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高手養蝦有訣竅!65天出蝦,畝產2000斤以上

2021-01-08 水產養殖網
厲害!高手養蝦有訣竅!65天出蝦,畝產2000斤以上2020-12-31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綜合        瀏覽量: 1406 次 我要評論 安徽阜陽的氣溫驟然降低,但蝦塘卻熱火朝天。寧和之和工人們一道,正忙著將一個個捕滿鮮蝦的蝦籠從塘裡撈上來,再裝上車。



雨淅瀝瀝地下著,寧和之顧不得打傘。「今天第一年試點,沒想到這麼成功,以後就不用再出去淘金了。」擦著額頭的雨和汗,他爽朗地笑出了聲。

回鄉創業獲豐收

「一、二、三,嘿喲!」1日15時許,在潁東區新烏江鎮李海村,四五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起獲蝦塘的捕蝦籠。他們先將蝦子從蝦籠倒進網兜裡,再齊力抬上岸。「這一個蝦籠子每次捕130多斤,蝦長得肥,20隻左右就一斤,在咱這裡可是稀罕貨。」工人們一邊忙活著,一邊向記者介紹起來。



記者在現場發現,這兒連片共有6個蝦塘,總面積約60畝。蝦塘裡的水乾淨清澈,周邊安裝有打氧設備等。這裡的蝦塘緊鄰塌陷區,除了寧和之住的簡易棚外,附近沒有他人居住。之所以當初選擇在這裡,他就是看中了無汙染的優良水源。 

一筐筐肥大的蝦被抬上了岸邊,打氧、裝網、上車,然後連夜被運至瑤海大市場。「明天中午,這些蝦就全部走向餐桌了。」寧和之說,凌晨1點左右,這些蝦就會被商販搶購一空,6、7點鐘已經進入各大菜市場、超市等地。「銷路不愁,價格也不錯,每一斤批發價在25元以上。」



據寧和之介紹,這種蝦名叫南美白對蝦,殼薄體肥,肉質鮮美,含肉率高,營養豐富。幼苗經100多天的培養即可長成成體,體長可達24cm。「老家的水質等條件特別適合這種蝦成長,養65天後就陸續上市了。」每畝蝦塘產出在1200斤以上,總計產量6萬多斤。

想帶動更多人致富

其實,對於寧和之回鄉養蝦一事,附近的村民們都比較奇怪:放著外地好好的生意不做,為啥非要回老家吃這類苦?

寧和之家住潁東區老廟鎮,父母做了多年的水產品生意。早在2009年前後,寧和之就跟隨家人前往蘇州做生意,主要從事水產品販賣。這些年來,寧和之的生意有著穩定的客戶、固定的攤位,每年有著數十萬元的收入。而且,他還在蘇州成了家,有了孩子。  

一年前,寧和之在做水產生意期間認識了一名蘇州養蝦人。在聊天中,他了解到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對環境要求較高,而且蘇州當地的租金、人工費用較高。



「我們老家環境好,水質沒有汙染,養蝦肯定不錯。」但這一想法立即引起了家人的反對。

較了幾個月的勁,寧和之終究說服了家人,專程和江蘇一名養蝦師傅來老家考察環境、市場等。 

「阜陽市場的蝦基本都是從外地拉過來的,有山東威海湖、江蘇連雲港等地的。因此,養蝦產業的市場前景很好。」寧和之說,接著,他們開始尋找合適的養蝦地點,最終定在新烏江鎮塌陷區附近。他又從廣東沿海空運來南美白對蝦苗,再就地孵化培育。 

就這樣,寧和之一個人來到偏遠的農村,搭了一間簡易棚,開始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人生。每一天,他都和工人一塊兒在蝦塘裡忙活著,有時一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



「特別是晚上,由於蝦塘養殖密度大,蝦容易缺氧。」寧和之說,每天夜裡,他至少需要起床3次。一旦發現塘裡有跳蝦現象,他都要及時打氧,防止蝦因缺氧而死亡。 

「家鄉有條件、有優勢,這是別的地方比不上的,應該好好利用。」寧和之說,等技術進一步成熟後,他準備擴大生產規模,並帶動附近村民一起養蝦。「爭取做大做強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打造本地品牌。」

成功養蝦需要這五點「

第一、蝦苗難於選擇。

1.&nbsp親蝦品牌差異大,幼苗「嬌化」更明顯。
2.&nbsp幼苗體弱,造成對蝦免疫力下降,生存環境需求高端化。&nbsp
3.&nbsp苗池與蝦池差別大,水質環境,營養結構變化大,滿足不了幼苗生存的需求。



