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龍」號當隊醫是什麼體驗?這位80後告訴你

2020-12-07 環球網

短暫休整後,丁孟德回到了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診室。除了解答患者的疑問,他還收到不少新的提問:「雪龍號是什麼樣子?」「南極是什麼樣子?」若時間充裕,丁孟德會打開電腦說:「我做了一份PPT,你們關心的裡面都有。」

其實,對這位80後醫生來說,剛剛結束的航行,並不是一份PPT就能說完的。1個多月前,他搭載的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雪龍」號,歷時131天、航行30800餘海裡,順利停靠上海,圓滿完成各項科考工作。

這次南極科考中,丁孟德是「雪龍」號唯一的隨隊醫生,也是我省首位派駐「雪龍」號的隊醫。

為國出徵,滿是自豪

35歲的丁孟德,是永康市一醫院的外科副主任醫師。眼前的他身披白大褂,戴著黑框眼鏡,或許是長時間航行的緣故,他本人和記者拿到的資料照片對比,似乎瘦了一圈。

「去年夏天,院裡轉發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通知,說要徵招一名雪龍號隨隊醫生。」他說,「對於南極,大家都很嚮往,何況是搭乘雪龍號去。」面對難得的機會,和家人商量後,丁孟德報名了。本想著應該是大城市、大醫院的機會更多一些,但兩個月後,他「意外」地接到通知:你入圍了。激動之餘,同為醫生的妻子也寬慰他,會照顧好家庭和女兒,這也更堅定了他勇往直前的信心。

2018年10月,丁孟德參加了雪龍號為期3天的東海試航。「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雪龍號,紅白相間的塗裝很醒目,船體有7層,艦長160多米,非常壯觀。」他說,「有趣的是,試航那天遇見了『康妮』颱風,正式啟程那天又遇上了『玉兔』颱風。」剛上船,他就切身體會到了太平洋並不太平的天氣。

2018年11月2日,丁孟德正式成為第35次南極科考隊雪龍號的一員。「起航前,全體隊員唱起了國歌。」他回憶說,「那時,我感覺自己加入了『國家隊』,為國出徵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丁孟德和「雪龍」號的合影。 丁孟德供圖

作為雪龍號上唯一的隨隊醫生,丁孟德要為船上的科學家和船員等300多人做好診療服務。面對特殊的自然條件和診療環境,他提前做足了功課:買什麼藥、備多少藥,都得熟稔於心;船上沒有護士,他就自學輸液、扎針等護理技能。

雪龍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裝備精良。「船上有一間醫務室,裡頭有基本的醫療設備。醫生住在單人間,帶熱水洗浴和洗手間,相比較而言,條件算是很優厚了。」丁孟德向我們描述道。

「為應對突發狀況,我必須24小時待命。」雖說住在單間,但丁孟德的心一刻也不能放鬆。從中國出發經停澳大利亞,再到南極洲,一路要穿越整個太平洋,還要遭遇「魔鬼西風帶」。「其實,這次穿越總體是順利、平穩的。」他說,但即便如此,很多隊員還是沒頂住。

丁孟德供圖。

2018年11月21日18時23分,雪龍號經過3天航行,到達東經142°、南緯60°,順利穿越了船員們所說的「魔鬼西風帶」。但丁孟德的心裡,依然牽掛著一名隊員。他叫小鄭,18日開始暈船,頭暈、嘔吐得厲害,在床上躺了3天,滴水未進。21日下午,當船長通過廣播告知大家已穿過西風帶時,小鄭卻「崩潰」了——剛好又遭遇一個氣旋,船體搖晃得更加劇烈。這時小鄭癱在床上,連眼睛都睜不開。

「我判斷他已出現電解質紊亂,決定輸液,當配好液體準備扎針時卻傻眼了。小鄭體重達92.5公斤,手上的血管卻幾乎看不見,扎了3針才成功。」丁孟德給小鄭輸了1500毫升液體,服了兩片茶苯海明(暈船藥),小鄭終於沉沉入睡,度過險情。

暈船是遠洋航行中最常見的問題。而在總計300餘例診療次數中,丁孟德還處理了不少意外險情。一次除冰時,有位隊員被冰鎬劃破了臉,身為外科醫生的丁孟德,果斷進行清創縫合……4個多月裡,他完成皮下異物取出術、咽喉部魚刺取出術、面部創口清創縫合術等臨床處置15例次,完成心電圖、血壓、血糖等監測檢查80例次,及時掌握隊員的身體健康情況,為他們建立醫療檔案。

丁孟德(左)給記者講述在「雪龍」號當隊醫的故事。 時補法 攝

劈波斬浪,一往無前。2018年12月12日15時19分,丁孟德和隊友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這是我第一次踏上南極大陸,感覺人生到達了新境界,但更多的還是因祖國強大而產生自豪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仍激動不已。

