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

2021-01-17 天眼新聞

未婚妻又打來電話催問,結婚的事準備得如何了,時間能否定得下來?我再一次無言以對。近30歲的我,又何曾不想有個家呢?但200個蔬菜大棚種植實施方案要重新擬定,走訪排查要再一次開展,信息要進一步核實,檔案資料要再完善……本來打算國慶節結婚,因為手中工作太多,實在抽不出時間作準備,婚期只得一拖再拖。

陳靜查看通組路修繕進度

我叫陳靜,2014年10月,大學畢業1年多的我在家鄉貴州畢節大方縣東關鄉當志願者,初步接觸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5月,通過考試,我來到畢節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做了1名扶貧特崗,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水淹壩是沙包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距縣城24公裡,鎮政府12公裡,基礎設施薄弱,乾旱缺水,石漠化嚴重。群眾居住在散落於山間的幾個壩子上。 初到水淹壩,由於當時村裡沒住處,只能暫住在鎮政府。騎著一輛舊電瓶車,我來往於兩地間,常常「兩頭黑」。

陳靜開群眾會,宣傳政策

儘管來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各種困難還是紛至沓來。泥濘的鄉村小路、群眾等靠要的思想、對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幹部的牴觸、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但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我鑽心學習扶貧政策,向熟悉基層工作的同志請教,勤走訪,多與群眾交流。經過多番摸爬滾打,工作逐漸得心應手,成效也日益明顯。2017年,恆大集團在水淹壩村援建200個蔬菜大棚,群眾會開了,政策明白了,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了,但有部分村民仍不願意流轉土地。我組織村支兩委成員將有意見的農戶召集起來,算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產業分紅等經濟帳。同時入戶作思想工作,有幾戶人家連續上門多次,口水說幹,嘴皮磨破,渾身解數使盡,可收效甚微。後來我找到這些農戶家族中的德高望重者、親戚朋友幫忙勸說,終於得見「鐵樹開花」,他們同意流轉土地,項目才順利實施。200個蔬菜大棚完工,村合作社引入龍頭企業投產種植,貧困戶得了務工收入和分紅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逐步打消了顧慮,後來,村裡建設的肉牛養殖場、桑蠶種養一體化的項目都得以順利實施。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羅志才一家,善良樸實,勤勞能幹,2016年脫貧。為了鞏固扶貧成果,為他家申請了2萬元的特惠貸和人均2000元的產業扶持獎勵資金,養豬餵牛,但餵的牛死亡1頭,養的豬出欄率低,導致辛辛苦苦幾年,沒有找到幾個錢。今年,我和羅志才商談,他家土地地理位置好,離公路近,建議他種植辣椒。種苗和地膜免費提供,農業專家提供技術指導,龍頭企業保底收購,自己還可以採摘鮮椒出售。報著「試一試」的心態,羅志才夫妻二人種植了10畝辣椒。為了幫助羅志才銷售辣椒,我和駐村幹部盧雍採摘了兩斤樣品,帶到縣城的超市和農貿市場詢價,同時又聯繫鄰村商販收購。羅志才家的辣椒一部分賣給商販,一部分在鄰村批發,全部賣完,賺了10000餘元,夫妻二人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龔大忠,是我幫扶的貧困戶之一。2019年過年期間因摔倒導致腳受傷,長期灌膿發炎,卻還要堅持做農活。有一天我入戶走訪時,看著龔大忠背著一籮土豆步履蹣跚,心裡難受,立即幫他把背兜卸下,叫他收拾一下,我送他去醫院,把腳治好再回來。可他說住院要花錢,腳會慢慢好起來的。我再開導他,貧困戶住院治病報銷比例高,花不了幾個錢,醫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治好了腳幹起活來才有力。在我的一再勸說下,他才坐上我的車到縣中醫院治療。作為脫貧攻堅一線人員,近五年來,我根植於離家100多公裡的這片土地上,全身心投入扶貧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通組路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危房改造、安全飲水、貧困戶脫貧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如今,水淹壩貧困村脫貧了,100餘戶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我也該為自己打算一回了。「明年吧,就明年,我們選一個好日子把婚事辦了。」我笑著對著手機那端的未婚妻說。善解人意的她也跟著笑了,「那就明年,明年一定哦!」