第二、水源複雜化。

1.&nbsp區域水汙染嚴重:海水、兩合水、淡水
2.&nbsp池類型多種多樣:土塘、鋪膜池、水泥池
3.&nbsp酸雨影響日趨明顯:特別在工業發達地區。
4.&nbsp人工「做水」,把天然池水變「藥水」。
5,池水的三相(藻相-菌相-水相)不平衡,三種&nbsp病害發生「交聯」(環境病-細菌病-病毒病)。

第三、飼料複雜化&nbsp。

1.&nbsp魚粉替代不可逆轉,替代蛋白質利用率低。&nbsp
2.&nbsp添加劑的大量採用,造成對蝦器官功能下降。&nbsp
3.&nbsp一些「黑芯料」造成對蝦消化系統的損害很嚴重。&nbsp
4.&nbsp產品保存不當,黴變、汙染造成對蝦肝胰損害。&nbsp
5.&nbsp飼料配比與對蝦品種的求需脫節,效果不好。

第四、蝦病複雜化

1.&nbsp「環境病」、「細菌病」、「病毒病」依然存在,&nbsp明顯的特點是「蟲菌毒交聯」,造成蝦病複雜化。
2.&nbsp蝦藥「複雜化」,超強藥效「取代了」對蝦器官的&nbsp功能,加速對蝦器官的退化,對蝦自我免疫力下降。
3.&nbsp對蝦病程的「節點」&nbsp認識不足,濫用藥、亂潑藥、&nbsp亂拌藥,越治越病的現象明顯。

第五、管理技術遲後

1.&nbsp養蝦現場仍以傳統技術為主,以不變應萬變。
2.&nbsp「輿論引導養蝦」,「經驗指導養蝦」,&nbsp「利&nbsp益誘導養蝦」等,造成「模式」滿天飛,&nbsp養蝦變成「瞎養」。
3,新技術,新方法,新藥劑的技術推廣不深入,&nbsp普及難。

