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科學家闡明免疫系統保護機體抵禦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的...

2020-12-01 生物谷

2018年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免疫系統如何保護機體抵禦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的復發性細菌性皮膚感染,相關研究或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疫苗來抑制葡萄球菌皮膚感染提供一定的思路。

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每年美國都有大約1400萬因葡萄球菌皮膚感染而治療的門診病人,大約有50萬名患者會入院治療,而入院病人的花費大約為30億至40億美元。研究者Lloyd Miller博士表示,由於抗生素開發的滯後及細菌藥物耐受性的不斷增加,因此目前在臨床上研究人員急需開發出對抗葡萄球菌皮膚感染的新型療法,目前很多抗生素並不會為保障公共衛生健康提供持久的解決方案。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免疫系統缺陷的小鼠進行研究,研究者發現,當皮膚首次接觸金黃色葡萄球菌後,他們意外的發現,第二次接觸相同細菌時小鼠能夠有效抵禦細菌感染;當檢測小鼠機體中抵禦感染的免疫系統中的抗體或其它組分時,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到底是哪些免疫反應能夠保護小鼠,隨後研究者對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FDA批准的藥物進行了檢測,這種藥物能抑制機體特定的免疫細胞離開淋巴結進入炎性位點。

研究者表示,遺傳測序數據能夠揭示首次感染後小鼠機體中出現明顯增殖的特殊細胞,隨後這些細胞會移動到感染位點並且幫助小鼠抵禦二次感染,在感染之前,這些所謂的γδT細胞在淋巴結所有的細胞中佔比不到1%,而感染後,其比例就能夠超過20%。醫學博士Emanual Maverakis說道,我們的實驗室擅長開發新型遺傳學方法來研究T細胞群體,但我們並沒有將該技術應用於研究免疫系統如何對感染產生反應。

由於這項研究是在小鼠機體中進行的,研究人員想觀察是否相關的研究發現在人類機體中同樣適用,通過聯合研究後,研究人員對健康個體和罕見免疫障礙患者(對葡萄球菌感染極為敏感)機體的血液進行了檢測。據研究者介紹,一半的罕見免疫障礙患者都會在10歲時死亡,但如果其能夠存活至成年期,就能夠克服對機體對葡萄球菌感染的易感性,在這些患者的血液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γδT細胞比例的升高,這與在小鼠機體中的結果相似。

研究人員希望γδT細胞能作為一種新型靶點來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或疫苗,抵禦葡萄球菌皮膚感染,這或許有望緩解葡萄球菌感染給患者帶來的負擔,同時也能抑制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相關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提供資助。(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Dillen CA, Pinsker BL, Marusina AI, Merleev AA, et al. Clonally expanded γδ T cells protect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kin reinfection. J Clin Invest. 2018 Feb 5. pii: 96481. doi: 10.1172/JCI96481

