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覲制的禮儀特點

2020-12-03 百家號

孫希旦在總結西周覷禮的特點時認為有「嚴」、「質」、「簡」三個方面,這大體符合實際『其具體表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到:

I.行覷禮的時間規定嚴格。《周禮》有「秋見曰」之說,具體有兩種解釋:賈遴認為:諸侯來朝,「以一方四分之,或朝春,或覷秋;或宗夏,或遇冬,藩屏之臣不可虛方俱行,故分趣四時助祭也」。鄭玄發揮賈說,言「四方各四分,趨四時而來」。馬融認為在東方者朝春,在南方者宗夏在西方者奴秋,在北方者遇冬。《大行人》賈公彥疏進一步認定馬融主「六服當面各四分之」說。

綜合兩家觀點,孫治讓認為「賈、馬、鄭三君義本不異」。究其實質,他們都看出了「四方各四分,趨四時而來」之意。我們認為:就奴禮而言,季節與諸侯所處方位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索:秋天,西方諸侯行覷禮,這在規定上似乎存在著不可更動性。西周天子最初的設想很可能如此。

2.行覲禮的地點規定嚴格。徽內行禮,具體地點在宗廟。《儀禮·奴禮》自「侯氏裨冕,釋幣於稱」到「升成拜,降出」,談的都是人覲之事,活動的範圍仍然主要在宗廟:「天子設斧依於戶腑之間,左右幾。天子衰冕,負斧依。」鄭玄說:「依,如今娣素屏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斧又作肪,《周禮》雲:「凡大朝覷,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舫依。」與此相應,(禮記·曲禮下》:「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所述是在廟內設置與受覲位置。這與朝禮截然不同,鄭玄的總結很有代表性:

諸侯春見曰朝,受摯於朝,受享於廟,生氣文也。秋見曰艦,一受之於廟,殺氣質也。朝者,位於內朝而序進;靚者,位於廟門外而序入。王南面立於依寧而受焉。

很明顯,覷禮以宗廟為活動中心,所謂「受摯、受享皆在廟」,就是這個意思。

錢外行覲禮,要為宮築壇。徽外行覲禮是在「巡守」、「殷國」或「會盟」等重大禮儀活動中必須實施的程序。為宮築壇,《儀禮·覷禮》有記載 :「諸侯覲於天子,為宮方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於其上。」《周禮·秋官·司儀》也說:「將合諸侯,則令為壇三成,宮旁一門。詔王儀;南鄉見諸侯。」為宮築壇,使覷禮有了施行的地方,這是在錢外行覷禮的地點。

3.嚴密而軼軼有序的禮儀程式。《儀禮·覷禮》被認定為西周遺文,它保存了比較完整的西周覲禮資料。由《覷禮》可知,完成覷禮過程,包括了郊勞、賜舍、告戒期、舍朝、行覷禮、享獻、請罪、賜車服、饗燕等儀式。這些儀式絲絲相扣,井然有序,哪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少。如果進一步分析的話,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出它的這種特點。

(1)具體活動禮儀形式。其一:郊勞之儀。諸侯到達城郊,王派人慰勞稱郊勞。(國語·周語下)稱:「卿出郊勞。」按(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三問三勞」,諸侯、諸伯「再問再勞」,諸子「壹問壹勞」。郊勞也有近郊之勞與遠郊之勞區別。胡培說:「竊謂近郊之勞,五等諸侯皆有之……或侯伯加以遠郊勞,上公加以錢勞。爵尊者其勞遠,爵卑者其勞近,禮宜然也。』,《覲禮》沒有說明「勞者」身份,但「以五等諸侯爵位不同,使人亦異」。「問」與「勞」的次數也不明確,但一定是因人而宜。至於郊勞,沒有說明遠郊近郊。我們從「侯氏」的身份去推想,既然是諸侯,應該由大行人勞問,地點不會是近郊,因為可能是「公侯伯」,爵尊,所以要遠郊勞問。

「侯氏受璧還璧」,是郊勞的重要環節,《覷禮》雲:

使者不答拜,遂執玉(璧),三揮,至於階,使者不讓先升,侯氏升聽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還而立,侯氏還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

這種禮儀形式隱喻著深刻內涵:輕財重禮。《聘禮》中也有「受圭退圭」儀式,與此隱喻相同。《禮記·聘義》對此有所闡示:「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用於覷禮同樣合適,也力圖發揮這種作用。

