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過後,許多人「一生必去的旅遊地」清單可能要重寫了。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提升「智慧景區」服務水平,按照「能約盡約」的原則,推進旅遊景區預約常態化。
預約出遊是疫情催生的一種新旅遊消費模式。在今年國慶假期,也就是第一個全面實現預約出遊的長假,預約出遊有效地平衡了人員流動、減少了風險,取得了積極成效。這次面對時間持續更長、客流量更大的元旦和春節假期,「景區預約常態化」第一次被納入各地發展文旅事業的必考題。接下來就看地方在管理客流、提振消費、激活市場、優化體驗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
作為未來出遊的「標配」,景區預約常態化之後各地要想在新賽道上脫穎而出,就不應只是「能」讓遊客約門票那麼簡單,而應打通線上、線下,吸引更多遊客「把詩和遠方裝進購物車」。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既要為景區搭建能在線預約、自主檢票、錯峰入園,無縫對接「健康碼」,全程可尋、可查、可追蹤的智慧文旅系統,推進實時監測、智慧監管,讓遊客下單預約前心中有數;同時,還應結合線上預約協調好線下配套工作,如嚴格落實實名登記、體溫檢測,對景區附近的交通進行及時疏通,科學分流、疏導遊客等,線下線上結合嚴控接待遊客量。此外,還應關注到「銀髮族」正在成為旅遊市場主力之一,景區預約常態化不能將其攔在門外,而要對持園區年卡、老年卡的遊客以及醫護人員等無需購票人群做好相應服務。簡言之,要讓「能約盡約」「有碼有距」成為文旅服務的起點而非終點。
景區預約常態化更是一面鏡子。以往,景區宰客事件時有發生,除了被網友和媒體曝光的之外,仍有一些差評沒有公之於眾。「能約盡約」帶動智慧文旅系統升級後,也應從客觀上為文明旅遊評價體系提提速,要能讓網友像點評網購商品一樣為「購物車裡的詩和遠方」打打分、給個好差評。只有從評價上徹底打通預約和出遊兩個環節,才能讓市場手段更高效地落到實處,倒逼旅遊市場優勝劣汰。
一提及長假,人們就想到「人在囧途」「高速路變身停車場」,這些其實都凸顯了滿足人民生活質量改善需求的優質旅遊消費供給仍不足。當前,破解之法在於建立更有效率的多層次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文旅體系,有效關聯供給與消費,轉起出遊的車輪,推動消費和內需。又一個元旦春節長假要來了,各地要想搶抓機遇發展旅遊業,就別輸在「能約盡約」的起跑線上,讓詩和遠方「一鍵即達」。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冉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