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養烏龜必須要曬背?不,春季曬背不當易使寵物龜生病或死亡

2020-08-26 鶇龜先生

一直以來持續關注鶇龜先生的朋友們都知道,自從2019年9月中旬開始在頭條上寫點文章起,鶇龜先生就一直呼籲不要給烏龜曬背:秋季不要給烏龜曬背,冬季不要給烏龜曬背,現在到春天了,仍然不提倡給烏龜曬背

之所以不提倡在上述三個季節給烏龜曬背,是基於自己和眾多龜友的慘痛經歷。鶇龜先生在剛開始養龜的時候,就經常因為在春秋天給烏龜曬背而使它們患上感冒或肺炎,為此死過幾隻龜。而但凡養龜有些年頭的人,基本都是一些和龜有關的社區、論壇或貼吧的常客,在那裡我們也會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春秋冬季給烏龜曬背,真的非常容易使烏龜生病,甚至死亡,是屬於得不償失的行為。

然而,說者有心,聽者無意。雖然鶇龜先生一直建議春秋冬三季不要給烏龜曬背,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種說法,總有些朋友對此不以為然,或者因對曬背執念過深,而在不適合曬背的季節給烏龜曬了背。當然,因此而曬出問題的也很多,最近鶇龜先生的幾位粉絲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仔細回想起來,雖然鶇龜先生一直在說,這個季節不適合烏龜曬背,那個季節不能給烏龜曬背,但確實沒有將烏龜曬背這個問題,專門拿出來說一說。類似的說法,都是在其他文章中作為養龜注意事項,零星出現。為了讓各位養龜的朋友,特別是新手龜友們,能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使所養的烏龜少生病、少死亡,今天就專門把這個問題拎出來說一說,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一、烏龜曬太陽(曬背)的目的是什麼?

除了少數高度水棲龜外(如豬鼻龜、鱷龜等),絕大部分烏龜都是非常喜歡曬背的。自然狀態下,它們喜歡聚集在岸邊或水中露出水面的地方曬太陽;人工飼養的寵物龜,也非常喜歡爬到曬臺上曬背。有些烏龜,例如巴西龜,曬到愜意之處,伸頭擺尾、四肢騰空,仿佛要飛起來一般,非常享受曬的過程。

那麼,烏龜為何這麼喜歡曬背呢?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的愛,龜類喜歡曬背,確實是有原因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曬背的主要目的是「補鈣」

烏龜起源於兩三億年前,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在烏龜漫長的生命演化過程中,地球上相繼發生了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和白堊紀(恐龍)大滅絕3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都沒能滅了烏龜這一物種,由此可見烏龜生命力的強悍。

烏龜作為爬行動物,典型特徵是身披龜甲。烏龜之所以擁有強悍的生命力,龜甲的作用功不可沒。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大約在2.6億年前,龜類的祖先就已經進化出了龜甲。不過當時龜甲的主要作為,是為了躲避地表炎熱乾燥的惡劣環境,方便向地下掘洞。演化到現在,龜甲已經成為烏龜自我保護的利器,遇到危險時就會把頭尾和四肢都縮到殼裡。有些龜甲的堅固程度,甚至連以啃咬著稱的獅子、豹子等大型貓科動物都無可奈何。

而龜甲之所以如此堅硬,在於它的組成物質,鈣是構成龜甲的主要成分。而鈣的吸收,又與維生素D3有關。這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可以促進對鈣的吸收。動物體內如果缺少維生素D3,會因鈣沉積不足而容易出現佝僂病(幼體)或軟骨病(成體)。其原因在於維生素D3可調節動物體內鈣、磷代謝,促進腸內鈣、磷吸收,加快骨質鈣化,維持血液中鈣、磷平衡。此外,維生素D3也可調節免疫系統,對抗病防病也具有重要作用。

當缺乏維生素D3時,烏龜體內鈣、磷代謝會出現障礙,血液中的鈣和磷無法保持平衡,造成骨骼中鈣流失加快,出現軟骨化。對幼龜而言,缺乏維生素D3容易出現佝僂病,骨骼和龜甲因軟化而畸形,生長發育不良。對成龜而言,則會造成軟骨、軟甲,烏龜行動困難,嚴重的則龜爪脫落。