一路向南,依靠的是團隊。從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南極進入長達6個月的極晝天,自然環境多變,在航行中還相繼度過春節、元宵節,雪龍號團隊要想方設法調節大家的情緒。船上,圖書館、籃球場、遊泳池等文體設施一應俱全,還時常舉辦卡拉OK大賽、橋牌比賽、投籃比賽、元宵燈謎等文體活動。「我喜歡打桌球,還拿過全隊桌球賽第二名。」丁孟德說,船上有極地、動物、氣象、地理等各方面的專家,空閒時他們會上上課,講講工作中的趣事。在他看來,雪龍號不僅是一艘科考船,更是一處精神家園。

也許正是這種「家」的氛圍,讓雪龍號不畏艱險。2019年1月19日,雪龍船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因受濃霧影響與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幸運的是,這次意外無人員受傷,船上設備也運行正常。

意外讓大家更加團結。「在船上不分你我,在站上不分你我,大家分工不分家。」這次經歷,讓丁孟德對團隊的理解更深了,「其實隊裡並沒有要求我們去做什麼,但大家都會主動去幫忙,真正體現了『同一條船上』的精神。」

踏上南極大陸。丁孟德供圖

南極故事,珍藏心間

3月12日,當雪龍號靠近祖國大陸時,丁孟德的眼眶溼潤了:「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碼頭上的人群,特別是看到女兒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牌子,這一刻的感覺,無法用言語形容。」

靠岸後,他和前來接他的妻女久久擁抱,女兒送上自己的一幅畫——《企鵝一家人》。丁孟德笑著說:「我離開時,女兒還小,就讓她在網上看看南極的資料,看看企鵝,她很聽話。」

回到永康的丁孟德,又投入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業餘時間,他用PPT和同事們分享南極故事,空下來,心裡依然牽掛著雪龍號。作為一名「老隊醫」,他還有些話想對下一任說,「現在如果有新醫生去南極,我會告訴他,遠航不易,要特別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我也會告訴他,可以增設可攜式拍片機,開設心肺復甦課程,讓『雪龍號』的行程更安心。」

丁孟德的微信頭像,是一張他站在南極冰蓋上的照片。他說,閉上眼,依然會想起航行的131個日夜,雖然沒有參與到具體的科考工作,但能在平凡的醫療崗位上為大家服務,為雪龍號的平安歸來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關焦點

