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東北野牛或源自西伯利亞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對2萬年前的野牛化石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得出東北地區野牛或自西伯利亞遷入的結論。相關成果發表在《人類學學報》上。

  野牛是我國北方第四紀動物群中較常見動物,也是我國東北地區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重要成員之一。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陸續發現了保存基本完好的野牛化石材料。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同號文等記述了產自吉林省乾安縣大布蘇地區距今約2萬年前的2件野牛頭骨和3件下頜骨化石。

  據介紹,此次的野牛化石頭骨和角心的形狀及測量數據,均落入歐美及西伯利亞地區草原野牛種的範圍。因此,我國東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化石應歸入草原野牛種。而草原野牛種是中—晚更新世廣泛分布於全北區的種類,也是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最主要成員之一。

  我國目前發現的化石記錄顯示,早—中更新世的古中華野牛與晚更新世的草原野牛之間存在化石記錄間斷。因此,我國東北地區的野牛很可能是在晚更新世時從西伯利亞遷入,該時間與古人類的爆發性擴散時間基本一致。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3-12-3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吃野牛和馬,西伯利亞尼安德特人是強悍的獵人
    Chagyrskaya洞穴位於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山。圖片:IAET一項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進行了超過3000公裡的洲際跋涉,到達西伯利亞的阿爾泰山脈,並配備了用於殺死和肢解野牛和馬匹的強大工具包。尼安德特人是我們最接近的進化表親,並且在西歐生存到大約4萬年前。他們的遺產如今存在於所有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的人的基因裡。
  • 古脊椎所對東北平原晚更新世野牛化石研究獲新進展
    此外,野牛也是我國東北地區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重要成員之一,儘管發現已有近一個世紀歷史並先後有不少零星報導,但至今無一篇專門文獻,並且前人報導的頭骨化石材料無一是完整的。  近些年來我國東北地區陸續發現了大量保存基本完好的野牛化石材料,為野牛化石進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文/寂寞的紅酒西伯利亞,位於亞洲北部,是一片面積遼闊、物產富饒的土地。作為中國人的後花園,歷史上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伯利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但雖然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中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對西伯利亞進行過有效的管轄,即使被劃入版圖的黑龍江流域,中國對當地的管理其實也是很疏鬆的。那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這主要和西伯利亞惡劣的氣候有關。西伯利亞地處亞洲北部,緯度較高,所以氣候較為寒冷。西伯利亞地域溫差很大,越往北越冷,不過即使最溫暖的南部,氣候也是非常寒冷的。
  • 美洲野牛、原始牛頭、東北野牛頭「聚會」寒假來省博物館看「牛」
    生活報訊(記者 王雪瑩)為喜迎2021牛年的到來,同時豐富青少年的寒假生活,黑龍江省博物館將家牛、美洲野牛、東北野牛頭、王氏水牛頭、原始牛頭,野牛肱骨等9件標本大集合,於地下展廳展出。記者獲悉,本次寒假特展分別從「牛的種類、黑龍江常見牛的特點」等方面向觀眾闡釋牛的相關知識。
  • 中國歷代王朝為何都不往西伯利亞拓展空間?
    如果仔細去翻看中國古代史,自然就會發現中國歷代王朝,版圖面積是不斷拓展的。原先只是侷促在黃河中下遊,漸次往東北、南方和西北等地發展。由此逐漸構建了中國的領土。不過很多人都會發現,那就是西伯利亞並不在內。
  • 西伯利亞本是中國的後花園,為何近代卻成了俄國的自留地
    文/寂寞的紅酒西伯利亞位於亞洲的北部,和中國近在咫尺、山水相連。在古代西伯利亞一直是中國人的後花園,屬於中國的勢力範圍。但是在近代,西伯利亞這塊後花園卻進了賊,它把西伯利亞變成了它的自留地。而主人中國卻愣是沒吱聲,白白便宜了俄國人。
  • 研究將印度野牛歷史分布北界擴展至北緯34°—新聞—科學網
    中國境內牛科動物的遺傳多樣性和起源進化研究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前沿和熱點科學問題。雷初朝團隊研究結果顯示,全世界家牛至少可以分為5個明顯不同的祖先類群,中國地方黃牛品種來源於其中的3個血統,其中中國瘤牛擁有極高的遺傳多樣性,近緣牛種的滲入是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的主要貢獻源頭,相關成果發表在2018年的《自然—通訊》上。
  • 「歐洲野牛」已成中國海軍利器
    《解放軍報》和中國軍網刊登的高速奔襲的「歐洲野牛」 攝|顧亞根 01 中國自2013年從烏克蘭引入「歐洲野牛」後,還根據技術轉移協議開始自行建造同款氣墊登陸艇。 這是一款當時中國海軍亟需的大型氣墊登陸艇,毫無疑問是填補了當時海軍空白的。其可搭載坦克、部隊高速橫渡海面,並能直接搶灘上陸,且不受潮汐影響的優勢,使得解放軍的快速兩棲突擊能力獲得大幅加強。
  • 牛年說牛:中國還有白臀野牛嗎?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裡的資料顯示:白臀野牛2014年被評估為瀕危,野生總數約8000頭,其中約60%生活在柬埔寨東部的密林裡;馬來西亞沙巴、印尼、泰國、緬甸、越南也還有分布;在中國、馬來西亞沙撈越和寮國不確定是否還有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和汶萊滅絕。馴化種峇里牛分布在峇里島及印尼東部的諸多島嶼、澳大利亞北部、馬來西亞和紐幾內亞島。