既然維生素D3對烏龜如此重要,那它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其中一個最快捷的獲得途徑就是曬太陽。烏龜皮下組織中的維生素D3原(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即可形成維生素D3。是不是十分簡單?曬個太陽就輕鬆完成了「補鈣」?確實如此,不僅是烏龜,我們人類也一樣,經常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光浴,也有助於「補鈣」。

也就是說,烏龜經常曬背,通過紫外線就可以合成維生素D3,促進骨骼和龜殼的鈣化,即曬背有「補鈣」的效果;而經常不曬背的烏龜,容易因維生素D3缺乏而帶來佝僂病或軟骨病,影響烏龜正常生長發育,補鈣是烏龜曬背的最大意義和作用。

2、提升體溫,促消化、強免疫,改善機能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輻射是地表能量的主要來源。而烏龜是變溫動物,無法自主調節體溫,其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是外界溫度。當溫度高時,烏龜體溫也高,身體各項機能活躍,反應敏捷、新陳代謝旺盛,對食物的消化能力也強。而當溫度變低時,情況則正相反,對烏龜不利。當烏龜生病時,我們經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建議,「將溫度緩慢提升到28-32℃左右,並保持恆溫飼養」。原因就是因為,溫度高時,烏龜機體活躍,免疫能力強,自然抗病力也強,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消化系統也是如此,溫度高時消化能力強,溫度低時弱。鶇龜先生經常推薦大家在春秋養龜時要少餵食,原因就是如此。溫度低且不穩定,使得烏龜消化能力弱,食物長時間殘留在腸道內,容易因腐敗變質而帶來消化不良或腸炎。

也就是說,烏龜通過曬太陽(曬背),可以接受來自太陽的熱量,迅速提升體溫,進而激活新陳代謝、消化和免疫系統等各項身體機能,有助於增強抗病能力,有利於烏龜健康成長。

3、殺菌和驅蟲作用

紫外線能夠破壞微生物細胞中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因此,烏龜曬背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對細菌、病毒、藻類、真菌和寄生蟲等均有效果,有助於預防烏龜體表性疾病,如腐皮腐甲、水黴病、體表寄生蟲病等。

綜上所述,烏龜曬背好處很多,能促進維生素D3形成和「補鈣」;有助於提高體溫,強化身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消化和免疫系統,有利於烏龜健康;同時紫外線具有殺菌消毒作用,可以預防烏龜體表疾病。那麼,曬背的好處既然如此多,是不是說春天也應該積極給烏龜曬背了呢?恰恰相反,鶇龜先生推薦春季養龜儘量不要給烏龜曬背。

二、為何說春季養龜不宜曬太陽(曬背)?

曬背對烏龜而言確實重要,但應該分時間,要權衡利弊,並非任何時候都適宜。例如春季養龜就儘量不要給烏龜曬背,這樣做弊大於利,一旦處理不好,非常容易使烏龜生病,甚至造成死亡,可謂得不償失。那麼,為何在春季給烏龜曬背,就容易生病呢?這和曬背容易產生大溫差有關。

烏龜是變溫動物,對穩定的溫度能夠很好適應,在0-35℃範圍內,冷熱均可生活,大不了高溫時夏眠,低溫時冬眠。但對於忽冷忽熱的溫度,烏龜很難適應,非常容易生病。各種烏龜常見疾病中,感冒、肺炎、腸炎、腐皮腐甲和白眼病等,或多或少都有大溫差的影子:

(1)感冒和肺炎。烏龜春季多發病,其原因就是忽冷忽熱、溫差大的溫度,先使烏龜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沒及時治好則逐漸發展到肺炎(下呼吸道感染)。

(2)烏龜腸炎。通常認為是食物變質造成的,這並不全對。夏季的腸炎,確實多與溫度高導致的食物變質有關。但春季的腸炎多數都是在溫差大的基礎上,餵食不當造成的。春季氣溫不穩定,溫差大,導致烏龜消化能力差,甚至出現消化紊亂。此時如果大量而頻繁餵食,就會造成食物無法及時消化,在腸道內堆積,最終因腐敗滋生致病菌而產生腸炎。