要養成對蝦,管好底水的水質&nbsp環境是確保養成與收穫的關鍵

(1)測準與穩定底水的pH值(8.5左右),嚴防底水泛酸,造成對蝦脫殼難,「偷死」。
(2)確保底水溶氧量大於8.0毫克升,長期亞缺氧有害對蝦成長與生存。極易出現「偷死」。
(3)及時補足鈣量及維生素量,保護底水環境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脫殼難,「偷死」。(出處:養蝦綜合自阜陽新聞網內容報導)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河南駐馬店平輿「養蝦大王」劉勇:158畝對蝦塘開賣,畝產2000斤!
    河南駐馬店平輿「養蝦大王」劉勇:158畝對蝦塘開賣,畝產2000斤!(劉勇向客人們介紹自己養殖的南美白對蝦)蝦塘的主人叫劉勇,家住平輿縣城,據劉勇介紹,他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16歲就隨父親外出務工,在天津幫人養魚、養蝦,直到2006
  • 福建漳浦南美白對蝦養殖戶林永芳土塘養蝦畝產910斤的秘訣
    5畝土塘,養殖南美白對蝦,98天共抓蝦4550斤,平均畝產910斤,賣蝦總收入113150元。以上養殖數據,正是來自福建漳浦佛曇港頭村林永芳的今年第一造蝦。林永芳從1993年開始養蝦,除了受2013年颱風影響,蝦塘的蝦被大水衝走外,其餘年年養蝦都賺錢,今年也不例外。成功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他們總是比別人想得多、做得多、細心得多,讓我們來看看林永芳是如何做到20多年養蝦都賺錢的。
  • 養蝦畝產上千斤是如何煉成的
    我必須要聲明一下,我作為養蝦人也是頭一回聽說的,湖北有些地方真的做到了,而且搞得像玩似的,那究竟是如何做到畝產上千斤的,請聽我娓娓道來,華揚動物保健集團所推廣是325模式(即3個月的時間,放養2批蝦,畝產500斤),而按照之前大量真實的養殖情況,畝產300斤都不錯了,是按照放養兩批蝦的模式(即3月下旬至4月初放一批早苗,4月下旬至5月初放第二批苗),最後在6月下旬幹水種稻
  • 土塘精養對蝦畝產超1600斤,養蝦高產為何如此輕鬆?
    土塘精養對蝦畝產超1600斤,養蝦高產為何如此輕鬆?在防城港市江山鎮的徐老闆今年第一次養殖普瑞莫蝦苗,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對蝦養殖85天,長到41支/斤,畝產輕輕鬆鬆超過1600斤,讓他重新找回了養蝦的信心。
  • 探秘山東博興喬莊鎮:「養蝦第一鎮」!土塘平均畝產1000斤
    「難養」的背後,有人將之歸咎於種苗、飼料、水質、甚至是養殖心態。然而坐落在山東省博興縣的喬莊鎮,作為博興縣最早開始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地方,養殖形勢卻是一片大好。據了解,博興縣距離海岸線約100公裡,其中的喬莊鎮憑藉緊靠黃河的地理位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2014年喬莊鎮的養殖水面達4萬餘畝,平均畝產高達1,000斤。
  • 養蝦成功人士2.7畝蝦塘賺69萬元!畝產超1.2萬斤
    福建省漳浦縣深土鎮南境村,有一對一起養殖南美白對蝦的陳氏兄弟,在受疫情打擊各種水產品爛市、養殖戶虧損嚴重的大背景下,卻創造了去年冬棚蝦單口塘平均畝產超1.2萬斤,淨賺35萬元的驚人成績。在一次回鄉與早期從事養蝦的村民交流後,得知當時養蝦很賺錢,16-17條/斤規格的白蝦賣20多元/斤,成本也才11-12元/斤,只要養到30天規格的蝦基本就可以收回成本。2008年,23歲的他辭掉印刷廠的工作回到南境村,承包了8畝共3口塘嘗試養殖,那時全村蝦塘也才只有30口左右。
  • 「簡單」養蝦?4個月達8頭/斤!
    一群幾乎沒有太多實戰經驗的大學生,頭一次養蝦就成功了,產量還不低,最高畝產達到4500斤/畝。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收蝦的車子絡繹不絕  今年早春,廣西的養蝦情況並不理想,但有一家養殖場卻車如流水馬如龍,收蝦的車子絡繹不絕。
  • 蝦王養殖秘籍大揭秘;畝產破萬斤不是神話!
    1、水源要好:我們那邊的水比較好;  2、培藻:我還用粵海的有機肥、無機肥等產品浸泡,第二天看到有陽光就潑下去,藻類就培得很好。因為你想水漂亮,必須藻類漂亮,這樣蝦慢慢適應後長的很好。  3、補藻:有人會問為什麼我的水總是好不了,總是三五天就出狀況,所以我們必須對藻進行跟進,看到藻類稍微有點問題,要馬上補藻。所以20天前,要密切關注藻類和水的變化。
  • 「45畝賣100多萬元」,「還是養它賺錢」…「浙江養蝦大軍」,笑了!
    李福亮說到,他是飼料、動保、蝦苗經銷商,同時也養蝦,他直言這樣高的成功率,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過了。 「我養蝦養了6年,虧了5年,2019年換了海壹高抗苗,終於賺了大錢。」一名于姓養殖戶終於扭虧為盈,他一口13畝的池塘投放海壹高抗苗46萬尾,養殖95天,共出蝦14600斤,相當於1萬尾苗能出317斤蝦,規格30頭,成活率達到95%。
  • 湖北仙桃人周京懷:淡水養蝦新模式 畝賺7000元
