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楚漢相爭,可能很多人會有一個誤解,認為項羽是最終的失敗者。但是準確來說,項羽是一個從勝利者,經過鬥爭,最後成為一個失敗者。
其實也不存在假設項羽得了天下的問題,因為在巨鹿之戰後,項羽率軍攻破劉邦派人堅守的函谷關,在鴻門宴給了劉邦一個下馬威。
此時項羽已經得到了天下,楚懷王已經無法領導他了,項羽向楚懷王申請分封,楚懷王拒絕了他。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在戲下分封天下諸侯,他儼然已經是天下的共主了,此時他已經天下在握了。
項羽得到天下後,結果怎麼樣呢?項羽分封,太意氣用事,導致各路諸侯對分封都不滿意。先是齊國的田榮起來反對他,吞併齊地諸侯,自立為齊王。
對他怨氣更深的劉邦,在漢中蟄伏一段時間後,以韓信為大將軍,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攻入關中,還定三秦。
此時項羽深陷與齊國交戰的泥潭中,無暇西顧,只能眼睜睜看著劉邦奪取關中。
緊接著趙地的陳餘和趙王歇也不滿項羽分封,陳餘打敗常山王張耳,擁立趙歇為趙王,趙王歇封陳餘為代王,任趙相。
就這樣項羽剛剛拿下的天下就分崩離析了,楚漢相爭拉開序幕。劉邦聯合諸侯,趁項羽在城陽圍攻齊國,攻下彭城,項羽率三萬精騎千裡奔襲,彭城之戰大敗劉邦。
劉邦好不容易藉助天氣,逃脫項羽的圍殺,逃到滎陽、成皋一線,雙方在展開拉鋸爭奪。
劉邦趁在滎陽一線吸引項羽注意力的時機,雙管齊下,派韓信、曹參、灌嬰、張耳開闢北方戰場,攻滅趙國、齊國,收服燕國。
又派說客隨何勸說九江王英布,反叛項羽,從三個方面對項羽形成戰略包圍。項羽在滎陽被劉邦搞的疲憊不堪,雙方在鴻溝訂立和議。
項羽撤軍後,劉邦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下,撕毀和約,率軍追擊糧草告罄,人困馬乏的項羽軍。
最終在垓下會合各路諸侯,將項羽大軍團團圍困,項羽率領八百人突圍,在東郡被灌嬰的五千精銳追上,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假如楚漢戰爭中,項羽擊敗劉邦,獲得最終的勝利項羽和劉邦的爭奪,其本質是一統派和分封派的爭鬥。項羽作為跟法家思想絕緣的楚國貴族出身,在思想認識上,就是分封制的堅決擁護者。
所以,如果項羽擊敗劉邦後,必然會出現下列幾種現象:
第一個現象,再封功臣,維護霸權。
項羽擊敗劉邦後,必然會再度進行分封。這次分封的主要功臣,必然是楚漢戰爭中建立功勳的將領。
項羽集團有資格獲得分封的,預計是龍且、鍾離昧、周殷、季布等人。這些人在項羽的楚國初期,將是維護安定的重要力量。
第二個現象,諸侯割據,紛爭不斷。
但是消滅劉邦後,天下就是項羽說了算嗎?恐怕不是,以項羽的實力,打敗劉邦後,基本很難有了力量再消滅韓信、彭越、英布、張耳這些實力強大的諸侯了。
那麼天下在出現一段短暫的平衡之後,又會陷入紛爭戰亂之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項羽滅秦後,不久他就投入到徵伐之中。
在歷史上,劉邦建立漢朝後,也同樣是徵伐不斷,之所以沒有影響大一統的格局。這完全是因為劉邦高超的政治手段,以分化拉攏的懷柔手段,消除了各諸侯的強烈反抗。
但是項羽明顯不具備這項技能,而且項羽即使消滅劉邦,西楚政權也很難控制關中,所以關中王恐怕是從劉邦集團中出現的一位投降者。
項羽的聲望會再度達到一個巔峰,各路諸侯為了自保,會採取「合縱連橫」的手段來對抗項羽。這樣話會回到戰國初期的那種力量平衡中,各國雖有爭鬥,但誰又奈何不了誰。
第三個現象,關中、趙國、韓信逐漸聯合,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
項羽擊敗劉邦,享受中原霸主的無上榮光的時候,在北方的諸侯日子其實並不好過。比如張耳的趙國、臧荼的燕國,他們既要面臨中原諸侯包括項羽的收拾,又要面臨北方強大起來的匈奴的威脅。
這個時候,他們就只能尋找一個強大的靠山,或者是給自己找個可以臣服的主子。
對張耳來說,最強力的靠山有兩個,一個是齊國的韓信,另一個是關中的劉邦殘餘勢力,畢竟他們有深厚的革命友誼。
在此後長期的與匈奴、項羽的對抗中,這三股勢力最有可能凝聚成一個集團,形成一個最強大的諸侯國。
第四個現象,社會變革會越來越快,百年內天下再度一統。
從上古社會進入東周之後,社會的變革越來越快速,「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雖然存在。
但是天下一統是時間越來越久,分裂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天下人享受到了統一的甜,就不願再遭受分裂的苦了。
春秋時代經歷了三百多年,三家分晉後,戰國僅僅二百多年就完成了統一,秦末亂世,五年時間分出勝負。
唯一的例外就是五胡亂華造成了亂世,持續了二百多年,那是因為異族入侵,文化重組帶來的社會陣痛和變革。
此後亂世的時間基本都沒有超過五十年的,一團亂麻的五代十國,也基本五十年內絕處勝負。
項羽的失敗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實要說,項羽徹底擊殺劉邦,從而獲得天下,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因為彭城之戰被劉邦逃走後,迅速調整戰略,積蓄實力,楚強漢弱的天平已經慢慢轉變為漢強楚弱。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也是經常動不動就飄了,被項羽狠狠收拾一頓。但是劉邦總能迅速恢復,就像當初的秦國一樣。
反觀項羽,與劉邦作戰,屢戰屢勝,失敗一次就嗝屁了,很難再起來了。爭奪天下是一場持久戰,季度考驗恢復能力,項羽差太多,豈能獲勝。
而且以項羽楚國貴族出身的認知,他也不可能像劉邦和後世的皇帝一樣掌控天下。
就像項羽多次徵伐齊國,也僅僅是殺掉反對他的齊王,換一個聽話的就撤軍了。楚漢相爭,如果項羽獲勝,他最多也是殺死劉邦,另立劉盈或者其他人為漢王就回家了。
所以說,兩三成的機率下,項羽擊敗劉邦,也只能是維持一個諸侯割據,四分五裂的天下,等待另一個秦始皇出現,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