(3)腐皮腐甲。也是春季烏龜多發病,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水質差帶來的,其實這也是溫差大造成的。烏龜因為環境變化過大,非常容易發生應激反應,常見的表現就是腐皮腐甲和拒食。而溫差大,就是一種典型的應激原。詳見鶇龜先生之前發表的一文。

(4)白眼病。巴西龜容易患病,其原因也多認為是水質不潔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也是溫差過大對烏龜的刺激。詳見鶇龜先生之前發表的一文。

由此可見,要想烏龜少生病,就要控制好溫差。根據經驗,一般溫差超過3℃,烏龜就極有可能會生病。那麼春季給烏龜曬背,又是怎樣帶來大溫差的呢?這與不同物質比熱容的大小有關。

比熱容簡稱比熱,是表示物體吸熱或散熱能力的一個物理量,它是指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每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熱量下,比熱容越大的物質,溫度變化越緩慢。例如水的比熱容約為4200 J/(kg·K),而空氣約為1030 J/(kg·K),即水是空氣的4倍多。這意味著相同條件下,水溫每上升1℃,氣溫就要升高4℃以上;水溫每降低1℃,氣溫就要下降4℃以上。正是由於水和空氣之間比熱容差異大,才導致氣溫比水溫變化更為劇烈,由此產生水、氣之間的大溫差。實際上,從比熱容大小看,水是常見的固體和液體中最大的,也比大多數氣體大。這種不同物體之間比熱容大小的差異,是造成春季曬背容易帶來大溫差的原因。

烏龜曬背要涉及到四個方面的比熱容,即水、空氣、曬臺和烏龜。其中空氣的比熱容僅為水的1/4不到;曬臺是固體,比熱容也比水小;而烏龜由於身披龜甲,也就相當於覆蓋了大面積固體,比熱容也比水小得多。這種情況帶來的結果是,當曬背時,接受相同的陽光照射,水溫上升最緩慢,而空氣、曬臺和烏龜的溫度都會很快上升,由此產生溫差

烏龜曬背時,首先要從水中爬上曬臺,接受陽光照射(熱),之後再次回到水中(冷),曬背就是一個冷熱轉換的過程。實際上,烏龜不僅曬背時才爬上曬臺,平時休息時也是如此。由於春季氣溫本身就忽冷忽熱,隨著烏龜多次出入水,也就相當於將自己經常置於瞬間冷熱轉換的境地,非常容易因為溫差大而造成烏龜生病或死亡

綜上所述,由於是水陸兩棲動物,只要設置了曬臺,不管曬不曬背,烏龜都有愛爬上曬臺的習慣,進而可能因此而生病或死亡。因此,穩妥起見,在春季養龜時建議直接撤掉曬臺,使烏龜一直呆在水中,這樣只有水溫這一個變量,也就不容易產生大溫差(但水體過小時,水溫容易受氣溫影響,此時溫差仍然較大)。說到這裡,很多朋友也許會有疑問,曬背對烏龜很重要,如果春季幾個月不曬背,不會對烏龜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嗎?

三、春季不曬背對烏龜影響大嗎?

由於曬背具有「補鈣」、提升體溫和殺菌消毒等幾個方面的作用,如果長時間不曬背,確實會對烏龜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我們也不必為此過度擔心,春季不曬背的缺點,都是可以採取其他方法或途徑進行彌補的,簡單分析如下:

(1)曬背是烏龜「補鈣」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但並不是唯一途徑。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合成維生素D3,促進鈣質吸收,無疑是最為快捷的方法,但並不是唯一方法,食補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一些動物性食物,例如肝臟、魚蝦肉、蛋黃、瘦肉等維生素D3的含量都較為豐富。因此,春季養龜時完全可以通過更安全的「食補」方法,給烏龜補充維生素D3,而不是冒著生病的風險去曬背。

(2)曬背可以提升烏龜體溫,但同樣不是唯一途徑。例如通過採取對龜缸保溫的方法,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有條件的建議採用加溫飼養的方法,將水溫穩定在28-32℃左右恆溫飼養,既可以避免因水溫變化帶來感冒等疾病,又可以使烏龜體溫保持一個較高水平,激活身體各項機能(新陳代謝水平、消化和免疫能力等)。不加溫飼養的,也可以通過給龜缸加保溫蓋、加大水體(氣溫低時水位不要過深)、將龜缸放置於避風溫暖的地點等方法,使其免受忽冷忽熱氣溫的影響,進而減少生病的可能。