相關焦點

  • Sci Adv:阻斷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策略
    2015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在人體鼻腔中繁殖的細菌,攜帶該菌的個體往往容易引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近日,來自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我們或許可以利用一些良性的細菌來將金黃色葡萄球菌「趕出」體外;研究者指出,在確定細菌的繁殖能力上,人體機體的環境遠比基因更加重要,而且有時候某些常見的鼻腔細菌就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鼻腔中的繁殖。
  • 面對頑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我們該如何突圍?
    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金葡菌,最早於1880年,由蘇格蘭的外科醫生Alexander Ogston從病人的膿瘡中發現,因其菌落呈金黃色,菌體在顯微鏡下排列成葡萄串狀而得名。它們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常寄生於人和動物的皮膚、鼻咽喉、腸胃、癰、化膿瘡口中,空氣、汙水等環境中也無處不在。目前金葡菌已經成為全球醫院首要的致病菌。
  • 科學家用光來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讓我們回歸正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引發院內獲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而諸如MRAS(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耐藥菌株往往會讓人致命。金黃色葡萄球菌需要鐵離子才能夠生長繁殖,它們常常會「扒開」血細胞,「抓住」血紅蛋白來汲取鐵離子,而其它革蘭氏陽性菌很有可能也會做出這種事情,但金黃色葡萄球菌系統目前研究者研究地最為深入。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肆虐英國醫院
    「超級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全球性醫院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英國科學家表示,英國每年有10萬人在醫院感染這種病菌,其中十分之一的病人由於感染而延長了住院時間,5000人因此死亡。5000這個數字超過了英國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也超過了英國吸毒和患愛滋病死亡人數的總和。
  • 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療法
    目前眾所皆知的甲氧苯青黴素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已普遍散播在社區與醫院環境中,伺機引起機緣性感染。 在足以致命的病原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侵襲人類皮膚,軟組織,骨頭,關節,甚至導致菌血症。
  • 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發現或將為皮膚炎症治療鋪平道路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典型無害細菌感染後產生的毒素已被發現可觸發傷口癒合
  • AAC:開發出抵禦白色念珠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酒精療法
    BIOON/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刊登了一篇題為「Efficacy of ethanol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polymicrobial biofilms」的研究報告,文章中,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者揭示了酒精在抵禦白色念珠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感染上的作用
  • 科學家給出對抗耐藥菌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 有望用新型
  • 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
    根據3月10日發表於《歐洲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糖尿病患者感染社區獲得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性約為對照組的3倍,而且風險隨疾病惡化程度逐步上升。來自丹麥奧爾堡大學醫院的Jesper Smit博士和同事在研究中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仍是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並且與30天20%-40%的死亡率相關。儘管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已成為普遍的臨床理念,但是目前缺乏證據支持。
  • PNAS:治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新方法
    2019年5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在《PNAS》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小鼠葡萄球菌皮膚感染的生物學機制以及小鼠免疫系統的抵禦機制進行了更深入的了解。眾所周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CA-MRSA)通常會引起皮膚感染,同時也可以在全身蔓延,引起侵襲性感染,如敗血症,甚至死亡。
  • 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療方案
    2008年11月23日,我鎮一生豬養殖戶自家繁殖的一窩仔豬(16隻,20日齡)有三隻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一隻死亡,另外兩隻經治療後痊癒。現將診療過程報告如下。      1    臨床症狀、病變      病豬體質較弱,全身有褐色脂質滲出物,呈麥麩樣附在體表,皮膚觸摸呈粗糙感,有異味。
  • 兒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療進展
    MRSA感染的治療應包括對原發感染灶和其他感染部位的及時發現、清除和/或清創(如膿腫引流、中心靜脈導管拔除和骨髓炎的清創)。但是,機體不同部位MRSA感染的治療方案不盡相同,現就2011年美國感染性疾病協會(IDSA)發布的成人及兒童MRSA治療實踐指南(該指南文中簡稱為IDSA指南)並結合近期相關研究,對兒童MRSA感染治療進展作簡要介紹。
  • 抗金黃色葡萄球菌 下一代疫苗有了新策略
    抗金黃色葡萄球菌 下一代疫苗有了新策略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皮膚、軟組織和血液感染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種機會性病原體,容易產生耐藥性,導致嚴重疾病。
  • PNAS:西伯利亞棕熊的唾液能有效殺滅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2018年9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發現,西伯利亞棕熊的唾液中含有的特殊化學物質能夠有效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 Nature:重組抗生素藥物可以有效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這類藥物是由抗體與抗生素搭配組成的,它能夠特異性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即使是最難以殺滅的耐藥性菌株。對小鼠進行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後,這類藥物的使用能夠顯著降低感染的程度,比單獨使用萬古黴素還要明顯。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如果這類發現對人類的微生物感染同樣適用,那麼它將能夠幫助提高金黃色球菌感染的治癒率。
  • 新型抗生素有助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新華社雪梨12月9日電(記者陳宇)金黃色葡萄球菌附著在醫療器械上造成感染是醫學界面臨的一大難題。澳大利亞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抗生素,有助於消除這種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附著在導管、人工關節、手術植入體等醫療器械以及病人的創口等位置,並形成一種保護自身的生物膜,而常規抗生素難以穿透這層生物膜去殺死細菌。
  • 揭示益生菌芽孢桿菌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機制
    2018年10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泰國姊妹校皇家科技大學和瑪希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在益生菌消化補充劑中常見的一種「有益的」細菌有助清除金黃色葡萄球菌,即一種可引起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細菌。
  • 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好惹」的食源性致病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其繁殖過程中產生的腸毒素是引發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該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pH為7.4,耐高鹽,可在鹽濃度接近10%的環境中生長。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寄生於人和動物的皮膚、鼻腔、咽喉、腸胃、癰、化膿瘡口;空氣、汙水等環境中也無處不在。
  • Sci Signal:首次揭示金黃色葡萄球菌耐受高鹽濃度機制
    2016年8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方法來攻擊金黃色葡萄球菌。他們揭示出這種細菌如何調節它的鹽水平。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食物中毒的一種常見的來源,能夠抵抗用於食品製備和儲存的高溫和高鹽濃度。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種知識開發出一種通過確保食物中的所有細胞被殺死從而阻斷食物中毒的處理方法。他們也正在研究這些發現是否能夠有助於為病人開發出除抗生素之外的一種療法。在每4人當中,就有一人的皮膚上或鼻子中存在著金黃色葡萄球菌。
  • 附屬仁濟醫院團隊發表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成果
    7.071)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human-adapted sequence type 398 allows insight into 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volution》,報導了通過高通量測序闡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化發展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