相關焦點

  • 血濃於水的西周宗法分封制
    商朝的王畿和遠方之劃分,以及方國制度,其實就是後來西周諸侯制的雛形。在拿來主義的基礎上,根據周人自己重視血緣、看重出身的習慣,進行了適度改進,就形成了宗法分封制。宗法制,就是在血緣基礎上,一家人分出老大老二老三,誰大誰小清清楚楚;分封制,就是把自家親戚安排到地方上當統治者。宗法分封制的出現,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組織背景。
  • 封國屏藩,拱衛宗周——看西周封國的原則和技巧
    西周的分封制是我國古代政治體制上的一件創舉。西周建國時,受自身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經濟和軍事等原因制約,無法像殷商一樣強力控制疆域上的各派地方勢力(無數證據表明周國實力遜於商國),所以周王室選擇了最適合自身的分封制,將殷商聯盟制下的方國,變為了西周的諸侯。
  • 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交際禮儀,夏商周時代的交際禮儀有哪些特點?
    作為交際禮儀重要物質形態的飲酒,在夏朝時已十分盛行。有的文獻很形象地描繪出他們痛飲的場面:醉了的人扶著沒醉的人,沒醉的人又急忙扶住喝醉的人,並且嘴裡不停地嘟嘟噥噥地唱著歌活現出酗酒成風的情景。俗話說,無酒不成禮儀。歷朝歷代的社會中都有為交流溝通而群飲的習慣,在群飲中應該有相關的禮儀指導行為,但歷史上此禮儀卻少見於文獻,我們也因而對此知之甚少。
  • 齊魯地區為何一直被推崇為禮儀之鄉?其顯著特點為何是成套酒器?
    本文系作者棋哥說音樂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西周以後的齊魯地區一直被推崇為禮儀之鄉,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其實這個傳統由來已久,至少公元前3000年這裡就率先推出旨在維護等級秩序的酒禮制度,成套酒禮器的入葬是這個地區的顯著特點,也是酒禮制度存在的物質見證。
  • 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構件,是必佩之玉
    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構件,是必佩之玉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件典型的西周玉器。至於玉璜上裝飾龍或鳳紋有無使用性別上的差異,目前還無法獲得肯定,因為西周女性墓中也有龍紋玉器,男性墓中也有鳳紋玉器。西周時期的龍、鳳圖像反映的可能是部族圖騰信仰,不同於後世龍鳳含有男女性別的意義。3.西周鳥形組玉佩 西周時期由於禮制需要,出現了大量的組玉佩,其中不乏動物形玉佩。美國賽克勒美術館收藏展出的一對鳥形玉佩,是西周時期常見對玉形式。
  • 中國傳統見面禮儀—拱手禮
    禮儀是每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養。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到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說到中國的傳統禮儀文化,最著名的應該就是中國的拱手禮了。在古裝劇中,古人見面常常行拱手禮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而現在我們在過年過節的時候,也常常能看到人們用拱手禮來表達自己的祝福。
  • 邱承彬遊記:山東高青陳莊-唐口西周遺址博物館一
    陳莊-唐口遺址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屬西周早中期遺址。有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貴族墓葬、祭壇、馬坑、車馬坑等重要遺蹟,有大量陶器及較多的骨器、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最為出眾的遺蹟是西周貴族墓葬、九層夯土祭壇、西周刻辭卜甲等。   高青陳莊-唐口西周遺址博物館有銅甗(yǎn)、銅鼎、銅爵、銅尊等出土的西周時期銅器展出。
  • 禮儀的特性:禮儀是一種規範,禮儀貫穿於整個人的始終
    禮儀的特性:禮儀是一種規範,禮儀貫穿於整個人的始終多樣性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範,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決定了禮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每一個明族的禮儀文化,都是在本民族固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吸取收其他民族的禮儀文化而發展起來的,人們對待流傳下來的禮儀規範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差異性禮儀是在各種社會是實踐中逐漸沉澱下來的文化遺產,所以對於禮儀的具體運用,會因時間、地點等現實條件的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 讓我帶你了解中國的餐飲禮儀!
    中國是禮儀大邦,古往今來,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談到飲食禮儀,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一些聚會上由於的餐飲禮儀知曉度不足而導致一些錯誤的行為發生。往往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由於我們不夠了解我國的「飲食禮儀文化」。