(3)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除寄生蟲的作用,但家養寵物烏龜不同於野生烏龜,體表寄生蟲少;而致病性微生物,則可以通過及時清理龜缸中的食物殘渣、龜糞便等方式來避免,同樣不值得冒著生病的風險去曬背。

綜上所述,曬背對於烏龜而言確實重要,但現實是很多龜友將曬背的作用誇大了。雖然說萬物生長靠太陽,但烏龜畢竟不是植物,少曬幾天並不會徒長。實際上,野外烏龜的冬眠期動輒幾個月甚至半年多,這都是不曬背的,並不會有多大影響。如果對此還不能理解的話,那麼相信下面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一定會讓我們深有體會、茅塞頓開

受新冠病毒影響,從去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在家中宅了兩三個月時間了。我們知道,適度的戶外活動更有助於身體健康,然而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時候出去,無疑會讓我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所以我們被迫選擇了「宅」。也就是說,戶外活動我們需要區分實際情況,並不是什麼情況下都可以。同樣的道理,烏龜曬背也是如此,曬背雖好,但是當曬背有讓烏龜生病甚至死亡的風險時,我們最好不要貿然曬背,這裡面的利弊我們一定要學會分析

四、結語

雖然文中論述的是春季養龜最好不要曬背,但對於秋季和冬季,也是同樣適用的,都不建議曬背。這些季節共同的特徵是氣溫不穩定、忽冷忽熱,在這種情況下,貿然曬背非常容易因為溫差大而使烏龜生病,甚至造成死亡。如果我們經常關注網上一些和烏龜有關的論壇或貼吧的話,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出現。相同的事情(因曬背而造成烏龜生病或死亡),一再發生,這說明大家對此並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在此鶇龜先生鄭重建議:在沒有辦法控制好溫差的情況下,春秋冬這三個季節養龜,撤掉曬臺,不給烏龜曬背,是最為省心的養龜方法。等到夏季天氣暖和了,溫差不大了,再曬背也不遲。

