頻了。」本君做為一個農民鼓上蚤的鐵粉是知道一個內情的,那是在夏天農民宋江還沒退出之前,農民鼓上蚤因為團隊分他的錢少就鬧過一次罷工。
  • 不是抗日神劇,八路軍步兵連血拼日軍,夥夫敲死日軍小隊長
    抗日戰爭中,因為中國軍隊缺少彈藥,而日軍又有拼刺刀的習慣,因此在中國戰場上出現了非常多拼刺刀的戰例。 全面抗戰初期,由於日軍的三八式步槍上刺刀後較長,而且其士兵體質及訓練好於我軍。因此在白刃戰中,除原西北軍部隊能佔一定優勢外,其餘的中國軍隊均比較吃虧。
  • 八路軍戰果:殲敵1700,日軍卻承認損失5000人,為何差距這麼大?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在敵後抗日戰場上,八路軍一仗擊斃200多日偽軍,還俘虜1500人,日軍戰報裡卻承認損失了5000名精兵。日軍怎麼突然轉性了,不僅沒有瞞報,反而誇大損失,難道是要學某些人吃空餉?接連幾天,八路軍也沒有動靜,似乎是真的放棄了這座縣城。日偽軍很是得意,認為此次行動取得了圓滿成功。29日,八路軍的老7團經過一夜的奔襲,突然出現在清豐城下,發起了進攻。老7團還動用了繳獲的兩門火炮,著實給日偽軍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 鼓上蚤時遷偷看到了什麼?「神偷」的名號不是白叫的
    水滸傳中,有一位好漢的才能是獨一無二的,那便是鼓上蚤時遷,說他是小偷?那可說錯了,人家是神偷,偷祝家莊的雞偷看楊雄媳婦出軌那是小菜一碟,能偷得孫立寶甲的可就只有時遷能辦到了,做到沒人能做到的事,就能稱為「神」。大家說對與不對呀。神偷時遷不止偷實物還偷名號,這怎麼說的呢?
  • 八路軍在敵後咋抗戰? 95歲神槍手講述「麻雀戰」
    山下布置移動耙子,模仿敵人進攻、隱蔽,阻擊手在山頭上射擊。  由於麻雀戰一擊即走不回頭,因此老人至今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殺死了多少日本鬼子。  八路軍如何攻堅? 土坦克炸日軍碉堡  「八路軍沒有重裝備,拔鬼子據點都是土辦法。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收拾鬼子據點,方法多著呢。」 李付勝說。
  • 八路軍抗戰消滅40萬日軍:真實可信,看看日本人怎麼說
    正面戰場主要是國軍與日軍進行的會戰,戰役規模堪稱宏大,動則幾十萬人在戰場上與日軍殊死拼殺。當然與正面戰場相比,八路軍為主導的敵後戰場就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甚至之前還有人在網上說,八路軍抗戰的成績是八年時間擊斃日軍851名。其實我們稍微動點腦子想想就知道這個說法肯定是不正確的。這個數字的來源要麼是杜撰的,要麼就是只統計了幾個戰役,而故意忽視除此之外成千上萬的其他戰鬥成績。
  •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之地賊星—鼓上蚤「時遷」詳解
    時遷在《水滸傳》中排名第一百零七位,人稱「鼓上蚤」。「鼓上蚤」是指鼓邊上固定鼓皮作用的銅釘,取其身小而善於鑽入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鼓上的一隻跳蚤,跳的高,輕功好。時遷本就長的賊眉鼠眼,再一看「鼓上蚤」這三個字的意思就能想像的到他是一個善於投機取巧的人。時遷是高唐州人士,現如今的河北。其實時遷入夥梁山是一個機緣巧合。
  • 鼓上蚤時遷的結局:協助林衝復仇成功,身份遭同行暴露
    鼓上蚤時遷原本是個竊賊,一身飛簷走壁的本領,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若不是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楊雄、石秀,恐怕這輩子也就是個無人問津的小賊。他與楊、石二人一同入夥梁山途中因偷雞被抓,最終導致祝家莊和扈家莊遭到血洗。梁山大聚義時,時遷排在倒數第二位,是四大走報機密步軍頭領之一。
  • 這才是真正的八路軍,跟抗戰神劇截然不同,圖9戰士跟日軍肉搏戰
    這些都是抗戰先烈們最大的不敬,看完本組照片後,大家會對抗戰時期的八路軍有著最直觀的認識。這組照片拍攝於1944年的延安,這裡的八路軍擁有最好的武器裝備。【八路軍在訓練】1937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成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其中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指揮。從此,八路軍逐漸成為一支廣為人知的軍隊,他們從苦難中走來,最終走向勝利。
  • 侵華日軍的首領岡村寧次,為何在日本投降後,沒上軍事法庭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的主要帶領者之一,多次對八路軍和敵後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燒殺擄掠,幹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情,犯下累累罪行。可是為什麼他明明被列為戰犯,卻還是可以躲過軍事法庭的審判呢?
