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直播前突發疾病去世!務必警惕:猝死、腦梗……禍首都是它!

2020-12-03 健康南粵

你在網上看過」吃播「嗎?

畫風通常是這樣的

然而,前不久卻發生了一個悲劇

半年狂吃肉,

「吃播」直播前去世

據瀋陽晚報報導,瀋陽30歲的王先生就是一名「吃播」,肘子、紅燒肉、燒雞、烤鵝等食物都經常出現在他的直播間裡。半年多的「吃播」生涯,雖令他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打賞,但他的體重也從200斤升到了280斤。

更令人惋惜的是,瘋狂進食導致的惡果不僅僅是體重增加。幾天前,王先生在準備直播時突然出現身體發麻、頭暈目眩等症狀。醫院經過連續7天搶救,仍然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王先生的妻子介紹,6月23日20時許,王先生準備直播,直播內容是吃一大碗紅燒肉。

妻子回憶說:

「直播開始前,他突然覺得眼睛疼、胳膊發麻,自己覺得不對勁,讓我打120。我們家距離醫院有10多分鐘的路程,120來得很及時,但是到醫院後,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眼睛看不見,還出現了昏迷、神志不清等狀況。」

「經過頭CT、頭部血管CT等檢測,發現他是腦幹出血,情況非常危急。經過一星期的搶救,命還是沒保住。他血壓、血脂一直很高,雖然也堅持吃藥,但是直播時吃得太多了。雖然賺了些錢,可是人卻沒了。」

妻子表示,這幾年王先生所在的企業經營不好,他壓力很大。半年前,王先生決定做「吃播」,因為他愛吃肉,而且食量驚人,兩三分鐘就能消滅掉一斤多重的肘子。

從那時起,肘子、紅燒肉、燒雞、烤鵝等就成了王先生日常的食物。為了吸引人氣,王先生直播時逐漸增加食量,往往一天就吃一頓飯,平均兩天直播一次。

不少「吃播」為了吸引眼球,選擇土味路線,如生吃章魚、幹喝麻辣鍋底,再到大胃王幾分鐘內暴風吸入一大盆拉麵,一口氣吃50個漢堡等等。這樣的行為,對健康的傷害太大了!

特別是暴飲暴食、吃大量油膩食物等習慣容易導致高血脂這個「健康殺手」。

警惕!猝死、腦梗...

禍首都是它!

當成年人空腹血清總膽固醇超過5.72mmo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ol/l,可診斷為高脂血症。

▼國人血脂幹預的參考標準(單位:mg/dl)

高血脂危害很嚴重!

1

導致猝死

血液中的血脂就像水中的泥沙,如果血脂過高,隨血液流動時,一部分血脂會沉積到血管壁上。管壁上的血脂積聚多了,會凝成粥樣的斑塊。青壯年時,遇到血流湍急的情況這些斑塊很容易被衝脫,斑塊被血小板圍成一個血疙瘩,這就是血栓。血栓如果出現在冠狀動脈,擋住血液通行,就會導致心臟缺血,引發猝死!

2

冠心病

包括高血脂在內的三高,眾所周知是冠心病危險因素,它們的危害是緩慢的、全面的,往往需要數十年才能發病,但一旦犯病,都十分棘手

3

腦梗塞

異常的血脂正是導致機體動脈系統出現粥樣硬化,繼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出現腦梗塞以及周圍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4

肝臟疾病

高血脂會增加肝臟代謝的負擔,久而久之會影響肝功能。而肝功能低下又會降低脂類代謝能力,這更容易引發血脂異常,使脂類大量沉積於肝細胞從而形成脂肪肝,並因此而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肝臟疾病。

5

胰腺炎

過高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胰腺中,激活的胰酶會使甘油三酯分解為大量游離脂肪酸,損傷胰腺,從而引發急性胰腺炎,出現腹痛等症狀。

6

耳聾

高脂血症可引起內耳脂質沉積,過氧化脂質增加,直接導致內耳細胞損傷,血管萎縮,從而引起老年性耳聾。

其實,只要在飲食和運動上多下功夫,降血脂並不是件難事。

比如,適當的運動能改善血脂構成。如果每周至少進行兩次有氧運動,已經患有高血脂的人,最好選擇強度小時間長的鍛鍊方案,如慢跑、快走、遊泳等。

在飲食上,適當吃些雜糧穀物,水果蔬菜,注意飲食多樣化,才能營養均衡攝取。如果您自己下廚,除了少吃大魚大肉,每次烹飪時少倒一些油,長此以往,也有利於控制血脂哦。

一頓飯遭遇致命威脅,

並非不可能!

