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北方,傳統的中式麵食,常常成為人們的早餐主食。家有上班族也不要緊,只要提前蒸製好,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早上拿出來再加熱一下,就恢復成新蒸出時的口感,不但好吃還容易消化。但是,總是有人蒸不好饅頭,表面不光滑,塌陷、回縮,還找不出原因。
今天我從幾個方面說一說,在家製作饅頭的要點,然後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饅頭造成失敗的原因吧。
我建議新手或是有過失敗經歷的人,最好選擇使用二次發酵的方法。二次發酵是指:第一次,在揉好麵團後發酵。第二次,揉制饅頭成型後再次發酵。
蒸饅頭需要幾個步驟:和面、發酵、揉面、整形、蒸製
和面:
首先要選擇好麵粉,在超市一般常見的麵粉有:高筋麵粉、低筋麵粉、中筋麵粉、多用途小麥粉、麥芯粉、餃子粉、自發粉等等,那麼蒸饅頭的麵粉,我一般都會使用富強粉(也就是中筋麵粉)。
和面時需要有麵粉、酵母、水,那酵母粉放多少合適呢?酵母的用量一般為麵粉的1%,也就是說
400克的麵粉,要放4克的酵母粉;麵粉與水的比例大約為2:1,麵團的軟硬度適中即可;水可使用常溫也可用40度以下的溫水和面;我和面時還會放入少於或等於5克的白糖,這樣能夠讓麵團在發酵的時候變得更快更好。為酵母提供養分,促進酵母發酵。
如果家中有鮮牛奶,我還會用牛奶來代替清水和面,蒸出來的饅頭鬆軟潔白,還會有淡淡的奶香味兒,好吃又營養。
先用筷子將麵粉與白糖充分攪拌均勻,再用牛奶把酵母粉化開,邊倒邊攪拌,將麵粉攪成面絮狀,無乾粉時,下手揉成光滑的麵團。
和好的麵團應該達到「三光」標準,即面光、手光、盆光。用保鮮膜蓋好,醒發至兩倍大。
發酵
檢查麵團是否發好,有兩種方法:一是用手指在麵團上戳個洞,洞口處無塌陷,不回縮就是發好了。
二是直接扒開麵團,看裡面是否有許多蜂窩狀。
揉面:
製作饅頭的成敗,這道程序是關鍵。揉面時要把身體的重量壓在手上,使用搓衣服的手法來揉面,排出裡面的氣體。揉面的長短,要看你的手勁是否到位,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吧。要觀看面的表面是否光滑。
揉光滑後,搓成長條,用刀切成大小相同的面劑子。
饅頭的形狀,可根據個人喜好,可揉成圓形,也可直接切成段狀。
整形
揉和饅頭的生胚時,一定要揉和到位,否則就會造成饅頭表面不光滑。如果揉得不到位,麵團不緊實就會出現斷層,遇到水蒸氣後,饅頭的表皮還容易鼓泡。
饅頭生胚全部揉好後,放入鍋中,每個饅頭生坯之間留出距離,蓋上鍋蓋,進行二次醒發。時間大約20分鐘左右。判斷是否醒發好的方法是:一是用眼來觀察,看生胚是否變大;二是拿起一個饅頭生胚,如果變得輕飄飄的,就是醒好了。
蒸製
二發完成後,大火燒開,轉中火蒸15分鐘,燜3分鐘後再揭鍋。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饅頭回縮,造成饅頭的表面不平,影響美觀。
只要掌握以上操作步驟和要點,初學者也能一次製作成功,做出美味的漂亮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