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是各個地方品種的一種統稱,土雞品種繁多,並非特指某個品類。打算養土雞,選擇什麼品種比較好?選擇品種是養殖流程中關鍵的一步,它直接關係到後期的銷售難易和養殖效益的高低,但是這個問題卻沒有統一的答案,今天農家營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選擇的品種要符合當地人的消費喜好。
不同的地區對品種的喜好不同。比如,你們當地喜歡青腳的品種,你養的卻是黃腳的品種;當地人喜歡小體型的品種,你養的卻是成雞體型偏大的品種;當地喜歡黃羽系的,你偏偏要養黑羽系的品種,這些類似的「逆勢而為」的做法,讓你的養殖事業一開始就已經註定銷售難。
其次,不要一味追求「夠土」而選擇最原始的土雞品種。
在這個問題上,不少養雞人容易鑽牛角尖,他們認為只有最原始的品種才能養出正宗土雞,殊不知這樣的觀念會害了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養殖效益很低的品種已經經歷自然選擇,優勝劣汰,退出了養殖舞臺,被市場淘汰。一些地方品種由於其優良的生產性能,經過選育得以不斷改良,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養殖。如果你把已經淘汰的養殖效益低的品種撿回來當寶貝來養,出欄周期長,售價過高,銷售量受限,註定要賠錢。
小王就是這樣的人,他一心要養一個原始品種,這個品種具體怎麼樣他也不知道,就是覺得少見。由於網上找不到賣雞苗的商家,他跑了80多公裡去當地打聽。村裡老百姓告訴他,那種雞骨架小(公雞成年950克、母雞780克),因為好鬥肌肉比較發達,肉質還算可以,但是因為體型太小在當地賣不上好價錢,根本沒人養!
這話確實打擊了他,但他還是堅持養這種雞,於是挨家挨戶收,收了大大小小20來個,準備邊學習邊繁育!回到家以後,他發現這種母雞的抱窩性很強,一般下12-18枚就開始抱窩,他準備的孵化蛋窩一次能孵化12-16枚,養雞兩月有餘,第一批雞蛋成功孵出30多個小雞。他覺得小雞不用做疫苗,讓它優劣淘態,自然生長,那才是天然的,結果不到半年只剩下不到10隻雞了,一天也就1-2個雞蛋。
小王最終放棄了自繁自養上面的那種原始品種。即使他成功了,養了一年公雞上市體重才2斤左右,一斤要賣50-60元,這種市場需求受限,銷售周期長,配送成本也高,一批雞500隻靠零售幾個月才能銷售完,聽起來單價挺貴的,可場地、時間和人工成本太高,這種出欄不賠錢就不錯了,何談養殖效益?
看看小王的經歷,它是多少立志做生態養殖的青年的縮影?俗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小王不是在創業而是在浪費時間做一些無用功,過不了多久他就會被現實所迫而不再折騰!每每看到這樣的故事,小編都覺得非常的惋惜,如果他們能遇到像農家營這樣的養雞團隊,能夠帶著他們迅速入行,懂行業、懂技術、懂經營,他們的創業之路會更加平順,走得會更加穩妥,一腔熱情也不會付諸東流。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選擇土雞品種注意事項!
搞養殖項目,市場調查和分析的工作要做在生產安排的前面,切不可固執己見想當然的去做養殖。建議打算養土雞的朋友,先做好市場調查,了解當地對品種的喜好。再綜合學到的品種知識,選擇養殖效益高的品種來養殖。
如果你打算創業養雞,缺乏行業支持和技術指導,可以找農家營,符合條件還可以參加【農家營】養雞訓練營,系統學習養雞技術。創業養雞,農家營幫你,了解更多養雞技術,關注農家營!
聲明:本文為農家營原創並擁有全部版權,首發於今日頭條,僅授權微信公眾號「尚羽農業學堂」(shangyunongye)和個人微信號(abcd0120601)發布,其他自媒體人或者網路平臺如無本人授權發布該文章,均屬抄襲,將追究侵權責任。數據僅供參考,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