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日本,在世界歷史上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在人類進入近代文明體系的時代裡,日本軍隊的道德水平和素養甚至還不如中世紀時代的軍隊。因此抗戰的本質,其實是文明對野蠻的抵抗,人對半獸人的戰爭。萬幸的是,這場戰爭,人類的文明戰勝了野蠻。而在這抗戰中,中國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瘋狂的日軍
二戰時期的日本舉國瘋癲。不過,日本的軍部主事也知道:憑藉日本的資源潛力,想長期和各國維持戰爭,就得懂得掌握戰爭技巧。不過,日本人說的戰爭技巧,可不是研究指揮水平和藝術,而是搞生化武器。
比如說日軍進攻南昌那會兒,南昌的中方將士積極抵禦,日軍猛攻幾番都不曾攻破我方防線。日軍於是動用毒氣彈和細菌彈。在生化武器的打擊下,中方將士不得不撤離南昌。
日軍嘗到了生化武器的甜頭以後,開始把目光對準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對於日本來說,老蔣是好對付的,關鍵是八路軍和新四軍讓日本太頭疼。因此日本決定用細菌彈來對付八路軍。
這種泯滅人性的事兒,出現在20世紀的人類世界,日本絕對給人類文明抹黑了。
2、範太郎
於是在1943年的秋季,日軍在八路軍的魯西抗日根據地,投放了大量的細菌武器。事後統計,日軍的這一番生化大戰,導致根據地的軍民傷亡高達二十多萬。
日軍在出動細菌武器開路的同時,還附帶派遣常規部隊前往根據地燒殺搶掠。其中,有個叫菊池的日軍軍曹在根據地理抓了個十一歲的小學生當奴僕跟班,這孩子是軍曹在範縣抓的。因此軍曹給這孩子起了個外號,叫範太郎。
話說這個菊池軍曹在挾持走範太郎半年後,範太郎多次要求菊池放自己回家。這個菊池抓範太郎,其實當初也只是出於一種無聊和惡作劇心態,不過客觀來說,這個菊池要比其他鬼子強一丟丟。其他鬼子往往是把抓來的人利用完之後殺害。這個菊池倒並沒有。
因此範太郎要求菊池放自己回家以後,菊池想出了一個歪主意:那就是讓範太郎寫一寫在自己身邊這半年的感想。
當然菊池的意思很明白:讓範太郎多吹捧一番日軍對自己如何如何好,給自己吃好喝好之類的鬼話。菊池打算讓範太郎寫下這些以後,把這些內容交給日軍的宣傳部門,讓宣傳部門藉此來麻痺中國人的抵抗意志。
3、勇敢的範太郎
範太郎當然知道菊池的意思。不過,範太郎沒有照著菊池的想法去做,而是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打倒日本,八路軍萬歲。
這讓菊池很憤怒:這半年來我供你吃喝,對你沒打沒罵,你居然一點不念著我的好?菊池越想越來氣,臉色也越來越難看。
不過,菊池依舊選擇將範太郎遣返回了範縣家鄉。菊池之所以如此「善心」,事後有人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當時的魯西地區,細菌依舊在蔓延。範太郎一個孩子,身子骨還很弱,如果到了細菌蔓延的地區,多半也是活不長。因此,菊池選擇借刀殺人——這樣,一來可以顯得自己寬容大度,二來,也可以讓範太郎在痛苦中死去。
其實細菌戰的邪惡之處,也在於死者的痛苦。戰爭中槍林彈雨,被擊中者的死亡是很痛快的。而細菌戰則需要一段漫長的煎熬。因此,菊池多半也是想讓範太郎感受一些細菌的煎熬。
很多年後,二戰結束,記者採訪菊池的時候,菊池回憶起了這段往事。只是,範太郎之後的命運,已經無從查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