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堡子鎮朱北村致富記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11月11日,順著平整潔淨的水泥路,記者走進西寧市城北區大堡子鎮朱北村,漂亮的彩門和整齊的小樓鱗次櫛比。在設施齊備的村組活動場所,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嬉戲,老人們在幸福互助大院裡曬太陽,一派和諧愜意的幸福景象。

    「短期脫貧靠勞務,長期致富靠產業」是朱北村確立的脫貧思路。曾經的朱北村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缺乏產業支撐,是大堡子鎮13個村中典型的貧困村。近年來,通過黨支部引領,著力在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上下功夫,全速培育富民產業,通過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讓全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實現增收,使全村群眾生活和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股文明新風吹遍家家戶戶。

    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談起朱北村這些年來的變化,村民朱海富深有體會,在他的腦海中,2006年之前的朱北村基礎設施條件差,村莊建設落後。「那時候的路坑坑窪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別人一進我們村,感覺哪裡都是破破爛爛的。」這幾年,朱北村堅持把改善全村基礎設施作為環境整治的突破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優化升級。通過幫扶單位協調爭取,先後實施了退院還路,村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村莊文化廣場建設、幼兒園維修改造、「一事一議」小巷道硬化、「清理三堆現象」等一批惠民項目。連續多年的努力,讓村莊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黨員蘆海高興地說:「這幾年我們朱北村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以前朱北村是出了名的窮村,如今我們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來水,住的是小院,到處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村莊面貌的變化帶來了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變化。通過村內長效衛生保潔制度和「門前三包」制度的實施,讓群眾養成了文明的生活習慣,家家戶戶、院裡院外的衛生打掃得乾淨整潔,每個人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在村裡行走,一股蓬勃朝氣迎面撲來。

    多元化產業讓脫貧致富有保證

    為了讓全村群眾集體富起來,村黨支部書記通過召開支部會、黨員大會將沙坑外租,每年租金27萬元。為增加群眾增收致富的長效主導產業,朱北村聘請了有管理經驗和作物技術的「土專家」,指導群眾種植露天蔬菜,鼓勵有條件的農戶發展種植業,實現了種植業的發家致富。

    村民謝有天種植露天蔬菜多年,他將種植的小蔥、西紅柿、菠菜等蔬菜運到附近的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收益還不錯。

    「摘菜的時候注意間距,別離得太近了。」11月11日,在朱北村鋼架結構的大棚裡,村民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忙碌著。大棚的負責人申國棟是朱北村村民,今年55歲的他和妻子承包了3棟溫室大棚,種植油麥菜、西藍花、西紅柿等蔬菜,僱了幾名村民幫忙。隨著種植的蔬菜種類越來越多,現在申國棟想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讓自己的產業越來越大,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村裡的不少種植戶,在發展經濟方面有想法、有思路。」村黨支部書記謝洪傑說。

    國字號榮譽提振全村發展信心

    近年來,朱北村立足村情實際,認真謀劃、把握重點、強化措施,使廣大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村容村貌發生了新變化,管理水平邁上了新臺階,生產生活水平、幸福指數得到有效提升。2017年朱北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和「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

    如今的朱北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富民產業不斷壯大,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正以昂揚自信的堅定步伐,行走在率先建成小康示範村的路上。(作者:馬小瑋)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