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丨納雍縣勺窩鎮高石坎...

2021-01-08 天眼新聞

2018年1月,我從縣金融辦下派到勺窩鎮高石坎村擔任第一書記。接組織通知後,我為能夠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線而榮幸,交接好工作後立即奔赴新的工作陣地。

村裡有市、縣鄉下派的幹部,有村民選舉支書和主任,以及專職的扶貧特崗,為了提升整個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我不拈輕怕重、勇於擔當,從考勤紀律到挑水做飯都以身作則,擔起了帶頭示範作用。我重新規範了村委檔案管理、值班值守等各項工作制度,結合實際進行了工作分工,明確了責任範圍,實現了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負責,同時想方設法進行了後勤保障,提升了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戰鬥力。

陳煙走訪貧困戶

我奔走於社會各界,努力為高石坎村貧困群眾爭取物資,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活困難。2年來,共為全村貧困群眾爭取了大米、食用油、衣櫃、櫥櫃等10萬餘元的物資,全部發放給了貧困群眾。我還向下派單位爭取,為村委解決了電腦、印表機、冰箱、電磁爐等辦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多渠道爭取了近100萬元的資金用於改善高石坎村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調研走訪,與群眾交流意見,向專家虛心請教,深入分析市場供需等方式,為高石坎村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產業發展之路。目前,高石坎村確立了以西梅、桑蠶種植為主,發展母牛、土雞養殖為輔的產業發展思路,並已種植西梅500餘畝、桑蠶種植100餘畝,實現了全村耕地全覆蓋。每年為全村提供30餘萬元的土地流轉費用,近20萬元的工人工資。

