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行了吧」老公氣憤地摔門而去,張妮癱坐在地上。
3年前,張妮和老公白手起家,經過兩個人的努力,將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後來,張妮懷孕後,就安心在家養胎,老公在外面打拼。
一開始夫妻關係也不錯,老公總會按時下班,回家和張妮吃一頓飯,周末帶著她去散心。
但從寶寶出生後,似乎一切都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張妮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寶寶身上,不再關注老公一言一行,每天也過得邋邋遢遢,老公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
隨之爭吵也越來越多,每次張妮都做好老公愛吃的飯菜,等他回來一起吃頓飯,但是老公半夜才回到家,張妮總是帶著懷疑的語氣質問:
「怎麼回來得那麼晚,你心裡是不是沒有我了,不要寶寶和這個家了。」
而老公每次都逃避張妮,要麼摔門而出,要麼把自己關在書房。
像張妮遇到的婚姻問題,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遇到,明明我是想和他好好說的,可為什麼每次說出去的話,總是適得其反呢?
最近閱讀了樊登老師的《可複製的溝通力:樊登的10堂表達課》這本書,我才明白:我們和伴侶之間不是時間磨滅了彼此的愛和耐心,而是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溝通困境。
那麼,我們如何突破溝通困境呢?樊登老師在書中提到了「長頸鹿式溝通」,一起了解下吧。
一、為什麼要用長頸鹿式溝通
長頸鹿有三個特點:高、反應慢、心臟大,這三個特點可以巧妙地運用到我們的溝通當中。心大,遇事不計較;反應慢,從不覺得什麼事都會對自己有傷害;再加上它站得高,看得遠,不會對眼前的小事斤斤計較。——《可複製的溝通力:樊登的10堂表達課》
不言而喻,長頸鹿的3個特點,正是我們在溝通中所需要的條件。
01.長頸鹿高,「看得遠」
我們應該都知道,長頸鹿是很高的,一般它是「不屑」與一些小事「計較」。
而蛇就不一樣,蛇的攻擊性很強,因為它看得不遠,它覺得很多東西都是龐然大物,會攻擊它,蛇的攻擊性就特別強。
那麼生活中,夫妻間溝通交流時,不也是經常看不遠嗎?
像張妮只看到老公回來得晚,而看不到老公在公司加班;老公也只是看到張妮喋喋不休地質問,卻看不到她為這個家日夜操勞。
順暢的溝通,前提就是要看得遠,凡事不要總是斤斤計較。
02.長頸鹿反應慢,不會總覺得什麼事都會傷害到自己
長頸鹿是一種溫和的動物,它反應慢,它這樣的特質就不會總覺得什麼都會來攻擊它。
而蛇就不一樣,蛇反應快,但它攻擊性也強,就算你沒看到它,也不會去傷害它,但它會覺得你要傷害它,所以它就會攻擊你。
就像張妮,老公回家時間晚了,就覺得老公不愛自己了,不要家和寶寶了。就會用質問的語氣,和老公溝通,最後只剩下彼此傷害。
這樣總覺得別人會傷害自己,是最不利於溝通的。溝通時,對方會覺得你咄咄逼人,攻擊性強,想讓人逃避。
03.長頸鹿「心大」,遇事不計較
長頸鹿「心大」,就像心胸開闊的人,遇到事情是不會斤斤計較。
而心胸狹隘的人,遇到小事,他也會和你計較。
像張妮夫婦,如果都是心胸寬廣的人,就生活裡發生的這些不是原則性的事,並不至於鬧得不可開交,無法溝通。
婚姻,就像開往遠方的列車,行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大事小事,如果連小事都無法溝通,那將無法正常行駛。
二、長頸鹿式溝通如何突破溝通困境
01.只講事實,不評價
把你看到和聽到的東西準確地描述出來。也就是說,當我們聽到什麼或者看到什麼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講事實,而不是先表達觀點。——《可複製的溝通力:樊登的10堂表達課》
婚姻裡,有些人在溝通的第一步就遇到困境,不是先把看到的事實表達出來,而是急著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然後先發表自己的觀點。