一句話,曬背雖好,但我們對此不能迷信。不區分情況,貿然曬背,弊大於利。

鶇龜先生,專注於簡單快樂的烏鶇、烏龜和原生魚飼養經驗分享,歡迎關注。如有不同意見或疑惑,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春天烏龜可以曬背嗎?春季養龜要當心不當曬太陽易使龜生病或死亡
    鶇龜先生在剛開始養龜的時候,就經常因為在春秋天給烏龜曬背而使它們患上感冒或肺炎,為此死過幾隻龜。而但凡養龜有些年頭的人,基本都是一些和龜有關的社區、論壇或貼吧的常客,在那裡我們也會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春秋冬季給烏龜曬背,真的非常容易使烏龜生病,甚至死亡,是屬於得不償失的行為。然而,說者有心,聽者無意。
  • 溫室龜真的難養嗎?做好三件事,輕鬆解決溫室龜易生病易死亡問題
    初到家的溫室龜,常見的腐皮腐甲、拒食、腸炎,甚至「吐血」、「暴斃」等現象,都或多或少與應激反應有關。關於應激反應是如何造成溫室龜生病或死亡的,請點擊連結參閱《闢謠:溫室龜易生病是因體質差?這是不了解龜特性,錯誤飼養所致》一文,這裡就不再重複論述。
  • 春季出眠後的烏龜為何容易生病和死亡?詳解龜出眠死的原因與對策
    很多烏龜熬過了漫長的冬季,卻死在了出眠後。在養龜界有一個說法,叫做「出眠死」。烏龜出眠後的一個多月時間,是一段危險的時期,非常容易生病。例如感冒、肺炎、白眼病、腸炎、腐皮腐甲等龜類疾病,都很容易出現,許多烏龜因此而死亡。那麼,烏龜為何在出眠後容易生病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方面的問題,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 為何早春不適合購買寵物烏龜苗?春季龜苗易生病和死亡原因與對策
    三四月份,甚至整個春季,都是不建議入手龜苗的。這是因為,就算是經驗老道的龜友,在早春養死龜苗也司空見慣,更不要說是沒有多少經驗的新手朋友們。春季不是一個適合入手龜苗的好時機,如果有養龜苗的打算,建議再等等,進入夏季再買比較合適。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 淺水龜是需要曬背的龜種,要在缸裡放置曬背臺
    高配水質:三菌開缸,自然陽光,過濾養水,水會變綠,水中有自然細菌分解髒的東西,換水的頻率可以很低;中配水質:沒有過濾,幾天換一次水,水不能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中有氯,會讓龜龜得腐皮白眼病等等,要把自來水接好,放在陽光下放置1-2天再給龜龜用,每次換水我都是換一半留一半,換水水溫不可以有溫差;低配水質:自來水直接用,烏龜很容易得腐皮/白眼病等。
  • 詳細的說說觀賞龜曬背的問題,以及如何以正確的姿勢給龜曬背
    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很多龜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通常很難提供條件讓寵物龜曬背,這樣久而久之,有的龜友發現自己養的龜從來沒有曬過太陽,也沒有用過UVB燈,照樣活的好好的,也沒有出現所謂的缺鈣的症狀,所以有一些朋友就開始產生了懷疑,養龜,真的就必須要曬背嗎?
  • 早春購買小烏龜苗需慎重,寵物龜苗春季易生病和死亡的原因與對策
    三四月份,甚至整個春季,都是不建議入手龜苗的。這是因為,就算是經驗老道的龜友,在早春養死龜苗也司空見慣,更不要說是沒有多少經驗的新手朋友們。春季不是一個適合入手龜苗的好時機,如果有養龜苗的打算,建議再等等,進入夏季再買比較合適。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 春季出眠就如經歷鬼門關,詳解烏龜出眠容易生病和死亡原因與對策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然而對於出眠的烏龜而言,卻無異是一個鬼門關。很多烏龜熬過了漫長的冬季,卻死在了出眠後。在養龜界有一個說法,叫做「出眠死」。烏龜出眠後的一個多月時間,是一段危險的時期,非常容易生病。例如感冒、肺炎、白眼病、腸炎、腐皮腐甲等龜類疾病,都很容易出現,許多烏龜因此而死亡。
  • 溫室龜容易生病死亡真的是因為體質差?根源不在龜,而是養龜的人
    而再往北地區,烏龜自然冬眠期則超過半年。也就是說,一年中烏龜的生長期極為有限,生長速度緩慢。這對於寵物龜飼養者倒也無妨,但對於出售商品龜的養殖場而言,顯然是不利的,自然生長至少要經過4-5年才能將龜苗培育成商品龜。因此通過建造溫室,為龜創造一個恆溫環境,打破冬眠限制,讓龜四季都可生長,就成為各養龜場共同的選擇。生活在這樣恆溫環境下的烏龜,就被稱為溫室龜。
  • 闢謠:溫室龜真的難養活嗎?不,做好3件事情,輕鬆養好溫室草龜
    溫室龜到了家養環節後,是否難養、是否易生病和死亡,就取決於大家對以上內容的理解,以及所採取的飼養措施是否得當。理解了上述特點,並採取合理飼養方法,溫室龜一樣好養。但如措施不當,溫室龜確實難養,動輒生病、死亡。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飼養溫室龜呢?下面就從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兩個方面,分別來看下。