  • 由「政由方伯」淺談東、西周的根本區別
    今天我們就借太史公這一句話來聊一聊西周與東周的區別。 人們了解的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的滅亡也是片面的,可這只是其中一個導火索。夏商周上古三代均為分封制,但只是周王朝讓其更加成熟完善,人們今天就只記住了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夏啟繼位以後各部落內部的凝聚力更強了,部落間的隔閡和衝突也就更多了,而隨之就誕生了「方伯」。
  • 第三代制砂機最大的特點和優勢
    在此想隨意談論一些關於制砂機生產的相關概況和發展。確切地說,在建材行業設備裡,早將制砂機稱之為立軸衝擊式破碎機,後來經批准和社會行業的認可,才有了現在眾所周知的專業名詞。從原理上,它是破碎機械中的一種,具有任何一種破碎機所擁有的性能特點。
  • 西周時期雕刻的玉人,有男有女有站著有蹲著有跪著,很有時代特色
    西周的玉器在琢玉的技法和造型上是不斷的改進,器物日趨完善,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視紋飾的布局,線條逐漸其複雜,以略帶弧形的線條為主,人物雕刻較多地使用了長弧線雙鉤線,一面坡工藝。在例如下圖為陝西韓城梁帶村M26號墓出土西周時代站立的小女人玉人雕像,高8.1工藝精彩,和我們當代小女孩可愛的樣子相似頭上捉著兩個小瓣子,很有時代特色。同樣也分享一下國外博物館收藏的西周時期中國古玉,雕刻的玉女人站著非常有禮儀像,供同研究西周時期歷史文化價值。
  • 中國傳統禮儀:最具中國味道的拱手禮
    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現代生活中,禮儀依舊是每一位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在古代中國,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徵戰有禮等等,禮儀文化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影響至今,也讓我們有了約束自己言行、提升自身素養的很好的規範,在社會中成為一個言行得體的人。而說到中國的禮儀文化,最著名的便是中國的拱手禮了。拱手禮是人們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
  • 「束矢」與「鈞金」:西周時期民事、刑事訴訟所需繳納的訴訟費也
    我國西周王朝和古羅馬都屬於奴隸社會比較發達的階段。這個時期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和鞏固奴隸主階級的專政,在法律制度方面,都創設了一套與奴隸主階級利益及制度相適應的法律。這些法律制度有些是迥然不同,也有一些是相似的。現就訴訟概念、起訴、審判等訴訟制度,將我國西周與古羅馬分別比較於後。
  • 多角度解讀:韓國飲食文化特點,韓國餐桌禮儀文化
    因此,沒有中餐、西餐中的主菜是其特點。 「米飯」是大米、大麥、大豆、紅豆、穀子( , , , , )等雜糧的統稱。 2.副食(湯和菜) - 特點是帶有鹹味 湯( ):帶水分的食物,和米飯一起吃。
  • 社交演講也叫禮儀演講,那麼你知道它有哪些應該注意的特點?乾貨
    社交演講也叫禮儀演講,那麼你知道它有哪些應該注意的特點?乾貨歡迎大家收看本期演說技巧系列,喜歡我們的記得關注我們,以防丟失哦。社交演講之所以難,就難在我們不了解其特點,甚至至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說話」原來還有技巧的!今天為大家帶來社交演說技巧(提升日常說話能力)。社交演講也稱為禮儀演講,它有幾個特點第一: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是社交演講的生命線,考慮觀眾的急切心理求簡短。
  • 哼哼歷史劇系列之:周朝的前半生——西周
    歷史上把武王建立的周朝叫作「西周」,因為當時的國都在中原的西邊——鎬京(西安),這是周朝的前半生。周朝的下半生,不用想也能猜到,叫「東周」,國都從西安遷到了東邊的洛陽。「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扯遠了,繼續聊西周。武王幹掉商朝後,面臨著兩大問題:如何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域?如何妥善處置商朝舊貴族?
  • 中國禮儀文化,傳統五禮(五)——嘉禮
    嘉禮為古代禮儀中內容最豐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襲,下至鄉飲酒禮,婚冠、賀慶等無所不包,其最主要的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xiǎng)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即位改元禮等。關於嘉禮,鄭注云:「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為之制。」嘉禮旨在規範秩序與導正人心。《周禮》中嘉禮的幾項內容,後代也有不少變化。
  • 禮儀概念:禮儀的含義、禮儀的特徵
    禮儀概念:禮儀的含義、禮儀的特徵某演出團計劃於下月赴英國演出,該團團長李建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請示,於是他撥通了文化局局長辦公室的電話。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在禮學體系中,與禮貌和禮節相比,禮儀的內涵要深一些,主要有以下幾點:(1) 禮儀是一種行為準則或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