通訊員 盧葦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編輯 韋依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扶貧特崗陳靜
    未婚妻又打來電話催問,結婚的事準備得如何了,時間能否定得下來?我再一次無言以對。近30歲的我,又何曾不想有個家呢?但200個蔬菜大棚種植實施方案要重新擬定,走訪排查要再一次開展,信息要進一步核實,檔案資料要再完善……本來打算國慶節結婚,因為手中工作太多,實在抽不出時間作準備,婚期只得一拖再拖。陳靜查看通組路修繕進度我叫陳靜,2014年10月,大學畢業1年多的我在家鄉貴州畢節大方縣東關鄉當志願者,初步接觸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包保的貧困戶,全部脫貧了丨納雍縣勺窩鎮壓落...
    我叫楊芳,是納雍縣勺窩鎮人民政府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同時也是一名幫扶幹部。2018年年初,根據勺窩鎮黨委下發的包保貧困戶清單,我包保壓落社區9戶貧困戶,當時心裡是打顫的。這意味著我要在脫貧攻堅大考前把這9份沉甸甸的答卷答好並交給組織和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幸福的樣子 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丨從江縣丙妹鎮...
    2019年的宰略村,入戶路等基礎設施還需完善,群眾的衛生習慣等還有待加強,村裡的公共區域衛生還需常態化管理,各類脫貧攻堅材料噴湧而來……需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時不知從何入手。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大多都是外行人,既然別人能勝任,我也可以完成,我從心理上戰勝自己,消除憂慮,靜下來、沉下去,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中。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丨納雍縣勺窩鎮高石坎...
    2018年1月,我從縣金融辦下派到勺窩鎮高石坎村擔任第一書記。接組織通知後,我為能夠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線而榮幸,交接好工作後立即奔赴新的工作陣地。村裡有市、縣鄉下派的幹部,有村民選舉支書和主任,以及專職的扶貧特崗,為了提升整個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我不拈輕怕重、勇於擔當,從考勤紀律到挑水做飯都以身作則,擔起了帶頭示範作用。我重新規範了村委檔案管理、值班值守等各項工作制度,結合實際進行了工作分工,明確了責任範圍,實現了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負責,同時想方設法進行了後勤保障,提升了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的戰鬥力。
  • 「我的扶貧故事」數得盡幹部的辛苦 數不盡群眾的幸福丨納雍縣昆寨...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的這句詩,足以表達我和長豐村的感情。我叫楊秦豫,2016年5月,我與剛剛通過納雍縣層層選拔的300多名「扶貧特崗」人員一起踏上了這段即光榮又艱辛的路程。
  • ...扶貧故事」心中有情 心中有責丨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
    我叫張曉夏,是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2019年7月18日,我接到鄉鎮工作員的電話,告知我到黃河社區結對幫扶貧困戶。當時的我既激動又擔心。激動的是可以投入到這場戰役中,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扶貧經驗,害怕做不好工作。對此,我惡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群眾奮鬥的「牽引繩」丨從江縣丙妹鎮雍裡村...
    我叫趙榮恆,已在駐村崗位堅守了4年有餘,現任丙妹鎮雍裡村駐村幹部。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我已在雍裡駐村兩年。在駐村的時間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多姿多彩的故事,有些讓人無奈,有些讓人振奮,有些讓人欣慰。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黃連...
    剛駐村時,開展工作困難重重,群眾參與率低,滿意度不高。經常走訪群眾,走進田間地頭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同時,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大力宣傳扶貧政策;組織攻堅隊員與群眾一同參與房前屋後人居環境整治,修繕跑風漏雨房屋。解決群眾燃眉之急,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有付出就有收穫。工作中,慢慢得到群眾認可,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
  • 「納雍縣勺窩鎮向陽山下」「黑轉綠」傳奇:從一片桑葉開始
    5月27日早上7點半,家住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村的33歲村民盧翠安排好兩個孩子的早餐後,便迎著朝陽騎著電動車出門,20分鐘後,她到達位於黃河社區的納雍縣瑞慧桑蠶養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瑞慧桑蠶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在盧翠看來,這家成立於2019年3月的公司和自己一樣年輕,充滿激情與活力。給盧翠們帶來滿滿信心的,則是公司總經理鄧瑞式。