  • 解析水滸(連載九九):鼓上蚤盜甲,梁上君子,身輕如燕
    將它裝在一個皮匣子裡,掛在自己臥室的屋梁上;如果能盜取這副寶甲,我就有辦法賺他上山!吳用一聽笑了:這下可用得上鼓上蚤時遷了!時遷也笑了:保證手到擒來!湯隆也笑了,他在宋江的耳邊低低地說了幾句;宋江也笑了:妙!
  • 他是八路軍115師代師長,蔣介石三次嘉獎115師,兩次因為他
    陳光對此戰也是極為用心,謹慎有加,戰役開始前,身為一旅之長的他居然帶著個參謀親自趕去靈丘城外,充當一名「哨兵」監視日軍的動態。 戰役打響前,第343旅在陳光旅長率領下到達喬溝,楊得志第685團埋伏於白崖臺,李天佑第686團隱伏在老爺廟。
  • 抗戰八路軍與日軍進行白刃戰時,為何刺刀不能太銳利?這關乎生命
    據記載,世界上最早的刺刀誕生於中國明朝時期(14世紀),主要安裝在長矛矛頭頭上,用於刺殺敵軍和戰馬。到了十六世紀中期,歐洲國家才逐漸出現獵槍上安裝利刃用於抓捕獵物。為了增強槍械的殺傷威力,後來慢慢的軍隊中也開始在槍械前端安裝刺刀,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當兩軍的子彈都打完的時候,刺刀無疑是白刃戰最威猛、最實用的殺傷武器。刺刀作為一款殺傷兇猛、造價低廉、製作簡單的冷兵器,被大量使用在戰場上是規模巨大的一戰、二戰時期,主要作為軍隊的輔助武器裝備。一般安裝在步槍、衝鋒鎗的前端使用,有少量的也裝置在輕機槍上。
  • 《狼牙英雄》11-20集
    喬繼山放話一定帶著井上的腦袋前來想見。說完離去。孔團長知道情況後,一再囑咐,喬繼山等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必要時調動警衛連,支援他們的行動,保證他們的安全!第十五集喬繼山等人埋伏在鬼子基地附近,等待龜田的到來,準備擒了龜田的頭送給八路當見面禮,沒成想計劃非但沒成功,反之被日軍的坦克炸的暈頭轉向,被逼到了破廟讓日軍給包圍了。
  • 抓11歲小學生做奴隸,日軍讓寫字:寫得好放你走,你猜寫的啥?
    20世紀的日本,在世界歷史上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在人類進入近代文明體系的時代裡,日本軍隊的道德水平和素養甚至還不如中世紀時代的軍隊。因此抗戰的本質,其實是文明對野蠻的抵抗,人對半獸人的戰爭。萬幸的是,這場戰爭,人類的文明戰勝了野蠻。而在這抗戰中,中國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 衛立煌不敵日寇向八路軍求援,楊勇只派了1個連,就打敗了800日寇
    1938年3月下旬,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率指揮機關東渡黃河,不料在大寧遭遇日軍。按照以往的作戰經驗,衛立煌並沒有把這支日軍放在眼裡,但是卻沒想到這支日軍打得很玩命,像瘋狗一樣不死不休。衛立煌最終敵不過日軍的兇猛攻勢,急忙向附近的八路軍115師請求支援。為何這支日軍如此玩命呢?
  • 岡村寧次大放厥詞,許世友桌子一拍,25公斤炸藥把日軍送上西天
    1942年11月,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收到了一則重要敵情:日軍華北司令官岡村寧次乘坐專機從北平來到煙臺,準備對膠東一帶實施大規模「掃蕩」作戰。 之所以要「掃蕩」膠東半島,是因為此地三面環海,一面連接冀魯平原,水陸交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