  • 【中國科學報】攀鱸「西遊記」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星耀武告訴《中國科學報》,在生物地理學研究中,結合分子學和古生物學的方法開始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因為它能提供更強有力的年代約束,有助於理解現生生物在進化時間軸上的間斷,還能補足歷史分布的缺失片段等。但在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團隊並不多,難點還在於將化石和分子學數據納入生物地理學分析模型的計算方法仍不成熟。
  • 俄科學家為還原西伯利亞生態引入野生動物(圖)
    齊莫維奇稱自己的計劃為「業餘愛好」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俄羅斯西伯利亞苔原地帶的凍土層消融速度加快。如何保住永久凍結帶,避免更多碳排放,成為全球研究人員所面臨難題。一名俄羅斯研究人員20多年前著手行動,往西伯利亞地區引入雅庫特馬、駝鹿、麝牛等1萬年前生活在當地的野生動物。他的目標是:把西伯利亞生態系統「還原」到冰河世紀末期以前。引野生動物加固凍土層俄羅斯研究人員謝爾蓋·齊莫維奇專攻量子物理學,過去幾十年間卻迷上這項旨在改造西伯利亞生態系統的計劃。
  • 第六艘「中國野牛」亮相:明年或即可服役
    近日網絡上有新的「中國野牛」氣墊船相關照片,據分析,這應該是剛剛建造完工的第六艘中國野牛了,若一切進展順利,則該氣墊船海試之後,明年就可以服役我海軍了,畢竟之前已經有數艘同類艦船的海試及入役經驗,所以,到第六艘,簡直就可以駕輕就熟了。
  • 西伯利亞共和國聲稱:擁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西伯利亞共和國聲稱:自己擁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中國古代守著西伯利亞幾千年,為何沒有完全佔領它? 我們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以17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雄踞地球第一位。
  • 西伯利亞對俄羅斯有多重要?中國還有機會嗎?
    如果能將北亞收入囊中,中國的國家格局將比當下有著質級提升。知識點: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阿爾泰山脈以北、哈薩克斯坦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佔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最讓大家遺憾的是,中國曾經是擁有北亞的機會和資格的。
  • 清朝和西伯利亞什麼關係,為何要放棄尼布楚等大片土地
    文/寂寞的紅酒 西伯利亞位於中國北部,是一片物產富饒、地域廣袤的土地。西伯利亞的總面積近1300萬平方公裡,佔俄羅斯總面積70%以上,比加拿大的面積還要大不少。西伯利亞不僅面積大,而且資源豐富,絕對是一塊風水寶地。世界許多國家都非常豔羨,中國人更是如此,甚至可以說是耿耿於懷。
  • 【中國科學報】找出「人老珠黃」的幫兇與剋星
    本文通訊作者之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曲靜告訴《中國科學報》。  面部皮膚容易衰老,而眼周皮膚又是其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之一。研究人員與醫院合作,分別獲取了20歲左右、40多歲、70多歲三組女性的正常眼瞼皮膚樣品。通過組織形態分析發現,隨著年齡增加,皮膚厚度明顯變薄、真皮膠原密度降低。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靈長類化石
    倪喜軍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倪喜軍領導的小組是一個國際團隊,其成員包括美國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博士克里斯多福·比爾德、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教授丹尼爾·季博、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瑪麗安·達戈斯特、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士孟津和約翰·弗林、法國歐洲同步輻射中心博士保爾·泰弗羅。該團隊用目前最為先進的、超高精度的同步輻射CT掃描技術,數位化三維重建了包埋在巖石中的化石骨骼和印痕。
  • 海南這個海島上有野牛,來歷一直不明,牛糞卻給出了答案
    島上有很多原始叢林,林中除了紅腳鰹鳥與軍艦鳥以外,還有野牛出沒,這在中國島嶼上是很少見的。野牛要想在島上活下來,至少要有一個水塘,裡面要有淡水。東島上正好有一個水深1-2米的大水塘,距海岸線100來米,是野牛賴以生存的水源。即使到了冬季,水部都有20-30釐米的積水。野牛喜歡在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來到水塘邊飲水,水塘周圍散落的牛糞見證了它們的活動範圍。正是這些牛糞,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立廣教授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從而揭示出這些野牛的來源。
  • 旅俄遊記之二:特別的西伯利亞
    最早我古代蒙古先民分布在這塊廣闊的大地上,中國古地圖上曾標註為「羅荒野」,蒙古語稱為「西波爾」,即「泥濘的地方」,鮮卑烏桓突厥匈奴等蒙古各部落在此建立成一個汗國,稱這裡為「鮮卑利亞」,突厥語是指「寧靜的土地」(可俄國人來了後這裡就不寧靜了),根據當地音繹由中文標誌則為「西伯利亞」。
  • 西沙東島的「野牛」是從哪兒來的--中國數字科技館
    下面這個故事的主角是「野牛」。 「野牛」起源的多種傳說東島和西沙群島中其他島嶼的不同之處在於,島上有原始叢林,林中棲息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腳鰹鳥以及軍艦鳥等十幾種鳥;更加特別的是,林中還有「野牛」出沒,這在我國沿海島嶼上是絕無僅有的。2003年,我帶領中國科技大學科考隊第一次考察西沙時就注意到了「野牛」。