    目前畝產一般為500斤~800斤,並不遜於廣東土塘養殖的產量,利潤達7000元/畝。  一次投苗多次捕撈  一直以來,湖北許多地方都是四大家魚混養的模式。目前,當地的對蝦養殖主要是魚蝦混養模式,主要混養鱅魚、鯽魚、草魚、白鰱等。一般養殖周期一年,先放魚再放蝦;蝦養殖3個月~4個月左右,一次性投苗,多次抓蝦;抓完蝦後才開始出魚。
  • 黨江大媽:養蝦就這麼「簡單粗暴」!生石灰+益生菌,輕鬆賺十幾萬!
    這個養蝦重鎮,到底被誰「救」了。合浦密集的蝦塘雜草叢生的蝦塘,煥發出了新生機合浦的對蝦養殖區主要集中在黨江和西場,以2-5畝的小面積土塘為主。其中漁江村、更樓村是黨江鎮養蝦水平最高的地方,年景好時畝產2000-3000斤也不為奇。然而這樣的好光景持續的時間並不太長。「我養了三年快大苗,一分錢都虧完了。
  • 正大推「公司+基地」模式養蝦 預計對蝦畝產超4600斤
    正大推「公司+基地」模式養蝦 預計對蝦畝產超4600斤2016-05-19 22:55:00  水產養殖網最近,正大又有新動作了。陽江市大溝鎮是陽江高位池養殖較為集中一個鎮,由於近年對蝦養殖成功率低。高位池養殖模式從以往一年2-3造變成了棄養白水蝦,只養冬棚蝦。養殖戶資金、信心不足,導致5月份後大面積高位池出現空塘現象。為改變這一現狀,正大在陽江推廣「公司+基地」模式,並計劃將此模式繼續向粵西推廣。
  • 養蝦父子兵超20年連續高產賺錢!憑這尾蝦苗土塘畝產破800斤!打造小...
    90年代養蝦能致富土苗時代一去不返鄧發榮父子是電白旦場鎮低山村本地人,屬於最早一批在當地開始開荒養蝦的「老行尊」。1998年父子倆開始入行養蝦,至今已經有20餘年養蝦經驗。當年100畝塘產出獲得8萬斤蝦,規格30頭/斤,一舉恢復以往最高產水平。據悉,2020年早造蝦自2月份投苗,以2.5尾/畝投養,5月初開始分批出蝦,規格40頭/斤,畝產平均在700-800斤/畝左右,賣價在17元/斤。「『普利茂』養出來的蝦,好就好在均勻,長速穩,連續兩三年保持高產。」
  • 昔日明星蝦畝產遭折半,他卻憑四...
    依靠小塘標粗,兩年可養三造&nbsp據介紹,肇慶地區羅氏沼蝦養殖畝產水平為:畝產量(含塘量)300-400&nbsp斤約&nbsp50%、400-500&nbsp斤約&nbsp25%、500&nbsp斤以上約15%,效益狀況:白水蝦畝利潤&nbsp4000&nbsp元以上約&nbsp20%、畝利潤
  • 想賺錢就要早出蝦,出大蝦!這裡有百名養蝦高手教你破冰大計
    文/ 廣東品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 劉曉彬 品壹雲集百名養蝦高手共商破冰大計 2019年11月13日,廣東品壹生物聯合惠民水產在湖北省天門市豔陽大酒店召開了「小龍蝦技術交流會」,共有來自湖北各地的100多位養殖高手參與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旨在總結2019
  • 通向致富之路,稻田養蝦
    為改變家裡的現狀,魏承林在2000年前後先後建起了養雞場、養豬場,與此同時,他經常下河捕魚補貼家用。就是這偶爾的捕魚,讓頭腦活絡的魏承林發掘了潛在市場,也改變了這位普通農民的人生。原來,魏承林捕魚時,經常捕到大小不一的小龍蝦。當時,規格大的小龍蝦每斤可以賣三四元,小的則僅賣三角錢。他盤算自家有一口面積一畝的小魚塘,如果將捕撈的小蝦投放到魚塘餵養大後出售,可以增值不少。
  • 大棚裡面養對蝦 最高單塘畝產1萬斤
    蝦池砌上水泥,上面架上鋼構大棚,整個鋼筋混凝土的蝦塘就像是「粗放式遊泳池」,這就是浙江省寧海縣斌淵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大棚裡養殖。大棚養殖對蝦平均畝產7000斤~8000斤,最高單塘畝產達1萬斤,蝦體規格28尾~35尾/斤。蝦也能像蔬菜、水果一樣在大棚裡養殖。
  • 稻田養蝦催生黃金產業 湖北潛江打造「中國蝦稻之鄉」
    不久前,潛江被中國糧油學會授予「中國蝦稻之鄉」的稱號,並在首屆中國(潛江)國際龍蝦節·蝦稻產業博覽會暨第八屆湖北(潛江)龍蝦節舉行揭牌儀式。此前,潛江早已獲得了「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等一系列國家級殊榮。潛江市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底,潛江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65萬畝,「蝦稻共作」面積達60萬畝。
  • 蝦價最低暴跌至9.5元/斤!養蝦不易,國產蝦吃起來!
    以珠海為例,目前33條僅15元/斤、60條才9.5元/斤創歷史新低。近期,高溫白便頻發,蝦價卻又持續低迷,國人養蝦不易,不少網友留言「國內的活蝦,它不香嗎?」應該號召大家活蝦吃起來。「本來價格慢慢會好點的,結果又回解放前。」
  • 這條蝦要火了,塘頭最高120元/斤!養殖面積暴增50%!
    澳龍的產量視產區和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澳龍主產區主要是廣東、海南、浙江和江蘇,精養塘每批畝產平均在300-400斤,部分地區的套養塘畝產會低一些,大約在200斤以內。全年可養殖1-2批,一般是每年4-6月份投苗,養至當年8-12月份賣,以及9-12月份投苗,搭冬棚越冬養至次年3-7月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