  • 秋冬季節要及時撤除烏龜曬臺,以防止烏龜因曬臺而生病
    造成烏龜生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水質問題,二是溫差問題,三是餵食問題。其中餵食不當,很多時候也是和溫差問題相關的。因此,對於養龜而言,很大程度上就在於控水質和控溫差,這兩點做好了,基本烏龜都能養得不錯。
  • 闢謠:龜苗易生病難養活?大容器深水位撤曬臺,輕鬆養好硬幣苗龜
    而也正由於體質弱,一旦生病以後,治療起來通常困難,病亡率非常高。由此硬幣苗易病、易死亡,難養活,幾乎成為養龜人共識。龜苗真的天生難養?當然並不是這樣。造成硬幣苗易病、易死亡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在於飼養不當;只要方法對路,龜苗並不難養。二、造成硬幣苗易病、易死亡的三大元兇不管是龜苗還是成年龜,除非購買來就是病龜,否則其生病或死亡,都是飼養不當所致。
  • 烏龜曬背,家裡沒陽光照射,用這幾種方法來解決
    大部分的烏龜都是需要經常曬背的,但是隨著人們居住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高樓裡,很多情況下,由於房屋朝向或者間距的問題,家裡經常照不到太陽,這對於龜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如果烏龜一直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裡,對於烏龜品相和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定要採取措施克服問題,保證我們的龜健康又漂亮
  • 夏季烏龜曬背,除了好處還得提防危害
    這不,已然進入夏季的行列了,太陽越來越毒辣。但是最近南方都在下雨,身處南方的朋友應該是深有感觸吧。但是這不妨礙之後的烈日當空呀。夏季酷暑,即使龜也會受不了的,雖然龜是喜歡高溫,會活躍,但它好歹在三界之內吧,溫度高了估計也熟了。曬背又是龜的一個重要活動,只不過在夏季就是一把雙刃劍了。
  • 為什麼春季烏龜容易生病?了解這些,幫助龜龜安全入夏
    如果不想讓其繼續冬眠,可以像上文中我提到的大一些的龜龜一樣,養在淺水裡,不要餵食不放曬臺。同時,平時要多觀察,如果發現龜龜狀態不對,要適時調整,必要時候可以加溫飼養。3.曬背不當似乎很多養龜的小主都有這樣一個毛病。
  • 龜苗真的易病易死很難養?大容器深水位養,草龜硬幣苗也一樣好養
    由此硬幣苗易病、易死亡,難養活,幾乎成為養龜人共識。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龜苗真的天生難養?當然並不是這樣。造成硬幣苗易病、易死亡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在於飼養不當;只要方法對路,龜苗並不難養。二、造成硬幣苗易病、易死亡的三大元兇不管是龜苗還是成年龜,除非購買來就是病龜,否則其生病或死亡,都是飼養不當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對烏龜各階段特點缺乏正確認識,養龜環境營造和飼養方法不當造成的,基本都是「烏龜怕什麼,就給什麼」,如此想不病或死亡都難。
  • 北方室內冬季有暖氣烏龜不冬眠怎麼辦?詳解冬天供暖烏龜飼養方法
    烏龜作為變溫動物,無法自主調整體溫,對於穩定的高溫或低溫,都可以適應,但對於忽冷忽熱的溫度,缺乏適應能力,容易生病。因此,在冬季養好烏龜,首先要控制好溫差,不能將烏龜置於忽冷忽熱的環境中。在確保溫度穩定的前提下,養龜無非是三個方面的問題:水、食物和光照(曬背),其中水和食物解決的是烏龜基本生存問題,而曬背主要是進一步強健身體。下面,我們逐一分析下。
  • 冬季溫度低烏龜不愛吃食,加溫飼養時有溫差,怎樣才能養好烏龜?
    因此,冬季加溫飼養也不簡單,需要控制好溫差,否則烏龜容易生病。那麼在冬季,如何才能在加溫的條件下,控制好溫差,養好烏龜呢?二、冬季如何控制好溫差,加溫養好烏龜?在冬季養龜,溫度低時,通常要利用加熱棒加溫飼養,這要面臨氣溫和水溫之間的大溫差問題。而烏龜這種動物,偏偏又對溫差敏感,溫差稍大一點就容易生病。
  • 5種可能會導致烏龜死亡的養龜壞習慣,養龜的朋友一定要當心
    別人吸貓,我吸龜。親愛的龜友們大家好,歡迎點擊關注。專注分享養龜知識,打造龜友交流平臺!很多朋友養烏龜都是衝著它好養省事,但是即便是生命力頑強的烏龜也有很多朋友養不活。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的愛龜養不活呢?
  • 養烏龜老是死?養寵物龜的六大注意事項
    很多朋友都想為自己的家裡添加一份活躍,養寵物是直接能夠增加活力的辦法,烏龜成為很多家庭第一隻小寵物,但是養著養著烏龜就死了,包括適應能力很強的巴西龜,也是死亡;今天爬圈就總結了一般導致烏龜死亡的六大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更多問題,可以訪問爬圈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