陳煙組織支部開民主生活會

我帶領駐村工作隊邊查邊改,實現了全村通組公路全覆蓋、院壩硬化全覆蓋、連戶路全覆蓋。實施衛生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採取評比、公示、獎勵等措施不斷提升全村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帶領幫扶幹部上門督促以及幫助貧困群眾進行屋內環境整改等方式,督促貧困群眾提升脫貧形象。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5.4%下降到了2019年的2.59%,實現高石坎村出列。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們這個集體每個人的辛勤付出。我很慶幸遇到了大家,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心中有情 心中有責丨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
    我叫張曉夏,是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2019年7月18日,我接到鄉鎮工作員的電話,告知我到黃河社區結對幫扶貧困戶。當時的我既激動又擔心。激動的是可以投入到這場戰役中,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扶貧經驗,害怕做不好工作。對此,我惡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我包保的貧困戶,全部脫貧了丨納雍縣勺窩鎮壓落...
    我叫楊芳,是納雍縣勺窩鎮人民政府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同時也是一名幫扶幹部。2018年年初,根據勺窩鎮黨委下發的包保貧困戶清單,我包保壓落社區9戶貧困戶,當時心裡是打顫的。這意味著我要在脫貧攻堅大考前把這9份沉甸甸的答卷答好並交給組織和群眾。
  • 「納雍縣勺窩鎮向陽山下」「黑轉綠」傳奇:從一片桑葉開始
    5月27日早上7點半,家住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村的33歲村民盧翠安排好兩個孩子的早餐後,便迎著朝陽騎著電動車出門,20分鐘後,她到達位於黃河社區的納雍縣瑞慧桑蠶養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瑞慧桑蠶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在盧翠看來,這家成立於2019年3月的公司和自己一樣年輕,充滿激情與活力。給盧翠們帶來滿滿信心的,則是公司總經理鄧瑞式。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
    2016年5月,通過考試,我來到畢節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做了1名扶貧特崗,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水淹壩是沙包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距縣城24公裡,鎮政府12公裡,基礎設施薄弱,乾旱缺水,石漠化嚴重。群眾居住在散落於山間的幾個壩子上。 初到水淹壩,由於當時村裡沒住處,只能暫住在鎮政府。騎著一輛舊電瓶車,我來往於兩地間,常常「兩頭黑」。
  • 「我的扶貧故事」數得盡幹部的辛苦 數不盡群眾的幸福丨納雍縣昆寨...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的這句詩,足以表達我和長豐村的感情。我叫楊秦豫,2016年5月,我與剛剛通過納雍縣層層選拔的300多名「扶貧特崗」人員一起踏上了這段即光榮又艱辛的路程。
  • 納雍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公開招聘農民專業合作社技術專家選聘結果公示
    根據世界銀行貸款貴州農村發展項目諮詢服務採購要求,納雍縣扶貧辦外資中心於2020年3月24日發布公告,於2020年4月1日發布延期公告,並於2020年4月9日在納雍縣扶貧辦會議室進行綜合評審。現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疑問,請到納雍縣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反映。聯繫電話:18785577713。特此公告納雍縣扶貧開發辦公室2020年4月10日閱讀原文
  • ...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扶貧特崗陳靜
    2016年5月,通過考試,我來到畢節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做了1名扶貧特崗,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水淹壩是沙包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距縣城24公裡,鎮政府12公裡,基礎設施薄弱,乾旱缺水,石漠化嚴重。群眾居住在散落於山間的幾個壩子上。 初到水淹壩,由於當時村裡沒住處,只能暫住在鎮政府。騎著一輛舊電瓶車,我來往於兩地間,常常「兩頭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脫貧故事」從農村來 到農村去丨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派駐納雍縣...
    我叫田維榮,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2017年深秋的一個早上,正在出差的我看到單位工作群的消息,要選派新一輪駐村工作隊員。從小生長在農村的我,一直希望能夠有機會回到農村為老百姓服務,所以毫不猶豫報了名。2018年新春,我如願來到了納雍縣勺窩鎮五一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群眾奮鬥的「牽引繩」丨從江縣丙妹鎮雍裡村...
    我叫趙榮恆,已在駐村崗位堅守了4年有餘,現任丙妹鎮雍裡村駐村幹部。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我已在雍裡駐村兩年。在駐村的時間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多姿多彩的故事,有些讓人無奈,有些讓人振奮,有些讓人欣慰。
  • 「我的扶貧故事」我拿什麼愛你,我的林盤丨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脫貧...
    初入林盤村,我常常在深夜自問。百思不得其解,我重新審視了自己。二十多年來,組織對我的信任和培養,讓自己從一名普通辦事員成長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這些成績的取得,哪一件不是憑藉自己務實的行事作風和憫農愛農的赤子情懷?思考至此,心中瞬間有了思路,那就是摸清底數,有的放矢、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弱項,提升工作執行力。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幸福的樣子 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丨從江縣丙妹鎮...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大多都是外行人,既然別人能勝任,我也可以完成,我從心理上戰勝自己,消除憂慮,靜下來、沉下去,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中。張立美同志(右一)入戶開展工作駐村必然是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排除大樹隱患,解群眾燃眉之急,換群眾寢食安寧。剛到村裡報導那晚,我組織村組幹吃連心飯,在閒聊時,六組組長對我說:「你從縣城來,有辦法解決吳老兩家門前那兩棵隱患大楓樹嗎?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新兵」到「扶貧尖兵」丨錦屏縣河口鄉巖...
    我是龍松權,是錦屏縣河口鄉人社中心的一名幹部,2019年3月在巖灣村當網格員。我的網格裡有50戶人家,結對幫扶對象8戶。通過實地走訪,我得知,2015年範華銀戶被識別為貧困戶。當時他家的住房是一棟破爛木房,還用樹皮夾著住人,透風又漏雨。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他們臉上的笑容值得!丨正安縣和溪鎮青龍村駐...
    我叫潘成靜,今年30歲,是正安縣和溪鎮青龍村的一名普通駐村幹部,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今天我向大家講講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老家在湄潭,2016年至2018年初,我在湄潭的一個村委會任副主任一職。作為一名民選幹部,在湄潭我經歷了脫貧攻堅從開始到最艱苦的總攻階段,在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湄潭於2018年如期脫貧。入戶走訪2018年初,我有幸考入正安縣和溪鎮農業服務中心,成為一名正式的國家幹部。  剛來正安縣的時候,有朋友對我說:「正安縣現在是未出列的深度貧困縣,聽說那邊條件很艱苦,你剛在這邊參加完脫貧攻堅,身體會不會吃不消?」
  • 「我的扶貧故事」「特殊」的一家人不特殊丨丹寨縣揚武鎮宰沙村第...
    我叫費烈江,是貴州黔東南丹寨縣揚武鎮宰沙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始終堅定「不落一戶、不掉一人」的思想,紮實做好精準幫扶工作。費烈江在村裡給部分村民宣傳扶貧政策宰沙村一組蔡光照,是貧困戶、低保戶、殘疾戶,也是村裡的五好戶。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我是顧建強,是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2018年4月,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掛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任後,我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及包保的金河村等18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三寶的不解之緣丨晴隆縣人社局副局長何建磊
    那是2017年11月初,正是三寶彝族鄉易地扶貧搬遷攻堅階段,我有幸被組織抽調到三寶彝族鄉,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接到通知後,我的內心有一份欣喜、也有一份忐忑,欣喜是因為又可以再次回到以前工作的地方,回到那熟悉的環境,那裡的一切仍長期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忐忑是因為易地扶貧攻堅戰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特別是整鄉搬遷,更是難上加難,我怕自己做不好,有負組織的重託。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一邊,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怎樣兼顧本職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不禁拷問著我。
  • 「我的扶貧故事」徹底摘掉軟弱渙散村的「帽子」丨鳳岡縣新建鎮橋...
    我叫李洪勇,是鳳岡縣住建局的一名80後職工。2016年1月,按照組織安排,我來到新建鎮最貧困的橋塘村,任駐村第一書記。2015年12月的一天,在縣住建局職工大會上,當領導宣布我將橋塘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時,我的心裡異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