因為一頓飯就可能遭遇致命威脅,這並非不可能,有2種情況需要格外注意。

01

急性胰腺炎:暴飲暴食

急性胰腺炎不僅可能造成胰腺壞死,還可能引發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呼吸衰竭、腎衰竭等併發症。有數據顯示:

普通的急性胰腺炎死亡率約為5~10%,而重症的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達30~50%。

胰腺炎多出現在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之後,即便是慢性胰腺炎也有可能緊急發作,還有罹患胰腺癌的風險。

案例回顧:「報復性」暴飲暴食?勸你快放下筷子,有人吃進ICU!

症狀提示:

上腹正中或偏左處有刀割樣疼痛,伴隨有噁心、嘔吐、發熱、腹脹、血胰酶增高等。

輕型胰腺炎一般體溫在39℃以內,3~5天即可下降;而重型胰腺炎體溫常在39~40℃,可持續數周不退。

02

壞死性筋膜炎:海鮮感染

壞死性筋膜炎是「食肉菌」引發的急性炎症,「食肉菌」其實包括多種病菌,它們能聯合起來產生大量毒素,感染並溶解皮下筋膜和脂肪。

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被感染,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將全身中毒、多器官衰竭,後期死亡率和致殘率極高。

這些「食肉菌」在海產品上比較多見,比如創傷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很多患者就是被海鮮外殼刺傷或劃傷後發生感染的。所以處理海鮮時一定要戴好手套。

症狀提示:

感染24小時內可波及整個肢體,早期會傷口紅腫、肌肉酸痛、發熱、咽喉痛,之後可能會疼痛加劇或麻木,傷口發紫發黑,出現水皰或滲血,體溫和血壓持續升高,直至昏迷。

來源:成都商報四川名醫、湖北經視、瀋陽晚報、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多精彩

近年死因排名出爐!癌症僅排第三,"頭號殺手"竟是它……

痛心!5歲男童幼兒園熟睡中死亡,原因竟然是這個...