  • 貴州安順市這個張小某被納雍公安抓獲
    納雍縣公安局按照市局「13796」工作思路,緊緊樹牢「緊盯警情,警種聯動"和「數據警務"的工作理念,全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力助推脫貧攻堅,嚴打犯罪「零容忍」。 近日,刑偵大隊聯合沙包派出所等相關部門,連夜趕赴安順市西秀區,抓獲盜竊犯罪嫌疑人一名,破獲盜竊案6起,扣押作案車輛一臺。 2020年6月以來,納雍縣沙包鎮發生盜竊雞的警情,被盜雞的數量高達100餘只。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脫貧領頭雁 帶領村民奔小康
    帶領村民奔小康  ——滴水巖村黨支部書記趙輝的扶貧故事  來到以朵街道滴水巖村,首先看到的是古香古色的觀景平臺,沿著寬敞的旅遊公路繼續向前,一排整整齊齊的村民住宅,圖文並茂的塗鴉文化牆,綠意盎然的花草樹木,……這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面貌。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我是顧建強,是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2018年4月,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掛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任後,我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及包保的金河村等18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的故事在油茶中、糖水裡!丨正安縣碧峰鎮...
    我叫李桃,是一名人民教師,2017年因工作調動到正安縣碧峰鎮工作。2019年6月,我成為了碧峰鎮慶豐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員。我是2015年通過教師招考考入赤水市長沙鎮的一名教師,2017年1月調到正安縣碧峰鎮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在此期間我沒有接觸過脫貧攻堅工作,脫貧攻堅工作對我來說很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改變了群眾也改變了我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村駐村...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是黨心所向,民心所盼。2017年10在黨和政府號召下我被派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村當駐村幹部,2019年7月又有了紫馬鄉紫馬村王家寨組網格員的身份。在這場脫貧攻堅任務中,我扶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財富,也為我留下了人生難忘的一頁。   剛開始接手脫貧攻堅任務時,我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而且由於紫馬鄉非常特殊,搬遷任務重,還沒去時,就聽到了各種傳聞,鋪天蓋地而來,也不免,讓自己忐忑不安的心也打著小鼓。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剛分管易地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時,我對相關政策、搬遷戶的情況都很陌生。為了儘快熟悉情況,除了惡補政策知識外,我還挨家挨戶進行了摸底,大火山、上平寨、梁家坡、白竹、楊柳井、泡木寨、猴田、小溪溝……這些偏遠的自然寨或者村民小組,走過了不止一次,做到對每戶舊房拆除、復墾復綠情況掌握精準。
  • 「我的脫貧故事」養上扶貧牛 生活樂悠悠|清鎮市流長鄉水淹衝村...
    2001年,49歲的我與26歲的王慶群結婚並組建家庭,老婆王慶群現年46歲,智力和視力都不好,屬於二級殘疾,沒有讀過書;2004年9月29日,我們夫妻倆生育兒子龍尚倫,現年16歲,去年下半年升入清鎮市四中讀高中。我家是清鎮市流長苗族鄉水淹衝村一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往事不堪回首,每當與別人談及或者想起過去自己貧窮的日子,眼淚在眼眶泛濫打轉。以前,家庭生活情況異常艱苦。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力所能及去幫助困難群眾丨冊亨縣坡妹鎮尾灑村駐...
    2019年3月10日,根據工作安排,我聽從組織派遣,被派到坡妹鎮尾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基層工作的艱辛,深知農村工作的複雜,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肩負職責和使命,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3月12日,我們一行5人奔赴尾灑村,到達駐地後,聯合召開村「兩委」、駐村幹部和下沉工作隊會議,聽取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匯報,當時該村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4戶,佔總任務96戶的14.58%。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新兵」到「扶貧尖兵」丨錦屏縣河口鄉巖...
    我是龍松權,是錦屏縣河口鄉人社中心的一名幹部,2019年3月在巖灣村當網格員。我的網格裡有50戶人家,結對幫扶對象8戶。通過實地走訪,我得知,2015年範華銀戶被識別為貧困戶。當時他家的住房是一棟破爛木房,還用樹皮夾著住人,透風又漏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