曾經,我就是會帶著評價的語氣,和老公溝通,很多時候就是落得不歡而散。
例如,我在準備公考時,他只是關心我複習得怎麼樣了,我就會說「怎麼你是擔心我考不上,給你丟面子了」。
其實,這樣的話,自己想想聽著都特別刺耳,讓人心裡不舒服。
而學習了樊登老師這本書後,每次和老公溝通,我都學著觀察老公言行,然後將我聽到的、看到的,表達出來,不對他說的話作任何評價。
有時候為了趕稿子,我會來不及收拾房間,當他說:「你怎麼天天碼字寫稿呀,家裡也不怎麼收拾」,我會說:「老公,我知道房間有點亂了,但我等著交稿子,你在外面上班也辛苦一天了,要不房間等下一起收拾吧?」
老公一聽,我說的是事實,同時我也肯定了他的付出,所以他沒有繼續責怪我。
著名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曾說過: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破解溝通困境第一步:就是把你聽到了什麼或者看到了什麼,實事求是地和對方說,先不要表達你的觀點。
02.說真實感受,挖掘真實需求
夫妻之間往往不會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只會帶有評價預測的感受,但如果你不表達你的真實感受,對方怎麼知道你的真實需求呢?
就像張妮,明明是想要老公早點回家陪自己共用晚餐,但言語間表達的卻是滿懷怨氣,只有責備。
隔壁家小夫妻,也會隔三差五地吵架,原因是老公經常出差,在家陪自己和孩子的時間特別少,妻子不滿意丈夫的行為,丈夫則是覺得妻子是在無理取鬧,自己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這個家嗎?
但每次坐下來談的時候,夫妻兩表達出來的語氣就變了。
妻子說:「我為了這個家放棄自己的事業,整天為家裡老小日夜操勞,你不但不分擔,還責怪我,你就是變心了。」
而丈夫說:「我常年在外奔波,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這個家,為了讓你和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
夫妻兩可能以為自己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殊不知,都沒有表達出真實感受。
其實,妻子真實的感受是「老公沒有時間陪自己」,真實的需求是「希望老公騰出時間來陪陪自己和孩子,多關注這個家。」
丈夫的真實感受是「妻子不理解自己的辛苦」,真實的需求是「希望妻子多理解自己一點,能夠體會到自己常年奔波,是為了給她最好的生活。」
這裡就涉及到「學會分辨什麼樣的感受,才是真實的感受」
比如,你對老公說「我很生氣」,其實,這不是你的真實感受,你的真實感受應該是你對這件事感到很生氣,而不是對老公生氣。
所以,說出你的真實感受,對方才能了解你的真實需求,溝通才會有效。
03.提出具體可執行的請求
當我們挖掘到了對方的真實需求後,我們就要提出可執行的請求,最後真正突破溝通困境。
請求有可執行,也有不可執行的。比如,你對老公說「你要一輩子聽我的話,才是愛我」,這樣子挺讓人為難的,既不具體,也沒有可執行力。
如果你是這樣說「老公,你以後每個星期抽出兩天時間,回來陪陪我和孩子,我們一起做飯,一起吃飯」,這樣說的話,老公就知道怎麼去執行了。
閨蜜小清是一個很懂得經營家庭的女孩,她和老公的溝通幾乎是零困境的,她和我說每次和老公提請求時,從來不會說一些高大上,卻不接地氣的請求,都是平日裡真實需要的。
比如,她想要老公每周和自己做家務時,她會說「老公,我們倆上班時候,都挺忙的,要不我們每個周末抽出一天打掃衛生吧。」每次,老公都很樂意和她做家務。
其實,這些都是生活裡的小事,只是我們在提請求時,沒有考慮它是否可執行。
三、寫在最後
溝通,我們只講事實,不加入臆想評價,接著說出真實感受,挖掘真實需求,最後提出具體可執行的請求。
學會這三步,並按照方法去做,你也可以突破溝通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