24歲知名棋手因故去世,柯潔發文悼念!這種病再次引發關注

相關焦點

  • 男子半年吃播,突發腦梗去世
    "吃播」的解釋,吃播是從2014年底2015年初在韓國網絡上興起的一種「美食真人秀」節目,具體來說,就是坐在家中的網絡攝像頭前,向網友直播自己吃飯的過程,依靠「吃相」的受歡迎程度獲得「打賞」。而前不久,就看了一則新聞,說是瀋陽一30歲男子當「吃播」,每次直播都大吃大喝,尤其是燒雞、肘子等大魚大肉。雖然通過直播收穫了粉絲、流量和打賞,他的體重也從200斤升到280斤。新聞裡他的妻子介紹說6月23日20時許,王先生準備直播吃紅燒肉。妻子回憶說就在還沒開始直播的時候,她的老公就覺得身體很多地方不舒服。比如眼睛疼、胳膊發麻等。
  • 吃播男子直播前腦出血去世
    近幾年,隨著短視頻平臺興起「吃播」經濟越發火爆。很多人順風而行,在這「吃播」的行業裡發展得順風順水。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在「吃播」背後人的身體健康問題,近日就有一男子在直播前突發腦溢血去世了,具體內容如下:瀋陽30歲的王先生就是一名「吃播」博主,肘子、紅燒肉、燒雞、烤鵝等食物都經常出現在他的直播間裡。半年多的「吃播」生涯,雖令他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打賞,但他的體重也從200斤升到了280斤。
  • 央視批有的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此前一「吃播」直播前去世
    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網友評論:延伸閱讀:瀋陽一「吃播」直播前去世!半年狂吃肉體重280斤瀋陽30歲的王先生就是一名「吃播」,肘子、紅燒肉、燒雞、烤鵝等食物都經常出現在他的直播間裡。
  • 瀋陽一男子做吃播,半年內瘋狂吃肉後腦幹出血去世
    瀋陽一30歲男子當「吃播」,真刀真槍地猛吃猛喝,收穫了粉絲、流量和打賞,體重也從200斤升到280斤。王先生的妻子介紹,6月23日20時許,王先生準備直播,直播內容是吃一大碗紅燒肉。妻子回憶說:「直播開始前,他突然覺得眼睛疼、胳膊發麻,自己覺得不好,讓我打120。我們家距離醫院有10多分鐘的路程,120來得很及時,但是到醫院後,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眼睛看不見,還出現了昏迷、神志不清等狀況。」「經過頭CT、頭部血管CT等檢測,發現他是腦幹出血,情況非常危急。經過一星期的搶救,命還是沒保住。
  • 吃播胖80斤直播前去世——以吃謀生,靠吐活著,你們到此為止吧!
    你刷到吃播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停留一下,小編也有這個習慣,每每看到網上吃播的節目總是忍不住點開欣賞一下,與其說是欣賞,更多的應該是驚訝、震驚、佩服...看著他們吃東西,確實自己也饞的流口水,但是如果真的是讓自己上場去吃,只送上三個字「我認慫」。
  • 「吃播」男子半年狂吃肉,結果直播前去世!體重升到了280斤
    瀋陽一「吃播」博主半年狂吃肉在直播前去世瀋陽30歲的王先生就是一名「吃播」博主,肘子、紅燒肉、燒雞、烤鵝等食物都經常出現在他的直播間裡。半年多的「吃播」生涯,雖令他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打賞,但他的體重也從200斤升到了280斤。 更令人惋惜的是,瘋狂進食導致的惡果不僅僅是體重增加。 幾天前,王先生在準備直播時突然出現身體發麻、頭暈目眩等症狀。
  • 27歲小夥子打籃球猝死!猝死前身體5個救命信號,人人都要清楚
    話是沒錯,但是有時候還真得顧及身體是否吃得消!猝死頻發,不是年輕就能躲得過年輕身體好,誰說不是呢?但總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項目,熬不完的夜……再好的身體也會被壓垮!新聞事件回顧——7月17日,30歲王先生在上班時突發心跳驟停……7月19日,《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幕後寫手賴寶突發心梗去世。
  • 「吃播」男子半年狂吃肉,直播前去世!妻子一句話讓人嘆息……
    >「吃播」博主因為其「真刀真槍猛吃猛喝」的直播內容收穫了很多「粉絲 流量和打賞」但體重也從200斤狂飆到280斤據了解王先生之前所在的企業經營不好而後他還送過外賣,做過燒烤但收入都不可觀半年前因為看到直播行業的興起想著自己愛吃肉,且食量遠大於普通人幾分鐘就能吃完一斤多重的肘子王先生決定做「吃播」從那時起
  • 猝死前身體會有哪些徵兆?該如何急救?
    很多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中青年,倒地後卻不省人事,那麼猝死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40~50歲是猝死高發期 心源性猝死通常突然發生,往往出人意料,這也是猝死最可怕的地方。
  • 抖音、快手平臺回應「大胃王吃播」:宣揚量大多吃可直接封號
    12日晚,抖音以及快手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針對目前網絡上吃播內容有浪費糧食,或是以假吃、催吐、宣揚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平臺將進行嚴肅處理,或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帳號等處罰。  吃播樹「大胃王」人設,據稱有人年入百萬  吃播,即主播通過網絡攝像頭,以視頻或直播的方式向網友展示其吃飯的過程,並以此獲得打賞。據了解,吃播一詞,起源於韓國的網絡真人秀節目「吃飯直播」,後傳入中國。
