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我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生活了大半輩子,是黨和政府多措並舉,真情幫助我、扶持我拔掉窮根,還讓我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從那以後,我一家三口的生活展開了嶄新的一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叫龍配坤,穿青族人,今年69歲。2001年,49歲的我與26歲的王慶群結婚並組建家庭,老婆王慶群現年46歲,智力和視力都不好,屬於二級殘疾,沒有讀過書;2004年9月29日,我們夫妻倆生育兒子龍尚倫,現年16歲,去年下半年升入清鎮市四中讀高中。我家是清鎮市流長苗族鄉水淹衝村一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往事不堪回首,每當與別人談及或者想起過去自己貧窮的日子,眼淚在眼眶泛濫打轉。以前,家庭生活情況異常艱苦。最困難的時候,一年難得吃上幾頓肉,菜裡也沒有幾滴油,生了小病了都不敢去醫院,只能熬著。我沒有一技之長,去礦山上打礦石、在建築工地幹活……只能憑力氣幹苦力活。老婆雖然比我年輕,但她智力低下,眼睛不好,只能料理家務、帶帶年幼的小孩。 風裡來,雨裡去。鈔票掙了一年又一年,土坯房住了一年又一年,家庭生活拼搏一年又一年。可是家庭貧困現狀難以擺脫。我精神萎靡不振,過一日算一日。
龍配坤家餵養的一頭祀牛和其繁殖的已經長大的一頭牛崽這時,國家扶貧政策如雪中送炭,及時幫助我度過難關。政府、村裡的扶貧幹部給我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並結合實際情況和意願,給我出謀劃策,幫我理順思路,鼓勵和引導我走養殖祀牛(母牛的俗稱)之路,繁殖小牛長大後出售。在他們的幫助下,我領取了政府給予的養牛補貼款4000元,加上自己平常節衣縮食攢下的1000多元,在馬場牲畜集市上購買了一頭扶貧小牛進行餵養。 2010年,在國家啟動推進實施危房改造補助政策項目中,政府、村裡的幹部調查摸底,了解我家住房情況符合危房改造條件,幫助我申請了建房補貼款25000元。我那不足40平方米的房屋,居住了幾十年,房屋破舊、潮溼、陰暗,再加上常年累月的煙燻火燎,屋內一片漆黑……我何嘗不想擁有新房呢?我領了建房款,再向親朋好友借來不足部分的錢,我和老婆花費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建成一座99.7平方米的磚混結構的新房屋。我一家三口終於有了這寬敞的房屋,感到無比幸福。
龍配坤和王慶群在家裡烤火
有了自己的新居,我和老婆就可以安心地一邊進行農業生產,一邊精心餵養扶貧牛。近十年來,當年那頭扶貧牛已先後繁殖七、八頭牛,都被我出售後陸續還了建房所欠的債務。在養牛的過程中,我又兩次獲得了政府補貼的扶貧牛款累計8000元錢,增強了我繼續養牛的信心。前年,政府還給我家發放20隻幼鵝、40隻幼雞、1頭小豬等項目進行扶持。近幾年來,硬化路、生活用水、太陽能路燈也通到家門口。
2020年2月,為做好「陽光校園·空中黔課」工作,清鎮市流長民族中學校長張永海和校團委書記兼班主任黨鵬,家訪學生龍尚倫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我記不清楚哪一年被納入建檔立卡困難戶的,鄉村幹部先後幫助我和老婆辦理了殘疾證;還將我家納入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補助和低保補助,我們一家就醫有了保障。小孩龍尚倫從小學到高中讀書期間,每年都享受國家教育扶貧資助款,使我少操了心。
2020年4月15日,清鎮市流長苗族鄉塝寨小學的3位老師在向龍配坤宣傳教育扶貧資助政策我一家人在黨和政府的脫貧政策幫扶下,走出了困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我感到很滿足,也沒有喝悶酒了,我和老婆更加恩愛,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過去,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我常以過去的苦難經歷告誡、教育兒子龍尚倫,要不忘黨恩,不忘那些幫助我們的好心人,要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兒子也爭氣,那些家訪的老師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學習刻苦,成績也優異。
龍禮飛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