  • 2019「雪龍2」號收穫滿滿
    此次南極科考,「雪龍2」號搭載89名隊員,全程168天。離開中山站後,「雪龍2」號首次來到了南大洋的太空人海,並將在這裡進行為期40天的科考調查。這意味著全體隊員都會在「雪龍2」號船上送走2019年,迎來2020年。臨近年末的這些天,許多科考隊員和船員也一如既往地在忙碌的大洋科考調查中度過。
  • 「雪龍兄弟」抵達中山站附近海域 「雪龍2」號首次破冰作業
    「雪龍」號開進「雪龍2」號(前)破冰後的航道(11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1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雪龍兄弟」——「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0日順利抵達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個目的地中山站附近海域。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當天還進行了首次陸緣冰破冰作業。  中國此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雪龍2」號乘風破浪 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但直到加入《南極條約》後的第十年,1993年,中國才買到一艘可用於北冰洋運輸的船,經過多次改造,成為目前的「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自1994年起,「雪龍」號搭載著中國科學考察隊先後執行了22次南極考察任務和9次北極考察任務。按船齡計,「雪龍」號已是「老驥伏櫪」,加上是「半路出家」,其科考與破冰能力都不足以滿足當前我國極地科考的新需求。
  • 「雪龍2」號正式亮相!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王雨蕭  10月14日在深圳拍攝的「雪龍2」號(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14日向深圳公眾開放,將於15日啟航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展開「雙龍探極」,形成中國南極考察新格局。  「雪龍2」號與「雪龍」號有何不同?本次南極考察有哪些突出亮點?極地考察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在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對人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南極行·隊員日誌|「雪龍」號幫廚記
    在「雪龍」號上,無論來自哪個單位,什麼職業,何種職務,在這裡都多了一個身份「南極考察隊員」。考察隊是一個大家庭,因此,除了做好自己的科考任務之外,還要承擔一些額外的工作,比如卸貨、直升機加油、幫廚等等。隊員們剛上船,考察隊就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排好了幫廚表,每天兩人一組,到餐廳和廚房幫助廚師幹活。
  • 「雪龍2」號忙碌科考迎新年
    36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繼續在南大洋太空人海作業,科考隊員們以工作迎接2020年新年。船上時間31日10時(北京時間31日13時),經過近50小時連續走航,「雪龍2」號通過對數條近等間距的測線進行「犁地」式來回測量,「掃描」出了一張面積約4900平方公裡的海底地形圖,完成了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這一海域較大範圍的高解析度海底地形地貌區塊調查。
  • 「雪龍2」號偶遇北極熊
    據雪龍探極公眾號消息,7月29日,北京時間17:00(船時20:00),「雪龍2」號航行時於,北緯74度52分、西經179度16分偶遇北極熊。 航渡期間遇到熊是件開心的事兒,大家都在拍拍拍,畢竟是非常難得,真可謂「喜相逢」。
  • 通訊:2020年「雪龍2」號的南極第一網魚
    新華社「雪龍2」號1月1日電通訊:2020年「雪龍2」號的南極第一網魚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沒想到魚類拖網從放網到收網跨了一年,而且還是『雪龍2』號2020年的第一場作業。」船上時間2020年1月1日凌晨2時10分(北京時間1日5時10分),「雪龍2」號完成南大洋太空人海最新一次中水層魚類拖網取樣,科考隊員從1100米以淺的水域獲得了又一批珍貴的南極魚類樣品。
  • 揭秘「雪龍2」號極地破冰船為什麼這麼牛(組圖)
    海博會期間,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在「雪龍2」號上舉行,極地考察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在對其進行「解密」。&nbsp&nbsp&nbsp&nbsp1:「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有啥區別?
  • 「雪龍2」號為何受到深圳人追捧
    為助力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將於10月13日—15日靠泊深圳蛇口郵輪母港,並於15日下午首航出徵南極,與「雪龍」船共同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 「雪龍2」號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試驗
    「雪龍2」號進行破冰試驗時的航道,圖中船所在的航道為尾向破冰試驗航道,橫向的為首向破冰試驗航道(11月2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26日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試驗。  破冰試驗在中山站附近的普裡茲灣海域進行,從北京時間16時52分開始,持續約3.5小時。破冰試驗是為驗證這艘新破冰船是否達到設計指標,並幫助駕駛人員掌握「雪龍2」號在破冰時的各種操縱特性。
  • 「雪龍2」號駛離開普敦港二下南極
    1月23日,「雪龍2」號正在駛離開普敦港。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月23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時間23日22時(當地時間23日16時)駛離南非開普敦港,前往南極長城站。  這是「雪龍2」號第三次穿越西風帶,第二次前往南極地區。
  • 科普:「雪龍」號為何要觀測海水溫度和鹽度?
    新華社「雪龍」號11月22日電(記者榮啟涵)當地時間11月22日,搭載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的「雪龍」號科考船航行至南緯45度附近的西風帶邊緣,科考隊員在那裡進行了海水的溫度、鹽度觀測,這種觀測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習近平登上「雪龍」號科考船(組圖)
    昨日,習近平在霍巴特港看望正在這裡補給的「雪龍」號全體科考人員。「雪龍」號科考船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任務途中,在霍巴特港停靠補給。   習近平和阿博特來到霍巴特港區,參觀了澳大利亞南極科考展覽,並通過視頻連線同中澳南極科考站工作人員通話。中國中山南極科考站、澳大利亞戴維斯南極科考站負責人分別匯報工作。   習近平向兩國科考人員表示慰問。習近平指出,南極科學考察意義重大,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
  • 大洋行者「雪龍2」號,抗疫一樣不鬆勁 ——連線我校附屬東方醫院隨...
    大洋行者「雪龍2」號,抗疫一樣不鬆勁 ——連線我校附屬東方醫院隨船醫生郝俊傑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02-10  瀏覽:
  • 探秘雪龍2號:食堂有剁椒魚頭咖喱牛肉,宿舍北歐風,還有健身房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助理、「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接受南都記者採訪。這是他第12次去往南極,對此次科考,他非常有信心。趙炎平在「雪龍」號上工作11年,又全程見證了「雪龍2」號的設計生產。他感嘆,隨著國力強大,極地裝備也越來越先進,「在南極考察需要用到很多裝備,慢慢逐步都在國產化」。
  • 「雪龍2」號南極科考首次調查「中水層魚」
    36次南極科考的「雪龍2」號目前正在太空人海進行大洋科考。本次航段的航行時間將長達近50天,海上漂泊的日子裡,「雪龍2」號上,記者通宵記錄了兩位魚類專家的科研工作。
  • 雪龍2號停靠紐西蘭港口 進行無接觸補給
    軍報快訊 【雪龍2號停靠紐西蘭港口 進行無接觸補給】11月28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紐西蘭南島克賴斯特徹奇市利特爾頓港。 經過17天航行,搭載著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7日停靠紐西蘭南島克賴斯特徹奇市利特爾頓港,進行無接觸補給。
  • 在江南造船廠維護35天,「雪龍2」號將再赴南極
    在完成一系列「補血」維護工程後,「雪龍2」號又將再次踏上新徵程。11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從江南造船廠獲悉,11月2日,中國新一代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2」號船解纜起航,結束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設備檢修和保養工程,將以「滿血」狀態迎接下一次科考任務。
  • 通訊:「雪龍兄弟」南極卸貨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1日電 通訊:「雪龍兄弟」南極卸貨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雪龍」號與「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考破冰船12月1日停靠中山站固定冰外緣,相距約500米。連日來,「雪龍兄弟」聯手展開南極冰上卸貨攻堅戰,目前中山站冰上卸貨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