  • 打呼嚕可能預示腦梗風險!如何分辨危險呼嚕聲看這裡
    這在醫學上就是一種疾病的名字,可增加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甚至卒中的風險,建議到醫院查明原因,及時治療。睡覺時突發腦梗,讓人猝不及防,全世界每天有3000人會在夜間不知不覺地死去!更令人擔憂的是,誘發夜間猝死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大家習以為常、普遍存在的一種睡眠習慣,並且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50%的人都存在這種高危風險!有人很好奇,究竟是哪種睡眠習慣可能引發夜間猝死呢?為什麼人在熟睡的過程中會發生可怕的腦梗呢?
  • 25歲因心梗去世,警惕心梗前的徵兆,可能會救命
    2021年1月1日某演員因突發心梗,不幸去世。提到心梗,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老年人,但如今心梗的發病人群實際上越來越年輕化。我們常常都會抱著僥倖的心理,總覺得某些疾病離我們很遙遠,但意外總是那麼的猝不及防。
  • 60歲大叔不沾菸酒,腦梗離世,醫生:一把年紀,這事怎能每天做?
    一打聽才知道,幾天前趙大叔竟然因為腦梗去世了!這是怎麼回事?趙大叔突發腦梗那天,照常在跟老夥計們打牌,但那天可能是點背,趙大叔連輸了十幾把,憋屈得不行,中途去了一次衛生間。過了好長時間,大家還沒等到趙大叔回來,就有人去衛生間催他,沒想到一進衛生間就發現趙大叔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於是大家趕緊撥打了120又去找了趙大叔的家人。
  • 猝死發生前,身體會有什麼感覺?5個症狀太危險,早知道早預防
    另外,長時間的情緒緊張也會增加心臟的壓力,提高猝死風險。 二、猝死前,身體會有哪些徵兆?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因此猝死的風險也隨之升高。猝死往往來的非常突然,特別是有特異性的徵兆幾乎沒有。
  • 58歲大姐長期吃素,卻突發腦梗,醫生直言:3種素食比肥肉還升脂
    山東濟寧的徐大姐今年58歲了,去年在單位組織體檢的時候查出了高血脂,醫生當時交代她要清淡飲食,少吃肥甘油膩的食物,這麼大歲數了務必降血脂控制下來,於是徐大姐從那之後開始就戒掉了所有的肉類食物,每天清粥小菜,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度。
  • 43歲男子,突發腦梗,不幸離世,醫生:炒菜時一種「調料」要少放
    腦梗是一種常見的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心腦血管疾病,現在氣溫越來越冷,導致我們的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影響會異常收縮,更容易導致腦梗的發作,並且隨著這些年來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過量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也會造成腦梗的發病人群逐漸向年輕人偏移。
  • 腦梗,多是吃出來的,飯桌上有3種食物,勸你儘量少吃
    而腦梗,便是由此而來! 腦梗多是「吃」出來的,飯桌上有3種食物,勸你儘量少吃 1、高糖食物 哈佛大學的專家分析發現:每天喜歡喝含糖飲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或者是腦梗猝死的機率要比常人高出35%。 2、過鹹食物
  • 【人為財死】瀋陽男子靠吃播賺錢,直播前腦出血病逝!
    網絡主播透過直播進食過程的行為被稱為「吃播」,自短視頻及直播平臺崛起,吃播經濟越發火爆。近日,國內就有一名吃播的直播主,直播前突發腦出血病逝。 瀋陽30歲的王先生在自己的直播間裡,常常進食肘子、紅燒肉、燒雞、烤鵝,半年多的吃播生涯,令他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打賞,體重也從100公斤升到了140公斤。 上月23日,王先生準備直播吃一大碗紅燒肉時,向妻子申訴眼睛疼、胳膊發麻,並要求撥打120急救電話。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4月5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外科的盧景寧醫生在家午睡後再也沒能醒來……去世時年僅37歲,是該院肝膽外科教授彭民浩的一名博士生。景寧的多名同事、同學都很惋惜這位「年輕帥氣的才子」。
  • 老人突發腦梗癱坐在地
    近日,禪城一名老人突發腦梗命懸一線,他及時打出了「救命電話」後,禪城公安民警在千鈞一髮之際找到了老人,將老人背上警車後一路鳴笛護送至醫院。最終,在民警的及時救助下,老人轉危為安。  「女兒,我心臟很不舒服,現在公交站這裡,趕緊過來!」近日下午4點,在突發中風倒地前,黃伯給女兒打出的求救電話。女兒趕緊打電話到佛山110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